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87部分

大明虎臣-第187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已填死的北门已经偷偷被取出了那些填充物,就在多尔衮到达北门的同时,城门瞬间打开,多尔衮纵马踏上了提前放下的吊桥……

第350章不眠之夜

沈阳城外。
“果然是一个不眠之夜!”
看到黑暗变成一片火光冲天,听到鼎沸的人声,郑森禁不住感慨起来,在沈阳城巨大嘈杂声传出的同时,那隐隐可见的火光迅速的扩大,可以想象,沈阳城不久后会成为什么样子。
“终究是保不住,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够逃出来,让我们为他们祈祷吧!”周虎臣满脸的无奈,希望成为失望,同时他也有些激动,他明白清军放弃了沈阳意味着什么。
多尔衮既然这样做就等于大清国的崩溃,也可以说多尔衮放弃了最后的希望,可叹那些百姓何辜,恐怕沈阳城足足汇聚了不下二十万人,能有多少人逃出这场浩劫?
……
沈阳东北方向是最近的是铁岭卫,再往东北则是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今长春),清设治前,这里属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
铁岭卫西与科尔沁左翼后旗和通辽为邻,沿途没有崇山峻岭,通路基本没有障碍;东部则是山区,属长白山余脉,冰砬山、城子山、鸡冠山、龙首山层峦叠嶂,树木参天,是海西女真的故地。
西侧的科尔泌人已经无法信任,至于东部山区海西女真的故地,多尔衮同样不敢去,除了担心海西女真人的报复,多尔衮还要担心被明军困死在那片山中,毕竟这里距离沈阳太近了,明军有充足的兵力和时间把自己困在群山林海之中。
既然要逃,多尔衮必须向东北方向逃跑,逃的越远越好。
人喊马嘶,所有人都在连夜不停向东北方向飞奔,由于是夜间,场面混乱的根本无法控制,沿途也不知道跑散了多少人。身后有明军的骑兵举着火把在紧紧追赶,那条蜿蜒的火龙说明明军的追兵很多很多,根本容不得多尔衮进行休整。
很累,终于在天光放亮前甩开了身后的追兵一些距离,很幸运也很奇怪,逃跑的队伍沿途竟然没有碰到预想中的明军伏兵。
“休整一下,前面过了凡河就是铁岭。”
多尔衮更累,因为他要统筹整个队伍。看着跑出来的人,那狼狈的模样让他禁不住一阵悲凉,已经跑了多少次了?强盛的大清国转眼就这样跑完了。不过还好,大清仅剩的那些重要的男性皇族都在,小皇帝和两位皇后,那些福晋和子女丢了一部分,但无关紧要,这是男人的世界,只要男丁存在就还有希望。
看样子跟出来的建州骑兵、步卒加上家眷仅有两万多人,济尔哈朗毕竟年龄大了,他的精神和体力好像垮了,摇摇晃晃的在一名骑兵搀扶下下马后就坐在了地上,阿济格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比济尔哈朗强一些,但看样子也是在勉力支撑。最悲剧的是汉人官员洪承畴,他是被两名骑兵架了下来,而架下来之后的洪承畴根本就已站不住,他直接躺倒在地。
损失多少人已经没有考虑的必要,现在考虑的应该是继续向东北方向逃跑,多尔衮要去的地方是兀的河卫附近,那里是北山女真的领地(外兴安岭一带)。因为沿途他还可以收拢一部分军队,在那地广人稀,山高林密的地方,就是残军也无所谓,自己这些军队也会属于最大的一股力量。多尔衮的想法是在山中站住脚,然后可以再往北扩展,那片土地虽然寒冷,但更宽阔,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利用。
这是真正的人困马乏,可再苦再累也不能休息太久,因为身后还有追兵。建州的骑兵们开始在一个水塘中饮马,解决个人的饥渴的问题,而就在这时,前方的斥候精疲力竭的回来了。
“启禀两位摄政王,前方发现大量明军骑兵!”
这是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多尔衮愣住了。
“兵力如何?”还是济尔哈朗持重,他坐在地上赶紧问道:“回王爷,估计不下两万。”
“跑不掉了…我就说当初直接回老寨,进入深山老林中,那里我们最熟悉,明军能把我们怎么样?现在好了……”开口抱怨的是阿济格,他说的老寨自然是赫图阿拉。
“屁话,回到老寨等死吗?那里的空间不适合现在的我们,老寨那里多贫瘠你不知道?那里能养多少人?回去,回去就永无翻身之日!”济尔哈朗终于显露出了他的威严。
“算了!这都什么时候了?十二哥你就不要抱怨了,郑亲王说得对,我们回了老寨也是等死,那里养不起多少兵,与其唉声叹气,还不如现在就冲过去,只要能够过了这一关,我大清就还有希望。北方地域辽阔而寒冷,到处是深山老林,明人无法适应,将来那里就是我们的天下!”多尔衮从短暂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他知道此时不能丧失斗志,开始给阿济格增加信心。
“明军的…骑兵太强了,那可是两万,我们怎么过去?”阿济格没信心,因为他的信心早已被周虎臣的军队打没了,那支军队根本就无法战胜。
“我知道在哪里过河,派部分骑兵掩护吧!”济尔哈朗转战南北,对这一带很熟,他知道最佳的渡河地点。
“杜尔祜是晚辈…素来骁勇善战,那就让杜尔祜去掩护吧!”多尔衮看向济尔哈朗,他拿出了自己的建议。
“杜尔祜没有问题,那就事不宜迟,让杜尔祜过来商议一下!”济尔哈朗叹了一声,但没有迟疑,因为手下善战的将领已经不多了。
杜尔祜是已故安平贝勒杜度第一子,而杜度是褚英的儿子,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这位长子是被努尔哈赤圈禁两年后亲自下令施行了绞刑。原因还是因为个人,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加之战功赫赫,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从而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与褚英都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可褚英不思改过,却将不满溢于言表,被软禁后值努尔哈赤携众皇子、大臣出征,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要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而被宫中的密探再一次告状,从而酿成了悲剧。
这个人选很合适,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不能去,阿济格看样子去了也不会有作战的勇气,一直被闲置的杜尔祜成为了牺牲品。这种利益加政治的关系错综复杂,杜尔祜是悫厚贝勒,也是一员骁将,但由于褚英的原因一直被压制,这种时刻让杜尔祜出战理所当然。
杜尔祜不敢抗命,谁说皇家无亲情?作为杜尔祜来说,他没有任何拒绝的可能,不用为了大清,就是因家人的关系他必须出战,而且要死战才会给家人留下生存的希望。

第351章许诺

凡河是一条蜿蜒几百里的小河,这条河水宽窄不一,也正是这宽窄的巨大差距让凡河很容易通过。
为了防止被围,炮灰杜尔祜带领五千骑迎向了前方的明军骑兵,其余人在济尔哈朗的带领下开始向西逃。西行十余里再往北的凡河边就有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人家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济尔哈朗知道这个村庄之北有一座石桥。
这一段的河水有很多弯,再往西不远处就是辽河,济尔哈朗对这一带很熟悉,他果断地带队奔向了那座石桥。
当济尔哈朗踏上石桥,他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看来明军对这一带并不熟悉,如果明军骑兵卡住这座石桥,恐怕这些逃往这里的大清皇族、士兵和家眷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过了石桥西侧是向东北婉转的辽河,逃跑的队伍必须折回,然后沿着辽河边前行约三十里就是铁岭卫。铁岭卫原是明初高丽江原道元山南的一个卫所,属于古中朝边界,后因边界地区的争夺,朝鲜人向鸭绿江推进,铁岭卫并入了朝鲜腹地。为了解决领土争端,明廷做出了让步,把铁岭卫迁至古银州,从此这里便以铁岭这个名字名世。
明正统年间修筑边墙,铁岭、开原和今昌图县南部部分村镇在边墙之内。边墙之外西、北部昌图一带成为蒙古部福余卫游牧地,东、北部西丰、清河和开原、铁岭东部为海西女真叶赫、哈达与建州诸部地。从此,辽北成为明朝“九边重地”之一。
铁岭卫附近有很多寨堡,由于入关抽调的士兵较多,这些寨堡中兵力不算太多,这不多的建州士兵现在就汇聚在了铁岭卫,又累又饿的一众贵人们终于有了一个暂时的落脚点。
午时刚过不久,杜尔祜率领的骑兵回来几个人,南方的战报也传来,杜尔祜战死,明军已经过了凡河。
收拾残兵败将,带上家小和铁岭的士兵,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等人再一次开始向东北方逃去……
沈阳。
望着一片废墟一样的城市,周虎臣无可奈何的摇着头没有继续靠近。
由于有三个巨大的缺口存在,逃出来的人不少,但由于清军逃跑时的一把火烧的非常大,沈阳城内仍旧会死伤惨重,估计城内现在也成为了人间地狱。
安置百姓成为了现在的问题,人太多了,而且有很多女真人和少数民族掺杂其间,为了避免民族之间的仇恨爆发,周虎臣不得不把这些百姓分为几个地方暂时露宿于野外。好在是夏日,气候没问题,加上有充足的粮食,不用担心出现大问题。
就在周虎臣把这些百姓安置的差不多时,尚可喜跑了来。
“大帅,搞定了,那些降官和他们的家人都归拢在了一起,其中有祖大寿、左梦庚、张存仁…降官很多,您说是不是…属下立刻就去…”尚可喜狠狠的挥了一下手。
稍稍想了一下,周虎臣挥了一下手,这一挥手让尚可喜的脸色变得一片惨白。
“都送到盖州,走海路送到天津,然后送至北都让朝堂诸公去处理吧!”
**该杀,哪怕是百般无奈投敌的**同样该杀,周虎臣对**恨得咬牙切齿,但周虎臣不能这样做,他要为全局和后续事宜考虑,这是政治的一种延续。该肆无忌惮的时候就肆无忌惮,但有些事不需要自己去做,有人会替自己做,政治的智慧很重要,周虎臣不想让别人总是惦念着自己。
尚可喜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这里面的熟人太多了,只要周虎臣一句话,他就要毫不犹豫的把这些人全部杀掉,压力可想而知。
“杀这些人毫无意义,只会带来不好的名声,何苦!”周虎臣叹了一声:“尚将军对这里熟悉,好好安置一下百姓,无论女真人也好,汉人也好,都要一视同仁,记得收缴武器后给他们在附近安排一个新家,毕竟将来这片土地还要靠他们。”
“大帅慈悲!属下今日方知大帅之睿智!”
这可不是吹捧,是心悦诚服的,数万人的生死就在周虎臣一念之间,周虎臣和建州人的野蛮风格截然不同,完全是为了朝廷统治和百姓生存在考虑,尚可喜不得不佩服周虎臣的深谋远虑。其实,统治从来都是这样,收服民心是不二之选,周虎臣做的只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和蛮族一样大肆杀戮而已。
……
第二天,好消息传来,锦州城的城门打开了。
锦州不战而降是一个好兆头,辽阳的城门打开已经不用考虑,只剩下哪天而已。
尚可喜很忙,除了安置无家可归的百姓,他要收拢那些女真士兵,也要把以前的那些明军降兵彻底打散,然后融入到自己的庞大军队之中,而那些建州旗丁和少数战兵则被周虎臣重新设立了一营,这一营士兵暂时归属了莫显成。
一切按部就班,收拢起来的百姓和女真人没有什么抵抗,因为周虎臣给他们提供了粮食,也在建设新家。
已经好几天了,沈阳附近基本安定下来,随着北方的消息不断在传来,周虎臣招来了尚可喜。
这次是单独召见,时间很长,除了尚可喜和周虎臣,谁也不知道周虎臣给尚可喜交代了什么,但表情上可以看出尚可喜很兴奋,兴奋地满面红光。
告别周虎臣,尚可喜带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开始向南移动,在进入本溪的崇山峻岭后,时断时续地一条城墙出现。这条城墙有的是石砌而成,有的是土垛而成;有的布满了青苔,显示出年代的久远;有的则已经倒塌。
这道墙便是著名的辽东边墙,也是明长城的延伸。
随着距离丹东越来越近,前方依旧是低矮的山区和丘陵。
这里是未开垦之地,自后金采取定边政策之后,在叆河边门和凤凰城边门筑柳条边,禁止在边墙以外地区农牧、渔猎、采伐、采矿,加上征兵,致使这片地域成为不毛之地。
丹东距离鸭绿江很近,鸭绿江古称浿水、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是大明与朝鲜之间的一条界江,不过,现在的尚可喜就是要破掉这条界线。
明初之时,明庭虽招抚了鸭绿江图们江流域的女真部落,却无法保护女真人利益,满足于朝鲜的“事大至诚”,同时忙于安抚周边,所以任凭朝鲜将图们江南岸鸭绿江东岸的女真领地尽收囊中。
继承高丽的李氏朝鲜抓住机会,开始大力向北扩张领土。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