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71部分

大明虎臣-第171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这种不告而逃的手段挽救了燕京城,也挽救了燕京城的无数汉人百姓,至于普通旗人的命运多尔衮已经顾不过来,只是尽力而已。
当所有旗人得到消息匆忙行动,整个燕京城立刻陷入了无边的混乱。
不但自己要走,财产想要带走,奴仆也想带走,甚至有些愚昧不识字的旗人还要把地契带走。
清军迁都燕京后,可以说在北都内戒备森严,规定燕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居内城,汉民住外城。为控制汉民在街巷设防木栅栏近两千座,并有巡逻兵来回巡视。外城东、西、南、北、中,还有五城御史管辖。
清廷在定都过程中以及定都之后,采取了许多重要笼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己入主中原后的地位,这些措施主要是对汉族士大夫以及地主阶级加以笼络,同时他们还为崇祯帝后发丧,保护明陵,对明王及勋戚给以表面上的礼遇。同时也优待和重用明朝降官,如任命洪承畴为大学士,提拔原明朝给事中陈名夏为吏部尚书等等。安抚士人和缙绅阶层是有效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在明廷失去北方后清廷对北都和附近地区已经实现了有效控制。
可惜,大清国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毁在了周虎臣的北伐手中,大乱开始了……
乱就一个字。
而这种乱无疑就是多尔衮的机会,无边的混乱就是最好的掩护,这些身后逃窜的普通旗人其实也是炮灰的一种。
仅仅一个时辰之后,北都的东北方出现了滚滚的人潮组成的洪流,无数的旗人有的骑着马、骑着骡子、骑着驴,有着甚至推着鸡公车带着财产和家人一路向北狂奔。
旗人的逃跑让北都的汉人百姓终于反应过来,仇恨已经等待的太久,没有武器还有菜刀,还有斧头,没有这些利器还有棍棒,民族的仇恨和长期压榨的忍耐在瞬间爆发。北都汉人是旗人的数十倍,当这些能够拿得动“武器”的人开始追赶,更大的洪流出现了……
济尔哈朗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就在周黄两军对付那些崩溃的炮灰时,济尔哈朗的骑兵开始向西绕过燕京城。
阿济格与鳌拜传言在昌平对付出居庸关的王德用,实际上两人留下李率泰和吴三桂两个炮灰,他们在昌平做足样子已经率领嫡系的八旗士兵在顺义开始接应多尔衮。
而在保定一线也已经不是保定,何腾蛟的大军已经进入顺天府的房山。
李率泰从来就是一个善战而勇敢的人,曾经屡屡大破明军和李自成军,这位满汉混血还是有些继承了满人的凶悍,他终于勇敢的和明军进行了一个“接触战”。
所谓接触战就是和火炮亲密接触了一下,当李率泰率领手下骑兵进入炮击范围,何腾蛟军中的炮手毫不客气的就是一通疯狂炮击。勇敢的人会做勇敢的事,留下百余名骑兵尸体,李率泰转身毫不犹豫的就向北勇敢的跑了。
大**吴三桂一直在看戏,李率泰这个戏码对他来说其实是小儿科,李率泰的逃跑在他预料之中。既然李率泰开始逃跑,吴三桂自然也不会客气,他直接指挥自己的所有手下也开始撤离。吴三桂手下还算有些实力,还有两万余人,就可惜这两万余人步兵太多,骑兵太少,一直保存实力的吴三桂不敢扔下最后的这些力量,所以跑不快。
跑不快也比乌龟爬一样的何腾蛟跑的快,吴三桂撤出战场后算是暂时安全了。
而大军出居庸关的王德用在昌平州还有一战。
因为害怕被超了后路,多尔衮安排在昌平负责昌防御的是建州甲喇章京陈泰。
陈泰,钮祜禄氏,镶黄旗人,他的祖辈就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而陈泰本人也算是战功卓著的一员猛将。松锦之战曾有他的影子,天聪三年入关到达京师德胜门外有他的影子,大凌河之战同样有他的影子,征服朝鲜和蒙古同样有他的影子,潼关之战大破李自成更是留下了他勇猛的身影。
这是绝对信任的将领,这样的将领被放在昌平无疑让多尔衮很放心。
甲喇章京陈泰手下率领两千骑兵,其中八旗马兵千五,科尔泌蒙古骑兵五百骑,另外还有步卒两万五千余人,当然,这些步卒全部是新附汉军。这些新附汉军注定还是炮灰,而陈泰手下率领的两千骑兵也可能成为炮灰,因为多尔衮给他的任务是必须阻击住昌平一线的明军,时间是一天。

第320章就玩玩吧

陈泰知道自己不是王德用的对手任务艰巨,形同送死。
兵力悬殊是一个方面,而在武器方面陈泰有了新的认识,明军的火器已经变得无可阻挡,与他昔年参加的那些战斗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明军的火器更新换代的可怕,弓马娴熟和勇猛已不能代表一切,和硕豫亲王多铎兵败身死,陪葬的那些将领无不名噪一时,这些将领哪一个拿出来也不是他陈泰可以比肩。而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失败更不要细说,明军成功北上并沿途屡屡击败勇敢的建州勇士已经代表了一切。
已不是从前,明军已彻底变了,建州勇士的战斗方式落后了,变得陈泰已经对以前的明军记忆有些模糊。
昌平州到燕京,到北面的古北口前的密云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坦地带,很适合大规模的军事作战。
王德用的军队在压上,他需要扫除眼前的障碍,随后的目标不是京师,而是古北口。明军气势惊人,整个军阵都是横向的长形阵列,最前面是盾牌手(其实是火铳手),后面是火铳手(装填手),而在火铳手的后面陈泰看不清,他估计应该是明军那些可怕的火炮手。
几个阵列中夹杂着骑兵,这些骑兵不多,估计约万人左右。虽然万人的骑兵不多,可以也是陈泰的三倍有余。
骑兵在这种巨大而厚重的阵列面前其实无可奈何,不要说明军的火器犀利,就是没有那些让人恐惧的火器,三千骑兵在这样严密的阵列面前也不够看。
朝陈泰没有办法,只能指挥自己的军队缓缓后撤,不是他怕死,死没有什么可怕,多年的拼杀陈泰看到的生死太多,勇士马革裹尸不是耻辱,是一种宿命。
任务是在这样的平坦地带守御一天的时间,应对明军十几万甚至二十万的军队,自己只有两千骑兵和为数不多的一些八旗步卒。
当然那些新附汉军还有些用途,可以摇旗呐喊,这些新附军能稳住阵脚不直接溃逃就已经不错了,至于勇敢的冲上去战斗,陈泰没做那种妄想。
昌平距北都只有四十里的距离,这四十里的距离如果不进行阻击,根本用不了一天,何况明军还有很多骑兵。陈泰必须一战,而这一战的选择也许就是陈泰的死期。
兵贵神速,现在的王德用需要速战速决。
鼓声如雷,震撼的声音回荡在长空,明军在稳步加速,陈泰的军队在后撤,不停的后撤,陈泰有意识的保持着距离,而那些新附军已经明显出现了乱象,距离京师只有三十里了。
“列阵!”
已经没有选择,陈泰再后撤这些新附军就必定会散掉,仅有的三千骑兵无法完成任务,也许…现在一战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无论陈泰如何选择只有一个失败的结局,而这个结局只是时间的问题。
陈泰率领的清军停下来离开始整队,也就在这时,明军盾牌手后面突然冲出无数的身影。
炮手,跑出来全部是炮手,在移动中,王德用已经进行了有效调整,这就是他等待的时刻,周虎臣训练的炮手一向很尊重敌人,更尊重时间观念,这些经过残酷训练的炮手速度太快了,不但奔跑的速度很快,支起火炮的速度同样很快。
炮声在很短时间之内就响了起来,大清甲喇章京陈泰还在整队,他当然看到了明军炮手出动,但他没有逃跑,那份勇士的尊严不允许他做出那种选择。而不逃跑的结果就是受到尊重,火炮的尊重。
一枚长长的弹丸带着呼啸落在陈泰身旁,随着一声巨响,甲喇章京陈泰这名勇敢的大清勇士被掀落马下。
崩溃来得如此之快,炮声还在隆隆响起,整个清军的阵列轰然而崩,逃跑的步卒迅速把骑兵卷入其中……
通州。
孙大勇和闫丙泰的骑兵有些骇然的发现,他们的飞奔通州竟然没有碰到敌军,沿途一个都没有。
对于这两位骑兵统领,沿路和通州太熟悉了,熟悉的沿途村镇和通州有多少条道路都一清二楚。孙大勇尤其感触深刻,就是在杨柳青,周虎臣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昔年的一个小小百户现在成为了皇家龙骑兵的统领,还有了梦寐以求的爵位,想起昔日的一幕一幕,孙大勇可谓百感交集。
通州到了,两人的目标却不是通州,而是北都的东北方。
两万余骑兵的集体行动给京师大地带来了足够的震撼,当这些彪悍的明军骑兵风驰电掣般出现在顺义,和沿途不同的是,眼前到处是由人组成的洪流。
“建奴,是建奴的家眷…还有咱们的百姓!”闫丙泰看着眼前惊人的一幕,这些建州人和大明百姓太好区分了,前面逃跑的就是建奴家眷,后面赤红着眼睛在穷追猛打的自然就是自己的百姓。
“大帅果然算无遗策,建奴竟然用这些建奴百姓来做炮灰,老闫你说咱们是不是陪他们玩玩?”这次是孙大勇,而孙大勇之所以和闫丙泰商量,是因为周虎臣在他们临行前做了一些交代,他们有自己的任务。
“大帅没说不让我们对付建奴百姓啊?既然留下来当炮灰,陪他们玩玩有什么?”闫丙泰看着面相是一个很敦厚的人,但在他的骨子里却有一个暴虐的心。
不熟悉的人不知道,在闫丙泰这样的敦厚面容后面是一个怎样的狠辣无情的心脏。
孙大勇太了解闫丙泰了,不过…这个建议不错,他应声道:“玩玩就玩玩吧!留着这些人也碍手碍脚,清理一下也好,省的我们的百姓出现死伤。”
这个理由给的很充足,百姓是自己的,岂能轻易损伤,至于建奴百姓,那不属于大明,这理由同样很充足,玩玩未尝不可。
两万余最强悍的骑兵对几万百姓,其实真的就是玩一样,等于**。
明军骑兵的出现对建奴的这些入关百姓是催命符,而对于那些正在追赶旗人的大明百姓来说就是欢呼的存在。两万余骑兵的力量闲着也是闲着,震慑大地的马蹄中,彪悍的骑兵们抽出了自己的战刀……
百姓是无辜的,孙大勇和闫丙泰清楚的知道一点,但…无辜的应该是自己的百姓,建州百姓的生死与我何干,他们凭什么压榨奴役我大明的百姓,这理由难道还不够?
有战争就必定有杀戮和掳掠,百姓必定受到影响,而这种战争的附加物已经对大明造成了长期而恶劣的影响,属于战争中司空见惯的情况。今天,明军的骑兵无疑在报复,而那些蜂拥而上的大明百姓现在何尝不是在给自己报仇,在给自己的同胞报仇,**自己的仇恨和对曾经的残暴表示愤怒有错吗?

第321章不理解不重要

“估计就要出关了吧?”
面对周虎臣的询问,黄得功黑黑的笑了一声道:“两百里,一天半天的时间,估计差不多了。”
“全力追赶的时间到了!”抬起头,看着隐隐出现的燕京城,周虎臣露出胜利的微笑:“这是收复北都最好的方法,我们的天子可以继续守国门,不过…这个国门将来恐怕有些过于遥远了!”
黄得功知道周虎臣在说什么:“该追就追吧!国门远一些没有关系,天子的国门岂不可以更稳固!”
“然!小侄也是这么想的!不这样做,朝堂的诸公怎么会让我们出关?哎…我叔侄两人都是命苦之人啊!”
周虎臣和黄得功两人很默契也很轻松,嘴里说着国家大事却在闲庭信步,就这样重新踏上了京郊这片熟悉的土地。
士兵在沿途收拢那些清军溃兵,而且收拢的很彻底,为了减轻溃兵对地方的危害,周虎臣和黄得功两人下达了命令,接受一切投降的人,只要放下武器,即使是女真人同样接受。女真士兵也是士兵,只要给自己效力完全可以接受,至于那些曾经给建奴效力的明军,周虎臣已经有了他的打算。
溃兵太多,为了尽量不耽搁时间,黄得功和周虎臣留下一些军队继续扫清这种混乱情况,两人开始向东侧的通州绕过燕京城。
的确是绕过,黄得功和周虎臣这个时刻不会进北都,除了作战他们还有最重要的计划要实施,而这光复北都的伟大时刻要看何腾蛟与史可法、朱大典谁先到达了。
密云。
密云县地处燕山南麓,华北平原北缘,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地带。也是中原地区至东北、蒙古地区的交通孔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重地,有“京师锁钥”之称。
这里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巍峨的长城绵延在崇山峻岭之上。此时,周虎臣与黄得功一直叨念的多尔衮带领着庞大的人流已经绕过了密云县中部那个碧波荡漾的湖泊(密云水库)。
多尔衮比周虎臣和黄得功预料的慢了很多,原因很简单,家眷太多。这些人除了皇亲国戚就是建州最重要将领的家人,多尔衮不敢扔下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