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83部分

大明虎臣-第183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热的天,休整一下也好!”答非所问,周虎臣笑吟吟的让郑森看着有些可恶。
“不热啊!用得到休整吗?到沈阳城下休整多好?”郑森不解的来了一串问号。
“急什么?想跑早跑了,不想跑会在沈阳等咱们的!”
道理如此简单!
多尔衮等人已回到了沈阳很长时间,无论是准备继续逃跑还是死守沈阳城估计已经有了决定,周虎臣急什么。
所谓运筹帷幄,神安气定莫过如此。
“也是!建奴既然不来野战,估计吓坏了,会继续逃跑。”郑森现在也学会了分析,好像很有把握。
可惜,这个论点周虎臣不赞成:“为什么锦州都不是战兵?为什么盘锦、盖州是空城?为什么辽阳就这点兵力?建奴哪里会这样轻易放弃沈阳,建奴放弃了沈阳最佳的出路是东北方,更北方都是最苦寒之地,东侧是山区,放弃沈阳等于让建奴回到原始社会,整个建州的力量就成为一盘散沙,所以沈阳必定有一战,而建奴应该还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后路?在哪?”
“东侧的抚顺山峦连绵,森林茂密,建奴的后路就在那里,而再往东就是长白山区,深山老林是建州人生息之地,一旦沈阳守不住他们才会撤出沈阳,所以沈阳必定要有一战。”
周虎臣这段时间不是在休整,而是在酝酿,他手中有军事地图,有斥候和当地向导给他提供沈阳和附近的情况,而郑森只是凭借猜测,怎么会有周虎臣了解的透彻。
“那就是说,战斗只剩下了沈阳和抚顺,只要攻下这两座城池我们就算彻底胜了!”
郑森有些想当然,他认为拿下沈阳和抚顺就算解决了一切。
“哪有这么简单,我们战胜的只是建州女真,再往东北还有被建州女真吞并的海西女真,北方极远之地还有北山女真,还有广阔无边的冰原,北山女真也就是俗称的野女真,那里其实也算是咱大明昔日的领地。而往东是大海,再往西北方向的土地可谓广袤的无边无际,虽然是荒漠草原,虽然寒冷,但土地面积是我大明的几倍之多,这些地方并不是一无是处,该占的都要占,我们要做的就是占据更大的土地面积,让这些地方归属我大明。”
再往北的一些土地当然要属于这个大明,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让**子得了便宜,周虎臣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莫显成也不会妥协,将来**子会品尝到时代的差距。还有外蒙古,周虎臣也不会放过,就是无法完全掌握也没关系,什么后世的葛尔丹之流让他们去喝西北风吧!周虎臣对内蒙古不进行血腥的**可不代表对外蒙古也会这样仁慈。
周虎臣的目标太宏大,它远远超出了郑森的想象,因为在郑森的印象中,大明已经够大了,草原据说很辽阔,但他想象不到北方竟然有这样广阔的天地。
“这…恐怕的几年时间吧?”郑森问道:“几年只是一个初步基础,想让这些地方彻底臣服和属于大明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一个严格的控制,需要军事力量的威慑,需要恩威并用的手段,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任重而道远啊……”
“我们的后代…”郑森有些激动了:“大帅确定我们的后代会像我们一样叱咤天下?我可是有儿子的人了!”
郑森几年前就迎娶了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的侄女,并有了一个儿子。
“当然,我们的后代会象我们一样亲密,如果…我有了儿子,估计兄长也会有女儿了,不若结个亲家,把你家姑娘预定一个!”周虎臣露出白牙,他焉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不把郑家这条肥牛绑在自己这条船上怎么对得起自己未来的儿子。
“一言为定!我的第一个女儿归你周家了!”郑森可不傻,周虎臣是谁,他将来必定要封公,而且绝对是世袭的公爵,自己的女儿还未长大就是超品的公爵夫人,太有福气了,这门亲事焉能放过。
“兄长,你有女儿了?”
“是…侧室在年初所生。”郑森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有些太急迫了,那个侧室的身份好像有些过低了。
“正好小弟家中的公主身怀六甲,估计就要生了,如果是儿子就算兄长你的女婿了,若不是还有机会!”
这个战车怎么能缺了郑家,那个郑森的女儿什么身份周虎臣才不在乎,是亲生的就行,凭借郑森这英俊的容貌,那个侧室也必定是一个美女,至于那个女儿将来不是美女就逆天了。联姻没商量,为了以后这个亲家做定了。
公主所生啊!俺知道你是驸马,这可算是进入了皇亲国戚的行列啊!郑森激动地只剩下了频频点头。

第343章一箭之地的胜败

周虎臣当然不会和那些寥寥无几的建奴炮灰长期对峙下去,一个小雨后的晴朗天气,就仿佛这多变的天气一样,两万骑兵风一样包围了辽阳的建奴守军,随后大队的步卒开始绕过辽阳。
阿巴哈纳尔无力阻挡几十万大军,就是那些骑兵都不是他能对付,阿巴哈纳尔只能眼睁睁看着明军漫山遍野的大部队在辽阳城外慢慢向沈阳赶了过去。
海量的军队和物资让阿巴哈纳尔感叹明军的富足,同时,耀武扬威的巨炮让他胆战心惊。
好在明军没有用巨炮轰击辽阳城,留下一些步卒围住了辽阳,明军的骑兵也走了。可阿巴哈纳尔也感到了绝望,因为凭借这些老弱病残他根本就不敢出城,可不出城作战等于在城内等死。辽阳城在努尔哈赤年间曾做过短暂的都城,规模不算太小,可城内的人同样很多,不但有这些老弱病残,还有很多未撤离的百姓。
人总要吃饭,明军物资充沛,就是不进攻,就这样围着自然没有问题。可辽阳不行,阿巴哈纳尔估计自己城内的粮食就是省着吃最多也就是坚持半个月,而这半个月之后…除了出城送死就剩下饿死了。
绝望好像还没有结束,明军的骑兵撤离不久,围困辽阳的明军开始显闲得没事可干,于是…他们无聊的开始挖壕沟玩。
很危险的玩法,锦州当年就是这样被玩给了建州人,那是阿巴哈纳尔亲身经历,他当然不能眼看着明军任意所为,辽阳城虽然没有了火炮,但弓箭手可不少,于是,那些精于开弓放箭的建州士兵和阿哈们开始练习起了放箭。
辽阳城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明军的目标就在这四座城门的吊桥前,只要在这几条通路前挖出一个半圆形的壕沟,然后引入护城河中的水就算完成任务。而对清军来说,这几条通路是逃生之路,一旦被封锁等于逃跑都没有了机会,所以必须阻止明军挖壕沟的行为。
清军玩箭,明军自然不会示弱,火铳手被派了上来。
古人射箭讲究一箭之地,一箭之地是多少呢?
一百二十步。
这个距离很远了,而一百二十步就是一个标准射程,这个射程不能要求过于精准,因为过去和现在的时代射箭要求没有本质区别,这个射程要求的是一种射程,而不是杀伤力。想要用弓箭达到一定杀伤力,它的距离还要缩短,缩短多少呢?
一倍左右。
一倍左右就是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加上城墙居高临下的优势,这个有效射程七十步没有任何问题。
建州人是游猎民族,很善于放箭,而且很见功力,而弓箭的杀伤力最具威胁的就是这种情况,有掩体,还居高临下可以攒射。
其实,这次对抗就是一箭之地的胜败,辽阳城内的清军阻止不了明军挖壕沟就只能在城内等死或出来投降,而这个临时的胜败关键在于明军的火铳手。
壕沟外缘距离城墙很近,也就是四十余步的距离,就在这个距离上,明军给阿巴哈纳尔和城内的守军好好上了一课。
首先上来的是盾牌手,明军的盾牌和建州人普遍使用的圆形盾牌不同,这种盾牌很有复古意味。盾牌很长也很宽,一个人猫在大长盾后面前进完全不用担心弓箭的威胁。
阿巴哈纳尔悲剧的发现,弓箭对这种盾牌完全无效,明军的盾牌是包铁盾牌,不要说射穿,就是能够让箭支留在上面都很难。对付这种乌龟战术当然是火炮最有效,可惜,辽阳城的火炮都被带到了沈阳,阿巴哈纳尔想起了火铳,可也只是想想而已,想到那些火铳的射程阿巴哈纳尔更绝望了。
就这样明目张胆的来到护城河前,列好队,盾牌后面的明军探出了头。
阿巴哈纳尔绝望的闭上了眼,这些明军全戴着铁盔,这带面甲的铁盔一看就不是弓箭能够解决的。
白羽横飞中,明军整排的长盾就这样立在了护城河前。
黑洞洞的铳口指向城墙。
其实,还有迫击炮,但明军没有使用,因为周虎臣临走前郑重的进行过交代,城内的人尽量要活的,俘虏越多越好,所以围困辽阳的明军采用了最笨的方法…围困,然后…接受投降。
硝烟弥漫,火铳声就如同鼓点敲在心头,阿巴哈纳尔彻底绝望了。
没有人可以抵挡弹丸的攻击,防守辽阳城的清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躲在墙后听响。
城墙被弹丸击打的啪啪作响,让人胆战心惊,贴着城墙掠过的弹丸呼啸声让人根本不敢抬头,至于开弓放箭…还是算了,白费力气。
就像免费赠送一样,明军的射击一直未曾停止,就像在进行一种演练,许多防守辽阳的请军士兵禁不住对这些败家子的行为一阵抱怨…俺已经躲了,也不射箭了,这样有意思吗?不带这样吓人的!
周虎臣的士兵擅长挖沟,这个特长可以说久经考验,各种各样的壕沟他们挖起来得心应手,不到半天时间,辽阳城的四座城门前的护城河外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壕沟…还外带灌上水。
阿巴哈纳尔知道自己完了,城内的所有清军都知道自己完了,本来就没有多少骑兵,现在加上壕沟就是有骑兵也已经废了。明军的强大有目共睹,辽阳城的清军已经不用做任何幻想,除了拼命进行突围就剩下投降了。
壕沟本身就是为了防止突围,可沈阳估计已被明军包围,突围能到哪里去?
随着明军的封锁,辽阳成了一座死城,而这座死城当然不会真的死去,它只是表面的死亡,而内在却是一种别样的情景。百姓首先不在等死,一些人开始趁着夜间买通守城的士兵逃出城外,随后…士兵也开始顺着城墙溜到护城河前游过护城河开始投降。
明军自认是乐见其成,毫不为难这些逃出来的人,还负责管饭,而当阿巴哈纳尔发现这种情况后,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趁夜逃出了辽阳城。
更加严厉和严酷的巡逻开始了,而这种严酷的后果就是…有人开始反抗并强行逃出城外……

第344章听说那地方不错

沈阳明人称沈阳中卫,而清军一方称盛京,是清军入关定都燕京后的陪都。
沈阳城本身不是一座巨型的城市,现在只是因满清迁都于此后不断修缮后变的更大而已。这是一座内外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城市,高三丈五尺,厚一丈八尺,围九里三百三十一步。
早在明初修筑城墙时,沈城只辟有四座城门。时至皇太极登基后,改四门为八门,使出入城门更加方便快捷。沈阳每面城墙各有城门楼两座,在方形城垣的四角又各建角楼一座。城门楼与角楼的式样可谓同出一辙,均为三层围廊式建筑,类似凤楼模式。士兵置身于巍然矗立的城门楼和角楼之上,可放眼四面八方,观察敌情。
“大帅,其实沈阳城是九座城门。”
沈阳城近在咫尺,周虎臣正在几个人的陪同下了解沈阳城,而一旁的尚可喜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哦…愿闻其详,尚将军请讲。”周虎臣最近一段时间对尚可喜很满意,这位辽东旧将对这里太熟悉了,而且对安抚占据之地的百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让周虎臣省了很大力气。
尚可喜一抱拳:“回禀大帅,这第九门实际上是一座暗门,是我大明故城的北门所改建,此门以前叫镇边门,正好与一个空心马面墙相通,而门楼之后的门洞两侧各有一个很深的甬道,用于藏兵之用。”
“后备藏兵洞是吗?”周虎臣问道:
“回大帅,的确是藏兵洞,这个隐形城门的作用就是易进易退,使得城墙很便于得到城内兵力的增援。”
“多谢尚将军解惑,这个讯息很有用,彻底战胜建奴后本帅定给尚将军记上一功!”周虎臣客气了一下:其实,藏兵洞可能对于冷兵器之间的攻城作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周虎臣的军队已经不属于冷兵器军队,他绝不会采用蚁附而上的惨烈攻城方式,那个藏兵洞对他来说只是古人的一种故弄玄虚罢了。
尚可喜其实也知道周虎臣作战方式,他会用巨炮轰塌沈阳城的城墙,这毫无置疑,但这个第九门的事情是尚可喜对周虎臣的一种讨好行为,接近才会亲近,这就是官场千锤百炼的经验。
而周虎臣也没有让尚可喜失望,他继续开始向尚可喜了解沈阳的情况:“沈阳城的城头有多少红夷大炮,小炮就不用说了。”
“据属下了解,原来的沈阳城有二十门红夷大炮,至于现在,应该更多,具体多少属下还无法了解。”
周虎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