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92部分

大明虎臣-第192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鄂温克部落就位于一个山岭的高坡处,说是部落,其实就是总计几十户人家,也让周虎臣的护卫们终于放下了心。
鄂温克的好客可不是空口一说,有客人来访是大喜事。当周虎臣一行出现在村落不远,村中的村民已经开始了迎接,这个民族和中原人截然不同,妇人们是迎接贵宾的主要角色,她们穿着宽大的皮袍站在路边恭迎客人的到来。进入村中,她们首先会呈上鹿奶,然后开始炖肉并献上自酿的果酒……
周虎臣带来的礼物更让鄂温克人满意,因为他带来的是一些布匹和精盐,还有弥足珍贵的十来只铁锅。这些东西对中原人来说最常见不过,但对于未开化的鄂温克绝对属于奢侈品。
在热烈的欢饮中,周虎臣终于在这些热情的鄂温克人口中知道了多尔衮等人的消息,在入冬之际,劫掠了几个当地部落之后,多尔衮率自己的残余进入了小兴安岭的山区。

第359章南下

带着几名淳朴的鄂温克向导,周虎臣回到了自己的军中。
前方就是黑河(为了方便就用现在的称呼吧),当周虎臣带着部分军队进入黑河,群山和大地已经露出一抹绿色。
就像多尔衮预料的一样,周虎臣无法前进了,前方是小兴安岭,西侧是大兴安岭,再往东属于山林密布的无人区。而再往东临近海边倒是有很多曾经的大明卫所,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可以一直到达海中的库页岛。
东面的领地现在不急,周虎臣和莫显成有时间去占领,他们现在需要赶到外兴安岭那极大的一片永久冻土带。
周虎臣还没有疯狂到去翻越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大军休整两日后开始回头。黑河也没有留任何军队,周虎臣不想自己的军队和建奴残余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游击战。收拾这些丧失力量的人不急于一时,时间会让他们陷入艰难的境地,只要在外围有军事力量的时刻威胁,小小的浪花也就是浪花罢了,它绝对冲不出堤坝。
“不进山追剿吗?留着建奴残余可不是全功,大帅这是留着出兵的借口吧?”还是郑森这个唠叨货,军队一回撤他就开始询问。
“茫茫山林去哪找?留着将来给莫帅玩吧,我们去干大事。”周虎臣应声承认。
这次军队没有直接回哈尔滨,而是奔向了东方。
“要去蒙古了是吗?”郑森终于脱下了那狗熊样的冬装,但仍旧穿的很厚,看来他真的很怕冷。
“当然要去蒙古,这样过不了兴安岭,那里根本就没有人烟和道路,除了迷路就剩下饿死,所以我们只能绕道,顺便让内蒙古的蒙古同胞和我们一同征服外蒙古和西伯利亚。我们需要骑兵,因此,我要让内蒙古成为我们的同盟。”周虎臣很有信心,也很意气风发。过不了山,可以绕过,周虎臣要借道兀良哈北上,顺便要进入科尔泌草原。
“内蒙古人会和我们成为铁杆同盟吗?外蒙古地域听说极其广阔,那里的草原无边无际,我们汉人征服了大草原也无法占领,汉时的卫青与霍去病曾经驰骋在那片土地,但同样退了回来,之后的朝代好像无人能够做到了。”郑森是文化人,他知道蒙古的大概情况,分析的头头是道。
“汉人征服不了大草原,蒙古人可以,内蒙古人也是蒙古人,他们会征服大草原的!”周虎臣笑这回答,笑的有些阴险。
郑森明白了,周虎臣要借刀杀人,他要利用内蒙古人对付外蒙古人,这…好像不难,蒙古人部族之间历朝历代一直争斗不休,只要周虎臣给这些内蒙古人一些好处,比如领地,比如人口,比如通商,只要价钱合适,内蒙古人巴不得扩展自己的领地和人口…
“将来,将来呢?将来怎么办?”郑森可不是一个满脑子之乎者也的书生,他对各种局面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内蒙古人征服了外蒙古,那么强大起来的内蒙古人怎办?
“这太简单了,全面通商,象承德、围场、哈尔滨一样驻军,只要商路畅通,军队就不会有补给上的烦恼。另外,汉人一样能够在草原生存,那里的很多土地适合耕种,安家落户没有问题,只要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比例,草原就不会是现在的草原,也不会是以前的草原。”
还是蚕食政策,周虎臣当然不可能蚕食掉整个大草原,可他知道一旦汉人占据了那些草原的边缘土地就会不断扩张,而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些定居在草原的汉人就会寻求武力的保护,人口增多,武力的来源当然更容易。周虎臣需要的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执行天长日久,但绝对有效。
其实后世的统治就是这样做的,为了统治,汉人的迁民一直在进行,许多内蒙的牧场变为了良田,蒙古百姓不再只是放牧,他们可以经商,可以把自己的草场变成农田,也可以从军。生活的改变其实就是一种习惯,当蒙古人习惯了和汉人一同生活,一切都不是问题。周虎臣在走几百年之后的道路,而这个道路无疑是最正确的一条道路。
“计划不错!可惜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且…朝廷那里…以后…”
郑森对周虎臣的计划很佩服,同时也有忧虑,那些朝臣的看法可不是这么简单,一旦出现阻扰,周虎臣有精力和力量来和他们周旋吗?再就是,周虎臣现在可以这样,以后呢?朝堂上的人总会变,来执行周虎臣计划的人也会变,郑森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
周虎臣继续道:“我们的有生之年恐怕只是看到一个开始,但这个开始我会让人来把握,至于几代人之后,谁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蒙古人适应了和汉人通商,适应了共同生活就会失去他们的作战勇气,这比仅仅册封后不闻不问要好的多!事在人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去做,而不是等待,人生短短几十年,转眼即逝,我们不做岂不愧对自己,也愧对子孙后代!”
“大丈夫当是如斯!”郑森明白了周虎臣,也明白了他人生的意义。他只剩下了感叹,周虎臣的铺的蓝图太大了,大的已经远远走出国门,而以后,自己恐怕也会心甘情愿成为周虎臣的左膀右臂。
……
在黑河向东是过去努尔干都司扶余卫领地,主要生活的是鄂伦春人,也是明人所说的北山野人的一支,他们也属于使鹿部,但由于靠近蒙古部落,马匹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鄂伦春人尚处于原始的生存状态,游猎于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西起石勒喀河,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
铺天盖地的明军到来让鄂伦春人惊呆了,不要说十几万人,就是上千人的队伍在这一带都难得一见。
这是一个奇观,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一样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现在,鄂伦春人不知道如可对待如此之多的客人,而且,这些客人好像并没有停留的意思。
好客的人总是有他的优点,因为他们没有恐惧感,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些手中的武器是狩猎工具,而不是杀人的武器。当周虎臣得知当地的鄂伦春邀请自己做客时,他也明白了,鄂伦春人已经许久没有经历战争了,他们不知道战争的残酷。
当然要接受邀请,周虎臣要把大明的伟大旗帜高高竖起,要让鄂伦春同胞明白他们是大明的部属。
邀请与做客无疑又是一次欢聚,鄂伦春人的慷慨与豪迈让周虎臣记忆深刻,同时,他们的馈赠虽然对周虎臣微不足道,但那份真情让你难忘……
依照自己的风格,周虎臣再次留下了大量的礼物,同样是处在落后时期的鄂伦春人自是感激不尽。热烈的相聚结束,在鄂伦春同胞的依依不舍中,周虎臣的大军再次起程。
过了这片鄂伦春人的领地,沿着大兴安岭东麓一直南下就是福余卫(齐齐哈尔),而再南下三百里就是泰宁卫(兴安盟),已经进入了科尔泌蒙古的领地。

第360章微笑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此时,已经是弘光三年的四月,草原和山岭一片苍翠。
在福余卫的休整期,齐齐哈尔的后勤补给送了上来,大军再次行动。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内蒙古竟然出奇的平静,各部汇集在围场附近的骑兵已经撤离,而各部落之间都也形成了一种默契,可以在围场和汉人交易,但不允许汉人继续深入内蒙古草原。
周虎臣就这样进入了兴安盟的地界,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由西北向东南分为四个地貌类型,中山地带、低山地带、丘陵地带和平原地带。
斥候首先发现了蒙古骑兵,但这些蒙古骑兵并没有进行攻击,他们缓缓后撤,因为十余万军队太吓人了,加上近三万骑兵,对于兴安盟的蒙古骑兵来说这是绝对不可抗拒的存在。何况,那身衣服让他们异常忌惮。
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周虎臣的军队开始休整。
休整必不可少,因为粮食消耗的不少了。虽然沿路可以得到一些适当补充,但长期的行军消耗是一种无奈,因为地形复杂,所有补给不可能用车运送,只能靠马匹和人力。好在周虎臣的马匹不少,士兵们对行军很适应,没有造成大量的伤病。尽管如此,有些士兵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而那些病伤员也需要调整,这里的草原无疑很合适。
庞大的军队进入自然会被关注,兴安盟的领地属于喇木尔台吉,这位科尔沁右翼前旗部落首领去过围场,他自然认识明军这身装束。当周虎臣的军队刚刚休整到第二天,喇木尔台吉派人来联络,他要求拜见周虎臣。
周虎臣等的就是这些蒙古部落首领,他自然要见一见喇木尔。
“欢迎大帅来我们的家中做客,也恭祝大帅的胜利,若大帅有意,本部愿意每年进行朝贡。”
喇木尔四十余岁,一副标准的蒙古人长相,阔面,一双细长的眼睛。这位蒙古台吉很有礼貌,对周虎臣恭敬有加。
喇木尔的领地很大,草原丰美,也不是贫瘠之地,既然敢来拜见周虎臣就不仅仅是胆量问题,也不是问询周虎臣为什么带领大军进入自己的领地,显然是有他的目的。喇木尔很有眼光,既然能够转战回来,周虎臣必定是大胜,大清国估计已经彻底完了,这位敢于驰骋在黑山白水之间,敢于进入草原作战而无往不利的明军大帅看来是要对付蒙古各部落了。为了防止杀戮,喇木尔果断的做出了选择,因为他知道明人向来吃这一套,只要你乖乖的顺从,明人不但不会大动干戈,还会给你好处。
以前的内蒙古各部就是和明廷保持朝贡关系,向建州人朝贡和明庭朝贡都无所谓,关键是待遇问题。建州人是属于大棒加萝卜,让他们去见鬼吧!明廷可不一样,蒙古各部朝贡绝对不会吃亏,这有史可鉴。喇木尔充满期待,他显然是希望周虎臣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当然,既然朝贡就要册封才名言正顺,这好像有些为时过早,重新向明廷朝贡的事情虽然是早晚的事情,但周虎臣不能做主,因此他笑了笑给出了很大的一个诱饵:“朝贡要等待朝廷的消息,本帅这次只是为了追击建奴而来,不如这样,我可以给喇木尔头人一个承诺,只要不是武器,我可以给喇木尔头人的领地带来你想要的任何货物。”
“大帅英明,我泰宁卫的牧民感谢大帅的大恩大德,但有所需,请大帅不要客气。”
谁都知道喀喇沁的塔布囊固鲁思奇已经富得流油,各部落已经眼红的就要动武。朝贡除了得到册封,获得名义上的保护,实际上也是为了财富,喇木尔焉能不答应。
既然这样说,周虎臣就不客气了:“这段时间长途跋涉,我的士兵需要休养一下,正好喇木尔头人给我筹备一些补给,也派人去通知一各部,就说我有一个很好的行动,大家都会获益。这次就在喇木尔头人的领地进行磋商吧,到时,本帅自然不会忘了喇木尔头人的相助之情。”
通知各部很简单,其实为了以防万一,喇木尔已经派人去报讯了。提供十余万大军的补给虽然有些费力,但为了以后,喇木尔决定还是要尽力而为。
“不知大帅需要多少补给?”
“只管提供牛羊肉即可,粮食还有不少,喇木尔头人随后去通知各部来这里议事就可以了。”
牛羊肉要多少有多少,让喇木尔好奇的是周虎臣口中的大行动,这显然触动了他的心弦,所以他姿态放的很低很低:“不知大帅还有什么大行动,本部落倾力相助。”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部落多年未曾朝贡了,这次本帅要去肥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游。”周虎臣没有避讳,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标。
喇木尔瞬间睁大了双眼,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好与他的领地接壤,属于漠西蒙古,在这里北上不远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而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的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