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鱼跃龙门(重生) >

第27部分

鱼跃龙门(重生)-第27部分

小说: 鱼跃龙门(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庆泽则是摆摆手说道:“哪里,你不用谦虚了,我心里面清楚的。”看着赵庆诚脸上有些为难的脸色和欲言又止的样子,赵庆泽笑道:“诚哥儿,你放心,我到了大伯家之后不会乱说的,我也知道康哥儿心情不好,不会用敏之刺激他的,也不会平白让敏之惹康哥儿心烦。怎么你总把我当成没脑子的人,明明我比你要大,是哥哥呢!”

    赵庆诚笑了,说道:“大哥真性情,我却是不如的,并不是担心大哥说错话,只是因为这世间大部分人都没有大哥的心胸,有时候大哥觉得没有什么,可是康哥儿却早已在心中悄悄记恨起来了。”

    赵庆泽叹了口气,说道:“这么多年了,康哥儿的心思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他连年的身子弱,并未和你我一起在学堂之中同吃同住,长于妇人之手,难免心胸就会有些不开阔,等他日后病好了,年纪也大了,性子也许就能慢慢转过来。”

    赵庆诚也敷衍着点头称是,然后他们三个一路就往赵志远家中去了。一路上李鸿过都没有对这个赵庆康发表意见,他心中默默回想,貌似他上辈子到了京城之后从来没有认识过有赵庆康这么一个人,只知道赵志远做官很成功,膝下又无子,于是对赵庆泽这个侄子特别的照顾,简直是当成自己的亲亲的儿子一样帮扶,赵庆泽日后能在官场上走这么远,与赵志远给他打下的基础也不无关系。

    于是,他不是很看好赵庆康的病情会好转,应该是不久后就会夭折了,再加上他和赵庆康也不认识,于是便也没有心思和赵庆泽、赵庆诚几人谈论赵庆康。

    赵庆诚比较会调节气氛,见到李鸿过和他们没有聊这个话题,于是就及时转换了话题,说道:“敏之,这次你来这边赵氏族学里面进学不用担心,我和泽哥儿都会在你进族学报道的那几日和你一起住在族学里面复习的,也带你认识认识新同学,没得几个月你和他们就会熟识了。”

    赵庆泽点了点头,说道:“上次和爹说好让你考中秀才过来赵氏族学这边念书以后,我和诚哥儿就商量好了这件事了。不过本来以为你三年后才能过来,没有想到提早了这么久。这样也好,多有几年时间应考总是好的!这次的举人试你也不用担心,还是下场应试一下比较好,成绩不需在意,本来瞄准的也就是三年后的那一场,就当是提前模拟考一番了,平常心对待即可。”

    李鸿过一一点头答过,不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同时心中对赵氏兄弟两个人的评价又高了一层——对于自己这个一个沾亲带故的小舅子,他们二人能够做到这么用心,也算是很不错了。

    到了赵志远家中以后,赵志远果然还没有下朝。于是他们三人就在书房之中等着赵志远。赵柳氏是妇道人家,不宜出来见他们,只是吩咐了自己的大丫鬟招待他们,给他们倒了些茶水。而赵庆康本来应该出来待客的,但是他因为没有考中秀才心情不好,不愿意见到自己这两个学霸堂哥,于是也称病没有出来见他们。

    赵庆泽听说赵庆康称病不出来见他们的时候,只是皱了皱眉,然后对下人说道:“康哥儿病情严重吗?要不我和诚哥儿去他住的院子看看他?”

    可是看到下人脸上的一脸难色之后,赵庆泽就知道称病不过是康哥儿的托词,于是也不再说话了,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

    后来,赵庆诚起了另外一个话题,于是三人又开始喝茶等着赵志远下朝,渐渐缓和了过来。

    李鸿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和赵氏兄弟二人交流了很多考举人的心得,当然主要是赵氏兄弟说,他在听,然后默默和自己前世里的举人考试相比对,也渐渐有了些心得,受益匪浅。

    他也明白了一些京城里的科考和狄郡之内科考的不同之处,知晓了一些禁忌,在心中嘱咐自己不要再犯那样的错误。不过幸运的是,全国的举人考题都是一样的,所以他勉强也能记得起来举人试的大致方向,不至于换了个地方考举人试就慌乱莫名。

    赵志远下了朝之后,第一时间就听说了自己的两个侄子并李鸿过在书房里等着自己,将将换下常服就风尘仆仆地赶赴了书房。

    待到几人向他敬了礼之后,慢慢打开了赵志刚的信,看完之后抬眼惊讶地看着李鸿过,说道:“你今年真的只有十五岁?”

    李鸿过点头称是,然后谦虚地说自己侥幸才中了秀才。

    赵志远却止住了他的话头,说道:“不必自谦,虽然大家都说京城的秀才和狄郡的秀才含金量不一样,但是考题是一样的,考试时间也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批改试卷的人不同而已,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些夸大京城科考难度的人只不过是想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然后想了想说道:“你倒是赶上了一个好机会,几日后便能参加举人考试。放心,既然我二弟开口了,泽哥儿和诚哥儿也这么热心,我必会帮你这个忙的。你且先回去住着,我和二弟会把你的学籍事宜全部办好,到时候将考试凭证给你,让你参加几天后的举人考试。不过现在赵氏族学都已经放假让准备考试的举子复习了,想要入族学里面念书只能等到明年春节以后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李鸿过脸上难免出现了失望之色。他的目的可不是想要等到明年再去赵氏族学里面学习!也许赵志远等人认为他今年参加举人试只是打酱油的,万万那不可能考中,但是他对自己其实是有信心的。而举人试成绩出来三天之后就考进士了,如果他不能在之前就和大儒学习、交流,那么他不就白白来京城,白白来赵氏族学了吗?

    他还想一年之内连中四科,创造一个百年难遇的神话呢!

    他脸上的遗憾之色太明显,赵庆诚和赵庆泽心中都有一些不豫。赵庆泽说道:“大伯,敏之学习很好,这次举人试也不尽然是随意参考,万一中了呢?而且我和诚哥儿中了举人之后,也常和敏之交流学问,他的学问也不比我们差多少,不见得不能冲一下进士科,还望大伯开恩,早日让他入学学习。”

    虽然赵庆泽认为李鸿过能考上举人的可能性非常的小,但是并不妨碍他帮助李鸿过实现这个早日进学的愿望,人家愿意学习,这不是好事一件么?

    赵庆诚也展开了自己随身带着的那幅画,说道:“大伯,这幅画是这次敏之之前送给父亲的,父亲让我把它也一同带来了,说您只要一看就明白了。”

    赵志远凑近桌边看了看李鸿过画的那副《秋蝉图》,再看了那就是,于是叹了口气,说道:“你父亲果然有识人之明,这个学正却也不是白当的。罢了罢了,我今天就带你去见见许老夫子,反正最近赵氏族学里面放假,他一个人在家中也没有什么事情,还能给你开开小灶。”

    李鸿过闻言大喜,立即拱手到:“多谢赵大人成全!”

    赵志远摸着胡子呵呵一笑,说道:“还叫赵大人?这么见外?你和泽哥儿、诚哥儿一样,叫我大伯好了!”

    有着赵志刚的信和赵志远的面子,许老夫子在亲自考核了李鸿过几个问题之后,就愉快地收下了李鸿过这个学生,而且因为举人考试迫在眉睫,许老夫子特许李鸿过每日里从早上到下午都在他家中学习,还包了他的中午饭。

    虽然离举人考试只有几天的时间了,但是在这几天里,李鸿过拼命向许老夫子问问题,将自己心中有疑惑的地方和他拿出来辩论,在不断的论辩之中加深了对那些经义的理解,真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心中不住地觉得庆幸——赵氏族学里面的大儒,学识水平真是不一般!

    再看了看手中拿到了应考证明,对于明天的举人考试,李鸿过心中信心更加足了。

 第36章 考举人试

    第三十六章考举人试

    一大早的时候李鸿过就起来了,趁着天还未蒙蒙亮就坐着马车前往贡院去应考,还好当时他特意买的就是离贡院比较近的地方的房子,一路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到了贡院了。

    可是到了贡院门口以后,却发现了比他更加早到的赵庆诚和赵庆泽兄弟两个。他们两个看见提着考试篮子的李鸿过下马车就立即找到了他,对他嘘寒问暖的。

    李鸿过吃了一惊,说道:“姐夫,牧之兄,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天还没亮呢,这里又这么冷。。。。。。”赵庆泽大咧咧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道:“这有什么?我们哥儿两个又不是没这么早起来参加过科考?”

    赵庆诚也笑着说道:“我们也不见得比你早起,也就将将到而已,今天你第一次在京城之中应考,恐怕心中也是慌乱不已,我们是过来给你定定心神的,也盼着你能考上。”

    李鸿过笑着谢过了他们的关心,心中暖暖的,京城的贡院里面他并不是没有来过,上一世里面考进士科的时候曾经进去参考过。

    第一次到贡院这么气派的地方考试,真的会感觉很害怕的!那里又宽敞又肃穆,虽然还是一个考生在一个小格子里面居住,但是和永平县学以及狄郡郡学里面的考场完全不是一样的感觉,再加上考试的时候每个格子附近都有穿着官服的衙役守候着,担心士子们作弊,反而会让很多士子都手抖拿不动笔,写不动字。除了在京城中早就见识过好几次这样阵仗的考生才能发挥得好之外,其他第一次来的人都难免思维要短路一下的。

    而今,李鸿过已经不是外表看上去那个十五岁的少年了,他的心早已经历过了各种事情,历经了沧桑和风雨后,沉稳了很多。再加上有着赵庆泽和赵庆诚这两个热心人来给他加油,为他稳定心神,告诉他其他和他一同参考的学子学问也不怎么样,不用害怕,他的心情平静了很多。

    因为是举人的考试,所以出来贡院门口讲话的是京兆尹大人和贡院的一个有威望的夫子。李鸿过等人听完训示之后就在贡院门口排队进场了。

    在贡院外面排队的人恐怕不下几百人!比起狄郡那种只有几十人来应试的“科考荒漠”来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为了加快士子们进场的速度,贡院里面有七八个可以排队入场的检查口。

    虽然检查的门增多了,可是检查的时候丝毫不会放松,反而每一处都严格得到了苛刻的地步!

    也没有办法啊,京城就在天子脚下,万一出了一个什么科考弊案,天子立即就会知道了,影响也特别的大——参考的都是各种达官贵人的子侄呢!所以每任京兆尹大人在科考的时候都会特别的小心谨慎,宁可更严,绝不出错!

    李鸿过足足被检查了半刻钟,才被拿着自己的篮子放行了,而他准备的篮子里面的东西都被检查得乱七八糟,能拆的全都拆开过了。

    稍微理了理篮子,他就拿着自己的号牌跟上了大部队,然后找到了自己应考的号间进去准备了。刚刚将篮子里面的应考物品拿出来放好之后,一个文官就过来检查学籍了,后面跟着好几个人高马大一脸凶相的衙役。

    如果心理素质不好的士子光看这些人就已经心肝儿乱颤了好不好!

    那个官员看了李鸿过写有考号的木牌上的确标有贡院的暗记,并不是仿造的之后,翻开了他随身携带着的一本书,然后李鸿过恭敬地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学籍拿过去给他查看了。

    小官一对,不错:“学子李鸿过,字敏之,狄郡长治州永平县武乡人也,年十五,面白无须,五官端正,双眉间距不足一寸。于大秦历叁佰捌拾玖年考中童生,同年十一月恩科考中秀才,准予参与京城举人科考试,编号肆佰陸拾玖号。”

    于是小官员将号牌和学籍文书都归还了李鸿过,然后检查下一个学子去了。对于李鸿过只有十五岁就参加举人考试,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在京城这个地方,出现多出色的天才大家都不会太过于吃惊,十五岁的举人虽然不多,但是也决计不会少了,特别是今年遇上了一次恩科,这样年龄小的应考举人试的学子只会比往年更多!

    这次检查下来,他虽然只负责检查一部分考场,但是已经见到过好几个年轻的应考者了!只是在他心里,觉得这些小孩子都不会考上,举人试考的内容比较难,可不是那些小孩子死记硬背就能考上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阅历,写不出好文章来!

    是的,举人试也是写文章,而且更加的凶残——只考一篇文章,简直就是一文定生死!是四门科考中科目最少的一科!就连最终极的那门进士科都有两门考试,如果一科没有发挥好,另外一科还能提点儿分,不会一棍子就把人给打死。

    可是举人试就是这么任性——人家就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