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外科大成 >

第23部分

外科大成-第23部分

小说: 外科大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麦饯方x 用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和硫黄四两。白砒一两。为细末。搅匀。待冷取起。加烟 
胶半斤。川椒三两。生枯矾各二两。共研细末。用时以葱汤洗净。用麻油调搽。油纸盖扎。三日一换。三 
次即愈。又治小儿痘风疮。甚效。 
x华盖散x 用糯米煮烂饭。捣如膏。随将秃疮剃净。将米膏浓罨之。其虫尽入米膏中。俟膏自脱。发自生 
矣。一用白菀豆为末。水调糊头上一指浓。布裹之。带束之。俟豆蒸发则觉痛矣。去药。亦效。 
x鼠蒜膏x 治白秃。及诸疮疥癣起白痂者。 
鼠粪为末。杵大蒜和成膏。涂之。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属性:由母受胎之日。食酸辣海味太过。多生此疮。 
x乌云膏x 治头 。并坐板脓疥。及下部寒湿等疮。 
松香末为君。硫黄末减半和匀。香油拌如糊。摊南青布条上。少半指浓。卷成条线扎之。再 
用油浸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着一头。下以粗碗接之。其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 
冷水内一宿。出火毒。搽用。 
x连蛤散x 治头 头疮。 
黄连 文蛤 黄柏 白芷(等分) 
为末。用水调。摊于碗内。覆于砖上。烧艾熏之。以黑干为度。再研为末。清油调敷。 
一用生牛皮烧存性为末。陈醋调敷。 
一生于面者。用百药煎五钱。生白矾二钱。为末。香油调敷。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属性:蝼蛄疖即鳝拱头。其因有二。胎中受者小而悠远。生后受毒者大而易愈。但其内有衣膜。故愈而复发。 
未溃时用绀珠膏贴之。脓熟者针之。插三品一条枪于孔内。化尽内膜。自不再发。又有不肿而不收口 
者。必风袭之也。用败铜散搽之。兼戒口味。一择吉日。须午时。于北房门槛前侧卧。耳前有穴名蝼蛄 
穴。用麦粒大艾。于穴上灸之。只一壮即愈。 
x败铜散x 蝼蛄疖已破而不收口者。化铜旧罐子为细末。用香油调敷。 
x绀珠膏x(见首卷) x三品一条枪x(见瘰 门)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属性:发际疮为生于发际间也。其形如粟如芡实。头白肉赤。痛痒相兼。甚则状如葡萄而更痛。由风热上壅 
所致。宜绀珠丹发之。或酒制防风通圣散解之。 
生发内。顶平而痒。结黄蜡痂者。梅疮也。生脑后窝中。发痒流汁浸淫者。名燕窝疮。治同 疮。 
x绀珠丹x(见首卷) x酒制防风通圣散x(见秃疮门)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面属乎诸阳。而统属惟阳明胃也。其或胃热则面热。胃寒则面寒。宜升麻汤。热加黄连。寒加附子。胃有 
风热则面浮肿。胃有湿热则面生疮。或面鼻紫色。或风刺瘾疹。宜升麻消毒散。及秦艽汤、黑龙丸、二参 
汤。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黄水疮。头面耳项。忽生黄粟。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由外伤风热内伤湿热所致。宜升麻清毒 
散清之。盐汤洗之。青蛤散搽之。 
x升麻消毒散x 治面肿生疮。 
羌活 防风 升麻 白芷 桔梗 连翘 栀子 芍药 金银花 甘草 牛蒡子(如身有疮。加归尾、红花。) 
用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外用杏仁去皮尖。杵如膏。敷之。 
x青蛤散x 治黄水湿热等疮。 
蛤粉( 一两) 石膏( 一两) 轻粉(五钱) 黄柏(生五钱) 青黛(三钱) 
上为末。先用香油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将疮洗净。薄涂患处。 
x二白散x 治黄水疮。头 眉 。耳蚀羊胡子。燕窠脓窠等疮。 
铅粉(一两水调摊碗内艾熏五七次以粉黄色为度) 加轻粉(一两) 
为末。用麻油 槐枝稍枯。去渣取油。调敷患处。 
x一黄散x 治症同前。 
黄连(一两为末水调摊碗内艾内加穿山甲一分烧熏以纯黑为度) 加轻粉(五钱) 冰片(二分) 
用槐枝煎油调敷。或猪胆汁调敷。 
x二合散x 治症同前。 
铅粉(炒) 槐花(炒等分为末听用) 老松香(一两) 银朱(四钱) 
共为末。纸卷成条。麻油浸透。火燃着。一头滴下油药。以器接之。用调前药。三次即愈。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眉 生两眉间。形如疥癣。属肝胆二经热。用柴胡栀子散。因乳母食浓味醇酒者。加味清胃饮。由郁怒 
者。加味逍遥散。母子同服。 
x面疮x 煎盐汤。浸绵花。贴之洗之。日五七次。 
一用鲫鱼头烧。存性为末。酱内清汁调敷。 
面浮肿及阴囊浮肿者 使君子肉一两。白蜜五钱。炙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服。 
x摩风膏x 治面游风毒。 
麻黄(五钱) 羌活(一两) 防风(二钱) 升麻(二钱) 归身 白檀香 白芨(各一钱) 香油(五两) 
浸五日。文火 。药黄。即去渣。入黄蜡五钱溶化。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或用荷叶煮糊为丸。白滚水服。外用白矾末。 
酒化涂之。 
x枇杷清肺散x 治肺风酒刺。 
枇杷叶 桑白皮(鲜者更佳各二钱) 黄连 黄柏(各一钱) 人参 甘草(各三分) 
用水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黧黑斑多生女子之面。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疑事不决所致。宜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洗玉容散。兼戒 
忧思方可。一云风邪入皮肤。痰饮渍腑脏。则面 。又当随其因而调之也。一用密陀僧为细末。入 
乳调敷。鹿角尖用酒磨涂之。 
x肾气丸x(见疮疡门) x玉容散x(见雀斑)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雀斑由水亏不能制火。火滞结而成斑也。宜六味地黄丸服之。用玉容散洗之。久久可愈。 
x玉容散x 洗黧黑斑雀斑粉刺。功能白面嫩肌。 
白芷 白术 白芨 白茯苓 白扁豆 白细辛 白僵蚕 白莲蕊 白牵牛 白蔹 白鸽冀 甘松 
团粉 加白丁香 白附子 鹰条(等分) 防风 荆芥穗 羌活 独活(减半) 
共末。罐收。日洗三次。 
一醋浸白术擦之。半月验。 
x六味地黄丸x(见首卷)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黑子痣名也。由肾气浊滞于阳分。阳气束结而成也。古云。面无善痣。故宜去之。用针挑损。搽四白散。纸 
封之。三四日自脱。用贝叶膏。或莹珠膏生肌。兼戒酱醋。则愈后无痕。 
x四白散x 点痣去斑。 
糯米(三百五十粒) 巴豆(取肉五个) 
用夏布包之扎之。取锻石鹅卵大一块。冲滚水一碗。泡化。以水煮米包成饭。取出。乘热加 砂末一 
钱。杵匀。仍加灰水。研如糊。瓷罐收之。听用。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鼻慝疮生小儿鼻下两旁。由风热客于肺也。流汁浸淫。痒而不痛。宜服泽泻散。搽青蛤散。(见面部) 
x泽泻散x 治鼻慝疮。 
泽泻 郁金 栀子 甘草 
等分为末。用甘草汤调服。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属性:羊胡子疮生于下颏承浆。治同黄水疮。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属性:菌毒生于眼胞。其形如菌。头大蒂小。渐长垂出。甚者眼中流泪。渐至昏 。由脾经蕴热凝结而成也。法 
以软绵纸蘸水应胞上。少顷。用左手大指甲佃于患根。右手以铍针尖头齐根切下。血出不妨。预用翠 
云锭子。磨浓涂之。其血自止。内服凉膈清脾饮。仍忌海味煎炒。 
x凉膈清脾饮x 
黄芩 栀子 连翘 薄荷 赤芍 石膏 生地 防风 荆芥(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用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后服。 
x翠云锭x 治菌毒割后涂之。亦治烂弦风眼。暴赤肿痛。 
杭粉(五两) 铜绿(一两) 轻粉(一钱) 
共为细末。用黄连一两。川米百粒。水一碗。煎半碗。去米再煎至三分。和药作锭。阴干。用时水磨如墨 
令浓。以鸡翎蘸涂患处。 
治眼浓翳。将前药用黄连八两煎膏。加牛皮胶二钱。溶化。和药成锭。用无根水磨。浓敷眼内。片时用 
水洗净。其翳自起。以刀剪去之。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属性:眼丹生于眼胞。红热肿痛。由脾胃二经风热所致。若风盛则浮肿易散。热甚则坚肿难消。初起宜败毒 
黄连丸清之。甚者贵金丸下之。外贴精猪肉片。或涂坎宫锭子。俟脓成则针之。贝叶膏贴之收口。 
x败毒黄连丸x 治上下眼丹。 
黄连 连翘 羌活(各二两) 菊花(二两) 防风(一两五钱) 细辛 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水下。 
x草矾膏x 
粉草(二两) 皂矾(五钱) 
水煎浓汁。滤净渣。再煎浓。加冰片。以鸡翎蘸膏。频扫肿处。 
一用精猪肉切片。水漂去血。贴丹上。不时易之。 
x坎宫锭子x(见肿疡) x贵金丸x(见肿疡附余)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属性:针眼土疳也。小疮生于眼睫间。微者不脓而愈。甚者成漏。入风则头面发肿。目亦赤疼。初起以针刺破 
即瘥。 
x芎皮散x 治针眼。 
川芎(为君) 青皮(减半) 
为末。每服二钱。煎细茶、菊花汤调服。外以枯矾末、鸡子清调敷。肿者用南星末同生地黄捣膏。贴太 
阳穴而肿自消。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属性:痰核生于眼胞。在皮里膜外。其形如豆。坚而不疼。由痰因火滞也。轻者自愈。重者变瘿漏诸疾。初起时。 
用生南星以醋磨浓。频涂患处。皮薄者微微拨损。以手指甲挤出白粉即愈。贴贝叶膏收口。(见膏药门)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属性:椒疮粟疮。生眼胞之内。由脾胃血热所致。椒疮则赤坚而难消。粟疮则黄软而易散。今人用灯草、竹叶 
以治标。孰若清脾凉血以治本。宜菩提露洗之。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属性:脾番症乃眼胞番转如舌抵唇之状。由胃经气滞血壅。皮急丝吊所致。宜泻脾胃之积热。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属性:漏睛为睛内有孔。时流脓汁也。其名不一。如正漏生于风轮。初出白膏如痰。尚可治。久则出青黑膏。损 
及瞳人者不治。偏漏生于气轮者轻。流白水。重则成脓。久而膏枯者不治。内漏生于目窍之傍。外漏生 
于肉轮之外。此由积热痰火熏蒸所致。阴漏则昼轻夜重。宜养血清肝。阳漏则夜轻昼重。宜清金补气。 
又。在大 属心经君火。宜补北泻南。小 属心胞相火。宜于北方中补而抑之也。总之。目者肝之窍。肾 
者肝之主。治宜补肾宣肝为要。 
x白薇丸x 治漏睛出脓。 
白薇(一两) 防风 白蒺藜 羌活(各三钱) 石榴皮(三钱) 
共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钱。白汤送下。 
x解毒丸x 治漏睛出脓。 
杏仁(去皮尖二两另研) 栀子(十两) 大黄(五两) 
为末。炼石蜜一斤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茶汤送下。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属性:眼 出脓者。大肠热也。用桔梗、芩、连、木通、槟榔、茱萸之类。眼 出血者。小肠热也。用归尾、赤芍、 
黄连、桃仁、甘草之类。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耳部
属性:x经络x 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宗脉之所聚也。心肾主内。如精血不足。或聋 。或虚鸣。禀赋弱也。六 
味地黄丸加桑螵蛸。或滋阴地黄丸。肝胆主外。如风热有余。或胀痛。或脓痒。邪气客也。柴胡清肝散。因 
血燥者。柴胡栀子汤。如未应。佐以六味丸。间服九味芦荟丸。因食积内热者。四味肥儿丸之类。 
x柴胡清肝散x 治疮毒生于耳前耳后。自身外侧至足股内侧至足。或胸乳小腹下等处。皆肝胆三焦 
经风热。 
柴胡 黄芩(炒) 人参(各一钱) 栀子(炒) 川芎(各一钱五分) 连翘 桔梗(各一钱二分) 
甘草(五分) 
水煎。食远服。 
x滋阴地黄丸x(见耳疳门) 柴胡栀子汤(见小儿胎毒疮疡) 九味芦荟丸(见疳疮门) 四味肥儿丸 

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耳部
属性:x升桔汤x 治耳内肿痛。三阳经风热也。再治面肿牙痛咽喉疳。 
升麻(一钱) 桔梗(一钱五分) 昆布(二钱) 连翘(二钱) 胆草(一钱) 射干(一钱五分) 
用水钟半。煎八分。食远服。外以军持露滴之。 
x军持露x 治耳内痛引脑项者。 
熊胆(分许) 冰片(少许) 
凉水五七茶匙化开。滴入耳内。其冷如冰。其痛立止。少时倾出。三二次全愈。 
或用铁店石池内磨刀水滴之。垂盆草取汁。尤佳。 
x芍药散x 耳痛连头。流脓出血者。风热上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