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36部分

大明虎臣-第36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寰看到了周虎臣,他堆起笑容施礼:“少爷,最近可好,这次去徐州正好带回来一些稀罕物,这不,还带回来稀有的水琉璃,正准备给太夫人的窗子镶挂几块,您赶紧看看,这可是极其稀有之物,据说来自很遥远的西方的夷人之国,很少见啊!”
水琉璃,应该是玻璃吧?
周虎臣不敢确定,他与周寰还有两名家丁寒暄一句,随后走上前。
这是一个方正的矮木箱,封在上面的木板已经被打开,里面的所谓水琉璃被厚厚的麻布包裹着。周虎臣伸手打开麻布,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快尺许见方的透明板状物品…果然是玻璃。
这个东西周虎臣见的太多了,当然,那是在另一个他快要遗忘的世界。
周寰躬身上前:“少爷,这些水琉璃是要给太夫人镶挂到窗上,水琉璃共有十块,这可金贵得很,总计花了二百多两银子啊!所以,今天特意请来两位巧手匠人进行镶挂。”
虽然周虎臣的金钱概念稍稍有些薄弱,也可能与他的生活条件有关,但一块玻璃二十多两银子,已经非常昂贵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绝对是最高端的奢侈品。
“这是要镶嵌在窗户上吗?”周虎臣随口问道:“如此金贵之物,怎能直接镶在窗上,这不,两位巧匠要把这水琉璃镶在框子上,然后挂在窗子上,一旦风雨太大时也好取下来!”
周寰的解释让周虎臣明白了,为什么说是镶挂,而不是镶嵌,古人对于金贵稀有之物是很在意的,显然,为了防止风雨过大而使玻璃意外破损,这算是一种保护措施。
可惜,这是错误的,周虎臣知道玻璃的氧化过程非常慢,可以使用很多年,用玻璃遮挡风雨,要比古代的这些窗纸之类的东西要好的太多太多。
镶挂绝对不如镶嵌稳妥,因为镶挂的再仔细也会有移动性,而镶嵌却不用顾虑,只要匠人的手艺还可以,只要用心,玻璃镶嵌后不会有任何移动性。
“不要镶挂了,直接镶嵌在窗上就可以了,镶吧,听我的没错!”既然不对,就要改正,所以,周虎臣发话了:对于周虎臣的命令,周寰有些手足无措,因为,在徐州的时候,大户人家都是这样镶挂,为了这个镶挂的事情,周寰还向人百般请教。现在,周虎臣一句话就推翻了他所有的努力。
看着有些茫然的周寰,周虎臣意识到,这是一种思维的固化意识,古人尤其如此,当某种事物或者想法形成一种习惯,他们就会依照这个轨迹走下去,总去追求那种一成不变,安于现状,这就是古人与后世人思想的最大差别。
这种思想会阻碍人的进步,太落后了!
可是,周虎臣不能这样说,所以,他拿起最上面的这块玻璃开始端详,准备继续让匠人进行镶嵌:“就照我说的来镶嵌好了,绝对…”
突然之间,手持玻璃的周虎臣有些意外的静止在了那里……院落中的几人看着刚刚下了一半命令的周虎臣,见他不在继续说话,几人都陷入了沉寂。
凝望着手中厚重的玻璃,这是灵光一现,周虎臣的思维开始飘荡……
很久之后,周虎臣再次开口:“暂时不要镶嵌了,这玩意…需要的是磨!”
给老太太镶挂玻璃的事就这样被周虎臣制止了,因为,周虎臣想起了一种军中利器望远镜。
望远镜,在周虎臣的记忆中曾经制作过,虽然那不是什么高科技的光学望远镜,但…那最简单的望远镜好像在这个时代够用,这个时代的望远镜不能苛求太多,周虎臣那个曾经的游戏之作应该能派上大用场。
十块玻璃,也就是水琉璃就这样被周虎臣自作主张的搬走了……
老太太没有什么意见,孙子都是自己的好,只要喜欢的东西他可以随便拿走,老太太什么都舍得。至于别人,除了周虎臣的母亲刘氏,好像都没有发言权。当然,刘氏看到老太太不介意,她怎么会介意,水琉璃虽然好,虽然金贵,可怎么也不如自己的儿子。
……
现在,大同城外的军营有些过于庞大无匹了,远远看去,仿佛一座漫无边际的茅屋之海。
募兵工作太成功了,预计两万人的名额已经满员,在这基础之上,现在还超出了几千人,算是远远超额完成了任务。
虽然超出了预期,但募兵工作没有就此结束。
现在的粮饷不是充足,而是充足的好似累赘。几座山一样的粮仓错落在军营中,还要派出许多士兵认真看守和管理,这马上就要过春季了,这些粮食还要防止生虫,防止发霉,如此多的粮食,那将是一项巨大的工作。至于有多少库存银子,周遇吉没有准确的数额,但他知道绝对够用,反正总有几百万吧!
周遇吉和周虎臣父子出奇的默契,募兵不能停止,再招收几万人都养得起,绝无问题,问题是,父子二人现在只想招收那些精挑细选的士兵,普通士兵他们已经看不上眼了。
近段时间,因募兵来晚的那些人开始后悔不迭。
现在的募兵要求与他们想象中和传说中的募兵考核差距太大了,招募士兵的考核变得太严了,严格的让人总有一种这是在招收家丁的感觉。可事实上,这的确不是招收家丁;想进入周大帅的麾下,年龄超出范围绝对不要,体力不好的不要,没把子力气的不要,没有户贴的不要……总之,就是严格,用周虎臣的话说就是;我只要最好的。

第64章如日中天

终于赶上今天更新了!
玉器匠人谭有田小心翼翼的抬起头,他看了眼前方无边际样的军营,感叹着这个军营的庞大,他迈着小步,哈着腰,恭谨的跟在一名健硕的家丁身后,一高一矮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谭有田身后是他的徒弟,也是他的侄子谭永,虽然很谨慎,但谭有田脸上按耐不住的笑意,已经透露出了他的激动心情。
能够被周虎臣召见,谭有田感觉自己太幸运了,也可以说是十分荣幸。现在的山西谁不知道周大帅,哪个不知道周少帅周虎臣,被周少帅找来安排做事,那是他谭有田八辈子积德,无数的人都想削尖脑袋进入这个团体,可惜,很少有人能够与这个周少帅亲近。这次谭有田被幸运的叫到军营,算是一次绝佳机会,周少帅是财神转世,他谭有田终于要有口饭吃了。
谭有田是一名玉器匠人,他自认手艺还不错,以前他也曾在太原府混过,还混得算是可以。可惜,随着他年龄渐大,叶落总还要归根,上了年纪的谭有田就这样回到了老家大同。谭有田的老伴一直也不争气,没有生下哪怕一儿半女,无奈之下,这门手艺谭有田传给了自己的一个侄子谭永。
在这大同府,玉器匠人几乎没有用武之地,这地方是军镇,富人太少,谭有田罕有露上一手的机会,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坐吃山空。现在,老天好像对他不薄,还算开眼,这不,机会终于来了。
眼前是一个由青砖围起来的巨大区域,谭有田判断,应该足足有百亩之巨,青砖围墙四周则是林立无数的茅草屋,茅屋四周还有士兵在进出,那应该是士兵的驻地。
进入围墙内,脸面到处是热火朝天在忙碌的人影。
显然,这就是一个建筑工地,好像是封闭式的一个建筑群。
在前方不远,一个身穿劲装,身材高大健壮的青年正默默背着身看着眼前的忙碌,那名带领谭有田叔侄来这里的家丁对他们打了一个手势,随后,向青年人跑了过去。
家丁与青年人说了几句后,青年人转过身后,走了过来。
这也太年轻了,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周少帅?
谭有田简直不敢想象,传说中这庞大无匹的军营,这几万士兵都是这个年轻人搞起来的,这得需要多少银饷?这个嘴上无须的年青人是怎么做到的,这也太难以相信了。难道…传说中,山西所有的大商人都被这个少帅洗劫了一遍是真的!想到这些,谭有田的腿开始有些微微颤抖。
“这是我家少爷,赶紧见过!”那名家丁开口了:“小的谭有田,还有小人的侄子谭永见过少帅!”谭有田拉了一把还在懵懂中的侄子,随后赶紧跪在地上:“不用多礼了,随我来吧!”
周虎臣做事异常干脆,说完,他转过身就走。
出了巨大的围墙,左手不远处有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这里看啦就是周虎臣办公地。
几人进入屋内,周虎臣延续着他干脆的做风,没有等谭有田叔侄多废话,他直接掀开了屋子角落那个木箱:“谭有田,你看看认识这东西吗?”
谭有田谨慎的迈着小碎步走上前,随后低头查看:“这是水琉璃!少帅,好东西啊!”
“你能够用这水琉璃磨出镜片一样的东西吗?我说的是磨一小块,还要磨的晶莹透彻无比!”
“这绝无问题!”谭有田昂头挺胸:“小人干了一辈子加工玉料的活计,这个水琉璃与药玉差不多,小人也曾经加工过,很容易!”
作为还有些名气的玉器匠人,谭有田加工过很多药玉(古代玻璃的一种,作为饰品之用),药玉和这水琉璃类似,总体上,因为硬度,药玉比玉石要好加工的多,所以,谭有田信心十足。
“那就好,这是图纸,就按照这个大小和厚薄,加工两个,看好了,两面都是凸的,要分毫不差,至于工钱不用操心,只要好好干,我就长期雇佣你们叔侄。”
这是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其实,普通的望远镜制作起来很简单,就是将焦距较大的透镜作为物镜,较小的作为目镜,然后分别将它们固定在大小两个筒中,只要套在一起进行调试,就会达到望远镜的效果。周虎臣这是在尝试,他还知道可以使用凹透镜,不过,目前这是试验阶段,他只想试一下再说。
对周虎臣来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的,普通望远镜太简单了,太高端的望远镜属于好高骛远,那不现实,现在条件有限,普通望远镜够用了。
“小的谢少帅!谢少帅赏识,定会让您满意的!”人老成精的谭有田明白,对于周虎臣这样地位的人来说,他不需要去说太多的话,只要他能做到就行。
对于谭有田来说,这将是一份美好的工作,很容易,其实,谭有田还有一个小心思,他要好好干,努力多挣银子,让侄子看到跟着他有很前途,然后…反正大哥家儿子不少,他要争取让这个侄子过继过来。
已经是四月,周虎臣的全盘计划进展的可以说无比顺利。
士兵有那些久经战阵的老军官管理和训练,加上老兵的表率作用,根本不用周虎臣特别上心。他现在需要做的是给那些将领制定军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军官一级一级的严格去执行,然后制定训练士兵的长久计划。周虎臣其实对军队建设不是那么在行,但他知道一个不变的理念;军队需要的就是严格的纪律和训练。只有具强大凝聚力的士兵团队才会不畏惧一切敌人,在曾经的那个遥远时代,曾经有人举起了一个红色大旗,并获得巨大成功,那是周虎臣的表率,也是一种借鉴。
至于那个巨型围墙内构建中的建筑物,那是周虎臣的另一个宏伟计划,那是厂房,制作各种武器的厂房。
申万全是一个守信的人,当然,他也不敢不守信。在周虎臣回到大同后不久,第一批铁锭在申万全与他的大儿子申世远的严密监督下被运来了大同,为了和周虎臣走的更近,为了让周虎臣满意,申家未来的家主申世远不但亲自来送货,还特地给周虎臣带来了五十名经过精心挑选的铁匠。
大同府的募兵不仅仅是强大了周虎臣父子,无形中,它还给大同的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
这几万人必定吃、要喝、也要生活,这些士兵的纪律极其严格,他们绝对不敢去抢,也不敢去敲诈百姓,按照周虎臣的军规;不准士兵拿群众一针一线,否则,那可是要杀头的。
基于以上原因,士兵要生活,军中不可能提供所有一切,而一些生活用品就必定要去买,因此,百姓也受到了很多实惠。其实,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大同的那些商人,这次,大同府的商贾也算是发了大财,这个庞大军队需要的各种物资太多了。几万人的衣服需要的是海量的布匹,还有制作武器、建筑的各种物资,这都会向这些商人订购,而订单肥厚的足以让他们打破头。
商贾这样,百姓也是这样,你给他们带来好处与实惠,还带来安全,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在周遇吉父子来到大同这几个月的时间,父子二人在大同府民间的声誉已经好的不得了,几乎人见人夸,真的成了如日中天。

第65章败归

转眼就是四月底,天气彻底转暖,正是农忙时节,田间到处是正在辛勤劳作的农人。
一支庞大的官军队伍出现在大同府城外百姓的视野,队伍正在向大同府城方向前进,这支队伍松垮的拉开了很长,士兵风尘仆仆、破衣烂衫,无精打采,显的毫无精气神可言。
这支毫无神采队伍的中间还有一顶瞩目的官娇,其实…轿子很普通,青缎子的轿帷已经略显陈旧,轿帘是掀起的,而轿子中的老者脸色和这支军队一样死气沉沉,他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