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 >

第9部分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9部分

小说: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北都护府(初称为瀚海都护府),辖境约相当今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一带;
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辖境相当今新疆及中亚楚河流域;
北庭都护府,统辖包括天山北路东起今阿尔泰山、巴里坤湖,西至咸海的西突厥各部族;
安东都护府,辖境西起辽河,南至今朝鲜北部,东、北至海,包括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两岸直至海口之地;
安南都护府,辖境北有今云南红河、文山两自治州,南至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缘边一带。
但是,这六大都护府所管辖的区域并不是同时达到这样的范围,而且达到最远点的时间较短。如安北都护府663年的辖境约相当今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一带,到686年的辖境就退缩到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安西都护府在公元656—663年之间的辖境扩大至自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间所有游牧部族和葱岭东西直至阿姆河两岸城郭诸国,到安史之乱后退至葱岭以东;北庭都护府在安史之乱后辖境完全丧失;安东都护府在670年的辖境仅剩下辽东,后又退到辽西;安南都护府在安史之乱后,西北今云南逐渐被南诏国占据。另外,唐朝时正是吐蕃帝国强盛时期,整个西藏包括青海大部均是吐蕃帝国土地,唐朝对其自然说不上管辖。

元朝与汉唐相比,首先就是漠北草原完全是自己的老家,当了中国皇帝算是嫁妆带了进来,几千年来中原王朝的漠北边患不复存在。其次,西藏在被招降后由王朝直接管辖。还有今天的东北、云南地区,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完全被控制,而不再是以“称臣纳贡”作为依附而实际保持独立的渤海国、南诏国或大理国。
元朝设立行省制,全国设十大行省,以这些行省的管辖地来看,可以看出大体疆域。
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及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
甘肃行省,辖境包括今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辽阳行省,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河南江北行省,辖境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
四川行省,辖境包括今四川省大部及湖南、陕西部分地区。
云南行省,辖境包括今云南省全境,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
湖广行省,辖境包括今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之大部及湖北部分地区。
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
江西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西省大部及广东省。
岭北行省,辖境包括蒙古国全境、中国内蒙古、新疆一部分和今俄罗斯联邦境内西伯利亚部分地区。
以此来看,元朝边疆的范围西北至今天新疆的哈密地区,东北到黑龙江入海口和萨哈林湾一带,东到大海(包括台湾),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包括西藏、云南、今缅甸东部。
这些限定都没什么问题,但北部边界有很大的争议。一些学者将元朝的北疆扩展到北冰洋沿岸,而有的说法则将北部边界限定为今天蒙古国北部边界的库苏古尔湖、乌布苏湖一带,相差甚远。这关系到上千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版图是否归属。于是又有学者提出,因为在北冰洋沿岸从未发现元朝官方或民间遗迹,不应再坚持“北冰洋沿岸”之说,但也不愿意承认北部边界只达到今天蒙古国北疆,于是便折中一下,把元朝北疆定在贝加尔湖中部以北地区。 
以笔者看来,北洋沿岸自然有些托大,贝加尔湖一带也并没有元朝政府直接管辖的明确证据。那么,以清朝的地图作为参照,元朝的北疆范围,应该大致比现在的蒙古国北疆稍北一些比较合适,或者可以达到贝加尔湖南岸。
【正文】

这么一来,元朝疆域的“绝后”就有待商榷了。
代替元朝的明朝,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将蒙古人赶回草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虽然多次北伐,打击北元政权,但仅仅是为了以攻为守,因为他们认为“长城之外非我土”。而新疆,元朝时就有一半属于察合台汗国,其时仍然如此。西藏,由完全服从统治,又回归到了称臣纳贡的独立状态,这还包括幅员辽阔的青海。除了汉人王朝的固有领土之外,元朝扩充的领土,唯一保留在明朝版图内的,只剩下辽东和云南。其极盛之时,虽然北元、西藏帕竹政权、察合台汗国都认其为宗主,可那些土地明王朝是说不上有实际管辖权的。
明朝疆域远小于元朝是不争的事实。可代替明朝的清朝却在康雍乾三代的努力下猛追元朝创下的“疆域记录”,以漠南(今内蒙古)为主要管辖区的北元,漠北(今蒙古国)喀尔喀蒙古,新疆的准噶尔汗国,叶尔羌汗国(察合台汗国继承人),西藏、青海的和硕特汗国,都是或直接或间接的被清朝所灭亡。到1759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疆域发展到极致,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南至南海,包括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及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
元朝有的,清朝基本收归囊中,而没有的,清朝也拿到手中。元朝因与窝阔台、察合台两汗国对立,先后损失河中地区和新疆西部,最后只能以哈密为西界,而清朝在灭亡准噶尔汗国,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今新疆的所有地区直到塔拉斯河以西全部划归版图,在这一点上,元朝稍逊一筹。

因为中国独特的藩属制度,一些臣服于中国皇帝的藩国国主都要接受皇帝的册封,因此,有人便总愿意把这些藩国的土地都算作领土。实际上,是否有驻军,是否有税收,是否有委派官员直接管辖才是确定领土的根据。藩属的“称臣纳贡”只是一种臣服的表现,名义上给个面子,傍个大款,捞点实惠,比如所谓纳贡总是厚往薄来,拿走的总是比拿来的多;需要帮助的时候便来找老大帮忙,比如日本侵略朝鲜的壬辰战争;而要是老大衰落了,或者实惠给的不多,便要翻脸无情,比如南诏国吞并唐朝云南土地,明朝的边塞蒙古卫所经常叛附无常,等等。
刨除藩属,元朝的疆域确实是“空前”,却并非“绝后”,并未能争得过后来的清朝。而清朝的疆域说一句“空前绝后”倒更符合实际了。
“江南若破,百雁来过”——开元第一功臣伯颜

预言,总是让人很着迷。
记得在大学期间,流传着“1999世界毁灭”的预言,《诸世纪诺查丹玛斯预言》也洛阳纸贵,到处畅销。笔者也赶时髦买了一本来看。世界几百年的重要事件,全都在一本书中被一个人所料定,而这个人又预料了全世界人类的存亡,这样的刺激倒没让笔者害怕,反而有些许激动。但结果,到了所预定必死的1999年7月,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于是便有人指出,《诺查丹玛斯预言》很多时候人杜撰和附会上去的,不是“指哪打哪”而是“打哪指哪”,也算是让人哭笑不得。
中国历史上,预言总是在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出现,且往往惊人的准确。于是也有很多奇人异士因散播这些预言或获得富贵或遭受灾祸。当然,是否属于“打哪指哪”,就很多无法考证了。

在南宋朝廷走向死亡的最后岁月里,一个莫名其妙的预言也在江南大地流传着——“江南若破,百雁来过”。
这个预言有三个版本。
在《元朝名臣事略》中说:南宋长江防线未被攻破时,江南有民谣云:“江南若破,百雁来过”,时人莫喻其意。及宋亡,盖知指丞相伯颜也。 
《马可&;#8226;波罗游记》中,是说宋太后为皇帝请人占卜,占卜结果是:“除了一个有一百只眼睛的人之外,没人能夺取他的王位。……然而当她问到敌军统帅的名字时,人们告诉她叫伯颜,即百眼的意思,她不仅大惊失色。” 那么,在“江南若破”之后的一句话便是“百眼来过”。
而在南宋灭亡后以“遗民”自居创作大量哀悼故国诗作的刘因,在自己《白雁行》诗中,则说是“北风三吹白雁来”。 那便是“江南若破,白雁来过”。
无论“百雁”、“百眼”还是“白雁”,都应该不是意译,而是取谐音,所指的便是元朝第一功臣——伯颜。

每个朝代也都有自己的开国功臣,有的可以列出“第一功臣”,有的则在众多功臣中难分伯仲,说不出谁是第一。西汉第一功臣无疑是“兵仙”韩信,而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中就难说谁可称第一。大元王朝开国皇帝世祖忽必烈麾下有着很多能征惯战的大将和运筹帷幄的谋士,但要说第一功臣,则非伯颜莫属。
平灭南宋,混一南北,使大元王朝终于获得了“中华正统”;西征中亚,对敌窝阔台、察合台两汗国,稳定边关;世祖去世后,仗剑朝堂,威压众臣,使得成宗顺利继位。这种种功绩,都集中在伯颜身上。忽必烈左右重臣中,能起到这么多作用的,伯颜说自己第二,也就没人敢说自己第一了。
而伯颜本身在忽必烈麾下是毫无根基的,能当第一完全是靠着自己卓越的能力,这就更为难能可贵。
论资历,伯颜是世祖身边的“小字辈”。他既不是世祖藩邸宿卫出身,也不是“金莲川幕府”中的人物。当忽必烈南征大理,攻打江汉,平定秦陇,鏖战漠北之时,都没有他的身影。那时,他正和忽必烈的三弟旭烈兀,一路向西亚挺进。直到阿里不哥败降,世祖将年号从“中统”改为“至元”之后,他才以旭烈兀使者陪臣的身份来到元廷。
论出身,伯颜也并不显赫。他出身于蒙古巴邻部,曾祖述律哥图在成吉思汗时代任八邻部左千户。曾祖去世后,祖父阿剌袭任其职,并兼任“达鲁花赤”。祖父去世后,父亲晓古台袭其职,可说三代都只是中层官员。倒是叔祖父纳牙阿是成吉思汗麾下猛将,忠诚敦厚,被成吉思汗誉为“可委任大事之人”,出任过中央万户长高位,但与他本身关系不大。相对于忽必烈麾下的兀良合台、阿术出身于成吉思汗名将速不台家族,霸突鲁、安童出身于成吉思汗智将木华黎家族,显得寒酸很多。

但是,没有过硬的背景而能够出人头地,才能看出是英雄还是狗熊。至元二年(1265年),二十九岁的伯颜受旭烈兀之命出使元廷奏事,一下子就被世祖看中了。史书上所写看重的原因是“见其貌伟,听其言厉”,如果仅是长得相貌堂堂而且能说会道,恐怕并不能获取以能识人著称的世祖欢心,这是指伯颜有很多关于政治、军事上的见解让世祖青睐。从此便留在元廷,“与谋国事”。
自己的使臣被外国留下,这原本会引起国际冲突。但旭烈兀毕竟是忽必烈的弟弟,伊儿汗国又是元王朝的属臣,忽必烈这挖墙脚的做法也就没人追究了。
在参与国事的过程中,伯颜展现了卓越的政道才华,忽必烈对他的倚重也日甚一日。不但让伯颜的官职节节高升,还亲自做主,让伯颜娶木华黎曾孙,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女儿为妻。虽然忽必烈嘴上说:“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其实更重要的还是让伯颜攀上这么一门显赫的亲事,为他日后的仕途铺路——当领导能为下属考虑的这么周到,也算难寻的佳话。
至元二年七月,伯颜便被提拔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元朝官制与历代不同,以右为尊。左丞相虽不是正相,却已经是朝中显贵了。伯颜也没有辜负忽必烈的赏识,“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显示出决断、冷静、举重若轻的素质,使得众服曰:“真宰辅也。” 
日后,面对征讨南宋这样天大的重担,众多重臣不约而同的推荐伯颜,便是从这里埋下了伏笔。至元四年,伯颜被升为中书右丞,至元七年,又迁同知枢密院事,这时的他只有三十四岁,已经位极人臣。
【正文】

几家欢喜几家忧,当伯颜在忽必烈的呵护以及自己的努力下平步青云之时,远在江南的南宋已经在元军的不停进攻下风雨飘摇了。
蒙古帝国成为了大元王朝,疆域损失了一半还多,且拱卫大汗的各个汗国有一半成了敌国。那么一直被压着打的南宋,似乎就可以缓口气了。
可事情没这么简单。
蒙古帝国时期,虽然以对外征服为基本国策,但并没有多少政治上的目标,无非为了获得更多土地和财富。能打下来的自然要打,若是太难打也就不会非要打下来不可。南宋的顽强抵抗再加上议和的拿手戏,若还是在蒙古帝国时期,也许真的可以保住国家不被灭亡。
而到了元朝,无论你抵抗多么顽强,无论你拿出的议和条件多么优厚,元世祖忽必烈也必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