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兴宋 >

第257部分

兴宋-第257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大一点的村落也来人了,多是村中团练教头陪着村中大户过来,向崔庄购置相应的武器与铠甲。这时候时穿已准备动身,为了接待他们又不得不稍事停留,等把这批采购武器的外村团练引到段氏铁匠铺,再赶回自己院子时,瞿县令终于无法回避,赶来给时穿送行。

年老的瞿知县总感觉有时穿在跟时穿不在,崔庄气势不一样,他拉着时穿的手依依不舍:“长卿啊,刚才传来消息,海州城已经关闭城门了。那伙梁山马匪都骑着马,从沭阳县到这里不过两日的路程,咱们这里并不安全啊。

不过,我也知道沭阳县与你关系非浅,不让你救援说不过去……嗯,你快去快回,咱海州县还指望你呢。”

这时,蒙县尉已经名义上接过了崔庄团练的指挥权,附近小村落内的团练已开始向崔庄聚集,大多数外庄团练们武器简陋,多数手里拿的都是水火棍。不像崔庄,基本上武装了刀枪与皮甲。而蒙县尉能指挥动的就是外庄团练。

手上握着这样的杂牌军,面对的又是凶名卓著的梁山水寇,蒙县尉心里实在没有底,他也跟着瞿知县叮咛一句:“承信郎,沭阳县已经这样了,我建议你送嫁之后,招呼刘太公进入县城完婚,以加强县城的力量……如果沭阳县城无忧,你还是赶紧回来,毕竟你是我们海州县的团练教头。”

时穿随口敷衍了一下,领着二百二十号人走出了庄子。

这支队伍虽然有二百二十号人,却乘坐了三十辆马车。队伍里大多数士兵都很年轻,这几年按美军标准每天一斤肉吃的,个头明显高出同龄人一头。而长时间的锻炼让他们身材匀称,体格魁梧,动作灵活而富有朝气。他们每十人一组,身穿着皮甲、头戴皮盔、坐在马车上,马车空余的地方则装满了武器与火药。

士兵乘坐的马车是时穿改造过的两轮轻便马车,行走的路面是沭阳县知县黄翔,去年动用两万名厢军修的,专门沟通海州与沭阳的“直道”。既然称之为“直道”,路面便经过硬化处理,大多数路面铺着碎石,或者青石板,石缝间填充着新式泥灰(水泥)。两匹马拉的轻便大车走在这样的路面上,行进的很快,傍晚时分,车辆已驶到时穿所管辖的最远一个村落。当晚,时穿布置警哨后歇宿于该村,半夜时分,流民大潮终于来了,这些人惊慌失措的讲述着梁山水寇的残暴,当然,他们多数是听说的。

第二天,队伍重新上路,团练们的神色显得既疲惫又紧张。疲惫是因为一夜未曾睡好,紧张是因为听了太多的惊悚传闻。

时穿询问了十一娘的状况,引导十一娘坐上特意为之加装了铁板的马车,旁边一位义儿团练伸手相扶,而后试探地问时穿:“义父,听说梁山寇喜欢拿人心做醒酒汤,这人……怎么能吃人呢?他怎么吃得下去?”

十一娘的脸色白了,时穿轻轻将十一娘送上马车,替对方放下轿帘,想了想,决定不回避:“是有这事,而且他们还挺喜欢拿这事出来炫耀,称之为‘残暴美学’。”

说完,时穿指一指来的方向,补充:“那里是我们的家,由我们的亲人与朋友,有我们所爱的人,所以我们要把他们挡在崔庄之外,让我们所珍视的人不受噩梦影响,知道吗?”

马车内的十一娘突然掀开轿帘,郑重其事地说:“哥哥放心,我绝不会再让人拐一次,哥哥给我两只手铳,其中一支手铳我准备留给自己,万一事情紧急,哥哥不要管我。”

刚才问话的那位义儿一挺胸,大声说:“十一姐放心,我绝不会让你遭到危难的。”

其余的义儿也一起郑重点头,仿佛共同作出了承诺。

时穿轻轻拍拍手,招呼:“启程吧。”

正午时分,马车进入了沭阳县境内。

沭阳县水网密布,经过之前知县沈括修建水利设施,该县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非常高,加上最近几年占城稻的引进,即使这几年全天下都旱情严重,当地百姓却不用为吃饱肚子而犯愁。

整个沭阳县人口密度并不高,也就是十二万人左右,其中,县城内居住了将近一半的人口,该县第一大镇厚丘镇又居住了一部分人口,所以,散布在乡间的村落,规模就显得不大了。

时穿骑在马上,时不时眺望前方——触目所及,全是平整的广芜田野,田野上积雪刚刚消融,黑色的土地中,零星的白色残雪点缀其中,白玉黑的空隙则填充着隐隐的一抹抹绿色。

这片大地是齐鲁大平原的末梢,地势平坦的一眼可以望到天际尽处,官道也非常平坦,三十辆马车走的很轻快,车轮发出粼粼的轻响,仿佛一首乡村音乐。

一群鹧鸪被马车的轮声惊醒,咕咕叫着从官道旁的树梢飞起。义儿营的孩子们被鹧鸪吸引,仰脸看着鹧鸪飞行的方向,因为是行军状态,大家没有喧哗,只是指着飞来飞去的鸟,捅一捅身边的同伴,提醒他们注意欣赏。

稍停,地平线尽处出现十几个人影,这些人走走停停的,显得很悠闲——这个时候,大路上已经没有流民,或者,他们逃向了别方;或者,他们没来得及逃跑;或者他们觉得没必要逃跑了。

对面来的十余个人都骑着马,阳光之下,他们身上一闪一闪的,时穿眯起眼睛一望,立刻吩咐:“止步全军持枪,填装火药、炮子,准备战斗。”

百名义儿纪律性比较好,时穿一声令下,他们以十人为一队,士官开始分发马车上的武器,士兵开始扎束武装带,并往武装带上挂上火药盒、手雷、战刀。而那六十位大龄火枪手,经过了剿匪作战,显得更是不慌不忙了……不一会,团练们整装完毕,这时,长枪手的队伍还有点乱糟糟。

时穿带出来的长枪手都是崔庄本地人,他们的家眷大多在作坊里做工、或者在时家田里务农,这些人忠心上没有问题,但可惜由于时穿不好明目张胆的,按练兵方式训练他们阵法以及团队作战,所以长枪手们遇敌显得有点慌乱——毕竟,对面是凶名卓著的梁山水寇。

对面来的人也远远发现了这支队伍。队伍前方虽然没有披红绸的锣鼓队,但队伍中央的马车上贴着大大的双喜字,而随行的马车、箱子上也都贴着双喜,显示这可能是支新婚队伍。他们毫不避让,迎着时穿这支队伍直着赶上来,等他们到了弓箭射程外,几个人还越前嚣张地射出示威的一箭,警告这面的队伍停步。

果然是胆大包天的匪徒,十几个人,敢冲击二百多人的队伍。

古代打仗的场景,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有点可笑——对面十多人各个骑着马,但只有两个人背后插着小旗。这种小旗在古代被称为“认军旗”,在没有步话机、对讲机的时代,士兵全靠这面小旗认定归属,并随同它前进撤退。

刚才射箭的那人,背后小旗上绣着一个大字——“张!”。此人长相英俊,年龄在三十岁上下,显得很英气。另外那位背插小旗的汉子则似乎显得懦弱,马身尾随在张姓将领之后,不敢稍稍越过——他背后的旗子上绣着“董”。

董姓将领显得很市侩,而张姓将领则浑身充满军队的味道,举手投足干净利索,身后虽然只有十多名小兵,但却按照大宋的严格操典排兵布阵,俨然千军万马在手。

此时,时穿队伍里的马车已经卸了马,骡马都被牵到车子后面,交给三十名义儿以及长枪手们看护,车身则堆成垒,七十名义儿手持火枪瞄准了对方,而六十位大龄火枪手则钻入车底,用火枪口瞄准了对方。

对面这伙人其实已经在火枪射程里了,但时穿不发话,受到严格训练的团练们也没有开火的意识。

稍倾,六十名长枪手跑动着竖起了长枪,填补了车身之间的空隙,时穿左右看了看,觉得自己的布置没有问题,他跳上一匹马,施施然的走出街垒,扬声问:“对面来的可是张指挥使,人称‘没羽箭张青’?”

那位张姓将领稍稍一愣,拉住了马缰绳,时穿不等对方回答,又转向了旁边的董姓将领,开口问:“这位可是郓城县总捕头、绰号‘一撞直’的董平?”

没羽箭张青吹了个口哨——噢,宋人叫“打了个唿哨”,他仔细张望了一下时穿,开口问:“咱们以前认识?”

时穿咧嘴笑了:“我以前曾是大将,见过两位的海捕文书。”

第360章 我的绰号居然很响亮

见过侮辱人的,没见过这样侮辱人的——话说张青与董平原先也是体制内人员,虽然因贪赃枉法、或误了公事被迫做了盗贼,可他们基本的道德底线还在,什么行业羞耻,什么行业是正途,他们心中有杆秤。

时穿直接说见过逮捕二人的文书上的画像……这两人一下子脸红脖子粗,有点恼羞成怒了。

据记载,梁山水寇起源于花石纲。当初苏州支应局的监司朱勔运花石纲时,差遣杨志、李进义(即演义中的卢俊义)、林冲、王雄(即演义中的杨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必胜(即演义中的大刀关胜)、孙立十二人为指挥使,运送花石纲上京城,路上纲船沉没,而这种“沉没”大概有什么猫腻,以至于押运的十二名指挥使,竟然怕一贯仁厚的宋朝廷追究,丢下一家老小逃入了梁山。

据记载,董平是郓城县捕头,原是押司宋江手下,恰有屁民告石碣村恶霸晁盖等人持强凌弱抢夺民财,知县派董平去捉拿晁盖候审——这位晁盖看来真有问题,在耍流氓不过挨十五小板子的大宋,居然不敢应诉,当夜逃走。董平只捉得晁盖之父晁太公,用绳捆了押解回衙。途中晁盖等人把晁太公抢去,董平事后担心知县责罚,干脆在宋江的引荐下投了晁盖——从这件事上看,给晁盖通风报信,公然做县里黑社会保护伞的,很可能就是平常包揽诉讼的当地政法委的公务员宋江。

再后来,晁盖与梁山水寇合流,他杀了恩人王伦而夺权后,曾经转战北上去了太行山,但因在山上屡受官军围剿,无法在太行山存身,便开始辗转京东西路,后来又突入淮阳军的骆马湖,躲入湖中呆了好几年——这伙人是实实在在的水寇,但他们呆在骆马湖的时间比在梁山更久,不过因为三十六人当中,有二十名军官最初是在梁山躲藏的,所以习惯上把他们称之为梁山水寇。

张青是军官,曾经的官军指挥使;董平是曾经的捕头,过去也算是蒙县尉一类的角色,现如今混在盗匪队伍里,被过去的大将指出他们盗匪的身份,自然喜欢用拳头说话了。张青一声唿哨,他带的十余名随从立刻向两侧展开。

遇到这样正面交战,捕头一贯听从军官张青的指挥,听到张青的唿哨,一撞直董平也跟着一声唿哨,他的随从知道该做什么,立刻有样学样,向另一侧开始展开。

张青与董平是带着随从出门哨探的,一二十人的队伍大不了打仗,也就能抢枪过路老百姓——跟演义中有所不同,梁山武装很少攻击大庄园攻击地主恶霸,因为攻打地主的村庄,出其不意还能够得手,如果地主武装已经惊醒了……宋代的地主武装可比厢军厉害,他们为了保护家园,是敢于拼死的。跟这样的武装耗上,梁山泊根本是伤不起呀伤不起。

面前就是一支地主武装,张青与董平其实宁愿与厢军交手,也不愿跟地主武装正面冲突——厢军平常只是给官员们站岗放哨,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也没有好的被武装起来,这些人才不会拼命呢。

现在积雪还没完全消融,野外可以找见的食物少,张青与董平一路来,可谓又冷又饿,但没办法,对面的时穿狠狠地羞辱了他们——大将看海捕文书,那是准备割人脑袋的,所以两位梁山好汉必须有所表示,否则,今后谁还畏惧梁山泊的威名?

对面的地主武装队形很严整,啊,他们这种严整的环状防御,恐怕是当今禁军也做不到。梁山好汉们在外围呐喊了半晌,没羽箭张青见到众人其实稍沮,对面依旧是老虎不出洞的严整,他拍马上前,张弓射出一箭……好吧,古代的弓箭,箭羽飞行速度远远比不上乒乓球运动中的高速弧旋球,所以古代才常出现武功高强的将领用手中的武器拨打箭杆的场面。没羽箭虽然号称百发百中,可是他射出的箭来在时穿眼中,飞行速度简直太慢了。

时穿拎起手上的朴刀,随手拍下那支箭,神态显得很轻松——这是蔑视,张青更加怒了,翻手又取出一支箭来,张弓射去。只见这支箭快如流星,恰似闪电……好吧,这箭的速度比业余乒乓球手的大力扣杀,速度要稍慢一点,时穿伸出手去,用两个指头轻轻一夹,箭杆稳稳地停在他的手心。

张青的怒火越来越旺,已不可遏止,他见到这场景,不由分说引弓再射、射、射——他感觉到这一刻,简直养由基附体,射出的箭宛若神助,顺畅的让他想大声呼叫……然而,更让他憋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