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46部分

大明虎臣-第46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旋风样的骑兵队伍瞬间而至,为首的骑士们骑术非凡,直到他来到众人近前不远才紧紧勒住战马,战马的鼻息几乎吹到脸上,吓得几名皂隶撒腿就往一旁躲了过去。
骑士们在纷纷下马,为首的人径直上前对周虎臣抱拳施礼:“见过少爷!”
几名皂隶终于明白了,这位年轻的少爷果然有和他们叫板的资格,而这种叫板已经算很看得起他们了。
周虎臣根本已经无视那几名皂隶,他直接对自己的家丁首领下令:“派人去大同求援,让他们速速来接应!”
“是少爷!”为首的家丁首领周万江答应一声后扭过头:“唐四为首,你带领王大印、周远、高二进…你们十个每人三马,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大同让人来接应!”
“是!”名叫唐四的家丁答应一声立刻就开始安排:“王大印、周远、高二进…备马,准备出发!”
那几名皂隶算是明白了,这些人绝对是官兵,而且是非常强悍的官兵,这些丘八从来就不把他们看在眼里,自大明开国以来就这样,今天算是讨不回一点面子了。
为首的皂隶见多识广,为了避免冲突他赶紧站了出来:“这位…公子,小的职责所在…就是来看看,得罪之处,公子您还请海涵!”
周虎臣不怕惹事,但现在这种情况下,他总不能主动给自己找麻烦,因此,周虎臣显得很大度:“不知者不怪,诸位有自己的差事,在这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去吧!”
这算承认了这几位皂隶的身份,可惜,这几位已经吓的腿在发软。为首的皂隶赶紧回答:“那是,那是,公子您大人大量,岂会与小的一般见识,小的告辞了,告辞了!”
以唐四为首的家丁已经出发,周虎臣开始安排庞大的队伍。
直到周虎臣与家丁们用了很长时间规整好工匠与家眷,那位码头的大使也未出现,显然是选择了与己无关。
准备就绪,周虎臣一声吆喝,队伍开始行动起来。
不久,周虎臣有些悲催的发现,这些家眷的老老少少太多了,还带着无数的家什,根本就无法提速,周虎臣也算是要体会今生第一次最慢的龟速行军了。无奈之下,周虎臣赶紧派人去县城附近雇车。
就这样乱糟糟的再次折腾了一个时辰,为了提高速度,周虎臣把那些老弱,还有各种物件、工具通通都扔上了大车。

第82章舒适的明代软卧

近千里的路程依靠步行赶到大同,这很艰难,周虎臣估计最少要二十多天的时间。
派人来增援无外乎是把这些匠人用最快的速度接回去,因为,那座巨型的火器工坊已经陈戈待旦,周虎臣有些等不及了。
天气很炎热,这严重影响了队伍的前进,为了防止出现伤病情况,乱哄哄的队伍一旦开始赶路,周虎臣总是特意避开中午最酷热的时间段,队伍每天早早启程,天气太热就走走停停,日暮立即寻找合适地点休息。
转眼已经是第八天,庞大的队伍也只是前进了三百余里,刚刚到达元氏县境内。
已是午后,天空变得有些灰蒙蒙的。
这是一个闷热的天气,没有一丝风,所有的绿色植物都无精打采,人也没有区别,几乎所有人都被这糟糕的天气搞的很无力,闷热让人的呼吸不畅,全身粘稠的异常难受。
这样的天气实在无法前进,周虎臣也没有催促,队伍仍旧在原地休息。
天气无法左右,就在周虎臣准备下令启程的时候,清脆的马蹄声传来,西南方向警戒的两名家丁飞驰而来。
“禀少爷,来了!”
当然不会是别人,是期待已久的援军来了。
漫天滚滚黄尘前是无数骑兵的身影,周虎臣露出笑容,这些身影太熟悉了,他曾经为这些勇士无比骄傲,这就是以千余战胜建奴几万人的队伍,他们不畏惧任何敌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兵锋撕碎你想要撕碎的一切。
马蹄带着节奏与震颤越来越近,周虎臣看清了为首的将领,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这撼人心魄的骑兵队伍足足千人,后面的空骑绝对不下两千,为首的将领还未等战马完全停稳就已经甩镫纵身而下。
“七叔!”周虎臣张开了双臂…紧跟着却掩住了口鼻。
面前正是周遇吉的骑兵队官,现在的游击将军柳七。
“小虎辛苦了,叔…咳咳…”
带领庞大的骑兵一路狂飙很爽,很拉风,可惜,它带起的尘土同样很拉风,柳七刚刚开口,身后的土黄色烟尘随之而来,它瞬间吞没了柳七的骑兵大队和周虎臣等人……
尘烟慢慢散去,周虎臣和更加狼狈的柳七相对大笑,随后,两人开始交流。
“我和七叔一起回大同,把那些匠人还有工具带走,家眷就慢慢在后面赶路吧,派些人跟着就行!”
“就依小虎,赶紧安排,今天还能赶不少路呢!”
柳七没有任何意见,他就是来执行命令的,这个小虎是越来越让他佩服,那翻手云覆手雨的能力实在是让人爽得不得了,眼光长远啊!现在有钱、有粮、有人,一番大业就在眼前。
在家丁的吆喝声中,工匠们开始纷纷出列,随后,这些匠人的家眷开始与他们挥手告别。
当骑兵与家丁们毫不犹豫的上前帮助这些匠人上马,周虎臣几乎要失声痛哭了。
周虎臣完全忘记了,这二百余名匠人全部是来自江南,而江南人出行是靠船或者步行,也就是说,这些匠人能够自己上马的人寥寥无几,至于骑马奔驰,那就不想也不用想了。
行也的行,不行也的行,周虎臣孤注一掷了:“把他们给我固定在马上,跑不动总比走着快!”
一直在观望的柳七手执马鞭笑着,他有些幸灾乐祸:“小虎不行了吧?还是嫩点!姜是老的辣…这还是要看你家七叔的!”
“还是赶紧,七叔有什么好办法赶紧说啊!”
“急什么?离天黑天还早着呢!”柳七用马鞭指向灰色的天空:“时间很紧,七叔赶紧说!要不然…我回去后立刻就开始进行一次极限拉练!”
又是赤裸裸的威胁,柳七已经有些习惯了,翻了翻白眼,柳七的意思很明显,我怕了你还不行吗!
“好吧,好吧!着什么急,我说还不行吗”柳七突然有种拷打成招的感觉。
其实没人当真,调侃而已,周虎臣一贯这样,柳七只是很愿意和他磕牙。
正事还是不能耽搁,柳七开始详细的解释解决的办法:“用皮绳或者绳子编一个网,然后,把这个网连在两匹马之间,把人仍在上面就行了!虽然不能一路飞奔,但速度绝对不慢,我们以往有时间的时候都是这样带回自己的伤兵。我让他们去搞,小虎等着!”
把事情交代清楚,柳七转身立刻就去安排,把威胁他的周虎臣毫不留情的扔在了原地。
周虎臣感叹不已,这就是马做的担架啊!还是舒适无比的软卧,太高明了!
半个时辰不到,士兵们就把二百多软卧解决了。这些骑兵的工作效率绝对值得称道,执行命令的速度极快,他们对所有的命令都会执行的非常快捷完美,当然,这和周虎臣周大少爷的英明指挥有关(不快捷完美估计会被玩死)。
把所有必须的工具带好,留下两百骑兵继续保护大队的家眷,周虎臣的骑兵加软卧队伍开始启程了。
在元氏县启程奔赴大同还有五百多里的路程,如果换马不换人的飞奔,虽然有一段百余里的山路,但两天的时间赶到大同绰绰有余。可带着这些工匠,速度明显慢了很多,降了两倍还不止。
大队骑兵在第二天到达阜平县,崎岖的山区出现,速度再次降了下来。
由于还有一百余里的山路,为了掌握时间,不至于让众人露宿于山间,柳七让队伍停下来开始休整。
第二日一早,吃些东西,骑兵队伍继续启程。
前方就是莽莽群山,道路变得狭窄起来,路旁沟壑纵横,崖沟跌宕,两侧有无数深浅不一的山沟和悬崖出现在视野,这就是山间的官道,它弯曲而又悠长的仿佛没有尽头……
崇祯十六年六月十二,近千骑兵,两百多名工匠进入大同境内。
对于这些来自江南的工匠来说,离开江南水乡来到这个遍地黄土的地方,绝对是一种新的人生体验,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中国古代冶金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是儒家不仅不鼓励,不支持技术的进步,他们连保护、不反对都做不到。越到后期,就越是鄙视技术,这就是他们口中所谓的“奇技银巧”。
很少看见有其他文明的统治者或学派像中国的儒家那样鄙视技术(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算是个例外,因此历史上的中国当然地成为黑暗时代,但说得明白些,基督教是仇视科学,而不是鄙视技术)。由于儒家掌握了中国的政权和文化权,因此这种鄙视遂成为扼杀高技术的凶手。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不难发现,需要精确控制,也就是说需要头脑和经验的高端技术,难以生存。得以发扬光大的,大都是些不需要精确控制的技术,冶金和机械方面这点尤其明显。
周虎臣自筹无法改变这种传承的观念,但他可以去做,可以去尝试,这些技术人才的到来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契机,也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只要敢做,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呢?

第83章木匠也是人才

当几百名匠人看到大同府城外的军营,他们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庞大,什么是庞大无匹的军营。
在周虎臣的率领下,进入无边样的军营,很久后众人才来到这座军营的最北端,一个占地宏阔的青砖围墙出现了。
“属下火器制造所所正陈守业见过少帅!”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精神抖擞的站在大门前,看到周虎臣,他昂声而动:“你这老妖怪,精神是越来越足了!这次有你忙的了,三百多人,一定给我管好了!”
对于周虎臣的调侃,陈守业很受用,他微笑着再次拱手:“少帅您放心吧!有小老儿在,这个…火器制造所您就一万个放心,出了纰漏,您就拿我陈守业的脑袋是问!”
周虎臣边往里走边说:“我不需要你的脑袋,我只需要最好的火器,尤其是火铳,这些匠人中有两个来自芜湖的完整炼钢作坊,这你最在行了,给我把好关,尽快炼出好钢。另外,把你儿子陈星也好好带带,以后,这个制造所还会更大,事情也会更多,以后我还要指望他呢!”
屁颠颠的跟在周虎臣身后,这个承诺让陈守业立即笑开了花:“少帅您放心,陈星那个臭小子我一定好好管教他,将来也好给您助上一臂之力!”
当这些匠人被带入这个围墙之内,看到里面的设施,这才算是放心了。
围墙内,数也数不清的崭新房屋一座座错落有致,最里面还可以隐隐的看到几座窑炉,这个巨大的作坊显然是刚刚建起不久,这说明,那位周少帅的确是真心雇佣他们,而且,看这条件绝对不错。
“属下等参见少帅!”门后,近百人站的笔直,正是那些原来的匠人。
后面的人鱼贯而入,毫无秩序可言,所幸,周虎臣也没指望这些人和他的军队一样有板有眼的秩序井然。乱糟糟的一大群人就这样站在了院中,让本来很宽敞的院子现在显得稍稍有些拥挤。
周虎臣挥了挥一只手臂,一名家丁大喊一声:“都安静!安静!”
毕竟还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大群匠人很快安静下来,周虎臣也开始做安排:“铸炮匠人出列,去拿上你们的工具,跟随陈所正的人,他们会给你们安排好住处。”
十几个人慢慢出列,稍稍显得有些拘谨,不过很快,他们就规矩的跟随几个人去了后面的房舍。
“火药匠人出列!”周虎臣继续:
这次是二十来人,也很快的被带走。
“火铳匠人出列!”接下来的人周虎臣很看中:这次人更多,一百余人有些混乱的出了队列。
一百多人被带走,这剩下的就应该是炼钢匠人了,周虎臣已事先做了一些了解,这两个炼钢作坊都是完整的,各道工序的匠人和匠首都跟了过来,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周虎臣不能拆散他们。
“两个匠坊的匠人分开,会有人为你们安排好住处,明天休息一日,后日,我们正式开始准备!”
两个匠坊的匠人依言开始左右开始分开,可当这些匠人分开后,周虎臣赫然发现,在两个匠坊人群的中间竟然还有五个人傻傻的站在那里。
周虎臣上前两步:“你们几个,怎么回事?”
“少帅,您…没叫我们啊?”五人最右边的一个人很委屈,他颤颤巍巍的低声的回答:“你们是火器匠人吗?怎么叫到火铳、铸炮、制造火药的匠人你们都不出列?”周虎臣有些疑惑的问道:“也算是吧!”为首的人回答的很是底气不足:也算是,周虎有些雾气朦胧:“你们五个到底是做什么的工匠?”
“回少帅,我们是木匠。”几名木匠有些垂头丧气,显然是怕失去那份丰厚的薪水。
周虎臣明白了,木匠吗,这几人肯定是做枪托和炮架的专业木匠,这还真是事无巨细,连木匠都给送来了。
“你们几个是专门做枪托的木匠吧?”周虎臣可以理解刘辅致的手下的安排,因为枪托是使用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