毒女人-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姑娘,感觉像飞上天一样”
阿鑫的故事是个沉重的故事。
阿鑫是个21岁的少女,正值花样年华,初中文化,晋江人,从小生长在一个经济富裕的家庭,父母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对其溺爱有加。在阿鑫10多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为她购置了一套房子,并雇了一个与她差不多大小的保姆照顾其生活起居。像个小公主一样长大的阿鑫本不应该和窘迫痛苦的“白粉妹”有任何关系,然而优越的生活条件却让阿鑫养成一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阻挡不了”任性独断的坏脾气,正是这种性格注定了她可悲的命运。
3年前,18岁的阿鑫谈了一个大她十来岁的男朋友,要面子的父亲得知后暴跳如雷,死活不肯同意,并通过各种手段向阿鑫的男友施加压力。男友终于受不了这种刺激,自杀身亡了。
男友的死,给阿鑫带来很大的打击,日久积郁,便渐渐对父母产生了憎恨,也越来越不喜欢回家。心情烦闷的阿鑫渐渐地学会了抽烟,并开始经常在社会上的一些酒吧、卡拉OK驻足到深夜。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个中年妇女神秘地对阿鑫说:“小姑娘,敢不敢尝一口,味道爽极了,感觉像飞上了天一样……”阿鑫恍恍然接过了那个女人递过来的一支掺有白粉的香烟,从此阿鑫就深深地陷了进去。刚开始,阿鑫还只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买毒品。但是,要钱的次数和数目多了,父母难免会起疑心。于是,阿鑫就开始向父母骗钱。
有一次,她骗父母说要和一个朋友去旅游,一次性从家里拿了2万多元。不料却东窗事发———父母终于从朋友那里得知女儿并非去旅游,而是准备用这笔钱去作为毒资。父母一气之下,把阿鑫抓了回来关在房间里,不准她走出房间一步。然而,忙于生意的父亲难免有疏忽的时候,阿鑫瞅准一个空当从家里逃了出来,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家。伤心欲绝的父亲在盛怒之下宣布与阿鑫脱离父女关系,但是这丝毫没有令阿鑫产生一点悔改之意,此时的她已经深陷毒海,无力自拔。
为了满足不时发作的毒瘾,没有了经济来源的阿鑫开始走上了行骗的犯罪道路,出租车司机和载客的摩托车工就成为她施骗的对象。这就是阿鑫行骗的手段———要么找个载客的摩托车工,叫他送她到某地,到了某地后,阿鑫便称要去买东西,但是身上的钱不够,看载客的能不能先借点钱给她,等送她回家后再一起给;要么叫辆出租车送她到某地,半路上跟司机说她得先去接个朋友,看司机能不能把手机借她打个电话叫朋友出来,于是,她就边打电话边去叫她的朋友……
阿鑫趁他们不注意时一头钻进路边的民宅,前门进旁门出,溜之大吉。而摩托车工和出租车司机等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在这期间,在阿鑫的唆使下,摩托车工阿良也染上了毒瘾……
记者点评:一边是美丽,一边是伤痛
一边是美丽,一边是伤痛。
上海禁毒教育馆终于开放了!该馆运用图片、动漫、标本、实物以及光电模型、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美丽,毒品的罪恶,因而,在1700平方米的展厅里呈现着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边是鲜艳的罂粟花,妖娆绽放,美丽诱人。另一边,则传来录像中吸毒女性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满手针孔的“瘾君子”写下的3封遗书……
吸毒者呈现低龄化,最小的只有12岁。
一位16岁的吸毒女孩说:“我不是坏人,真的不是,我只是觉得好玩儿,没想到就吸上了。”
另一位14岁的吸毒男孩说:“一个朋友请我吸毒,开始我也害怕,怕不能自拔了。可后来我看那些录像片里的吸毒者,好像吸毒很有味,而一旦不想吸了,就去戒了,又成了好人了。真没想到吸毒会毁了我的一生。”
青少年没有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拥有的有关毒品的知识还很少,普遍缺乏对毒品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据调查,有90%的人没有见过毒品;68%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毒品及中国目前流行哪些毒品;还有80%的同学不知道毒品对人有哪些危害。由此导
致了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足,以及缺乏在理性上远离毒品的警觉心理。
近20年来,西方国家在毒品预防教育上,多数在校学生被要求牢记3个字:“就说不!”如美国学生一入学就被告知,即使只有一次沾染毒品,也会受到伤害,要善于躲开和拒绝毒品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他们写了成百上万的文章谴责吸毒,还穿上T恤,戴着帽子、绶带、徽章,以抵挡毒品的威胁和入侵。
香港的毒品预防教育很早就开始起步。在香港,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是从幼儿园里的模型开始的,对于香港这样一个开放的国际化都市来说,其吸毒人群逐步下降,且本地人吸毒的数量极为有限,是和他们成功的毒品预防教育分不开的。有数据表明,香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吸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60年代起,香港从幼儿园开始毒品预防教育,到60年代末,吸毒上升的速度减缓,80年代出现了负增长。
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从学校抓起,从社会抓起,从预防抓起,从美丽的生命抓起,从悲惨的结局抓起,从无抓起,从零抓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义不容辞的。
你是创新的!你是生动的!你是美丽的!
上海禁毒教育馆,我向你致敬!
带毒的困惑
为了筹钱买毒品,万般无奈之际,叶伟就去偷东西。我决定铤而走险,用自己的姿色去勾引那些有钱的男人,换取毒资。第一次做这种龌龊的事,我很后悔,也十分犹豫。但毒瘾发作时那种难受的滋味使我不顾一切,一次次出卖自己的肉体,换取我和叶伟对毒品的强烈需求。
毒品——美人蛇
毒品是美人蛇,一旦被它缠上,便死无葬身之地。它是欲望和罪恶的化身。
在古老传说中,蛇是最早登上人类历史舞台的四个主角之一:上帝、亚当、夏娃和蛇。那时,世界刚刚被上帝造出来,除了必不可少的那几大件,光、空气、日月星辰和陆地海洋,就是众多以集体名称出现的有机物,如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并一切昆虫,当然还有青草和树木。
这四个主角,只有蛇的性别模糊不清。一直到今天,人们都不清楚,历史上第一位罪犯的性别,究竟是男还是女。但人们称它为撒旦,撒旦就是魔鬼。正是这个魔鬼,这条欲望之蛇,犯下了弥天大罪,便是引诱了夏娃、亚当偷吃禁果。上帝对蛇的惩罚,也是非常严厉和残酷的,即终生用肚皮走路,吃土,被人砸脑袋。
蛇能引诱夏娃吃禁果,一方面是这种智慧之果有诱惑力,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夏娃自己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见那棵树的果子好做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吃了。”但在事情败露后,亚当却在第一时间出卖了夏娃;而夏娃则又说是蛇引诱她,是蛇的罪过。可见,这种禁果,能使人失去理智,并改变一个正常人的品行。
毒品也是一种诱惑力非常大的禁果。凡是经不起诱惑而去吸毒的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毒品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为了毒品,他们什么都可以去做,包括偷盗、杀戮及淫乱,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天良。在他们的生活里,毒品是第一位的,什么人格、尊严、亲情、良心、廉耻等等,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弃之不顾。毒品,可以把人变成没有灵魂的空壳和穷凶极恶的禽兽。
有点野味的女人很茫然
“我真的很想戒毒,可是从这里走出去再碰上毒品,又真的不敢保证自己能转身就走……”这个女人说这番话时,有点野性,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露出一丝茫然。
她叫立立,青春秀丽,温柔里透着野味,年仅24岁,竟与“粉儿”打了近8年交道。她是今年4月买“粉儿”时,被警察从出租车里抓了个人赃俱获。来戒毒所快两个月了,曾经憔悴的面容似乎恢复了一些青春气息。她说:“不沾毒,生活又有规律,第一个月我就长了20多斤,现在直减肥。”
“你吸毒几年了?”
“快8年了吧。”
她隐隐叹口气,目光有些躲闪。
立立是甘肃人,她说自己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吵骂中度过的。家庭的不幸,使她急于想自食其力。旅游职高一毕业,她就只身来到深圳闯荡。一天,有个女友拿过一支香烟,说抽上一口感觉好极了。才17岁的立立想都没想就接过来猛吸,一口,两口,当吸到第四口时,只觉胳膊、腿都没有了,飘飘欲仙。只一次,立立就上了瘾,姐姐的钱花了,妈妈的钱用了,到后来一些亲戚甚至一见她就赶紧躲出去。这些年,她曾多次自愿戒毒,可戒了又吸,吸了又戒,三四十万元打了水漂。
今年初,立立来到北京一家网吧打工。不久,和一个经常到这里来,比她小几个月的北京男孩儿一见钟情。纸里包不住火,男友终于得知她是个“瘾君子”,也帮她在家里戒过毒,可最终没能成功。
“我进来后他还来看过我一次,不过他已经和先前的女友结婚了。”说着,立立的眼圈红了,“我不怪他,只恨自己这么没用。”
说不准何时就会上来的毒瘾,折磨得立立生不如死。她指着左手腕上又青又紫的瘢痕说:“这是用烟头烫的,当时居然没感觉疼。手腕内侧这道伤口,是用刀片割的,里外缝了7针,要不是男友及时把我送到医院,我这条命兴许就保不住了。”
还有一次瘾上来了,可“粉儿”放男友车里了,立立想去拿可男友不让,她疯了似地破窗从3层楼往下跳,多亏被铁护栏挡住。
再过20多天立立就要出去了,对今后的生活,立立自己也说不出该怎么办。
“想不想回到父母身边,换换环境?”
“我爸在我进来的前一个月肝腹水死了,我也不想再给家里人添烦。我也不知道出去后,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一切随缘吧。说心里话,我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毒品了。”
立立说到这里,刚刚有了点神采的脸,突然又暗淡下来,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又露出了一丝的茫然。
博士点评:海洛因人格
为什么会有愈来愈多的人吸毒,男人、女人、富人、穷人、美人、丑人、老人、年轻人、成功的人、失意的人、王公贵族、寻常百姓等等,都甘愿坠入毒魔深渊?人们始终不得其解。
医学专家从人的自身上找到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海洛因人格”。
人的吸毒行为发生,关键在于人格的缺陷或歪曲。一般来说,吸毒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吸毒来获得短暂的快乐和替代性需求,这是其人格缺陷的外在反映。这里的“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品格、品质、格调、道德水平以及尊严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的差异决定了人在相同环境及相同条件刺激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由于人格不健全、心理承受力差,一些人缺乏自我对行为和心理的调节,无法摆脱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他们通过吸毒宣泄不满、寻求快乐。医学认为,吸毒者吸毒之前往往具有一定的人格缺陷,如进攻性、叛逆性、嬉戏性、冲动性等等,这些特定的人格类型感染吸毒行为的可能性较高。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海洛因人格”。
总体上讲,具有“海洛因人格”的人,大都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尊重,信奉享乐主义,精神和情绪经常处于抑郁状态,逆反常规。一方面,这些人往往从快乐原则出发由毒品中获得满足;另
一方面,这些人只追求短暂的满足而不顾吸毒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具有“海洛因人格”的人一经染毒就难以戒除、复吸率高达95%的内在原因。
因此,对人的吸毒预防,应从健全人的人格入手,使之形成较为稳定的人格,如价值观念、上乘品质、道德水准、健康情操等,以有效地增强其自身的免疫力。同时,还应从小培养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提高自己承担对亲人、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培育人的尊严意识,加强吸毒危险人群尤其是35岁以下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有尊严的“万物之灵”,可以凭借自己的自由意识设计自己的生命存在,并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滋润绚丽。
“我对自己的过去真的无话可说”
“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对自己的过去真的无话可说。”
说这话的,是个年轻的吸毒女子,眼下她默默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白纱布下空空的左裤管,流下了茫然而悔恨的泪水。失去左腿就是她为自己10年的吸毒史付出的惨重代价。
前些天,南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