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83部分

大明虎臣-第83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双骑剑锋战术,排在最前面的是最强的战士,他们会象一把锋利的剑一样刺出,会穿过敌人的整个队伍,而周虎臣的指令也很明确,目标左向。
双骑剑锋的左向战术就是一种向左行进中的大弧线式攻击,排头的骑兵会向左不断偏移,直到偏移至自己的左翼没有了敌人。骑兵都是右手持刀,右侧的骑士正好攻击敌人,左侧的骑手则是负责最初的保护。
五千骑兵队伍越来越长,前面的骑手风驰电骋,后面的骑手不断在跟上。
蜂拥而上的大顺军的骑兵根本就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骑兵的对战不就是互相冲击吗?这些明军骑兵的战术对他们来说闻所未闻,更不要说见识,难道,敌军的骑兵这是在躲避,可是…躲避好像不是这样。
不明白不要紧,当柳七在敌军的右翼划过第一刀,后面的骑士的刀锋无数次斜斜的闪过,鲜血让这些在右翼面对明军骑手的大顺军骑兵明白过来,他们将面对无休止的刀锋。
这完全就是对一个点不停的在进攻,而且,敌人必须承受两千五百次。
没有人可承受这样的攻击,即使再强悍的骑兵都不可能。于是,反应过来的大顺军骑兵开始减速,谁也不愿意去面对这样的攻击。集团式冲锋想要短时间停下来显然有难度,尤其是在战马正在加速的时候,何况,后面的骑兵根本就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大顺军的骑兵乱了。
混乱和鲜血开始交织,这是典型的以弱胜强战术,只有最强劲的骑兵才会使用这样的战术,周虎臣训练的骑兵恰恰是这样的一支队伍。
长龙在继续狂奔,不断的有人被斩落马下,敌人竟然没有一人落马。刘宗敏终于意识到,周遇吉就是大顺军的克星,第一的接触自己败了,而且败的毫无悬念。当然,刘宗敏知道这种骑兵战术,在他的意识中,这种战术叫牛头战术。
失败不可怕,刘宗敏人多势众,他还有机会整队再战。可惜,柳七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面前已经没有了敌人,但柳七会自己寻找,带领整支队伍的他并没有减速,而是开始向右偏移。
柳七的目标是大顺军的步卒后方,按照周虎成的事前安排,他必须追上大顺军的步卒,然后撕咬。
这是狼一样的战术,当所有的明军骑兵飞驰离去,看着伤亡惨重而又混乱不堪的部下,已经无法短时间整理好队伍,刘宗敏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骑兵无法阻止对方,没有防御工事的步卒更不可能。
大顺军的步卒就在前方几里,随着距离的拉近,眼前的敌人可以用人海来形容,可惜,人海对于柳七来说毫无畏惧可言。昔日,一千余骑兵就敢面对几万建奴,现在五千骑兵面对这些放下锄头的农民,柳七只有偷着笑的份。
这些大顺军士兵不能说毫无准备,身后来了敌军不可能不知道,己方一万多骑兵的出动已经说明来敌很强劲。
没有工事,没有充足的准备,面对凶猛而来的敌军骑兵,大顺军的后队首先乱了。狂暴的骑兵还没有靠近,惊慌失措的大顺后队士兵开始拼命逃跑。
其实,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落单的步卒更是等于送死,逃跑只能是向前,涌向自己的大部队。步卒无论如何都跑不过战马,打头阵的柳七终于靠近了第一个敌人,他伸出了战刀……

第154章为什么还是我

沉重的马蹄声震慑人心,飞奔的战马如同奔雷。
几名大顺军斥候提马避开,大顺军步卒明显准备不足,面前所有的大顺士兵在退缩,这就是混乱的巨大人堆,背着身任凭你劈砍的人堆。没有人敢于离开这个人堆,因为谁都知道,双腿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战马。
旋转的刀锋带起一蓬蓬血花,没有一个人抵抗,闪动寒光的马刀可以肆意收割生命。
柳七一直在前进,也在挥着战刀,他的整个右侧到处是敌人。大顺军的步卒队伍太庞大了,这些敌人太弱了,柳七已经不知道自己在敌军的右翼边缘挥出了多少次战刀,可是眼前的敌人仿佛仍旧没有尽头……
战马终于开始减速。
连日的狂奔,战马的马力开始下降。
必须进行休整了,前方不远正好是一条小河,柳七开始偏移方向。这是在脱离战场,作为最排头的将领,这是柳七的绝对权利,按照军规,即使是大帅周遇吉在战斗时都无权违抗这个指令。
一匹匹矫健的战马在小河边停了下来,随着军官们的吆喝声士兵开始下马,摘掉沉重的头盔,卸掉马铠。士兵们用最快的速度首先开始照顾自己的坐骑,这些战马是骑兵的第二生命,只要战马保持充足的马力,骑兵就不会失去自己的强大机动力。
弯弯的小河边,士兵和战马几乎占据了整个西岸,周虎臣举起了千里镜。
东北方向的大顺军步卒依旧在缓慢前进,他们身后留下的尸体和一些物资根本无人理会,而身后的大顺军骑兵还没有见到影子。
周虎臣不明白,这些大顺军为什么不停下来防守。
一些士兵开始去收拾敌人丢下的物资,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没用,五千匹战马对粮食的消耗太大,周虎臣需要的是粮食。
饮马、喂马,还要照顾自己,一众人就这样折腾了将近半个时辰。
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了,铺上毡毯,柳七一屁股坐在周虎臣身边。
“现在距离京师太近了,小虎认为李自成军会怎么样?”
柳七满脸的凝重,这个问题不是询问怎么样的问题,而是在询问周虎臣京师是不是会失守,柳七只是不愿意直接说出来而已。
“京师有多少军队?有哪些可战?”周虎臣闭上了眼。
历史终究还是那个历史,只是李自成的进攻路线发生了改变而已。
“难道没有勤王的军队吗?朝廷不是已经下了勤王令吗?”作为昔日的京营千户,柳七知道京师的军队不堪一战,可是毕竟还有别的军队可以驰援京师,比如山海关的吴三桂,比如山东和宣府的军队,总有希望。
“宣府有多少兵?再就是山海关了,吴三桂会出兵吗?山东的兵马不少,但有几个人会真正去增援京师?”周虎臣睁开眼,目光灼灼。
柳七简直不敢相信周虎臣说的话:“宣府的确有些弱,可山海关的吴总兵不可能不来驰援京师吧?山东的兵马也不可能如此不看大局,京畿之地如此重要,这天下…这不可能吧?”
怎么会不可能,这是历史事实,几乎没有人增援京师,大家都在自保,周虎臣心知肚明。
“敢与李自成一战的只有我们,现在只有我们了!…七叔会明白的!”周虎臣有些烦躁了,他不愿意继续再细说。
柳七还是不敢相信:“如此的危急时刻,都在保存实力?朝廷养军不就是为了…这怎么可能……”
周虎臣不说了,因为,不但是这些地方军头在保存实力,他周虎臣何尝不是这样,若真的想要保住京师,想挽救崇祯皇帝,他早已经倾巢出动了。
不是我不想,而是不能!
给李自成一些教训,让天下人看看自己的军队一直在作战。周虎臣也只能做到这样,他手下的士兵是整个华夏的未来,不是为了崇祯皇帝而建,他肩上的担子还任重而道远。
将近一个时辰了,身后,被狠狠敲打了一下的大顺军骑兵终于姗姗来迟。
马力基本恢复了,骑兵们开始上马。
刘宗敏一方,权将军刘宗敏终于算是体会到了周遇吉骑兵的厉害,一个算不上交锋的战斗,他损失了整整两千骑兵。周遇吉就是周遇吉,比以前更加厉害。不但是火器厉害,好像这个骑兵更胜以往,所以,刘宗敏再也不敢轻易的突进交锋,他开始采用跟随战术。
不是刘宗敏不勇敢,而是敌人太强,因此,为了不使自己伤亡惨重,刘宗敏也要使用策略。
刘宗敏的战术很简单,只要明军的骑兵继续攻击自己的步兵,刘宗敏就会在后面紧紧跟随来攻击这些明军的后队,你若是回头我就避战,也可以迎击。归根结底,刘宗敏是不会主动出击,反正敌军人数有限,他就是一种牵制,直到大军到达京师就算完成任务。
敌人的骑兵在身后不紧不慢的跟随,根本就不靠近,毫无接战的意思,周虎臣算是明白了,这些大顺军骑兵怕了。
怕了就好,周虎臣还客气什么。
一声令下,五千骑兵开始加速冲向敌人。
当然,失败不可能,但周虎臣也没有自大到完胜如此庞大敌军骑兵的信心。
所以,骑兵队伍在向北前进,周虎臣的骑兵攻击的是敌军的步卒……
虽然这两年大顺军作战顺风顺水,可郝摇旗认为自己今年有些流年不利。好容易获得了一次率领先锋进军的立功机会,谁知道却碰上了一向骁勇的周遇吉,不但是自己,就是大顺军的整支军队都在山西被胖揍了一顿。
现在,郝摇旗想要摇旗呐喊为什么还是我?
那身土褐色的衣服太熟悉了,熟悉的让郝摇旗直冒冷汗,这所谓的保护后队安全的任务简直就是送上门的案板,没有防御工事,后方自己的骑兵只是在做样子这等于是任剁啊!
谁来不行?为什么还是我?为什么要我立功赎罪?别人不一样都败了吗?
郝摇旗有想哭的冲动,因为那支骑兵队伍他手下的士兵很多人都认识,那次的高壁岭之战影响太深刻了。不但是高壁岭,雁门关和宁武关的记忆同样深刻,就是不认识的,一个多时辰以前也认识了。当敌军的骑兵身影出现,已经不用郝摇旗防御了,因为他身后的士兵开始疯狂的逃跑。
这是悲剧性的一次阻击,集体性的逃跑,队伍根本无法约束。不久,除了一些嫡军官和亲兵,郝摇旗发现,他连与敌军一拼的力量都没有了。

第155章杯水车薪

郝摇旗当然不愿意死,所以他也跑了。
一次赶羊之战就这样开始了,现在,周虎臣骑兵队伍前面是庞大无匹的羊群,身后是一大群骑在马上的绵羊。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战胜常年征战的建奴,李自成在占据燕京后,在一片石对上吴三桂与建奴的联军完败,随后的一泻千里,军队毫无反抗力就毫不奇怪了。
对于周虎臣手下骑兵来说,现在就是放开手脚杀人。
骑手们象狂风一样掠过,刀光留下的是一片片血痕。刘二进不知道自己已经挥出了多少刀,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成为自己的刀下亡魂,这位昔日的农家子弟已成为一个标准的骑兵,再也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农家青年。
面前的敌人多如牛毛,刘二进只需要一伸刀就会给敌人带来致命的伤害,这**刀太锋利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大的劈砍动作,刘二进只需要借助战马的力量带动战刀就可以杀死自己看中的敌人。
杀人比训练还要轻松,刘二进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前面的敌人太多了,已经拥挤在了一起,刘二进再一次看准一名大顺军士兵挥出了自己的马刀。
这时候,一名大顺军士兵回过了头,透过面甲的视窗,刘二进在这名大顺士兵眼中看到了恐惧。
也就在这时候,这名大顺士兵抛出了一样东西。刘二进能够看到,这是一柄短斧,被抛出的短斧正好奔向刘二进的脑袋。刘二进的马刀刚刚接触到一名敌军,距离太近,他已经避无可避,本能的一低头,斧头重重的击在刘二进的头盔上。
刘二进落马了,而且落的很干脆。
身后的战友正在高速前进,这么骑士本能的向左侧带动了一下战马,马蹄擦着刘二进而去,仅仅差一点点刘二进就会被自己战友的战马踩到,至于被踩到的后果,显而易见。
整支骑兵队伍是一字长蛇,训练有素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一名骑士偏移方向,他身后的战友就会紧紧跟随。刘二进显然是昏了过去,他一动不动,而战友的战马一匹匹在他身边疾驰而过。
敌人在拥挤,但也在前进,他们已经与刘二进拉开了距离。
一名名骑士还在狂奔,眼看着就要全部通过刘二进身边了,最后一名骑士开始减速,超过刘二进后,他调转马头停了下来。这名骑兵下马,收起战刀,把刘二进的马刀也收起来,这名骑兵力气很大,他双手一伸就把刘二进横放在了自己的马上。
战马再次启动,此时,刘二进的战马已经跑了回来,为了追赶自己的主人,这匹战马紧紧追随在了这名骑兵的身后。
刘宗敏上来了,他的队伍气势汹汹,身后的尘烟遮天蔽日。
这些明军的骑兵速度太快了,刘宗敏感觉到了明显的差距,本来想控制速度和距离进行驱赶。现在,速度不用控制了,刘宗敏估计就是使用全力,他的队伍也追不上敌人。
旷野中一路都是自己人的尸体,战马还在奔驰,这也叫驱赶,反正刘宗敏是这样认为的。
敌军好像再一次开始脱离战斗了,刘宗敏隐隐的可以看到,明军骑兵已经偏离方向,他们奔向了西侧的一个山坡。
刘宗敏当然不会去攻击,他的队伍很累了,那无疑是与敌人去进行血拼,敌人进行休整,他同样需要。刘宗敏的骑兵开始减速,事实说明,刘宗敏还是很负责,他让自己的骑兵紧紧护住了自己步兵的左翼。
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