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极品宝镜 >

第234部分

重生之极品宝镜-第234部分

小说: 重生之极品宝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问,主人在家吗?”

    在茅屋前站了一会儿,没听见里面的动静,宝镜忍不住出声相询。

    久久没有回应,她正打算四处再转转,茅屋的门被拉开了。

    一个垂髻小童站在原地打量着宝镜,见她是张生面孔,似乎受到了了惊吓。

    大眼水汪汪的,带着羞怯,穿着一身粗布衣服,看上去不过十来岁,打扮在宝镜看来古里古怪。这简直像从话本里走出的古代小童,难道她继重生后,又赶上了穿越的大军?

    她觉得垂髻小童打扮古怪,小童还觉得她穿得怪模怪样。

    初冬的西北温差极大,忽显异状时正是他们在戈壁扎营,宝镜穿着羽绒服……踩着羊毛靴子,穿得是紧身裤,偏偏又是个妙龄少女,打扮真是太有伤风化!

    幸而,小童是善良的。

    他没有质疑宝镜的衣着,迟疑问道:

    “敢问客从何处来?可是在竹坞迷路?”

    宝镜顺势点头,“小朋友,你家大人呢?这里可算是医仙谷?”

    小童满脸迷茫,似乎根本没听过“医仙谷”。他闪身露出茅屋大门,“家中只有师长,巡山采药而去,客人进屋喝口水吧。”

    宝镜心拔凉拔凉的,不是医仙谷,那她穿过石碑,又到了哪里?

    闵封岳不过比她早穿过石碑半小时,他是否也到了竹林,此刻人又去了何处。

    想到被闵封岳抢占了先机,宝镜喝着水都坐立难安。

    小童眨着眼,善解人意道:“客人可是上山来求医的?我师傅最是心善,待他回来,必定肯医治客人的亲友,您不必担忧。”

    不是医仙谷,茅草屋里却住着一个似乎很有名气的医生。

    小童竟将她误会成上山求医的病患家属。若非居住在茅草屋里的医者有能力和名气,其他人又怎会上山求医?

    小童不知道什么是医仙谷,但宝镜所见听到的信息,好歹和医术有关,她只能耐着性子等小童的师傅归来。

    小童给她端上来的茶是竹叶所制,就地取材,喝起来有淡淡的竹香,回味悠长……一连喝的几倍,肚子装了一肚皮水,哐当哐当响,听起来就饥肠辘辘。

    宝镜方想起来,好像自迷雾升起,她一路狂奔找到医仙谷入口,都没机会吃东西?

    连夜奔走,又和闵封岳打斗一番,饥饿其实是必然。

    不过在陌生的小童面前咕咕叫,还是叫宝镜不好意思。

    小童也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小童站起来:“我为客人做汤饼。”

    汤饼?

    一般人乍然听闻,会认为小童所说是汤和饼,宝镜毕竟是古玩行当的人,却知道古时华夏把面条叫做“汤饼”,这是极早前的称呼,现在哪里还有人叫?

    结合小童的打扮,毫无现代化用品的茅草屋,宝镜心中惊疑不定。

    她究竟是穿过石碑,因此来到了华夏古代,恰好出现在某个医生的家门前,还是医仙谷内围与世隔绝,就像是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桃源社会,根本不知道外界的时代变迁?

    身高只比灶台高些的小孩子要给宝镜做饭,她哪能理所当然等待着食物入口?

    少不得从小童手里接过揉面的活儿,只打发小童在灶台下烧火。

    幸而她当年摆夜宵摊的手艺还没丢,揉揉面,做做手擀面,刀下的面条还切得均匀,没在小童面前丢脸。

    “对了,我叫徐宝镜,你可以叫我徐姐姐,或者干脆叫宝镜,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小童将头低下,火光照在小孩儿脸上,也不能掩饰住他的羞意。

    “师傅叫我茯苓。”

    茯苓,是一位中药的名字,宝镜依言称呼他为茯苓。

    茯苓生性单纯,与师傅居住在山上,很少与外人接触,宝镜一边擀面条,很快和茯苓套上交情。

    这孩子懵懵懂懂的,能说的信息也不多。

    但他不知电为何物,没看过电视,也不知道汽车,说自己和师傅靠采药为生,偶然会有家资丰沛的病患会送来财物。

    “师傅都不肯要,对方若非要留下,师傅也会把东西换成米面,分散给山下的居民。”

    宝镜心中一动,这点倒是和冯师傅的习惯一样。

    难道她运气这么好,刚一进入医仙谷内围,就遇到了冯师傅?想到这一点,她惊疑不定的心渐渐安定下来,甚至变成了期待。

    她见厨房里还有些干香菇和猪油,又抄了香菇臊子,手擀面很有劲道,她只吃了一小碗,茯苓倒是吃了两大碗。

    饭量惊人的茯苓吃了宝镜亲手做得东西,对她越发没有了防备,由一开始的羞怯,变的活泼。

    小孩子的心思很简单,有问必答,不敷衍他,把他当成大人一样正常聊天,茯苓就很喜欢宝镜了。

    其实宝镜多少有些心不在焉,有了怀疑,她越看这茅草屋,越觉得熟悉。

    这屋里的摆设,都是简单质朴的;同样是看诊不收钱,甚至贴钱义诊的医者;方才没发现,如今才想起来,在青城后山的石屋,材质不同,结构倒和眼前的茅草屋类似,甚至都是建在一片竹林中,风雅异常。

    在石屋,她就是冯师傅晒药打杂的药童。

    在这里,没有了她的存在,老医者身边多了个单纯的茯苓。

    借由茯苓的喜欢和信任,宝镜把茅草屋的内部参观个遍,包括收藏药材的地方。

    她拿起一片厚朴仔细看,切面是那样的熟悉。

    每个医者,都有自己的小习惯,她替冯堂整理了三年药材,倒是很清楚冯堂的小习惯。冯堂剥厚朴皮时,刀口是斜着向下,大概有35°,从无例外。

    她手上掂量的厚朴皮,正是这样的切法。

    宝镜眼睛有些发湿,明明没分别多久,她竟是如此挂念冯师傅。

    天色渐黑,茯苓的师傅还不见人影,宝镜有种感觉茯苓的师傅就是她的冯师傅,心情激动,将就着厨房里仅有的材料整治出一桌子好菜。

    纯天然的食材,不用放许多调料,味道就质朴醇香。

    宝镜把碗筷摆下,饭香飘出窗户,有人穿着长衫背着竹篓走近,嗅着香气精神一震:

    “茯苓,今日可有什么好庆祝的?”

第两百一十二章 时光倒流,年轻冯堂() 
第两百一十二章时光倒流,年轻冯堂

    “茯苓,今日可有什么好庆祝的?”

    茯苓最惫懒不过,要想叫他整治出一桌正经饭菜,比登天还难。

    听见男音响起,宝镜拿着碗筷的手一顿,比小童更快奔了出去。茅屋前,月光如水,穿着青衫的男人放下竹篓,反被宝镜吓了一跳。

    “莫不是我认错了路?”

    茅草屋里只有他和徒弟茯苓,月夜下冒出个妙龄少女,一脸神情激动望着自己,年轻的冯堂忍不住往后一退。

    “冯师傅!”

    宝镜看见故人,委屈的快哭了。她肩膀疼,心里的压力大,自从堂婶王月琼发病后就不知找谁诉说,连日来已经累积太多,看见冯堂,那压力都化成了委屈。

    要是冯师傅没有不告而别,以他深不可测的医术,宝镜相信自己不至于对堂婶的病和六公子的蛊毒束手无策……看那妖道如入无人之境般嚣张!

    小童茯苓跑出来,冯堂松了口气,徒儿还在,那就没有走错路。

    不过从他屋里冒出来的妙龄少女将哭未哭,冯堂很尴尬。

    “师傅,这位徐姐姐认识您呀?”

    茯苓的眼中写满疑问,冯堂手忙脚乱,仔细打量了下宝镜,摇头道:“并、并不识得。”

    师傅俩齐齐盯着宝镜,不知该如何安慰她。

    眼眶中水雾迷漫,经过最初的激动,宝镜也渐渐回过神来,注意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她所认知的冯堂,和祁震山认识几十年,虽然一直保持着鹤发童颜的模样,但神情语态,无疑都是一位老人。而眼前的冯堂,同样很年轻,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双目有神,头发乌黑,不论身形动作,都是纯正的年轻人。

    冯师傅返老还童了?

    见冯堂望向自己的目光一片陌生,宝镜心中一跳。

    “冯师傅,您不记得我了?”

    冯堂摇头。

    “姑娘可有何难处,冯某若能相帮,定不推辞。”

    请他看病的人不少,第一次见面就和他特别熟谙的,宝镜绝对是第一个。冯堂的意思,眼前的姑娘大可不必套近乎,自己是不会眼睁睁看着病患死去不肯救治的。

    冯堂穿着青衫长袍,月光下乌发挽髻,一根碧绿的竹簪将发冠牢牢固定。

    言行举止,打扮穿衣,完完全全是一个古代青年。

    宝镜认识的冯师傅不是这样的,冯师傅虽然避世而居,但对山下的新鲜事物无疑了解非常,他还点评过西医,说过现代科技越发展,人们依靠科技便利的份量多了,将来说不定要自食恶果反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几十年后,水污染,农药超标,雾霾严重,人们缺乏锻炼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冯堂简直一语中的。

    教导宝镜的冯堂,是位睿智老者,眼前的冯堂,却是一个稚嫩的年轻人。

    宝镜看了看小童茯苓,又看了看年轻版的冯堂,满心疑惑。

    庄周梦蝶?

    她一开始的猜测难道是真,穿过石碑,她就穿过了时光吗?

    重点并不是她穿梭时光到了哪个年代,而是她遇到了年轻时的冯师傅。

    现在能怎么办,总不能倒头就拜,口称冯堂为师傅,说自己是您若干年后收的不记名弟子——易地而处,若有人这样对自己说,宝镜也得用看神经病的眼光看他!

    她刚才的行为,在年轻的冯堂师徒眼中,其实也和疯子差不多了。

    宝镜好想找个地缝钻下去。

    此时晕倒,还来得及么。算了,肯定会被冯师傅给看穿吧……

    正尴尬,冯堂轻咦:“是姑娘受了伤?”

    她肩骨碎裂,出现在竹林时固定肩骨的木板不见了,但伤患仍在,刚才做饭时不小心牵扯到,疼得钻心。冯堂正是觉得她手臂垂下的角度不自然,又闻到了药香,才有此一问。

    宝镜顺势点头,干脆将自己的反常当做是疼痛所致。

    冯堂叹气,“先进屋吧,我帮你看看肩伤。”

    小小的茅草屋里,自然没什么饭厅,就在灶头旁边摆了桌子,就是冯堂师徒日常用膳的地方。

    冯堂说茯苓惫懒,一个十来岁的小童能把饭做熟了就很不易,要做好一桌饭菜,实在是强人所难。冯堂日子过得清苦,宝镜的手艺他已是很满意。

    怎么说,人家姑娘也是带伤在做饭,是应该感激的。

    所以吃了饭,冯堂给宝镜检查肩伤时就格外仔细。

    “这是谁打的,生死大仇吧是?”

    宝镜含糊应过,冯堂便没有深究。

    “暴殄天物,浪费了好药材,接骨的手法还行,你却不该再动这只手臂,要留下暗伤,今后下雨下雪阴天刮风都要疼,这只手臂自肩以下就全废了。”

    冯堂说出来,快把小童茯苓吓哭了。

    “师傅,都是我的错,不该叫徐姐姐做汤饼,做饭菜……呜呜呜……”

    冯堂屈指弹了他脑门儿,“看你今后还懒不懒,你徐姐姐的手臂要是好不了,你给给她做一辈子饭。”

    茯苓眼里含着一汪泪,迟疑着点头。

    虽然他很喜欢徐姐姐,也愿意照顾徐姐姐,可是师傅不要他了……茯苓觉得自己好可怜。

    冯堂帮宝镜再次正骨,没给她更换药材。

    用冯堂的话来说,他这里的药材还不如宝镜敷在患处的。

    夜深人静,冯堂也不能赶宝镜下山,师徒俩搬了被褥到存放药材的库房打地铺,将唯一的房间让给了宝镜休息。

    冯堂说小童茯苓惫懒,其实茯苓还挺勤快,至少宝镜盖着的被子很干净,带着皂角的清香,床铺上全无竹林里阴暗潮湿的气息。

    情绪大起大落,又受了伤,躺在如此舒适的环境,按理说宝镜应该会很快入睡。

    可她又怎么睡得着?

    能瞧见冯师傅,是惊喜,甚至连医仙谷的秘传都不必去争了,宝镜相信冯师傅肯定有办法治好堂婶的“噬魂症”和六公子所中的蛊毒……可那是若干年后,医术趋于化境的冯师傅。

    如此年轻的冯师傅,医术到底强到了什么程度?

    宝镜心中不甚安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隔着墙壁,茯苓听到动静,偷偷和冯堂耳语:“徐姐姐是不是疼得睡不着觉?”

    “嘘,你快睡,别打搅到她。”

    冯堂也没有睡着。

    怪模怪样的打扮,看向他时眼中的神采,和她肩头的伤,竟是被冯氏内劲所致……忽然出现在他眼前的少女,浑身都是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