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游戏开拓者 >

第46部分

游戏开拓者-第46部分

小说: 游戏开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出了一定的增强,并且支持PC机上第一块声卡——Ad_Lib音效卡。张乐行控制着游戏主角在港口采购出海物质,然后离开港口,伴随着阵阵海浪声扬帆远航,众人哄的一声都围了上来,看着周围期盼的眼神,张乐行只好退位让贤了。
这一让足足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试玩过游戏的众人眼神都有些不同了,看得出这款游戏对大家刺激挺大的,对某些人眼前仿佛一下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原来游戏还可以做成这个样子啊!”
“这是美国著名游戏设计师的作品之一,现在国外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电脑游戏被设计出来,而我们国内呢?可以说一个都没有。难道你们就不希望去改变这个事实?”
心潮澎湃的众人纷纷点头称:“我们想。”
“难道不希望自己亲手制作出能一款在中国游戏史上留下光辉印记的游戏吗?”
众人再次点头:“我们想!”
“那就不要犹豫了,来……”张乐行伸出一只手来:“来让我们一起去开创新的时代!”
众人都把伸出一只手来,重叠在一起,互相紧握。
……
张乐行在国内电脑游戏事业上的第一步迈出了,有了最初的十八人开发团,,不过现在这些人基本上都还是游戏业的菜鸟,为了使这批人能早点入门,张乐行打算安排他们出国进修,十二人去美国,六人去日本。之所以搞得这么麻烦,张乐行其实是为了今后的游戏开发风格不要太单一,最好能兼容并蓄,集众家之长。确定了出国人选,接下来就要办护照了,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特殊时期的护照可没以前好办了,费劲千辛万苦托了不少关系好不容易才全部搞定,出国的机票也总算确定在下周三。
这时6月事件的后续影响已经逐步显现,中国的对外关系降到了冰点。乐易阳公司不出意外的受到了牵连,数量众多的外包订单大多被取消,而理由往往都是些荒诞的借口,其实真正的原因不过是某些人政治上的需要。原定7月举办的CCPC/COSC不但失去了赞助商的支持,比赛更是无限期的推迟,今年的决赛和软件评奖也只能无奈的取消。
好在张乐行早有准备,乐易阳的员工们到不至于人心浮动,按照之前选择,一部分人被补充到深圳金山、旭日软件,而那些不愿意留下的,则领了一笔遣散费后各奔东西。至于以后他们还会不会从事软件开发行业,就只有天知道了。
原本打算今年开通到美国的专线,虽然只有*K,但是却能和美国那边的公司保持及时联系,而且费用要比国际长途便宜的多。可是这场波及全国的混乱让一切都成为泡影,本来眼看要批准的事情一下子无限推迟。好在转移到深圳后有时候还能去香港想点办法,但是时效性还是很难保证,不少需要双方协同工作的任务不得不推迟,为了尽量保持工作进度不被过分拖延,双方只能通过昂贵的国际长途、传真来保持着联系。
转眼之间,离开深圳的时间到了。告别留下来的员工们,张乐行和去美国的那十二人途径香港搭乘班机飞向了圣何塞,而另外六人他们的目的地将是史克威尔公司。
在香港登机时,已近黄昏时分,一抹夕阳从云层中底部透了出来,把金色的余晖笼罩在机场周围的高楼大厦之上。
张乐行一行近二十人坐在商务舱的前几排,这些从未出过国的前乐易阳员工们大都显得很兴奋,坐在位子上不时的东张西望,有时候还透过舷窗去体味着天空的感觉。这里面有一个小伙子显得与众不同,上飞机后要来毛毯后很快就闭上眼睛休息了,张乐行记得就是那天当出头鸟的那位,好像是叫詹俊。
从香港飞往圣何塞的飞行时间长达12个小时,兴奋过头的那些人折腾了一阵后慢慢的都顶不住了,一个个的都歪倒在座位上沉沉的睡去,等飞机降落到旧金山国际机场时,这些人才勉强睁开眼睛,不过看得出来,这些人都还没睡好,不过詹俊倒是有些例外,看起来精神很饱满似的。
旧金山国际机场位于圣何塞西北约35公里处,是加州最大的商用机场。在香港上飞机的时候临近黄昏,经过十二小时飞行,在旧金山机场下飞机,依然是一抹夕阳映晚霞,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感觉颇为奇妙。
来接机的是杨欣欣,她今天正好休息,所以亲自带人来了。知道这次来的人比较多,杨欣欣还特地租了一辆旅游大巴车过来。张乐行挤进杨欣欣的银色保时捷911,其他人都去了后面的旅游大巴。杨欣欣领头在前面带路,旅游大巴跟在后面,驶往圣何塞一个华人社区。
路上杨欣欣好奇的问道:“你领这么多人过来,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了?”
“也算是,我打算让他们进入游戏业。”
“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入VisualSystem公司,这批人在国内参加过那个什么软件计划培训的,搞软件开发也许更合适些。”
“我还不容易才找来这么些人,你可别打别挖我的墙角啊。”
“切,什么呀,当宝似的。”
……
车行了半个多钟头,张乐行等人来到了华人社区,这里就是这些来进修的员工们今后的住处,为了安置他们,杨欣欣租了两栋房子。选择华人社区是希望他们能住得更习惯些,做软件外包英语都是基础,所以到不需要担心他们在进修期间的交流问题。
时间蛮巧,来美国的第二天正好赶上《模拟城市》PC版的发售,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众人去见识见识,也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一下游戏业。
其实这不是《模拟城市》的首次发售,最早的《模拟城市》85年就推出过,那时候游戏是运行在modore*(一种当时流行的家用电脑)上。只是这个版本的《模拟城市》命运坎坷,销量一直很低,搞得威尔?怀特郁闷不已。
后来威尔?怀特遇到张乐行,命运从此改变了。香港Maxis工作室成立后,威尔?怀特在PC机上重制了这个游戏,还加入了一些在香港见识到的东方元素。今年《模拟城市》PC版进入了EA公司暑期游戏发售名单,有了霍金斯这个业界老手操纵,这次《模拟城市》的上市没有再无声无息了,砸了资金进行宣传之外,霍金斯甚至还请人在《时代》杂志上写了一篇介绍。主要内容如下:
“在《模拟城市》中,玩家将扮演一座全新城市的市长,负责建造和维持一座居民可以安居乐业的城市……要求玩家做出一些明智的决策。比如,有些能源会造成污染但成本较低,另一些比较环保但成本较高……玩家还需要有经济头脑,保证税收足够支付如警察、道路维修等公共服务,又不会过高而妨碍商业发展,引起居民起义……作为市长还要随时准备好面对突发状况,地震、洪水、大火足以毁灭一座城镇……”
在这篇介绍的最后还加上了业界知名人士蒂姆的评价:“《模拟城市》是一款寓教于乐的游戏。玩家需要学会运用有限的资源去建造和规划他们的城市。游戏中需要你去做选择并面对因此而产生的结果,而就这个游戏本身而言,它就是一款创意无限的工具,仅仅受制于玩家自身的想象力……”
通过杂志的宣传包装,《模拟城市》俨然成为引领游戏模式革命的行业先锋。经历过初期销量缓慢的增长后,游戏销量一下子迎来爆炸性增长,广大玩家都以玩过《模拟城市》为荣,最潮流的见面问候语就是“今天你当市长了没?”,没玩过《模拟城市》的玩家甚至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这款游戏影响了很多人,席德?梅尔就是其中的一个。《铁甲直升机》问世后,席德去欧洲度假以便为他的下一个创作充电。《模拟城市》推出后,创新的游戏方式让席德很受触动,很想搞一个类似的游戏,他觉得这个游戏会开辟一个新天地。席德从小就热爱火车,甚至在他的工作室都有一套火车模型,所以席德的思绪不由得就转到火车上面。


第二十七章 日本1990,天堂与地狱
更新时间20091120 20:04:12  字数:3705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到了70年代,日本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却由于政府长期过分干预经济、低效率的国有福利体系、石油危机多种原因而陷入了经济停滞。世界范围内,日本经济可谓一枝独秀。日本制造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所向无敌。美国几乎只有招架之功。汽车工业尤其损失惨重,在美国汽车工人们心中日本人就是造成自己失业、薪水下降的罪魁祸首。
日本与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了贸易摩擦,开始是由纺织品、钢铁及电视机贸易引发。到80年代,贸易争端进一步激化激化。为了减弱日本出口工业品的竞争力,美国政府开始对日本施压,缺乏真正自主权的日本政府被迫妥协。于是,1985年9月,美日英德法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促使美元贬值,相应的日元开始进入升值通道。“广场协议”签订以后的几年,日元币值差不多上升了三倍。
日元升值以后,日本的工业出口能力确实受到了相当的影响,但日本人也因此变得空前富裕了。他们手里的日元可以换来更多的美元了。这种局势的结果就是,美国的资产在日本人看来一下子便宜多了。过去那些在日本人看来根本买不起的东西,现在似乎唾手可得。
于是,手里拿着大把美元的日本人开始涌入美国。普通日本人只是在夏威夷之类的地方买一些商品,这能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人倒还高兴,但令美国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人对美国企业资产的大量收购。这些挥舞着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对价格根本不屑一顾,他们似乎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甚至有人认为:“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
到了1989年,日本人购买美国资产达到了顶峰。这一年的6月,索尼公司宣布,他们以3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购买了美国娱乐业巨头、也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此举是索尼公司由制造业转向娱乐业的战略行动之一。此前,三菱公司已经以14亿美元购买了更重要的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这个代表着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全盛时期的伟大建筑现在属于日本人了。
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这个在珍珠港事件中未能失守的地方,几乎彻底沦陷在日本人的支票海下。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总共进行了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并购案,其中有18起的并购对象是美国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目睹本国众多有影响的大公司、大产业转而由日本人充当老板,美国舆论惊呼,这简直是日本第二次入侵美国,一些美国人甚至自嘲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传来消息,日本人买走了自由女神像。”
在日本人这一边,则是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多日本人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疯狂购买沾沾自喜。多年来只能对美国唯唯诺诺的日本似乎看到了自己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种新奇的体验非常好,日本人一时风光无限。
而这段时间日本国内也是一片繁荣,从1986年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平稳走势,在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下,实力逐渐增强,并由此开始为时长达4年之久的“平成景气”。进入“平成景气”以后,日经平均指数由1985年的12000点持续上升,甚至在1987年影响全球的股灾后率先“复活”,从而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暖。之后,股价一直呈强势上升。为此,日本经济理论界的人士得出积极的分析,认为日本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是促使日本股市大涨的主要原因,而证券业内则有人看好50000点大关。
1989年12月19日日本日经指数再创新高,达到38915点,较1985年最低点上涨了3倍多,日本股票市值高达630兆日元,为当年GNP的1。6倍,此时的日本经济仿佛风光无限一般。
……
房间内没开灯,在一片黑暗之中永井裕子坐在梳妆台前发着呆,脑子里不断回想着这些年的往事。自从两年前靠着股票投资赚了钱,裕子就离开了京都,来到她向往已久的东京,还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从此告别了京都的那种古朴,也开始拥有自己醉生梦死的生活。打拼了一年多,裕子分期付款在东京六本木买了一间高级公寓,自己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不过裕子并不满足于此,在电视中那些所谓的投资大师们的鼓吹下,再加上自己曾经投资赚钱的经历,裕子认为股市是个稳赚不赔的地方,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以自己的公寓作抵押,从高利贷手上借了四千万日元,试图在股市中投机一次。裕子相信日经指数还会涨的,因为专家们都这么说,甚至还有很多人看好50000点大关,所以新年过后一拿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