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珍馐传 >

第47部分

珍馐传-第47部分

小说: 珍馐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稚桐带着奉墨,跟了送表妹鲁贵娘的马车,一道前往码头,送表妹去往福建,与姨父姨母团聚。鲁总兵特特托了管事的,寻了一队正往闽地运货的行商,将女儿一行安排与那行商老爷的家眷同行。又附上手书一封,请沿路卫所多加照应。
鲁贵娘坐在马车中,几番想鼓起勇气,挑开车帘与外头的表哥说话,然而话到嘴边,她最终还是忍下了。她心里再喜欢表哥,也还是有女儿家的矜持。她为了让表哥喜欢自己,结交了松江的一众闺阁小姐,又刻意宣扬自己的才名,想教表哥多方了解她的好。奈何表哥总是待她疏淡有礼,并不亲热。
她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只能归结为表哥与自己命中注定没有缘分罢。
待马车到了码头,丫鬟扶着戴了帷帽的鲁贵娘下了车,站定以后,她朝方稚桐轻轻一福,“多谢表哥一路护送,贵娘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还请表哥代为转告姨母姨父,望姨父姨母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方稚桐回礼,“表妹此去,山长水远,一路保重。还请待我向姨父姨母问好。”
鲁贵娘彻底死了心。离别在即,表哥一丝一毫挽留她的表示都不曾流露出来,她又何苦眷恋不去?
“恭喜表哥高中举人,祝表哥他日觅得如花美眷,仕途平步青云。”少女隔着帷帽,平静地望着英俊倜傥的青年。
终有一日,她会渐渐将他忘记罢?忘记小时为了引他多看她一眼,不惜抢他的东西扔在地上;忘记长大后母亲说要她同表哥多多亲近,她心底那不可遏止的莫名欣喜;忘记离别之际,心里那最终熄灭的一线希望……终将忘却,不复记忆。
鲁贵娘最后看了方稚桐一眼,转身扶着丫鬟的手,登上靠在岸边的商船,再不曾回首。
作者有话要说:这里不是给鲁表妹洗白,而是觉得,她始终还是高门大户出来的女孩儿,有她自己的骄傲。固然觉得表哥英俊,人又谦逊有礼,可是她也不会为了他,不顾一切。她努力过,但这努力得不到回报,她的骄傲不允许她纠缠。


、61第六十章 一腔心事(3)

方稚桐送走了表妹;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释然。或者表妹贵姐儿是母亲心目中完美的媳妇,门当户对,知书达礼;姿容出众;才学不凡;又同他是表兄妹;简直再理想不过。可是这不是他要的。
父亲当年与母亲,何尝不是门当户对的?母亲彼时亦是知书达礼;姿容出众的。然则时间将这一切都磋磨得面目全非,不堪一击。
这不是他想要的。
回程经过谷阳桥,方稚桐下意识望了一眼桥下;如今那处,已不见了茶摊的踪影,改而成了一处专卖柴爿馄饨的馄饨摊儿。支着个遮阳棚,下头一两推车,车上一边放着个小火炉上头架一口镬子,客人来了随吃随下;一边将木板放下来便是桌子,掇两条长凳,供食客坐下吃馄饨用。
到了正午时分,生意倒也不差,一个柴爿馄饨摊上倒有四五个食客,其中一个仿佛祖母带着小孙儿,叫了一碗馄饨,一只只吹凉了,喂给小孙儿吃。那小男孩儿想是饿极了,嚼都不嚼几下便咽落肚去,又催着祖母:“阿娘,还要!”
“好好好,阿娘再给柱哥儿晾一只。”老太太乐呵呵地。
方稚桐不是不羡慕的。
不过是一碗馄饨,可是老祖母与孙儿都吃得开心不已。
这一刻他格外想念曾经在桥头朝他粲然一笑的亦珍。其他女孩子在闺中绣嫁衣暗暗期盼良人之际,伊却冒着酷暑寒风,在桥头卖茶。便是如此,凄苦也没有染上她的脸。
“少爷……”奉墨轻轻在他身后唤他,“夫人还在家等着呢。”
方稚桐收回了思绪,“走罢。”
许是,注定无缘罢。
回到家,方稚桐将顺利送表妹登上往福建的商船一事说了,方夫人怅然若失。
“错过了贵娘,再等两年,还不知道要说哪家的闺女给你。谢家的麒哥儿都要纳妾了,你还要娘等多久?”两年以后,人家的孙子怕是都能满地走了。
“母亲,缘分天注定,强求不得。”方稚桐心中苦涩,他作茧自缚,拿了十八岁前不能成亲做借口,躲过了和表妹的亲事,却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儿给好友做妾。
谢停云给他们几个同窗好友都送了帖子,请诸人十月十五,过府小叙。往日他定是极乐意的,而今却意兴阑珊。
好友高中桂榜第一,成为松江府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方稚桐为他高兴,然他不知自己能否承受得住直面亦珍成为好友妾室的事实。
方夫人不知这其中的曲折,一看儿子整个人怏怏的,也不多说什么,只暗地里嘀咕,莫非儿子屋里伺候的奉砚奉池都入不了他的眼?
方稚桐自母亲方夫人处出来,又被祖母方老夫人身边的婆子请到屋里去。
“桐哥儿,来,喝喝看厨房新做的杏仁儿露,说是从宫里传出来的方子,最是润肺止渴,解燥祛寒。你尝尝,和往常家里做的,有什么不同?祖母年纪大了,也喝不出什么两样儿来。”
方稚桐接过来,喝了一口,细细地品了品,“仿佛里头加的,不是寻常的冰糖……像是桂花冰糖……”
脑海里倏忽便跳出亦珍的样子里,半垂着头,从蜜糖罐子里,拿木头小杓舀一杓桂花蜜出来,仔细地倒在盛酸梅汤的碗盏里,沉静而专注,说不出的美丽。
方稚桐轻轻放下杏仁儿露,心道自己也不知着了什么魔,一个背影,一碗甜露,都会教他不由自主想起亦珍来。
“祖母,如今乡试已毕,孙儿想去西林禅寺还愿……”
方老夫人闻言连连点头,“应当的,应当的!”孙子虽然不似谢家那孩子得了头名,但也中了举人,放榜当天家里差了下人小厮到贡院门前去看榜,还没等下人回来,前来报喜的官差已先一步到了,一路敲锣打鼓沿街报喜来在门口。
方家在门口放了事先准备好的爆竹,又给前来报喜的官差封了好大的红包,门口挤满了看热闹与道喜的邻里。方夫人幸亏准备了足够的松糕,前来道喜的人人送上一份扎着红封纸的糕点,讨个节节高升的好口彩。
后来听说谢家的麒哥儿高中解元,谢家不但给每个前去道喜的人一份儿三元糕讨口彩,甚至还备了一大箩筐装有两百个钱的荷包,凡是祝谢停云高中的,都能得着赏钱。一时间谢家门口好不热闹。
方稚桐却想避开这些热闹,到寺里头散淡散淡。但愿古刹梵音,能还他内心一个平静。
次日得了祖母方老夫人的允许,他便带着小厮乘了家中的马车,前往西林禅寺还愿。因并不是初一十五,故寺中不似前次来时香客如云。
方稚桐下了马车,与奉墨一路拾级而上,进了山门。青石铺就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广场正中的铜香炉香烟缭绕,淡淡的青烟弥漫在空气当中。方稚桐在庙祝处请了九一炷香烛,一步步走得香炉跟前,在下头的明火桶里先燃旺了香火,然后左手持香,右手持烛,高高举过头顶,揖了三揖,这才将香烛插在铜香炉的炉灰中,绕过香炉,进了大雄宝殿。
他望着大殿正中,法相慈悲,一双法目半开半闭注视红尘的释迦摩尼说法坐像,深深跪了下去,双手合十,叩首。
待拜完了佛祖,出得大雄宝殿,奉墨才开口小声问:“少爷今次怎的不求签,问问佛祖?”
方稚桐停下脚步,站在大雄宝殿的檐下站定,抬眼望向天空,良久才缓缓道:“我已经求过,佛祖亦已答我,这便够了。”
“好一个‘这便够了’。”一把苍老却浑厚的声音在两人身后响起。
方稚桐回头一看,只见须眉如雪,精神矍铄的主持法扁王正安然立在他的身后,忙回身施礼:“住持大师。”
法扁王竟还记得他,“方施主,别来无恙。”
方稚桐只微微一笑。
法扁王一双炯炯有神的朗目将他看仔细了,“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方施主年纪轻轻,已懂得‘这便够了’,可见确实同我佛有缘。”
奉墨在一旁听得快十月的天里出了一额的汗,心道大师您这是做什么?要渡化我家少爷出家么?这要是我家少爷情关难度,一时想不开,真出家做了和尚,我回去这条小命怕是不保啊!
法扁王仿佛能听见奉墨的心声,似笑非笑地睇了他一眼,一捋长髯,朗然道:“须知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施主心中想要的,须往来处寻。”
说罢道一声“阿弥陀佛”,飘然而去。
只留方稚桐在原地,怔然然良久。
奉墨侯立在他身后,心中一径打鼓:少爷你可千万别看不开啊!你想不开不要紧,小的这条小命就算是交代了啊!
一边嘴上还要不着痕迹地开解,“少爷,听说寺后头有株千年古银杏,在下头许愿是极灵验的,不若小的陪您过去看看?”
方稚桐听了回过神来,轻轻横了小厮一眼,“数你鬼主意多。上次来寺里不曾看过,便去看看罢。”
奉墨赶紧在前头带路,绕过大雄宝殿,往古木葱茏的后寺而去。
一路上人迹渐疏,空气中的烟火气与寺中不知何处传来的丹桂香缠绕在一处,奇异迷离。常青的松柏枝叶间,偶有一抹枫红透出来,为寺院平添几许秋色。
主仆二人在苍松翠柏的夹道间走出不远,一抬眼已能看见寺中那株古老银杏树树叶金黄灿烂的树冠,秋风拂过,黄灿灿的银杏叶便如同金色的叶雨一般,扑簌簌旋转着坠落下来。
方稚桐不由自主地朝着银杏树的方向走去,走了没几步,却倏忽停了下来。
奉墨莫名所以地,也停下了脚步,顺着少爷的目光望去,只见落叶如雨的银杏树下,站着个穿绿色斗篷的小娘子,微微仰着头,仿佛凝视古树,又仿佛透过斑驳的枝叶光影,眺望穹苍。她身旁,一个壮实的丫鬟正兜了帕子,像只大松鼠般,蹲在一旁拣掉落在地上的银杏果。
“少爷……”奉墨压低了声音,刚想说话,便被方稚桐一把捂住了嘴巴,只能眨巴眨巴眼睛。
方稚桐觉得自己仿佛已有三生三世未见过亦珍,此时此刻他满心满眼只装得下站在银杏落叶间的亦珍。站在金黄的落叶间,映得身穿一袭豆绿色斗篷的亦珍亭亭玉立,银杏树枝叶间洒下的斑驳阳光,令她如同笼罩在光晕之中。
他脑海里仿佛有婉转缠绵的昆腔,轻吟浅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秋风盘旋着自地面扫过,卷起一地落叶,发出沙沙细响,亦撩动静静伫立的少女的裙摆。裙脚微微的起伏似唤醒了默然出神的少女,她轻轻收回遥望苍穹的目光,抬手轻轻捋了捋被风吹起的鬓发,侧首回眸,无意间看见站在松柏夹道上的方稚桐。
“……你也在这里啊……”风送来她浅淡的低语。
作者有话要说:遛男主角喽~
早起登陆,竟然无法访问页面,还以为抽了呢~幸好木有~


、62第六十一章 一腔心事(4)

亦珍的食铺已经悉数规划完毕;着汤伯出面请了县里手艺顶好的泥水匠和木匠来,按照亦珍的要求,将铺面重新整置修饰得焕然一新;只等墙面干透,新家生的漆水阴干了,便可以搬进去;着手后头的事项。
今日趁秋高气爽,阳光正好,亦珍禀过母亲,便带着招娣一路行至西林禅寺;到寺中烧香许愿。
西林寺中今日的香客不多,主仆二人在寺门口庙祝处请香烛时,颇闲散的庙祝对取了荷包出来付香油钱的招娣道:“寺后的千年白果树最灵验不过,两位施主若是时间充裕,不妨请了许愿的红绸,系到那白果树的枝头。施主心诚则灵,佛祖一定能听见施主的愿望,保佑施主得偿所愿。”
亦珍心中挂念母亲病情,遂请了一根许愿红绸。随后先往大雄宝殿进香拜佛,在佛前抽取灵签第十六签。
安坐偏殿解签的,仍是上次来时那个须眉皆白,面上淡然超脱的老僧,见亦珍持了签纸前来,问:“阿弥陀佛,施主可是要解签?”
亦珍敛目回道:“是,大师。”
老僧徐淡微笑,问了亦珍的签数,缓声问亦珍,“施主求问何事?”
“信女求疾问病。”亦珍恭恭敬敬回答。
老僧取了签纸出来,徐徐道:“愁眉思虑暂时开,启出云霄喜自来。宛如粪土中藏玉,良工荐举出尘埃。此签中吉,合阴阳和合之象,凡所谋皆吉也。施主且放宽心,所谓得处无失,损中有益,小人逢凶,君子顺吉。心诚则灵,施主去罢。”
亦珍听罢,心中欢喜。“凡所谋皆吉也”,她心中所求,无非是母亲身体康健,这签文正中下怀。
出了偏殿,亦珍心想来也来了,索性便去寺后,到千年白果树下头,再去许个愿罢。待她与招娣漫步来到寺后,只见一棵参天古树,矗立在近寺院的院墙处,夏日绿荫如盖的景致不再,及目望去,是满眼的金黄树叶,在风中窸窸窣窣地摇曳飘落,将地面铺得金灿灿一片。
亦珍将许愿的红绸带合在掌中,默默在心里祈祷母亲能早日康复,一家人平平安安,和睦顺遂,然后才踮脚伸手,将红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