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简相当于武则天递给上天的名片,由黄金制成,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总计63个字,内容如下:
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金简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大周国皇帝武曌信奉道教真神,在中岳嵩山向天地诸神递上这枚金简报到,请求诸位神仙除去武曌在人间的罪过。
金简投递完毕之后,胡超就回宫复命,胡超对武则天说金简已经投递了,武则天的心安了下来,她以为上天已经收到了她的金简。
其实,上天并没有收到她的金简,时隔1200多年后,河南的一位叫屈西怀的农民收到了这份金简,可惜武则天没能等到他的回复。
1982年5月21日,在嵩山太室山主峰植树造林的屈西怀无意中捡到了这份金简,起初他以为是铜条,没想到回来一鉴定,居然是黄金打造。
在他捡到金简的消息传开以后,很多文物商人找上了门,开价最高的给他开出了10万人民币的天价,屈西怀还是没有答应。
这位商人随后给屈西怀写了一封“血书”,郑重承诺,先给付10万元现金,另外日后将金简销售之后,两人平分销售所得。
面对血书,屈西怀“动心”了,他一溜儿小跑将金简上交给了登封市人民政府。后来登封市人民政府颁发给屈西怀荣誉匾,同时奖励人民币1500元,这下屈西怀的心里踏实了。
登封市人民政府后来将金简送到了河南省博物院,经鉴定,屈西怀所捡的金简正是当年武则天向上天乞求“除罪”的金简。这份金简长36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克,目前是河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如果武则天地下有知,她会作何感想呢?她是否会把办事不利的胡超和尚痛打一顿呢?
第八十四章 泥巴里的哲学
公元700年,武则天76岁了,尽管她还在追求着长寿,但是她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在这不多的日子里,她还是需要清理一些隐患,不能把这些隐患留给儿子,也不能留给侄子。
在武则天的脑海中,闪现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拥立李显有功的吉顼。
此时的吉顼已经不再是一般的控鹤府官员,他已经升任天官侍郎(文官部副部长),而且参与政事,已经是宰相之一。
武则天知道吉顼很有才干,因此有这样的任用,但是她脑海中一直浮现着两年前的一幕,这一幕让她挥之不去。
那是两年前的一场廷争,争辩的双方是武懿宗和吉顼,双方在争论一场战役,他们都在为自己表功。
争论的现场很热闹,身材魁梧的吉顼反应敏捷,措辞激烈,身材矮小而且还驼背的武懿宗相对口拙,被吉顼挤兑得应接不暇,疲于招架,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在看武懿宗的笑话。
然而,吉顼赢得了口舌之争,却丢掉了武则天的信任,从此在武则天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对于这一幕,武则天大为恼火地说道:“吉顼在我面前还看不起武家,一旦到了某一天,这样的人怎么能依靠?”
由此,武则天虽然继续重用吉顼,但是她心中的阴影挥之不去,总有一天会在不经意中迸发。
公元700年的一天,武则天内心的阴影终于发作了。
阴影发作之前,毫无征兆,当时吉顼还在滔滔不绝地向武则天陈述事情,他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自我感觉非常好。
就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发作了:“够了,你这一套我早听得太多了。”
接着武则天讲述了“狮子骢”事件,之所以讲这次事件,她是有深意的。
武则天说道:“太宗有一匹马叫做狮子骢,没有人能驾驭的了。朕做为宫女在一旁陪侍,对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不过需要三样东西,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敲它的脑袋,还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都对我很赞叹。”
吉顼静静地听着,以他对武则天的了解,他知道武则天下一句肯定不是好话,便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武则天提高了声音,怒喝道:“今天你难道认为有资格弄脏我的匕首吗(想逼我杀你吗)?”
图穷匕见,杀机顿起。
这时吉顼才意识到自己闯了祸,赶紧跪在地上求饶,武则天暂时放过了他。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一直痛恨吉顼拥立李显的武三思抓住了这次机会,他想把吉顼彻底赶出朝堂,以泄心头之恨。
事实证明,只要用心找,就一定能找到政敌的破绽,不久,吉顼的破绽被武三思找到了。
吉顼的弟弟为了当官,居然伪造过证件!
这个破绽经过武三思的放大,很快成为压在吉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武则天将吉顼由天官侍郎贬为安固(浙江省瑞安市)县尉天官侍郎为从三品、副部级,而安固县尉为从九品、副股级。
吉顼就此倒了,不过在上路之前,他跟武则天还有过一次谈话,这次谈话让武则天坐立不安,手足无措。
吉顼对武则天说:“臣今天远离朝廷,恐怕有生之年再无面见圣上的机会,请允许我再讲几句话。”
武则天给吉顼赐了座,说:“还有什么话?说吧!”
吉顼看着武则天说:“把水和泥土和在一起成为泥,它们之间有争斗吗?”
武则天回应:“当然没有。”
吉顼继续说:“如果把泥一分为二,一半做成佛像,一半做成道教的天尊像,他们之间有争斗吗?”
武则天点了点头说:“有了。”
吉顼站了起来,一边向武则天叩头,一边说:“宗室和外戚各得其所,天下就能安定。如今太子已经复位,而外戚还被封为亲王,这就是陛下逼他们争斗,他日必定两不相安。”
武则天纠结了起来,有些无奈地对吉顼说:“朕也知道,可是已经这样了,不这样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谈话过后,吉顼离开了洛阳前往安固,不久便在安固病逝。
数年后,吉顼的预言成为现实,武则天毕生追求的和平共处,还是没能实现。
第八十五章 国老离别
同样是拥立李显,吉顼与狄仁杰可谓天壤之别:吉顼只能在安固寂寞死去,而狄仁杰则在有生之年受尽了武则天的恩宠。
说到狄仁杰受恩宠,其实这一切都是狄仁杰应得的。
公元698年八月,鸾台侍郎狄仁杰兼任侍中,而礼部尚书武三思则兼任中书令,武则天这样布局,便是把狄仁杰放到了与侄子武三思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在这之后,武则天给每个宰相出了个小难题:每人推荐一名尚书郎。
武则天看似不动声色,实际却是暗中考察每个宰相的眼力和人品:如果眼力不行,那么必定推荐的人选会出问题;如果人品不行,那么推荐过程中或许就会徇私舞弊。武则天是在借这个方法考察一下宰相,她在等着看宰相们的表现。
狄仁杰推荐的人选很快报了上来,武则天一看,有些吃惊。
狄仁杰报上来的人选名字叫狄光嗣,时任司府丞(库藏部主任秘书,从六品),狄光嗣同时还有一个身份:狄仁杰的亲生儿子,武则天吃惊正是吃惊在狄仁杰居然推荐了自己的儿子。
半信半疑的武则天将狄光嗣委任为地官员外郎(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从六品),这样狄光嗣的品级还是一样,不过位置更加重要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武则天发现,狄光嗣完全胜任地官员外郎的职位,这下她放心了。
为此,武则天对狄仁杰说道:“你足以继承祁奚的美誉了。”
祁奚是谁?为什么武则天会这么说?
祁奚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字黄羊,后世也有人称他为祁黄羊,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当晋国国君让他推荐接班人时,他推荐了解狐,而解狐跟他的关系势同水火,可以称得上仇人。不巧的是,解狐不久去世了,接班人的人选再次空缺。这时他又推荐了一个人祁午,他的儿子。后来祁午接替父亲,果然表现出色,深得国君赏识,由此,祁奚成为知人善用的典范。
其实,狄仁杰的知人善用并不只是在自己儿子身上,他还向武则天推荐了很多人,比如开元年间著名的宰相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这些人在唐朝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们的伯乐都是狄仁杰。
基于此,诞生了一个成语:桃李满天下。
这话是武则天对狄仁杰说的。
由于狄仁杰经常向武则天推荐人才,后来武则天感慨地说了一句:“天下桃李,都在你的门下”,“桃李满天下”就是由这句话精炼而来,成语的主角便是狄仁杰。
就这样,狄仁杰一步一步地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成为武则天最不可缺少的一位重臣。到这时,武则天已经不再称呼狄仁杰名字,而是直接称之为“国老”,“狄国老”就是这么叫出来的。
不久狄国老与武则天一起外出游逛,意外发生了。
意外由一阵大风引起,狄仁杰的帽子被刮到了地上,马也受到了惊吓,惊慌地跑了起来,武则天见状,赶紧让太子武显冲上去拉住了狄仁杰坐骑的缰绳,然后从地上捡起狄仁杰的帽子递给了他,一直等到狄仁杰把帽子戴好,才松开了缰绳。
恩宠便是这样无以复加。
此时的狄仁杰有些感到不安,况且他也已经老了,已经将近七十岁了,他开始向武则天请求退休,然而武则天却不同意,朝中谁都能走,狄国老不能走。
几次请求退休未果,狄仁杰只能继续留在朝中,同时也继续受着武则天的恩宠。
每次晋见时,狄仁杰还是坚持下跪,然而却被武则天拦住了:“免了吧,看着你下跪,我心里都难受。”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恩准狄仁杰不需要值夜班,同时警告狄仁杰的同僚:“除了军国大事,轻易不要让狄国老操劳。”
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里,狄仁杰就成了武则天的国宝大熊猫。
然而仕途千里,终有一别,公元700年九月二十六日,狄仁杰抵达了生命的终点,享年七十岁。
狄仁杰逝世之后,武则天说了一句话:“朝堂空矣!”
一句话点出了狄仁杰的人生价值。
后来在数次朝堂讨论时,武则天都感慨道:“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就夺走我的国老?”
为官做到这个份上,人生无憾。
回想狄仁杰的一生,非常难得,有的人做得了好官做不了好人,比如许敬宗,有的人做得了好人做不了好官,比如曾经推荐狄仁杰的娄师德,人在官场往往容易公德与私德分裂,而狄仁杰却将两者完美地合二为一。
对武则天,他一向忠诚,天地可鉴;对李唐王朝,他处心积虑,暗下伏笔,难得的是,他居然获得了武则天和李唐王朝的双重认可,这一点非常难得。
对上无愧于天,对下无愧于地,对中无愧于自己这一生,或许正是做到这三种无愧,铸就了狄仁杰的无憾人生。
而在无憾人生的背后,狄仁杰也完成了身后的关键布局。
第八十六章 关键的布局
在狄仁杰身后,他在武则天的朝中埋下了一颗钉子,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这颗钉子将发挥重要功效。
这颗钉子的名字叫张柬之。
说起来,张柬之的仕途够坎坷的,他是太学生出身,后来通过进士科考试步入仕途,辗转升迁到青城丞,后来与数千人一起参加策论考试,他排名第一,由此升任监察御史。
然而从此之后,张柬之的升迁速度几乎为零,到狄仁杰推荐他时,他还只是荆州长史,而且也不再年轻,已经七十五岁了,幸亏唐朝的官员是终身制的,要是放在现在,张柬之至少已经退休十年了。
狄仁杰早就知道张柬之的能力,他便暗中为张柬之寻找机会,不过一般的机会他是看不上眼的,他知道张柬之是要做大事的人,日后李唐王朝的光复,可能就要依仗这个人。
狄仁杰一直为张柬之留心着机会,不久,机会真的来了。
这一天,武则天跟狄仁杰闲聊,武则天说:“我打算提拔一个真正的人才,你可有人选?”
狄仁杰忙问:“陛下是要用这个人做什么?”
武则天说:“用他做大将或者宰相。”
狄仁杰当即意识到机会来了,他不动声色地说:“如果论文学素养,现有的苏味道等人已经足以胜任。如果陛下要找天下奇才,那么荆州长史张柬之就是,他虽然已经老了,但是确实是个宰相之才。”
不久,武则天果真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将张柬之从荆州长史擢升为雍州司马,相比之下,雍州司马的位置更为重要。
然而这还不是狄仁杰想要的结果,他还在寻找机会。
几天后,武则天又问狄仁杰:“还有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荐?”
狄仁杰回应说:“我之前推荐的张柬之还没有用呢!”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