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外科大成 >

第6部分

外科大成-第6部分

小说: 外科大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脓清不生肌者。里虚也。峻补之。恐生变症。再疮口开大由七情房劳秽气所致者。用白盐、皂角烧存 
性为末。发热。茶清调敷。不发热。姜、醋调敷四围。立效。由砒、 蚀药所致者。用皮硝、靛花水敷。疮口紧硬。 
贴膏无脓者。风毒也。蝎蚣散掺之。(见去腐门)疮口发痒。用细茶、食盐汤洗之。或以细盐摩口四围自止。肉 
虽长。其色紫者遗毒也。地榆汤、活血散敷之。疮口已合。误犯房劳。或暴怒复崩溃者。仍助气血。疮口易 
收。乃热毒所致。必防流注之患。 

卷一论症治
生肌
属性:肌肉者脾胃之所主。收敛迟速。由气血之盛衰。惟补脾胃。此内治也。腐不尽。不可以言生肌。骤用生肌。 
反增溃烂。务令毒尽。则肌自生。加以生肌药。此外治也。肌生如榴子红艳。或有白膜为善。若肌白而平。 
且无纹理。或脓清秽气。为毒连五脏。气血枯竭也。危。 

卷一论症治
验膜
属性:溃疡验膜。用软薄绵纸封疮口。令患者用意呼吸之。纸不动者。未透膜也。忌用嚏法。恐鼓破膜不救。 

卷一论症治
症变
属性:阳症变而为阴者。草医凉药之过也。于十一日之前。未有脓时。投温中健脾之药。如不应。为纯阴。不治。 
至十五日之后已出脓时。投托里温中汤及十二味异功散。轻者十全大补汤倍加参、 、桂、附以救之。 
须得疮热作痛。脓出食进。身温脉起为吉。所为原本于阳者。故生。 
阴症变而为阳者。大方热药之骤也。虽得微肿、微红、微痛、微脓。终不似真阳红活。亦不得稠浓黄脓。其 
疮不久复归阴矣。所为原本于阴者。故死。 

卷一主治方
肿疡主治方
属性:x神授卫生汤x 治痈疽发背。脑疽对口。丹瘤瘰 。恶毒疔疮。湿痰流注。及外科一切疮症。但未成者即 
消。已成者即溃。能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疏通脏腑。且药性平和。功效甚速。诚外科首用方 
也。 
羌活(八分) 防风 白芷 穿山甲(土炒研) 沉香 红花 连翘 石决明( 各六分) 金银花 皂角刺 
归尾 甘草节 花粉(各一钱) 乳香(五分) 大黄(二钱酒拌炒脉虚便利者不用) 
水二碗。煎八分。病在上部。先服药。随后饮酒一杯。病在下部。先饮酒一杯。随后服药。以行药势。 
x内消活雪汤x 治发背。并五脏内痈。尻臀诸肿。大小肠痈。肛门脏毒初起。但未出脓。坚硬疼痛不可忍 
者并服。 
青皮 陈皮 乳香 没药 连翘 黄 当归 甘草节 白芷 射干 天花粉 穿山甲 贝母 
白芍 金银花 皂角刺(各八分) 木香(四分) 大黄(二钱) 
水、酒各一碗。煎至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x内疏黄连汤x 治痈疽肿硬。发热作呕。大便秘涩。烦躁饮冷。哕 心烦。舌干口苦。六脉沉实有力。此邪 
毒在脏也。急宜服此以内除之。使邪气不得传变经络。 
木香 黄连 山栀 当归 黄芩 白芍 薄荷 槟榔 桔梗 连翘(各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二钱) 
水二茶钟。煎八分。食前服。加蜜二匙亦可。 
x立应绀珠丹x 治痈疽疔毒。对口发颐。风湿风温。湿痰流注。附骨阴疽。鹤膝风症。左痈右痪。口眼 斜。 
半身不遂。气血凝滞。遍身走痛。步履艰辛。偏坠疝气。偏正头痛。破伤风牙关紧闭。截解风寒。无不应 
效。 
茅术(八两) 全蝎 石斛 明天麻 当归 甘草(炙) 川芎 羌活 荆芥 防风 麻黄 北细辛 川乌(汤 
泡去皮) 草乌(汤泡去皮尖) 何首乌(各一两) 明雄黄(六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药一两分作四丸。一两作六丸。一两作九丸三等。做下以备年岁老壮 
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六钱。研细为衣。瓷罐收贮。如恶疮初起。二三日之间。或痈疽已成至十朝 
前后。但未出脓者。状若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恶心呕吐。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 
宁。皮肤壮热。又治伤寒四时感冒传变疫症。但恶寒身热表症未尽者。俱宜服之。用连须大葱白九 
枝煎汤一茶钟。将药一丸乘热化开。通口服尽。被盖出汗为效。如服后汗迟。再用葱白汤催之。后必 
汗如淋洗。渐渐退下。覆盖衣物。其汗自收自敛。患者自然爽快。其病如失。但病未成者随即消去。已 
成者随即高肿溃脓。如诸疾无表症相兼。不必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此方原载于诸风瘫痪门。予 
每用之发散疮毒。其功甚捷。故移录于此。详观此方。治肿疡甚效者何也。凡疮皆起于荣卫不调。气 
血凝滞。乃生痈肿。观此药性专发散。又能顺气搜风。通行经络。所谓结者开之。况疮毒又乃日积月 
累结聚所发。苟非甘温辛热发泄以汗疏通。安能得效。所谓发散不远热。正合此方之意。无谬也。服 
后。避风。当食稀粥。忌冷物房事。孕妇勿服。 
x双解复生散x 治痈疽发背。诸般肿毒。初起憎寒发热。四肢拘急。内热口干。大小便秘。宜此药发表攻 
里。并效。 
荆芥 防风 川芎 白芍 黄 麻黄 甘草(五分) 
薄荷 山栀 当归 连翘 滑石 金银花 羌活 人参 白术(各八分) 大黄 芒硝(各二钱) 
水二碗。如表症甚者加姜三片。葱头二茎。里症甚者临服加生蜜三匙和服。此发表攻里。为双解药 
也。 
x内消散x 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乳花。百种无名肿毒一切歹疮。此药能令内消。化毒为黑水。从小便 
而出。势大者虽未全愈。亦可转重就轻。移深居浅。 
金银花 知母 贝母 天花粉 白芨 半夏 穿山甲 皂角刺 乳香(各一钱)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留药渣捣烂。加秋芙蓉叶细末一两。白蜜五匙。同渣调 
敷疮上。一宿自消。重者再用一服。忌口效。 
x清热消风散x 治痈疽诸毒。疮肿已成未成之间。外不恶寒。内无便秘。红赤高肿。有头 痛。宜服此药 
和解之。 
防风 川芎 当归 黄芩 白芍 天花粉 金银花 连翘 红花 柴胡 苍术 陈皮 黄 角刺(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茶钟。煎八分。食远服。妇人加香附童便炒。以上七方。痈疽七日以前。疮势未成。形体壮实。表里 
之症相合者。宜服。病退即已。如过七日以后。情势已成。便宜用后托里等药。催毒在外以速其脓。禁 
前表下之药。损伤元气。致生多变矣。 
x内固清心散x 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热甚 痛。烦躁饮冷。有此症者。可预防毒瓦斯内攻。当服此药。庶 
不变症。 
茯苓 辰砂 人参 玄明粉 白豆蔻 甘草 乳香 明雄黄(各二钱) 冰片(一钱) 真豆粉(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五分。蜜汤调下。不拘时候。 
x护心散x 治疮毒内攻。口干烦躁。恶心呕吐者。宜用此药。 
真豆粉(一两) 乳香(净末三钱) 朱砂(一钱) 甘草(末一钱) 
上共研极细。每服二钱。白滚汤调服。早晚二次。 
x琥珀蜡矾丸x 治痈疽发背。已成未脓之际。恐毒瓦斯不能外出。必致内攻。预服此丸。护心护膜。散血解 
毒。未溃能消。已溃即合。并治粉瘤、瘰 、痰核。及遍身疮如蛇头杨梅结毒。痔漏鼻痔。能祛毒化脓。生 
肌补漏。 
白矾(一两二钱) 黄蜡(一两) 雄黄(一钱二分) 朱砂(一钱二分) 琥珀(一钱另研) 蜂蜜(一钱临入) 
或再加滴乳石(二钱) 
土贝母(六钱) 麻油(二钱) 
上为末。将蜡溶化。离火。候四边稍凝时。入药搅匀。乘热搓成粗条。悬火上烘软丸之。安豆大罐收。或 
以朱砂为衣。每服三钱。白滚水、黄酒任下。甚者早晚各进一服。 
痈疽势甚者。将白矾末入蜂房孔内令满。纸包泥固。 黄色为末。和蜡为丸。热毒甚者。用嫩槐枝 
三十寸。分三次入蜡内。 枯去枝。取蜡和矾等为丸。痛不可忍者。加乳香、没药各一钱。脓出不干 
者。加苎麻灰五钱。 
诸毒。先吃葱一口。随用黄酒下。或葱汤下。只疮上出汗。消肿止痛。疔毒。用菊花一两煎汤下。肺 
痈。蜜汤下。咳嗽。卧时淡姜汤下。虚者。人参五味子汤下。泄泻。米汤下。 
x托里消毒散x 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服此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 
此时不可用内消泄气寒凉等药。致伤脾胃为要。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川芎 金银花 当归(各一钱) 白芷 皂角刺 甘草 桔梗(各五分) 
脾弱者去白芷。倍用人参。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排脓内托散x 治痈疽脑项诸发等疮。已溃流脓时宜服。 
人参 白术 当归(各二钱) 川芎 白芍 黄 陈皮 茯苓(各一钱) 香附 肉桂(各八分) 
甘草(五分) 白芷(项之上加三分) 桔梗(胃之上加五分) 牛膝(下部加五分) 
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乳香定痛散x 治痈疽发背诸毒。疔疮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败腐脓毒。不假刀 
砭。其恶毒自然脱下。及治打扑伤损。筋骨疼痛。并宜服之。 
乳香 没药(各五分) 黄 人参 甘草 归身 川芎 白芍 陈皮 熟地黄 粟壳(去筋膜蜜炒各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随病上下服之。 
x神功内托散x 治痈疽脑项诸发等疮。至十四日后。当腐溃流脓时不作腐溃。更兼疮不高肿脉细身 
凉者。用 
当归(二钱) 人参 白术 黄 (各一钱五分) 大附子 陈皮 茯苓 白芍 川芎(各一钱) 穿山甲(八分) 
甘草(炙) 木香(各五分) 
煨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透脓散x 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服之即破。 
黄 (四钱) 川芎(三钱) 当归(二钱) 皂角刺(一钱五分) 穿山甲(炒末一钱) 
水二钟。煎一钟。随病上下服之。或加酒一杯服。 
x竹叶黄 汤x 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表里热甚。口干大渴者。 
黄 甘草 黄芩 川芎 当归 白芍 人参 半夏 石膏 麦冬(各八分) 生地(一钱) 
淡竹叶(十片) 灯心(二十根) 生姜(三片)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 
x回阳三建汤x 治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 
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孔。孔孔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又皮不作腐。手热足凉者。俱急服 
之。 
大附子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茯苓 枸杞 陈皮 萸肉(各一钱) 木香 甘草 紫草 浓朴 苍术 
红花 独活(各五分) 皂角树根上白皮(二钱) 煨姜(三片) 
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用绵帛盖暖疮上。预不得大开疮孔。走泄元气为 
要。 
愚按。凡背疽属阴者。皆由脏腑先坏。而内毒不得发越于外也。旧有用鸡冠剪血滴于疽上者。有醋 
煮雄艾敷用者。猪脑热药敷围者。神灯火气灼照者。此数法皆阴疽之用。予虽常用。未见其实。但阴 
疽不起者。如树木之根坏。强力培植枝叶而终无发生之理。予常据理用药。固有得其生者十中三 
四。譬如先要疏其稼土。通其地脉。助其根本。回其阳气。此四者缺一不可。用苍术、浓朴、茯苓、陈皮、疏 
其土。川芎、当归、紫草、红花、通其脉。人参、黄 、枸杞、山萸助其本。附子、木香、 
甘草、独活回其阳。如此用之。但根本内有一脉未绝之气。服之俱可得其生。又验其手足温暖。疮便发热。 
渐作 肿。复生疼痛。色暗得活。坚硬得腐。胃气得回。此是药之效验。必在三服中应之为吉。外兼照法。 
接助回阳。此通治阴疽之大法也。 
x黍米寸金丹x 二名返魂丹。三名再生丸。四名追命丹。五名延寿丹。六名来苏丸。七名知命丸。八名得 
道丸。此方昔出异人所传。常有暴中急症。忽然卒倒者。斡开牙关。研灌三丸。其人即活。又能治发背 
脑疽。遍身壅肿。附骨痈疽等症。初起憎寒壮热。四肢倦怠沉重者。毋分表里老幼轻重。并宜服之。 
麝香(五分) 乳香 没药 雄黄 乌金石 狗实 轻粉(各一钱) 蟾酥 砂(各二钱) 黄蜡(三钱) 
狗胆(一个干用) 白粉霜(三钱) 鲤鱼胆(阴干三个) 白丁香(四十九粒) 金头蜈蚣(七条全者酥 
炙黄色) 头胎男乳(一合) 
上为末。将黄蜡乳汁熬成膏。和药为丸。绿豆大。大人三丸。小儿一丸。病重者五丸。冷病用葱汤。热病 
用新汲水送下。盖卧避风出汗为度。诸病如失。后食粥调理。 
x溃疡主治方x 
x十全大补汤x 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脓清。或自汗盗汗。及遍身流注瘰 便毒诸疮。 
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不敛。若气血不足之人。结肿未成脓者。宜加陈皮、香附、半夏、连翘。服之 
自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