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23部分

大明虎臣-第123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逃窜。这种纷乱的奔逃让大部分船只拥堵在了湖汊之内,随着敌军的战船越来越近,慌不择路的士兵们开始跳船。
“迎战!整队迎战!违令者杀无赫!”
拼命喊叫着迎战,肖副都统和他的嫡系手下必须作战,因为他们的家小在遥远的北方,他们没有逃跑的本钱,就是死在这里,也不能做逃军,大清腐败纪之严酷让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整队进行对抗已经成了奢望,水军中有不少老汉军督战,可惜,这些人太少,新附军士兵太多,他们根本维持不住秩序,在这样的混乱人潮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等于没有什么抵抗,士兵只管逃命,只要船不能在动,这些士兵就会跳水。跳到水中的士兵水性不错,方向很明确,奔向岸边的芦苇丛,只要进入芦苇丛就算暂时逃得了性命。
此时,虞大虎的船队首先来到了湖汊附近。
虞大虎一船当先,他站在第一条快船之上快捷的冲了上来,他的身边是十来名周虎臣给他配备的士兵;迫击炮手。
肖副都统已经上了一条槽船,他身边还有人,有百余士兵汇聚在他的身边,这些士兵是他的嫡系,汉八旗的老兵。
虞大虎的快船对于巨大的槽船来说太小了,虞大虎就这样冲了上来,当然,他的身后和右翼水域中到处是正在赶上来的战友。
水上的战斗除了有时候进行炮击,最基本的战法就是跳帮战,至于弓箭和火铳类的武器也应用,但在行船中,这些中近距离武器往往作用有限,所以,应用起来并不是得心应手。
肖副都统的手下会操炮,可惜现在来不及了。其实就是来得及装填火炮也仅仅是一个安慰而已,因为建奴的军队实际上已经不战而溃,真正能够继续坚持作战的八旗汉军不会超过两千人,而这些人绝大部分由于混乱没办法赶过来汇集作战。
虞大虎左手举着千里镜,右手在腰间掏出一支火铳;短火铳。
敌军的船还有一段距离,上面的人是真正的建奴,衣服已经说明了他们的身份,为首的人身份好像还不低。
虞大虎的坐船稍稍减速,后面的船迅速跟上。随后这些船也开始减速,上面的士兵开始忙碌。
有些轻蔑的看着这些傻子一样等着自己靠近的建奴,虞大虎抬起手。
砰一声,虞大虎的短铳响了。
虞大虎看都没看敌人就把火铳迅速放回自己腰间的皮兜,随后蹲下身。
虞大虎现在喜欢上了火器,而且,他非常喜欢使用一种有威力的武器迫击炮。
面前的肖副都统虞大虎不认识,当然就是认识也不会客气,随着虞大虎这些人一起蹲下身,肖副都统的坐船飞上来十几枚长长的黑影……
不久,炮声停了下来。
许自强和翁之琪的水军战船上来了,这些巨舟就如同一堵墙瞬间淹没了整个河口。
“这就是笑话一样的水军啊!”
虞大虎感叹的同时也没忘记周虎臣特意派人给他传来的指令:“招降!只要缴械一概不杀,记得让这些废柴跪地高举起双手!”
这是击败敌军后最有效的方法,杀戮虽然解恨,但这种方法更好。它无疑会瓦解敌军的军心,尤其是对那些新附汉军,绝对屡试不爽。
“缴械不杀!跪地高举双手者一概不杀!”
齐声的呼喝,招降的声音响彻在了整个湖边。
招降令的发出无疑很有效,几乎已经不用动刀,绝大部分未逃跑的新附汉军不需要什么骨气,他们立刻跪在了船上。而跑到芦苇丛近前的那些人犹豫了一下,当看到战船上的明军官军真的没有继续进行砍杀,这些人果断的回过了头……
反抗者不乏其人,这些人就是那些八旗汉军,说是汉军,实际上这些人也只是挂着一个汉人的名头而已,这些人的财产和家小多年来都和建奴的息息相关,他们已经是实际上的建奴。就是投降,这些人也无法重新融入汉人的大家庭,拼死搏斗进行最后的挣扎在所难免。
这些反抗只是波涛中小小的水花,仅此而已。
解决了这些真正的建奴,后面的战斗已经不能称作战斗,只要守住几个重要地点,那些溃逃入芦苇丛中的溃兵坚持不了多久,饥饿和环境的恶略会让他们自己跑出来投降。至于他们的结局,周虎臣已经给了定位,挑选那些轻壮进入辅兵营,有特长的也不会放过,比如水手和炮手之类人可以甄别一下为己用。
这个措施等于放开了一个口子,给了那些新附军一条活路,同时,也意味着周虎臣开始继续扩军,他的军队将以阶梯式的方式逐步扩大,直到手中的军队达到他的预定目标。
溃散加上投降,就像玩笑一样,简直不可思议,周虎臣就这样成功的断掉了建奴大军的水路,一个对周虎臣极其有利的局面竟这样轻松形成了。
就在多铎的后勤军在白塔河架起浮桥后不几日,在运输了一些军用物资不久,这座架在白塔河上的浮桥附近出现了一些陌生的船只……

第239章死局

消息很快传到了周遇吉父子的手中,周虎臣无法想象,历史上记载的建奴千舟共渡一举拿下南京是怎么回事?
在历史的记载和这个现实上来看,南明的水军好像并不弱,江防之上有苏州、浙江一带的水军,有原来的江防水军,还有实力强大的福建郑家舟师来援,为什么会让建奴瞬间就渡江成功?随后。建奴拿下了等于不设防的南京,具有几千年璀璨文明的华夏就这样陷入了黑暗时代。
福建的郑家水师未经战斗就逃跑这个历史周虎臣知道,可是,其余的水军为什么没有抵抗力?自己的江防队很强吗?周虎臣不这么认为,这只是一个水师的雏形,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斗,这支水军甚至连大一些的火炮都没有,现在,就凭借自己简直不能称为水师的军队就干掉了建奴的整个水军。
想象中的拼死搏杀就这样成为了一个笑话,这让周虎臣感慨万千。
满清不仅代表着一种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而且兵力和后备兵员其实非常有限,单凭自己的八旗兵根本不可能征服整个华夏大地,汉族各派抗清势力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打倒了自己。说得准确一点,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人数不多,却又是骠悍的满族上层人士勾结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和军阀力量,随后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而窃取了整个华夏。
周虎臣一直在有意识的削弱这些投降者的力量,这其中最具有威胁性的高杰旧部已经被他干掉了;刘良佐也被周虎臣的盟友黄得功直接火并;现在,刚刚解决了刘泽清;而力量比较强的未来汉歼军队只剩下了左梦庚的残部,当然,左梦庚在周虎臣眼里也就是秋后的蚂蚱罢了。
而正是这些“工作”让投靠建奴的只剩下了一些小虾米,正是这个预判加上一直在实施的计划让周虎臣直接瓦解了建奴的水军。
其实…这些军队都在怕,他们不但在怕建奴,也在对周虎臣的凶狠和强大心惊胆战,瞬间崩溃也在情理之中。
多铎很快知道了水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他的身后已经成为敌人的天下。
可多铎有选择吗?
多铎自己最清楚,丢掉了那些水军,在这水乡,他只剩下了强攻一途,无论是请求援军还是延误战机,就等于作战失败,也就意味着多铎政治上的失败,回去后自己的下场无法想象。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死局,等于在催促着多铎进行进攻。
弘光元年五月十二,另一路清军阿济格部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到了周虎臣的手中。
四月下旬,阿济格部进入四川,随后阿济格在九江进攻大顺军老营,大顺军汝侯刘宗敏被俘而亡,宋献策投降。
李自成始终属于农民阶级的弱点彻底暴露了出来,一直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的致命弱点让李自成军形同散沙;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没有高屋建瓴的政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谋划;缺乏民间和士绅基础的支持;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让李自成的军队只剩下了苟延残喘的挣扎。
多铎不知道这些消息,但阿济格的不断胜利等于多铎的催命符,十三日一大早,十几门巨炮在无数人围绕中缓缓向前推进,休整了很长时间的多铎终于动了。
红衣大炮很沉重,周虎臣的千里镜中每门红衣大炮都需要很多人才能够推动,这些人的工作很简单,他们要把大炮推到指定位置。
周虎臣的身边也是一个火炮,一个钢铁构架的超级巨兽,这个火炮和堑壕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火炮长长的炮管就在堑壕之前,只要轻轻向前一推就会向堑壕外露出炮管,而火炮的整体正好隐藏在堑壕后面。也就在这些堑壕后面,周虎臣的所有巨兽都已经到位,已经久经检验的迫击炮整整齐齐的列着队,就像在等着进行检阅。
大小炮手、火铳兵和辅兵们隐身在堑壕之后,他们的身边是一箱箱和一堆堆的各种弹药和必需品。士兵们很悠闲,他们背靠着堑壕有的在打盹,有的则在擦拭自己的武器,有人在小声的交头接耳,这个场面显得很轻松。
周虎臣设计的这条堑壕仍旧属于多层,堑壕依照惯例是反向壕,第一道堑壕等于一道低矮的黄土长城,他完整的延绵在这道防线之上。而第二道堑壕因为要在附近运输补给和让人员快捷的往来则属于间断性的反向壕;在第二道堑壕的后面,按照一定距离是第三道间断性反向堑壕,后面这些堑壕的主要作用是给士兵和各种物资提供庇护。
“建虏的火炮射击位置应该是三里左右,完全可以像宁武一样放近了一次性解决!”开口说话的是周谦,他的意思其实是在征求周虎臣的意见,是不是执行像宁武关前一样的炮击方式。
“这次由你做主,但一次不能够解决建奴的所有红衣大炮就拿你是问,这个重型炮队指挥这次作战后就不要想了!”周虎臣的表情很严肃,这不是玩笑,等于是在给周谦施加压力。
周谦没有了选择,当然他也不需要选择,对于干掉建奴的红衣大炮他充满信心:“属下遵命,若不能一次性解决建奴的红衣大炮,属下甘愿受罚!”
这应该没有问题,周虎臣不需要说什么了,他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候,得到建奴就要进攻消息的周遇吉和简忱风风火火跑了过来,两人身后是史可法、卫胤文、刘辅致和蒋灿等人,而处在最后一位的则是监军叶尹智。
“情况怎么样?听说建奴的红衣大炮上来了!”简忱的确是风风火火,他一边询问情况一边举起了千里镜。
随后而来的人都一样,就连叶尹智也不例外,这些身穿长衫、官服,还有盔甲的高级人物人手一个千里镜,这个场景让周虎臣怎么看也不像是明代的临战指挥,总有一种越过了几百年的感觉。
“再等等吧!建奴还有些远,一会等建奴上来让周守备给诸位演示一下敌人怎么‘受’,这种‘受’很不错!绝对赏心悦目!”
周虎臣再次使用了“受”这个字,这个字蔡懋德蔡老大人最有感触,可惜蔡懋德现在不在,若是蔡懋德能够看到比宁武关多六倍的巨兽同时让敌人来“受”,老爷子还指不定怎么昂奋呢?
“怎么个‘受”法?小虎不要卖关子了,赶紧说说!”刘辅致太好奇了,“受”这个字显然对他很有吸引力。
这个危机时刻,史可法、卫胤文等人可没有周虎臣和刘辅致这样轻松,他们一脸严肃,周虎臣的轻松让他们有些不习惯。
听到刘辅致的话,周虎臣立刻就兴奋起来:“说起这个‘受’还与宁武关之战有关,至于宁武关的战斗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个‘受’可以联系到捆绑滴蜡,至于这个捆绑滴蜡吗?说起来…还要从宋代的一个故事说起……”

第240章文明的怒吼

周遇吉和简忱对这些巨兽的威力心知肚明,至于那个“受”和‘捆绑滴蜡’两个人听说过无数次了。这让两人对周虎臣的胡咧咧不感兴趣,而是静静的看着敌军的动向,就是不说话,任凭周虎臣在那里吹嘘自己曾经的丰功伟绩。
周谦更没有别人的闲情逸趣去听周虎臣胡吹,有些压力,心情同时也有些兴奋,他平举着千里镜看着前方的敌军慢慢靠近。
符合要求的红衣大炮的射程是七、八里的样子,这七、八里说的是射程,不是绝对威力,合格的红衣大炮在四、五里的距离上应该很有威胁,当然,这说的是对城墙或者各种普通防御设施。
对于堑壕,周谦认为红衣大炮最多就是在搔痒痒,甚至连恐吓的作用都很有限。
周谦的紧张源于周虎臣给他的压力,这个压力的来源最重要的是周虎臣给周谦画的那个蓝图;周虎臣要建立很多炮营,要让火炮成为战争之神。
成为战争之神,成为许多炮营的最高指挥官是周谦的目标,这个目标深深吸引着他,而这个目标好像并不遥远。
“敌军就要进入三里!”一名测距手给周谦报出了敌军已进入预定距离。
这时候,周虎臣也已经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吹得尽人皆知,他得意洋洋喊了一句:“来了,马上就可以看到了,这些‘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