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65部分

大明虎臣-第65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遇吉开始沉默,这个建议无疑是正确的,一旦平阳守不住,再失去太原,他就只剩下内长城的防线了。可是,没有蔡懋德的命令就这样放弃黄河防线显然不太合适。
看到周遇吉的犹豫,周虎臣赶紧添了一把火:“父亲,先生之言有理,我军守住这个黄河防线有什么用?李自成的主力估计已经在攻击平阳府城,下面一定是太原。因此,我军不能在这里空等,不能坐失战机!这条防线已经是鸡肋!”
周遇吉思考了一下,他看向一旁的众位将领:“诸位将军怎么看?”
吴云端、柳七等人你看我,我看你,随后看到了不断在使眼色,还呲牙咧嘴的周虎臣。
柳七首先站了出来:“大帅,战局如此,我军总不能坐视,蔡老大人若是在此,估计也是会做出放弃黄河防御的策略。因此,属下建议,我军应立刻去增援太原。”
柳七是周遇吉最嫡系的将领,在这些将领中他最有发言权,何况,简忱和周虎臣的建议完全正确,他怎也要支持。
随后,吴云端等人相续发言。自然,意见出奇的统一,都是一个观点,应该放弃黄河防线去增援太原。
“好吧!”
周遇吉其实内心也是这样看,既然大家都是这个看法,他也就不再犹豫了:“既然如此,事不宜迟,连夜召集军队。明日一早下令放弃黄河防线,我军在方山县的吕梁山山下集结,我们在峡谷中穿过吕梁山驰援太原府。”
周虎臣一直在搞小动作,但岂能瞒过周遇吉的眼睛。周遇吉没得选择,不放弃这条鸡肋一样的黄河防线,太原恐怕会很快失守。至于后果,恐怕会很严重,整个山西恐怕很危险。
周遇吉曾经和这些流寇屡次作战,他明白这些流寇军队的伤害性。
这些流民大军就是饥饿的狼群,他们所过之处只会留下一片生灵涂炭。朝廷失去疆土和统治,百姓遭殃后会流离失所,这些被流寇洗劫后的百姓也会没有选择,他们会在生存的压力下从贼。这就如同滚雪球,流民大军之所以会被称为流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就是挟裹。他们会吃空所有的地方,会破坏百姓的正常生产,这就等于一个无法扼制的恶性循环,朝廷会失去统治力,对民生的伤害性更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吉州。
焦急等待的闫丙泰、高强和孙大勇三人终于得到了周遇吉传来的军令,就要撤退了。
此时,已经是第二日的下午。大顺制将军李过的大军就静静地在冰面上看着大堤上的明军,两天时间了,李过根本就没有下达任何进攻的命令。
明军来了援军,李过都看在了眼里。一千人已经让他狼狈不堪,现在,敌人增加了两倍,李过根本就不敢下令进攻,那无疑是让自己的手下去送死,李过不会那么脑残。
这不是的胆量问题,李过这名制将军可不仅仅是靠和李自成的叔侄关系。李过虽然年龄不大,但他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最近一段时间他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李过素来以智将自居,这种无谓的送死可不是他的风格,这些士兵损失的必须有价值才行,冲上大堤去送死显然是无脑行为,李过可不认为自己是那样的无脑之人。
天慢慢暗了下来,夕阳落下了背后的黄河大堤,李过犹豫了一下,他考虑着是不是来一次夜袭。可想了想后果,李过终于放弃了。
“撤吧!明日再来!”
……在李过撤回对岸不久,天黑了下来。
正是月圆时刻,月色皎洁,若是距离黄河大堤很近就可以看到,明军的骑兵们正在收拾东西。
当忙碌的骑兵们收拾好东西,一簇簇篝火在大堤上被点燃。这些篝火点燃的间距很远,但在远方看去,一堆堆昏黄的夜火在大堤上延绵。这些篝火无疑是点缀夜色的最佳之物,它美丽炫目,仿佛是黑夜中的精灵。
随着篝火在大堤上延伸,附近好似有人影在晃动……
在黄河最北端防御的参将王德用也开始行动,但他显然比孙大勇和高强等人轻松得多,因为他面前没有敌人,也根本不用做出疑兵的样子,他只管直接顺着黄河大堤撤回来就行了。
如果道路不熟悉,大军在黑夜中赶路往往会迷失方向和迷路。但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黄河大堤无疑是最好的引路者,大军只要顺着河堤前进就可以到达葭州,随后就可以在吕梁山山脚下的方山县和周遇吉的大队人马会合。
葭州距离方山县还有百里的距离,第三天,连夜赶路的各路大军终于全部在吕梁山山脚下集结完毕。
在方山县境内正好有一条贯穿吕梁山的大峡谷,峡谷内有一条名叫北川河的河流,大军顺着北川河奔马坊镇,随后一直向东就可以到达太原。
休整一天之后,大军开始启程。
二百多里的路程,理论上并不远。可是,这是在山间,山中的道路时断时续,而且沟谷林立,道路之难行可想而知。何况,周遇吉的军队还带着一万的友军,而这些友军的行军能力只能用惨不能睹来形容,那些运送物资的马车更成了问题,因为,前方的道路几乎消失了。
在大军还没有进入马坊镇的时候,道路终于让马车成了废物,无奈之下,那些大车不得不被放弃。卸下物资和骡马,骡马不够用,士兵们开始肩挑背扛。周遇吉这些士兵无疑是用粮食和严酷喂出来的军队,再艰难的道路和环境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士兵们体力充沛,有着意志坚定的意志力和纪律,至于那些友军,他们明显的在拖后腿。
互相帮助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必然,一段艰难无比的旅程无论如何都要继续下去……

第118章高壁岭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李自成前锋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
突破陕州的黄河防线,中条山已经不是障碍,陕州稍稍向东的张店镇正好有一段山脉的缺失。蜂拥的人潮就这样进入了临汾盆地,李自成大军迅速占领了沿路各县镇。
二十日,大军兵围平阳府城(今临汾),平阳副将陈尚智龟缩于平阳府城内。
二十一日,李自成大军仅仅用了一个时辰,平阳南城失守。已经没有出路的陈尚智下达了投降令,李自成轻取平阳,镇守平阳府的西河王一家三百余人被屠戮一空。
此时,周遇吉的大军已经越过静乐县的娄烦镇(今娄烦县),路上的无比艰难终于告一段落。现在,距离太原府仅仅还剩百里的路程。
长龙样的几万大军在山地丘陵中终于形成了一股洪流,连日行军谁都很累,军官们一直在拼命鼓舞着士气,现在,最艰难的路段结束了,所有将士都精神为之一震。
终于看到了曙光,心中焦急的周虎臣开始行动。
策马来到周遇吉身前,周虎臣直接请命:“父亲,由我去屏蔽战场吧,请父亲帅步卒随后进入太原。”
这是一种战前的必然行动,探马已经远远即将到达太原府,同时回报,几十里之外没有见到敌人。为了防止被敌军大部队袭击,屏蔽战场是每次作战的战术需要。
周遇吉微笑着稍稍思索:“也好,我给你两天的时间,出动五千骑兵,由柳七柳将军协助。”
两天时间足够大军进入太原府,而派出五千骑兵显然周遇吉是用了全力。这个决定充满着深意,柳七是周遇吉手下最强的骑兵统领,和周虎臣同是游击将军。现在由周虎臣统领,柳七协助,这无疑是要锻炼周虎臣的领兵能力。
“得令”这正是周虎臣想要的,他答应的干脆而又兴奋。
迅速的和柳七整好队伍,五千彪悍的骑兵带着惊人的气势狂飙而去。
在滚滚黄尘中,探马来回穿梭,周虎臣和柳七一马当先。还有半天的时间就会进入太原,周虎臣必须去阻止李自成的先锋,他要拖住时间,为自己以后的计划做好准备。
……
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最得力的大将,他现在被封汝侯,还是大顺军的权将军,可谓位高权重。现在,就是由他来做坐镇进攻,取山西自然当仁不让。
自大顺军突破陕州取得平阳后,大军一路顺风顺水,沿路县镇无不望风而降。不几日,大军先锋即将到达灵石县,刘宗敏则是信心满满的坐镇在霍州。
只要突破灵石县,大军就会进入太原盆地,山西最重要的太原府就会赤裸裸暴露在眼前。取得太原,不但会获得充足的物资,也就意味着山西只剩下一道内长城防线了。以现在士气,刘宗敏有信心一撮而下取得整个山西,然后……
郝摇旗是原来老闯王高迎祥的旧属,素来作战骁悍,好举旗冲锋,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郝摇旗”。
现在郝摇旗是整个大军的前锋,这机会很难得。郝摇旗因为是老闯王的旧属,再由于郝摇旗曾贪杯误事,一直不得闯王李自成重用。现在,权将军刘宗敏给了他这样的一次机会,郝摇旗自然要好好的来表现一番。
灵石县这个南北要冲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的称谓,对于防守一方和进攻一方都异常重要。这是整个太原的屏障,突破了灵石县,太原府左近将一马平川。
探马已经来报,灵石县南,除了偶尔发现逃跑的百姓,并没有发现任何官军队伍。
“兵发灵石!”
机遇啊机遇,它是不会轻易到来的。天底下哪儿有这样多的好事,老天爷给你一次机遇你错过了,再给你一次再错过,再给你一次……就剩下瞅着你了,抓不住会死的很难看!所以,郝摇旗要让别人看到,他郝摇旗不能白白被称为郝摇旗,他是勇敢的郝摇旗,就是大顺军的一杆旗帜。
随着郝摇旗一声令下,他的先锋人数众多,几万大军倾巢而动。
灵石县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大军的前进速度并不快。一个时辰后,大军即将到达距灵石县城十余里的高壁岭。
高壁岭距离韩信岭很近,韩信岭就是西汉开国名臣韩信墓所在地,在这个埋着千古名人的地方,往南正好是一片坦途。高壁岭位于灵石县城的那南侧,也正好紧依着群山,两测到处是土壁和悬崖,这里无疑是一个可以让郝摇旗大军展开的地方。
当然,也很利于任何军队展开。
这片平坦之地紧挨着是高壁岭,再往东的韩信岭其实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高壁岭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秦汉时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川陕通衢”之美誉。
郝摇旗很谨慎的派出了探马,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官军不应该轻易放弃,他已经做好和官军来一次进攻和防御之战的准备,不过,郝摇旗不认为官军会有什么大的抵抗力。
山西的官兵和预料的一样,抵抗力很弱,已经在平阳被击溃掉了几万明军,现在明军的兵力所剩应该很有限,郝摇旗不认为他们有反攻的能力,能够防御就已经不错了。黄河沿线的官军是例子,郝摇旗有信心一战就拿下高壁岭。
果然,不久后,探马飞驰回报,高壁岭上发现了明军。
回报中,敌人并不多,郝摇旗直接下令:“前进,准备拿下高壁岭!”郝摇旗信心满满,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大军缓缓靠近高壁岭,两侧都是高矮不同的黄土岭,不但沟壑纵横,而且有很多峡谷和险道。虽然官军已经溃败的不成样子,很是不堪一击,但郝摇旗的士兵出于谨慎,还是在不停在两侧的土山沟壑边巡视,以防受到敌军的突然袭击。
郝摇旗的大军在前进,根本没有发现,在距离高壁岭东侧偏南三里许有一道土岭,这道土岭很高,在这些万千土岭中很寻常,显得并不突出。这道土岭后面就是一大片很平坦的黄土地,就在这片类似于峡谷样的黄土地中,五千骑兵正在蠢蠢欲动。
看到郝摇旗的大军来临,高壁岭上为数不多的明军开始惊慌失措的来回跑动,显然已经慌了神。
那破败的旗帜东倒西歪,士兵惶然失措,甚至在很遥远的距离上就射出了几支箭,这让郝摇旗的手下们禁不住发出一阵阵耻笑声。
郝摇旗意气风发的上前,用右手搭起凉棚,岭上的明军稀稀落落,兵力显然有限,看来拿下应该没有问题。
“整队,准备进攻高壁岭,定要给我一战拿下!”郝摇旗伸手拿起了令旗。

第119章天降神兵(求收藏!)

“韩信岭,你确定那个韩信岭就是埋着韩信的地方发吗?”
黄土组成的峡谷中,周虎臣很放松的在询问一名当地的驿卒。
驿卒赶紧躬身回答:“回少帅,韩信的首级埋在这里这还是有记载的,相传汉高祖刘邦昔年出击反叛的陈郗时,吕后策划在未央宫变将韩信谋杀,遣人带韩信首级晋见汉高祖,恰逢高祖凯旋至这韩信岭,遂令葬于岭上,随从军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这道岭也取名韩信岭。至今,韩信岭还有‘汉淮阴侯墓’墓碑,墓前还建有韩信庙为证。”
周虎臣笑了笑,真的假的不重要,他只是在缓解战前气氛:“谁知道这昔日无敌于天下,还曾被封王的韩信是怎么被吕后杀死的?知道的有奖!”
左近的人你看我,我看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