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外科大成 >

第14部分

外科大成-第14部分

小说: 外科大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肉桂。脉症顿退。仍用托里药而瘥。 
中央肉死。此毒瓦斯盛而脾气虚也。用玄珠膏涂之。大便不通。此胃气虚而肠不能传送也。小便赤浊。此 
脾土虚而火下陷也。虽曰难治。惟大补之。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加减地黄丸料。 
疮口出鲜血。由脾虚不能摄血也。宜十全大补汤加陈皮、半夏、炮姜。 
疮口不敛。用托里药罔效者。药力未及也。须用人参五七钱。外加附子服之。精神顿爽。手足自温。不旬 
日而口合。疮口不敛。脾虚也。咳嗽不止。肺虚也。法当补之。书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令每日食之不 
彻。旬余而疮敛嗽止。疮口不敛。 肿发热。口干体倦。小便赤涩。脉洪数而无力。用十全大补汤加麦 
冬、五味子。补元气引火归原。而脉症更甚。此药力未能及也。再剂顿退。却去肉桂。数剂而瘥。 
背疽不起。泄泻作呕。食少肢厥。脉息如无。此阳气虚寒也。宜大补药加桂、附。而不应者。再加附子二剂 
而泻愈甚。即用大附子一枚。姜、桂各三钱。参、 归、术各五钱。作一剂服之。腹内始热。诸症悉退。 
背疽服十宣散之类。更加喘渴内热。脉大而无力。用补中益气汤。加酒芩、麦冬、五味子而愈。背疽。服 
五香、十宣等不应。更加呕逆不睡。且其素有淋症。予以参 归术膏用牛膝煎汤。入竹沥饮之。则淋止 
而思食。药尽四斤。脓自涌出。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背部
属性:初起 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气盛也。隔蒜灸之。痛者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则毒随火散矣。再不痛 
者。则明灸之。此未溃以前。皆可灸也。顶用玄珠膏涂之。四畔用敷药围之。换药时用文蛤汤洗之。 
初起 赤肿痛。其头如黍如脓泡。五六日间则出头十数粒。渐渐增添者。此阳症也。用贝叶膏贴之。日 
夜频换十数次。其脓自出。痛自减。腐自化。肌自生。不用敷洗。始终只此一药。可以收功。如元气虚者。或 
见别症。再兼托里。 
初起不红肿。烦躁闷痛。积久不溃。五七日后。疮头无数。按之流血无脓。再久之其头成片。共烂一疮。其 
色紫黯。其毒内攻。此阴症难疗。顶涂玄珠膏。内兼托里。如不应。急宜温补。外用神妙拔根法。有脓胀痛。 
为膜隔不得出者。用针引之。瘀腐堵塞者。去之。更宜猪蹄汤洗之。脓稠或痛。饮食如常。瘀腐自脱者。用 
消毒与托里兼服之。外贴贝叶膏。脓不稠不稀。微痛。饮食不甘。瘀腐化迟者。用托里药。外以桑柴火烘 
之。脓清而稀。疮不痛。瘀不腐者。宜大补以回其阳。亦用桑柴烘之。 
凡背疽及髀骨处。皮里有筋一层。外皮虽溃。而内脓不出。令人胀痛。气血转虚。变症百出。急用针通。内 
兼托里。若待自溃。多致不救。所谓热毒中隔。内外不通。不行针灸。药无全功也。此症非气血壮实者。未 
见其能自溃也。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背部
属性:一人年六旬患背疽。十日外。视其形坚色紫。头如螺子之多。坚长尺余。根横半背。喜其弓肿。光亮热痛。 
脉洪此得之于膏粱醇酒所致。随用照法其所舍螺子。尽欲吐出。用抿子刮去。流血水钟许。以葱汤洗 
净。涂玄珠膏。再以黑膏盖之。四围肿处。用敷药敷之。次日如前。俟其腐尽。深入寸余。换搽绛珠膏。日渐 
日长。但因其性嗜酒。两月后新肉虽平。娇嫩而不能结皮完口。将嫩肉尽行剪去。用膏贴数日。待肉老 
平。用珍珠散结皮而愈。 
一人年六旬患背疽。十二日。半红半肿。微热微痛。生于背心之下。肾俞之上。高低平等。广开八寸。根脚 
泛肿。色若水喷。顶陷无神。似腐非腐。脉浮而大。重按而虚。此疮利于肿溃。不利于收敛。辞不治。后更医。 
为五善俱具。治至收口。如钱未合。不数日而变症出。四日乃死。 
一人仲夏背生热疖二十余处。内有一疮甚小。其毒甚大。予曰。此非疖比。后之发势有不可测者。彼不 
信。更医。又十日。情势内陷。败症齐出。复请予治。其人卧于堂。以帛盖疮上。登堂未及两三步。予即告归。 
彼曰。何也。予曰。败气满前。死期速矣。何必视疮。急备后事可也。再七日。果卒。 
一人背疽初起。入房犯禁。患处黑五寸。黯晕尺余。漫肿坚硬。背若负石。发热作渴。小便频数。两耳重听。 
扬手露体。神思昏溃。脉沉而细。右手为甚。便秘念七日。计进饮食百余碗。腹内如常。众欲通之。予云。所 
喜者此耳。急用大剂六君子汤。加附子、姜、桂三剂。疮始 痛。自后空心用前药。午后用六味丸料。加参、 
、归、术五剂。复用活命饮二剂。针出黑血甚多。瘀脓少许。背即轻软。仍用前药。便亦通利。继以大补。始 
获全安。所谓症不在难。心契则明。方不在多。意会则明也。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腰部
属性:x经络x 与背部同。 
x下发背x 生于脊中。前对于脐。一名对脐发。此症最为险候。盖内肾乃性命之根本也。治宜护肾为要。 
x肾俞发x 生两腰。内肾陷肉之间。因酒色湿热者则单生。由房劳怒火者则双发。 
二症如本脏稍有真阴制火。则疮形红活。高肿为脓。用人参养荣汤。加山萸、五味、知母、黄柏。或加乳 
香、没药、广胶。及加减八味丸以救其源。若疮形紫黑干枯。坚硬不作脓。或脓稀伤膜者。为真阴内 
败。死期在十五日前后。非下搭手之同类也。灸合阳穴五壮。 
x下搭手x 生肾俞之傍。十四椎之间。一名连肾发。由房劳伤肾所致。令人口干寒热。百节俱疼。治同下 
发背。若咳嗽呕哕。厥逆不食。及脓清腰骨似折者逆。先有渴症。后患疽者。肾水竭也。脓秽色黯不痛。 
疮口张大者。脾气败也。小便如淋。痰壅喘促。口干舌裂者。脾肺败也。左尺脉洪数者。肾无所生也。左 
关脉浮涩者。金克木也。秋令尤难。俱为不治。 
x湿流注x 亦生腰肾之间。但其肿而无头。不变色。不作痛。三五个月不溃。令人食少而肌瘦是也。治宜 
补气血。开郁结。如十全大补汤加香附、陈皮、数十剂。俟元气稍复。方可针之。仍倍用参、 。加远志、贝 
母、白蔹。外以豆豉饼、附子饼灸之。忌用十宣散、流气饮等药。 
x石疽x 生腰胯之间。肿而无头。皮色不变。坚硬如石。属少阴阳明二经积热所致。治同湿流注。亦由元 
气虚而邪气固结也。若黑陷麻木。呕哕不食。神昏脉散而代者死。 
凡恶血停滞。治之缓则为流注。及为骨疽。 
一妇腰肿。两腿尤甚。此瘀血滞于经络也。用桃仁汤二剂稍愈。更以没药丸而瘥。一恶血未尽。脐 
腹刺痛。或流入四肢。或注股内肿痛者。用没药丸而病已。一因水湿所触。经脉不行而作肿痛者。 
宜服当归丸。 
x缠腰火丹x 一名火带疮。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泡。痛如火燎。由心肾不交。肝火内 
炽。流入膀胱而缠带脉也。宜内疏黄连汤清之。壮实者贵金丸下之。外以清凉膏涂之自愈。如失治。 
则缠腰已遍。毒由脐入。膨胀不食者。不治。 
x清凉膏x 用锻石一块。凉水化开。加水打溷。澄少时。取清水一钟。兑香油半钟。打数百成膏。加雄黄末 
少许。再打匀。用鹅翎蘸扫患处。立效。 
一妇年七十。腰生一 。作痒异常。齐氏曰。脉浮数而反恶寒。疮也。疮未溃而脉先弱。何以收敛。治之 
无功。果殁。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胸博
属性:x经络x 正中行属任脉经。两旁各开第二行属足少阴经。第三行属足肠明经。第四行属足太阴经。 
x缺盆疽x 生于缺盆陷中。一名锁骨疽。由胃与三焦二经积热所致。其症寒热食少腹胀。必小水不利。 
初宜隔蒜灸之。服蟾酥丸、贵金丸而势退。惟小水不利者。用六一散利之。次服十全大补汤调理。 
此症失治。则溃而难敛。又名曰蠹疽。 
x甘疽x 生于胸傍高处。灵枢云。发于膺。形如谷实栝蒌。苦寒热。急宜去其寒热。不则十日死。死后方出 
脓。 
x膻中疽x 生心窝之上。两乳之间。膻为气海。主分部阴阳。膻处生疽。由气郁所致也。灸阴谷穴三七 
壮。艾如绿豆大。 
x井疽x 生于心窝。初起如豆。皮色不变。必先肌热盗汗。心烦饮冷。舌燥唇焦。乃其候也。红肿易治。黑陷 
难疗。再神昏呕吐肚胀者。七日死。灸 门穴三七壮。艾如绿豆大。如久溃而不敛。亦无痛痒者。 
名穿心冷漏。 
x蜂窠疽x 生胸乳之间。由心火热盛所致。宜急导心经之火。迟则热毒攻心。难疗。 
胃疽(生心胸之傍) 脾发(生心窝之下亦傍些) 二症由炙爆太过所致。必人迎脉盛。宜清本经之积热。 
若服药作呕。饮食不进者。不治。 
按上诸症。肿溃治法。儿后腹部。再与首卷肿溃治法参考。 
x乳吹 乳毒x 生近乳头。孕妇为内吹。胎气旺也。宜清之。有儿食乳为外吹。又名乳毒。由肝气滞也。如 
乳痛发热。作渴夜甚。左关脉洪数者。热入血室也。宜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胆草、栀子。乳痛牵脐。 
内热口辛肋胀者。带脉为患也。宜小柴胡汤加黄连、栀子、青皮。或升葛汤。 
x乳痈 乳疽x 生于乳房。红肿热痛者为痈。坚硬木痛者为疽。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也。初起者 
升葛汤。已成者复元通气散。已溃者神效栝蒌散。虚者补之。十全大补汤。 
x乳发 乳漏x 发为乳房 赤俱肿。势大如痈。未成形者消之。已成形者托之。内有肿者针之。以免遍 
溃。诸囊为害。防损囊隔。致难收敛。脓出未尽者。慎勿生肌。捻入药锭吸之。煎楮叶橘皮汤洗之。 
久不收口。时流清水者。为漏。外用药线去腐生肌。内当大补。 
x乳中结核x 如梅如李。虽患日浅。亦乳岩之渐也。由肝脾虚者。用四君子汤加芎、归、升麻、柴胡。由郁结 
伤脾者。用归脾汤。轻者蒌贝散。 
x乳劳x 乳房结核。初如梅子。数月不疗。渐大如鸡子。串延胸胁。破流稀脓白汁而内实相通。外见阴虚 
等症。初起宜隔蒜灸之。绀珠青贴之。蒌贝散消之。已成者用栝蒌散调之。兼八珍汤加姜、炒香附、夏 
枯草、蒲公英补之。已成者必见阴虚等症。兼用六味地黄丸料。以培其本。 
x乳岩x 亦乳中结核。不红热。不肿痛。年月久之。始生疼痛。疼则无已。未溃时。肿如覆碗。形如堆粟。紫黑 
坚硬。秽气渐生。已溃时。深如岩穴。突如泛莲。痛苦连心。时流臭血。根肿愈坚。斯时也五大俱衰。百无 
一救。若自能清心涤虑以静养。兼服神效栝蒌散、益气养荣汤。只可苟延岁月而已。 
初起时。宜艾灸核顶。次日起泡挑破。用铍针针入四五分。插去腐灵药捻子。纸封之。至十余日。其核 
自落。用绛珠膏敛口。再当保养。庶不再发。惜乎初时必不肯如是治也。 
按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外属足少阳胆经。是症也。女子多发于乳。盖由胎产忧 
郁损于肝脾。中年无夫者多有不治。男子多发于腹。必由房劳恚怒伤于肝肾。治宜六君子汤加芎、 
归、柴胡、栀子数十剂。元气复而自溃。仍痛而恶寒者。气血虚也。易十全大补汤加柴、栀、丹皮。兼六味 
地黄丸。若两目连睫。肝脉微弦者。前十全大补汤更加胆草。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胸博
属性:x升葛汤x 治乳吹乳毒。乳痈乳疽。 
升麻 葛根(各一钱半) 羌活 防风 黄柏 南星 穿山甲(炒) 半夏(各八分) 鹿角灰(二钱) 
大黄(二钱) 
用黄酒二钟。葱头三个。煎八分。食远服。 
热甚加山兹菇。郁加土贝母。已成加皂角刺。再橘叶、麸炒橘红、通草。皆要药也。 
x乳毒丸x 
大黄(炒三钱) 连翘 白芷 独活(各一钱) 
为末。用砂糖丸。黄酒下。尽醉为度。一泻即瘥。 
一用牵牛五钱。良姜三钱。甘草八分。用白酒一钟。水一钟。煎八分服。 
x蒌贝散x 治乳核。 
栝蒌(五钱) 贝母 南星 连翘 甘草(各三钱) 
用水二钟。煎八分。加酒二分。食远服。一加青皮、升麻。 
x神效栝蒌散x(见内痈) 治乳岩。久服可绝病根。 
本方去当归加皂刺一两六钱。半生牛熟。名立效散。 
乳痈初起。加土贝母、金银花、蒲公英。有脓、少加白芷。无脓、多加白术。 
乳痈初起。用鲜蒲公英。连根叶捣汁。酒冲服。随饮葱汤。服之出汗。 
一用鹅翼七根。左用左。右用右。烧灰为末。黄酒服。 
x致和散x 治乳岩溃烂。脓水不干者。 
蜂房 雄鼠粪 川楝子(经霜者佳) 
各等分。瓦 。存性。为末掺之。即干。 
x下乳方x 乳汁不通及乳少者。 
王不留。穿山甲酥炙。猪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