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88部分

大明虎臣-第188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
继承高丽的李氏朝鲜抓住机会,开始大力向北扩张领土。朝鲜北部的女真人上曾奏明廷,说“咸州(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迤北,古为辽、金之地”,明成祖因而降敕与朝鲜,索要这一带的“十处人民”(主要为女真人)。朝鲜则以明太祖已默许铁岭之地归该国为辞,并称此间女真人“来居该国地面,年代已久,……且与该国人民交相婚嫁,生长子孙”,请求“令该国管辖如旧”。李朝使臣利用明朝“不分化外,一视同仁”的天朝大国妄自尊大的心理,阳奉阴违,以柔克刚,致使明成祖表示“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同意将铁岭以北,公崄镇(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以南的“十处人民”还归朝鲜。
朝鲜与明朝初期几次边界争执,均以公崄镇作为划界要求。实际上从公崄镇以北直至图们江的地区,都逐渐为朝鲜所控制。在朝鲜半岛东北部,朝鲜通过对这一地区女真人的剿杀招抚,实际控制了图们江的东南沿岸。
朝鲜从1431年~1449年在图们江流域设置了钟城、会宁、庆源、庆兴、稳城、富宁军事镇戍点,合称“东北六镇”,使领土扩展到现今的图们江沿岸。在朝鲜半岛西北部,朝鲜由作为两国传统边界的鸭绿江口沿江上溯到鸭绿江中上游,控制了江的东、南岸。朝鲜从1416年~1443年在鸭绿江中上游先后设立了闾延、慈城、茂昌、虞芮“西北四郡”,使领土扩展到现今的鸭绿江沿岸。
而在鸭绿江中上游南岸先后设置了西北四郡,即:闾延郡(1416年)、慈城郡(1433年,闾延郡西南)、茂昌郡(1440年,闾延郡东南)、虞芮郡(1443年,闾延郡西南、今江界和楚山之间)。并在以上地区也修筑了城堡,总计十六座大城,二十五个小堡,从朝鲜南方强制迁徙大量居民在该地区定居,逐步实施对北部地区的有效控制。至1443年,朝鲜将鸭绿江南岸地区纳入了版图,鸭绿江随之成为明、朝两国西段边界的界河。
鸭绿江两岸青峰耸立,风光旖旎,江水蜿蜒曲折,急流险滩不断,就在这碧绿的江水之上,耸立着一条很大的桥梁。鸭绿江造桥历史很早,可上溯到辽代,而这座木质桥梁现在由朝鲜人控制。
“原地休整,来人,把督帅的信件给朝鲜人送过去。”
连日的艰难行军让尚可喜很累,但也很兴奋,因为周虎臣给了他一个满意的许诺。周虎臣从不空口,这是一个任务,同时也是一个承诺,而这个承诺就是他的定心丸。想着周虎臣那些话,尚可喜禁不住露出了笑容。
对岸的朝鲜人显然已经知道大明战胜了建州人,就在尚可喜美滋滋在暂住的营房中幻想以后的脉络之时,有人来报,朝鲜派出的使者来了。
也就在这时,无数的巨舟出现在黑水洋(黄海)的东北海湾,这些巨舟的旗帜随风飘扬,那大大的明字是那样醒目……

第352章明人好没文化

已经进入七月,天气很给力,没有特别酷热,没有什么狂风暴雨,留下部分军队坐镇后方,周虎臣要再一次行动了。
“我不留下,这沈阳就是废墟,以我的身份住在茅屋里太丢人,还是继续随军吧!”
“可以去辽阳,也可以去锦州啊!那里舒服!”
“还是算了吧,我看随军就挺好,这感觉很舒服,叱咤天下啊,不去恐怕以后没机会了!”
郑森是在和周虎臣据理力争,因为周虎臣强烈的要求他留下来。
“兄长,现在随军没什么,但我要出去很久,恐怕几个月,甚至一年都回不来,你知道在冰山雪地和莽莽山林中天长日久的艰辛吗?知道几个月后北方会是什么样子吗?”
“听说过,就是冷些而已,艰辛有什么?我这不是已经转战了几千里,算得了什么?”郑森一撇嘴,我才不怕。
“一旦到了冬季最寒冷之时,那种冷不是南方人可以承受,兄长你只要想一想,当你掏出**撒尿,只要慢一点就会冻成冰柱,一不小心就会太监…如果不好好保暖,只要随手一摸鼻子就会掉下来,自己想想……”
“……”
周虎臣形容的太透明了,透明的让郑森有些无语。
许久之后,郑森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那也要去,能够驰骋天下也不枉此生,为了老来不会后悔,大帅放心,我不会让自己的小**冻掉的……”
既然已经下了决心,那就不劝了,周虎臣笑着道:“去就去吧!见识见识北方大地也好,可以今生无憾!”
……
大军终于动了,闫丙泰、孙大勇和高强等人已经等待了太久,周虎臣必须上去了。
十万大军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地势平坦,仅仅两天时间,这十万大军就度过凡河出现在铁岭卫,而闫丙泰和孙大勇等人率领的大队骑兵已经北上在亦马都山卫(四平)等候。
四平过去属于辽东都司北境,后金建立后属内蒙古哲里木盟,四平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集居地之一,满族文化传统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满族的“祖宗肇兴之所”。进入四平的意义很深远,这意味着大明重新开始掌握北方大地。
就在周虎臣率领大军到达铁岭卫进行短暂休整时,几匹快马在身后风驰电掣样冲进了他的大营。
能够直接跑进周虎臣大营的当然是自己人,而且是亲近的人,风风火火跑来的是水营游击将军李骏,这位虞大虎手下最信任的将领满面的喜色。
跑的精疲力竭,可李骏脸上的笑容无法掩盖。
“报大帅!南京传来的消息,陛下已决定于八月中秋正式迁回北都!”
的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迁回北都意味着大明已经控制了天下局势,大事已成。
周虎臣满面微笑的站起身:“辛苦了李将军,坐下详细说说。”
“属下还有一个大喜事要禀知大帅!”
“说吧!看来喜事连连啊!”周虎臣挥手让亲兵拿上一个小胡床。
李骏真的累了,他的摇晃了一**体,可并没有坐下,而是兴奋的抱拳一礼:“恭喜大帅,贺喜大帅!六月十九日大帅喜添贵子!母子平安!”
绝对的打惊喜啊!
周虎臣兴奋的热血上涌,随后长长的出了口气,这时代的医疗条件很可怕,生孩子绝对是女人的一个坎,能够母子平安才是他最大的欣慰。
“还要禀知大帅,少帅一出生陛下就授予了正二品的龙虎将军。”
这没什么,那是皇帝的外甥,给什么样的官职没人说什么,何况他的老爹和爷爷都是超品,这很正常,周虎臣点点头。
“还有,陛下还特意给少帅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名叫…周震天。”
不带这样的!我的儿子你抢什么?这个皇帝**道啊!古代人的名字都要按照族规照族谱来排行,可皇帝赐名无法更改,族谱都不能改,周虎臣一阵眩晕。
这名字极其响亮,可太土了!土的掉渣啊!
咱需要一个文雅有内涵的名字,给儿子取名字是我的权利,这弘光皇帝太让人桑心失望了,周虎臣瞪大了眼睛:“公主没说什么吗?同意吗?”
“公主殿下不同意,可是…太夫人和侯爷说这名字好,足够响亮,殿下也没办法!”
没文化太可怕了,周虎臣仰天长叹:“我的儿啊!你可要忍住,这名字…要震惊天下啊!
震天就震天吧!威震天下也不错!周虎臣没的选,皇帝赐的名字必须一生享用!
“多谢李将军带来的好消息,坐,坐下休息一下,本帅今天高兴,一会召集众人庆贺一番!”
“听说我的女婿生了!大帅赶紧来庆贺一番!”
不用周虎臣召集人了,这两个大好消息在李骏进入大营的时候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郑森第一个就跑了进来。
“你家女婿的名字好响亮,名叫震天!”周虎臣撇了一下嘴。
“震天?”郑森有些不明白。
“陛下钦赐的名字,名叫周震天。”
“这名字好啊!威震天下,震慑天下,震惊天下,我这女婿的名字比你的好,将来注定名震天下,我喜欢!”
周虎臣再次眩晕,明人太可怕了,好没文化啊!
“大帅赶紧给京中去信,立刻给我下一份聘书,我这女婿可别给陛下赐一个媳妇,否则麻烦了,我家的女儿还要做正妻呢?对了,听说陛下和诸位臣公决定要迁回北都了,这也是大喜,双喜临门啊!”
郑森很啰嗦,不过啰嗦的很有道理,如果皇帝再给周震天赐一个老婆就麻烦了,郑森的女儿注定做不成正妻,只能做一个侧室。
“好好,我知道了!”周虎臣连声的应着。
这时候一阵乱糟糟的声音在大帐外响了起来,得到消息前来恭贺将领们到了。
所有规矩全没了,这些将领们不经通报全部冲了进来,中军大帐立刻成了菜市场,人声鼎沸的就差把周虎臣的大帐掀起来了。
“恭喜大帅喜得贵子……”
“公主殿下母子平安可喜可贺……”
“庆贺朝廷重回北都……”
周虎臣满脸赔笑的回应着,这时候也不能要求太高,总不能用军规对付将领们的好意,喜事就是这样,规矩只能靠后,周虎臣笑颜如花。

第353章都是不死的小强

东部是山区,四平就位于松辽平原的腹地,往西不远就是内蒙古科尔泌草原。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等人自然不敢进入蒙古,虽然和科尔泌蒙古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这种时刻,联姻关系在政治和利益面前一钱不值。科尔泌人估计躲避明军都来不急,至于收留大清皇族,恐怕是惹火烧身之举,蒙古人已经无法信任。
大清皇族们很悲惨,他们在继续狂奔,而周虎臣的骑兵则在身后不紧不慢的追赶,就仿佛牛皮糖一样,总会时不时让这些大清贵胄心惊胆颤一把。
带着美好的心情,周虎臣进入了四平。
前方二百里就是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长春附近),在后金监建立初,这里是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清建立后,对东北偏远地区一直实行封禁政策,长春附近其实就是一个封禁的分界岭。
地广人稀,百里之内罕见人迹就是北方大地的现在的情景,其实,东北大地在明代的称谓只到达长春之南,而明廷所分封的众多都指挥和卫就是一个象征。对于中原人来说,这里是不毛之地,基本不在意。
明庭建立后其实也开始实行戍边移民,也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金建立后,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明廷向东北大量移民。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国初期,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后来东北军垦的经验被国军全盘吸收了。
已经是七月底,北方大地有了丝丝凉意,前方还有建州贵胄在逃跑的影子,明军的骑兵始终不紧不慢在追逐这些逃跑者,清廷的贵人们太多,妇孺太多,加上多日的奔波,明显速度很慢。所幸明军骑兵追逐的不是太紧迫,让这些大清贵人们还有逃跑的动力。
在长春继续北上七百里是福余卫(齐齐哈尔),那里是兀良哈的领地,自然不能去。多尔衮等人的目标是东北方向的冰城阿鲁卫(哈尔滨),因为阿鲁卫还有一个建州梅勒章京,固山贝子,额驸巴尔布。
巴尔布是一个老八旗子弟,他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手下老人,很受信任,因此世代镇守在阿鲁卫。阿鲁卫是曾经的海西女真领地,因此,巴尔布实际上等于后来的黑龙江将军,区别是,他的常驻之地还没有迁到福余卫。
巴尔布的辖区东至额尔白克河二千二百里宁古塔界,西至喀尔喀九百余里撤陈汗界,南至松花江五百里宁古塔界,北至外兴安岭三千三百余里之外,西南至盛京附近,可以说辖区非常大。
最重要的是,巴尔布除了管理军政、旗务以外,还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宜。他要统管八旗驻防、水师营、火器营、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八旗官学等。民事上设有印房、银库、刑司、户司、兵司、工司等机构办事。实际上巴尔布等于一个诸侯的角色,但这个诸侯的角色属于最忠心的一个角色。
正是多雨的季节,恼人的雨水给周虎臣的军队带来了麻烦。
距离阿鲁卫已经不远,并发现了建奴斥候,前方是一个松花江的支流,随着雨越来越大,辎重和道路,加上泥泞让周虎臣的军队不得不停了下来。
前方有一个村落,这个村子名叫林子镇,镇子中还有几十户人家,不过由于军队的到来,这个镇子中只剩下了一些跑不动的老人。
正好借机休整,周虎臣的军队开始在村边扎营。
“大帅,您猜我发现了谁?”
中军大帐就要立好了,周虎臣在雨中看着眼前的雨景默默发呆,这时高强兴奋的跑了过来。
“哪个?别说是福临,那不可能,死掉埋了也不会留给我们。”
高强笑了笑道:“一个高官,督师级别的降官。”
“督师级别的,是洪承畴吧?”周虎臣想不出被建奴带出来的督师级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