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41部分

大明虎臣-第141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战就是这样简单,敌军来到堑壕前不到一刻钟防线的突破口就出现了,建奴军的士气和勇气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呐喊声响彻了整个阵地,紧跟着就是突破口的增大……
有一种习惯名叫看风向,这个时代,普通大明部队敢说自己是看风向的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许多在历史上投降清军的将领证明了这一点。
轰然一声巨响,习惯使然,整条巨大的防线就这样瞬间集体崩溃了……
望楼上,一向狠辣的朱大典空有一颗凶悍的心,眼前的情境让他悲呛怆的惨嚎一声:“苍天啊……”
朱大典心中那个隐隐的不安成为了现实,没有经受过血火淬炼的士兵果然不可靠,无能的将领就会有无能的士兵,这些久居江南安于混口饭的将士根本不是战士,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战斗,这样的情况只有勇敢的战斗下去才是最佳选择。也就在顷刻间,仓皇而逃的士兵就像洪水淹没了朱大典的望楼,紧跟着,高高的望楼摇晃起来。
望楼就这样摇摇晃晃的倒在了人海之中,大明兵部尚书,九江兼芜湖督军朱大典被自己的士兵人潮吞没了……

第270章让我们歌唱祖国

庐江县距离桐城仅仅六十里,黄得功现在就驻军在这里,十几万军队的溃败骇人听闻,消息第一时间被斥候禀报给了黄得功。
大明的军队好像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溃败,黄得功见怪不怪,可惜,现在是国家最关键的时刻,这种溃败关系到整个天下战局,也关系到黄得功与周遇吉的战术安排。
这败的也太快了!坚持几天有那么难吗?黄得功对这些军队实在是无语。
截击不用商量,这是黄得功必须做的,但他不知道自己坚持几天才行,南阳距离庐江县太远了,这八百里的距离简直就是魔障。实力最强的周遇吉军飞不过来,唯一可以迅速过来的只有他的骑兵,可黄得功也清楚,周遇吉的骑兵太少了,与多铎部的作战让周遇吉的骑兵损失惨重,虽然在降军中补充了一些,黄得功估计周遇吉手中最多有一万骑兵。
一万骑兵飞奔到庐江县也需要两天时间,这两时间的飞奔会让骑兵精疲力竭,立刻投入战斗也不现实。
阻击将很艰难,据斥候回报,建奴的总兵力不下三十万。击溃了朱大典所督大军之后,建奴并没有全力追杀,而是草草砍杀一番就继续向北挺进。
十万对三十万,这十万军队几乎是黄得功的所有家底了。除了留下基本的作战力,就是船上的一些可战士兵都被黄得功调到了庐江县。庐江县往北到处是水和低矮的山区丘陵,建奴的北归路线应该是在大别山脚下转向西侧的舒城,只要过了舒城,建奴军无论是向西奔河南,还是向北奔向凤阳府都是一马平川。让建奴过了舒城等于放虎归山,所以黄得功必须在舒城组织一道防线顽强的阻击建奴大军,然后等待周遇吉军来援。
黄得功考虑过,如果建奴大军不进攻舒城,而是继续北上无为县怎么办?
如果建奴大军继续向北,黄得功将毫无办法,以他的兵力不可能组织两道防线。友军的溃败是灾难性的,黄得功本来就在兵力上弱于敌军,再分出一半防守北向,这可是和建奴野战,等于自杀啊!黄得功很难。
一直断断续续的雨彻底停了下来,仅仅一天时间,建奴的斥候出现在了黄得功防守的庐江县。
紧贴着河南桐柏山脉的北端,一支万人的骑兵在向东拼命狂奔,黄得功判断的很正确,周遇吉的骑兵的确是不多,加上新收的骑兵也就一万五千人,这些骑兵还有一部分在王德用手下听命,加上留在扬州的一千五百骑兵,周遇吉手中能派出来的骑兵正好是一万。
已经确定了阿济格部的动向,放弃了辛辛苦苦在南阳构建的工事,周遇吉的整个大军立即开始了行动。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赶到舒城县,骑兵在柳七的带领下首先出发。周虎臣当然想要随骑兵一起行动,那种感觉太诱人了。可惜,无论怎么请缨周遇吉都没有答应他,兵力太弱,为了防止周虎臣这个未来的驸马出现意外,他被周遇吉狠狠的摁在了随后跟进的步卒队伍中。
现在拼的是速度,可十二万步卒,加上庞大的物资不能放弃,速度想快起来都快不到哪去。
依照这样的速度到达舒城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可是八百里,既然不让随骑兵出击,我带步兵总行吧,周虎臣有办法提高速度。
“赶到舒城县这要等到什么时候?父亲,我看还是采用轻装急行军吧!”
对于周虎臣的提议,周遇吉犹豫了。这支军队急行军的能力不用质疑,可是这种轻装而上的作战充满危险。
急行军等于放弃绝大部分辎重轻装而上,士兵可以带足干粮和普通武器轻装疾奔,可这支军队以火器为主,军队需要大量的弹药,这会成为问题。没有充足的弹药等于丧失了绝对的战斗力,这可是野战,建奴军的野战能力极强。而千辛万苦推上来的大型火炮也等于成了废物,周遇吉的犹豫不是没有道理。
周虎臣理解父亲的犹豫,可现在的情况容不得犹豫,他继续坚持:“安庆和桐城的军队不可能守得住,黄伯父估计也守不住,但黄伯父还能坚持,我军必须在黄伯父坚持的时间之内赶到舒城县。否则,一旦建奴过了舒城县,我军将对建奴无可奈何。父亲,这可是一次敲断建奴脊梁的绝佳机会啊!放过这次的好机会,这样的战机我们以后还吗?以后只能一步步推进作战,留着建奴的主力军是祸患啊!所以这次一定要争取敲断建奴的脊梁骨,这对我们以后的作战极其有利,不能放过啊!”
黄得功能够坚持几天充满着未知,如果不尽快赶过去,战机会稍纵即逝,周虎臣的这种想法和周遇吉完全一样,可周遇吉不愿意让周虎臣以身涉险,他决定自己去。
“既然这样,我亲自带队上去,小虎坐镇后方。”
“这是火器部队,父亲您不如我熟悉,还是我去合适,您就别争了!”周虎臣不可能让周遇吉去,周遇吉指挥火器部队的能力绝对不如自己,这种作战对周虎臣来说不是问题。
周遇吉沉思片刻,想了想也对,不过周遇吉还是不放心,赶紧安排:“带上所剩的骑兵,所有家丁都随行,去吧!”
什么叫训练有素,什么叫轻装急行军,当军队开始轻装行动,周虎臣来给你演示。
除了骑兵,所有士兵脱掉铠甲,就是战盔都必须留下,士兵只需要带上干粮和火铳,带上一定基数的弹药就足够了,这种行动需要速度,就是要做到最轻便。依照训练习惯,迫击炮炮手们也需要跟上,他们更简单,干粮可以均分其他士兵的,炮手们只需要扛上迫击炮和炮弹就行。
周虎臣带领的军队绝大多数是老兵,是这军队的半数以上,这些老兵经受过太多次这样的训练,由他们带领那些新兵进行这种急行军毫无问题。
急行军不是跑,是急行,就是迈开步子大步前进,八万军队行动起来,长长的队伍拉开足有几里之遥,这条长龙旌旗招展,斗志昂扬。不久之后,周虎臣开始了自己精彩的表演。
所有人都是步行,周虎臣的战马牵在一名亲兵手中,战马上驮着箱子,箱子中不用说,那是弹药。没有人会例外,周虎臣以身作则,所有的将领不例外,周虎臣的家丁也不会例外,因为战马可以运送更多的弹药。将领们不骑马和士兵一起步行还有更大的好处,会让军队的凝聚力更强,会让士兵充满力量。
这里是河南的最北端,虽然河南近年久经战火的荼毒,但这一代由于靠近山区,因此受到的荼毒要轻得多,百姓自然也就比较多。这支军队曾经经过这里,沿途的百姓知道这支军队,这衣服太熟悉了,只有大明辅成候周遇吉的军队才会穿这样的军服。至于军纪更不用考虑,这些可爱的士兵就是喝一口百姓的水都要给钱,搔扰和掳掠百姓的事情从来未听说,更不要说见到。
辅成候的军队要去反击建奴了,这传扬出的消息让出来看热闹的百姓越聚越多,不久,百姓已遍布在道路两侧,而周虎臣的军队仍旧在前进,前进的速度丝毫不减。
这是一支微笑的队伍,是一支对百姓秋毫无范的队伍,但…这还不是全部,最精彩的表演还在后面,周虎臣等待这个时刻多时了。
“歌唱祖国!预备开始”
华夏旗帜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河水流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华夏旗帜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自由生活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希望!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华夏旗帜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华夏人民正在成长;我们的祖国,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
华夏旗帜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
这首歌曲是歌唱祖国,周虎臣改了词汇的歌唱祖国,但旋律没有变,周虎臣已经让手下士兵练习了半个多月时间。
这不是周虎臣一个人的表演,是所有士兵参与的表演,这个表演会让沿途所有人明白,这支雄赳赳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一支保卫国家反抗异族侵略的军队。
我们为胜利而来!为了守卫华夏而来!
八万人的声音响彻长空,它高亢震撼的旋律回荡在天地之间,飘荡在这片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天地为之变色,南侧隐隐可见的桐柏山脉用它的回响回应着这些英勇的华夏守卫者。
士兵们的血液开始沸腾,他们骄傲的昂着头呐喊,他们在咆哮……无数人开始泪流满面,他们的泪水洒落大地,这一刻属于这些华夏的守卫者,也属于沿途的所有人……

第271章意想不到的局面

柳七到了,经过两天的飞奔,他终于赶到了舒城。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柳七没有发现黄得功的军队,更没有发现建奴军队的影子。
难道是错误的消息,可这也太诡异了,就是清军虚晃一枪没有沿江而上,那黄得功哪去了?他总不会飞了吧?
紧急休整,柳七赶紧派人去询问附近百姓。
消息不太好,就在两天之前,几十万建奴军队攻击了黄得功驻守在舒城之外的大营,喊杀声和炮声整整响彻了一个上午。据一些百姓说,黄得功部损失惨重,但不知为什么,获得优势的清军突然间停止了攻击,随后撤离了舒城紧贴着江边直下无为州。靖南候黄得功的部队留下一些人收拾战场,随后紧紧追了上去。
柳七明白了,没有看到任何战斗痕迹是因为黄得功的后勤军打扫了战场。
消息传的太慢了,建奴已经跑了,已跑过去了两天时间,而且奔向了北方。建奴的逃跑路线没有选择舒城,而是选择了继续北上,建奴与黄得功的作战也属于牵制性,而无奈的黄得功只能追了上去。
无疑,建奴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线,前方到处是水和矮山丘陵地带,最佳路线是紧贴着江边下无为州,随后进入和州。和州与南京仅一江之隔,但建奴绝对不敢去攻击南京,因为有自己这些军队在后面追赶。建奴过了和州就会经江浦进入滁州,而滁州已经距离周遇吉的大本营扬州不远了,但建奴仍旧不会选择主动作战,他们会穿过凤阳府的最东端进入金湖县一带,随后过淮河北去。
这条路线非常难走,整条路线绝对不能向西行进,因为西侧是山区、湖水、河水与沼泽的天下,就形同迷宫,想要通过数也数不过来的河流、湖泊、沼泽和芦苇荡绝无可能。至于东侧更不要想,整个都是水。走这条路线只能向金湖县一带前进,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一个小错就会走上死路,这是没有向导不可能走的一条路线。
所以,建奴中一定有非常熟悉这一带的向导才行。
**的力量太强大了!一定是非常熟悉附近的**在给建奴领路。
被建奴甩掉了,柳七也没办法,自己的士兵很累,战马已经到了极限,除了休整别无他途。
在柳七的身后,周虎臣带领的长龙依旧在豪迈的歌声中前进,这首歌唱祖国震撼人心,让沿途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对朝廷军队战胜建奴开始充满信心。百姓是朴实的,他们的朴实表现在行为上,一个禽蛋,一块干粮,哪怕是一碗水都表现出百姓的朴实,这些河南百姓不富裕,连年的灾荒加上战争让许多人只是能够活下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