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鱼跃龙门(重生) >

第5部分

鱼跃龙门(重生)-第5部分

小说: 鱼跃龙门(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当天寅时的时候方府的所有人就都醒来了,各种准备忙碌异常,方常庆最后再抓紧机会和李鸿过交代一些考试的注意事项和经验之谈,方宝英也在屏风后面偷偷看着李鸿过。

    李鸿过微笑着听着方常庆介绍着各种考试的经验,其实他都懂,前世的他已经考过好几次试了,甚至连方常庆从来没有参加过的“进士科”考试他也考上了一个同进士,可是他知道现在的自己在方常庆心中还是那个从未参加过考试的幼稚的自己,那些关怀和教导的话语让他心中温暖万分。

    最后,他礼貌地告辞了方常庆,带着满满的自信坐上了方忠的马车,往县学而去,李茂祖也在车里,拎着他考试需要的各种物品。

    看着李鸿过的背影,方常庆心中有欣赏,但更多是担忧,他知道李鸿过是个念书的好苗子,可是始终没有经历过童子试的残酷,可能会在心中把这个考试的难度预估得不足,难免会折戟沉沙。

    最怕的并不是今科考不上,怕的是把信心考倒了,日后再也没有如今的劲头和锐气了。但愿他这一科能考上,方常庆心中默默祈愿。

    方宝英自然更是攥紧了手中的帕子,眼巴巴地看着李鸿过走出院子,恨不得自己能将他送到考场外。不过想到他答应考试的时候必定穿着自己给他绣的鞋袜,方宝英心中又觉得甜甜的。自从那天和李鸿过见过一面之后,她就再也不知道伤心失望是什么,每天都过在幸福之中了。

    方家离县学只有一条街,这也是因为方常庆在县学当夫子所以才能住在离县学比较近的宅子里面,其他人即便有钱也难以住到这附近来,有些时候,钱并不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关键还是要靠身份地位。

    因此,李鸿过只是上车了一会儿便到了下车的时候了,如果不是方夫子强烈要求,他甚至会带着李茂祖走过来县学。

    他来得不算很早,前面早已经有乌压压的一群人站在县学的门口等着进去考试了。面对这种人生大事,没有人愿意迟到。

    等了不一会儿,县学的大门就打开了,学正大人、县令大人领着本县的各种书吏以及衙役已经出现在县学门口了,学子们忽然间就安静了下来,那种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发出的“嗡嗡嗡嗡”的声音立即就停住了。

    县令大人和学正大人都比较满意,分别对着安静的学子们勉励一番,然后便让大家排队进场了。为了制衡学正与县令,在科考中由一县的学正主持,但是人手都不是县学里面的人,而是从县衙里派来的书记官和衙役们。

    进门的时候采用严格的搜身制度,为了杜绝作弊,每个学子都不能带任何有夹层的东西,衣服、鞋子、笔墨纸砚以及带着食物的篮子都要被搜个底朝天,好在等候的人虽然多,但是考试的学子只有60名,其余的全都是书童、小厮或者车夫,于是半个时辰之内学子们都到了自己考试的号间里面等候了。

    但是他们进去了以后,小厮、书童、车夫等人都未立即散去,还是乌泱泱的一大片,虽然他们知道学子们要考四天的试,中途不可能会出来的,他们在这里等着也没有什么用,但是还是没有人早早散去,希望着能从里面听到一星半点的消息。

    李鸿过早就经历过这些,所以到了自己的号间之后不慌不忙地收拾了一下床铺、将食物放到床边的凳子边,远离答题的书桌。科考的时候最怕就是污了卷子,如果饭菜、油污等等沾到卷子上,说不得会被扣掉很多卷面分的。最后他才将笔墨纸砚摆好放在书桌上,自己坐在书桌前闭目养神一番,心中不断地回想这一个月来自己的复习成果,各种知识点一遍一遍地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不一会儿,衙役们敲过了锣鼓,开始发放考卷。童子试考的是你对知识记忆是否深刻,完全不考虑做题速度,一科考一天,从早上卯时开始发卷子,一直可以考到子时最后收卷,只要你懂这个题目,绝对有时间可以做完。但是即便做完了你也不能出去,只能在号间里躺着睡大觉,一直等到第二天的考试开始。

    第一科考的是经义,李鸿过先将考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心中默默对答了一番,发现全都是自己懂得的经义题,虽然有几个题印象不是很深,但至少都有印象,于是开始倒水磨墨,在心中又打了一下腹稿,再在稿纸上誊写。

    卷面的分数也是很重要的,此时的他已经练得一手过硬的馆阁体,对于拿得准的题直接答在白纸上,拿不准的题则先打一下草稿,一路答起题来酣畅淋漓,才堪堪到中午就将卷纸做完了。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交卷了,有些人是知识渊博答题快,也有人是不懂的题目太多,想要提前交卷扰乱别人的心思,但是李鸿过都不受影响,他也没有匆忙交卷。

    他先是拿出干粮来吃了午饭,然小憩了一会儿,再精神充足地起身过来将自己所做的题目全部都检查了一遍才上交了试卷。对于这种人生大事,他不敢不慎重对待。

 第7章 准备礼物

    第七章准备礼物

    第二天考的是算学,对于这一科大家做得比较辛苦了,一般都交卷得比较晚,很多人还不死心地把卷纸留到子时最后收卷那一刻,等到衙役们把卷子强行收走之后才无奈地捶胸顿足。

    对于这一科李鸿过还是比较淡定的,虽然还是有几个题不会做,但是他感觉比他考上童子试的那一年已经做得好多了,那些题他就是再想几天也不会做,他确定已经将自己的最好水平发挥了出来,所以问心无愧。

    第三科农学对于他来说就是强项了,这也是他父亲李光浩坚持到乡间开学馆给他带来的好处了,他从小便亲自参与种田,每年农忙的时候都跟着佃户们忙农活,知道什么节气该干什么事情,知道如何种才能提高庄家的质量,也知道如何使用农具,各种农具是干什么时候用的,再加上他上学的时候学了很多农学的理论书籍,比起那些纸上谈兵的人自然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其实他最有自信的便是这一科了,他感觉远在京城的那些豪门子弟即便有再多的念书资源都不一定能在这一门上考过他。

    第四课赋税与刑律的题目还是一如既往的难,不过李鸿过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了,他感觉自己考得还是不错的,至少里面出的几个案例题他以前做官的时候听过相应的案例,知道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心情很不错。

    考完四天以后李鸿过觉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而且因为食物硬邦邦的没有食欲,吃得一直都很少,担心自己拉肚子,一是影响握笔的手劲儿,另一个是让号间里面臭气熏天影响心情,所以他喝水也很好,四天来简直是吃尽了苦头。

    交卷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李鸿过站起来收拾了自己的篮子出门的时候恍惚了一下,差点儿就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上了。

    踉跄地出了县学的门以后,还未等他用眼神四顾寻找自己的家仆,李茂祖早已眼尖地冲过去扶住他了,忠叔也赶紧去到他身边顺势就接过了他的篮子。

    见到他们以后李鸿过狠狠松了一口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将自己的一大半身体靠在李茂祖身上,在他的搀扶下上了马车。虽然县学离方府近得很,但是李鸿过还是直接上车以后就睡着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的马车,怎么睡到床上的,等他醒来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黑暗中他摸索着起身,想要寻点吃食饱饱肚子,就发现已经亮起了一丝烛光。李茂祖一直在房间里面伺候着他呢,因为怕影响他睡觉就没有电灯,直到李鸿过醒来才点亮了油灯。

    李茂祖欣喜地凑到床边对他说道:“少爷,您醒啦!给您做的饭菜都热着呢,我这就去给您端过来!”说完不等李鸿过说话就立即飞奔了出去。

    李鸿过挣扎着起来坐在四方饭桌前,拿起李茂祖已经凉好的一晚茶喝了一口,李茂祖就已经跌跌撞撞地把抬着食物的托盘拿进来了。

    他殷勤地招呼道:“少爷,先喝一碗鸡汤补补,暖暖胃,然后将这碗鸡肉稀饭吃了,才能吃其他的饭菜,这可是方小姐特意交代的!”

    李鸿过点了点头,他吃了四天的干粮,胃里空空如也,猛然吃油荤大的东西胃会受不住的。看着那晚鸡汤,上层的油已经被人小心地拿走了,只剩下散发着浓浓香味的下层清汤,上面还飘着一些葱花,闻起来就让人食指大动。

    李鸿过拿起碗来将鸡汤一饮而尽,虽然李茂祖没有说,但是他心中知道这必然是方宝英亲手熬的,夫妻这么多年,他早已熟悉她亲手熬的鸡汤那份鲜美的滋味了,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尝到了呢。

    再将鸡肉稀饭狼吞虎咽地吃下去,鸡肉先煮熟了,然后再将它们撕得极细地拌在稀饭里面,将鸡肉和稀饭再次熬在一起,并且煮稀饭的汤还是熬了几个时辰的鸡汤。鸡肉、鸡汤的味道已经深深地混进了稀饭里面,吃起来软烂,毫不费力,他稀里哗啦就飞快地将一小碗鸡肉稀饭吞吃下肚了。

    后面的饭菜他也吃得又快又多,他吃了四天的干粮,简直已经撑不住了,现在的这些热腾腾的饭菜对他来说就是无上的美味!再加上已经用一碗鸡汤和一碗鸡肉稀饭暖胃、开胃,他觉得此时的自己简直太幸福。

    才刚刚吃完以后方常庆就过来了,简直是掐着点过来的,一刻也不耽误。本来李鸿过并没有准备当天晚上去拜见方常庆,他还以为这么晚了方常庆已经休息了呢,看来方常庆心中比他还要着急。

    李鸿过也不耽搁,和方常庆移步到书房中把他能记得住的科考各科的题目都和方常庆好好地研究了一番,方常庆听了他的答案之后一直点头,直到目前为止,方常庆对李鸿过的经义题、算学题、农学题都比较满意,只是对于税赋和刑律一科就有些差强人意了,有好几题他还是觉得李鸿过答得有些偏了,可能得不了很高的分,但是平均下来总分过320分应该是很有希望的。

    方常庆笑呵呵地捋着自己下巴上的胡子,说道:“鸿哥儿,我觉得你这次考上童生也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只是等着成绩罢了。县学和州学里都没有批改童生试卷的资格,要等着将试卷运送到郡学之后才能统一批改。而且在运送卷子前会有书吏们将你们的名字、籍贯等等信息全部密封起来,不用但系舞弊的问题,只是好好地等着一个月后放榜就可以了。等你当上童生以后就可以冠礼了,未满十六岁就可以及冠,我们永平县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才了!”

    大秦风俗,男子十六岁及冠,女子十五岁及笄,到了这个年龄之后男子就可以取表字,然后成婚,女子就可以盘头,然后嫁人了。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男子如果在十六岁以前能考上童生,那么放榜以后便可及冠娶妻,不用等到十六岁了。

    不到十六岁及冠的人在整个大秦朝来说挺多的,在别处可能并没有什么稀罕的,但是对于永平县这个科举上的“不毛之地”来说就很难得了。

    方常庆笑着说道:“下个月宝英也及笄了,不如将你母亲和两个姐姐们接来方府住上几天,一边是等着你的成绩,一边可以庆贺一下宝英的及笄之礼,正好双喜临门啊!而且我还邀请了学正夫人来坐宝英的及笄嘉宾,到宝英及笄那一日学正大人必然也要过来,你也可以和学正大人多亲近亲近。”

    李鸿过点了点头,虽然李蔡氏是方宝英的未来婆婆,对于她来说是很尊敬的人,但是李蔡氏并没有为方宝英及笄的资格。这个时候的人讲究“福气”,如果一个女人父母双全、儿女绕膝、丈夫康健、公婆健在,那么才能说得上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才有资格做其他规格女子的及笄嘉宾,好让待嫁的闺阁女子也沾一沾她的福气。

    李蔡氏虽然父母双全,但是嫁给的丈夫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丈夫也早早就逝去了,虽然儿子成器,人人都赞她日后必有后福,但是她却也无资格作为闺阁女子的及笄嘉宾。

    李鸿过心中一动,或者还可以和母亲说一说将自己和宝英的婚期提前,他很怀念那种凡事都有宝英替自己打点一切的日子。这碗鸡汤和鸡肉稀饭更是勾起了他对以前美好生活的回忆,祖哥儿虽然也机灵,但是他毕竟是个男子,有些事情想得不是那么周到,而李鸿过又不愿意再让其他的丫环近他的身,免得害宝英无端猜度、伤心,所以想要宝英快点儿进门。

    母亲早就盼着自己娶妻生子、给李家开枝散叶了,这么一提他肯定会答应的,只是不知道方夫子会不会答应,会不会想要将宝英多留几年。

    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