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首善 >

第28部分

首善-第28部分

小说: 首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般人印象中,“群龙无首”不是什么好字眼,无非指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缺少领导人,没有秩序,没有效率,乱成一团。     
  不过现在对“群龙无首”也有不同的诠释。     
  卜者说,易经“群龙无首”是吉卦,意思是说,龙失去了头却还能正常生活,运作自如,这是平常训练有素的结果,是好事一桩。     
  我们首先来反思一下“火车头作用”。     
  一般人都认为,上至国家,下至家庭,包括组织、企业、团体、学校、军队都应有领导人,领导人要扮演火车头的角色,带着所有成员顺利往前走。     
  不过有些领导人强过头,组织内的事大大小小一把抓,成员也就逐渐依赖成性,凡事等候指示,等待决定。决策之时“一言堂”,一旦没有领导人,就不知如何是好,运作停摆,无法前行。     
  失去了领导人,成员就连生存都有问题,这不是显示领导人很能干,而是领导无方,体系瘫痪的表现。     
  其实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应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分进合击,才能运作顺畅。作为领导人不能也不必事事身先士卒,而是把制度定好,游戏规则定好,“率先垂范”之后,成员“依法行事”。     
  领导人重要的责任是训练成员、教育成员,使每个成员都能各据一方,做好自己的工作。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用了人就应信赖他、支持他、肯定他,而不是事事放不下,处处都担心。人的体力有限、时间有限,事必躬亲的结果会把领导人累死,让领导人失去领导功能。     
  当父母也是如此,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处处束缚,样样代劳,拿不起,放不下,孩子依赖成性,一旦父母远行,孩子就无法生活,家里也乱成一团,自认爱子女却是害子女。     
  在好的企业组织中,无论领导人还是成员,应依职分权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己该负什么责任,该做什么事情都应弄清楚,一旦有了变化,要如何回应、如何应变,早就应有一套模式,依照流程和制度走即可。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出现任何危机时,缺乏任何一个人都仍能确保组织正常地运转一段时间。授权与控制良好的企业,就完全有可能做得到。     
  当然,这里说的“群龙无首”,我们并不是说不需要管理者,我们决不劝管理者把权力都扔掉,这显然不行。我们能做到的限度是自己即使失踪几天、几十天,我们的企业仍然可以照常运转。在西方管理中,是形成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即使企业主脱离主位,企业照常能够运转,而中国许多企业就是企业主“一人之治”,没有他的存在,就会陷企业于生死危亡境地,这实则是未做到“群龙无首”的首善缺失!     
  为什么在中国许多企业中,企业的规章制度往往会沦为墙上的废纸?为什么诸多老板事必躬亲、苦不堪言,却从未能体验现代企业如臂使指的愉悦?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成了很多创业成功者挥之不去的心病?         

第79节:人人成为“首善家”(3)       
  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商业、企业管理缺乏对组织基本的尊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蔑视制度。缺乏制度的企业必定不能规范执行力,也就只能靠老板的“一人之治”去解决问题,结果,老板们忙得“苦不堪言”,而员工们反倒在一旁“幸灾乐祸”。     
  假如一个员工偷窃了自己店里的东西,应该如何处置呢?按照组织制度管理原则,当然是按照制度赔偿、开除甚至是报警,但中国传统管理却不会简单地这么做:     
  在一个描写中国老字号“全聚德”的电视剧里,老板面对偷窃了店里鸭的大师傅,并没有采取制度规定的开除的方法,反而是通过事先设置计谋,在大师傅偷窃烤鸭的瞬间突然出现,并且当众宣布大师傅是首先发现了窃贼、并赶走了窃贼的人。     
  就这样,一个组织内部的“内贼”,在老板的巧妙设计安排下,反而成了擒贼的“英雄”。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计谋管理,它所破坏的是组织的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但换来的却是大师傅更加感恩的工作。仅仅就这个独立的事件本身来说,我们不得不为中国人聪慧的计谋式管理叫好:既警告了大师傅,又保全了他的面子,同时还赢得了心知肚明的员工的敬佩,可谓“一石三鸟”。     
  仅就这个事实的结果来看,中国的企业完全有理由嘲笑和蔑视制度,因为这样做的效率和效果,远比简单地开除更好。一个中国特有的商业现象被忽视了——一个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伟大商人,与其所领导的企业的规模、产品、影响力,常常不匹配,甚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事实上,对于“富不过三代”的担忧其实正是因为利润是来自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而不是来自于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可以被不断沿袭下来,但“个人能力”却只属于企业家个人。他们的思维模式与盈利能力,依旧停留在“商人与客户”的关系阶段,他们所具有的情感投入、察言观色和人情练达的能力,所匹配的正是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传统商业盈利模式的要求。     
  因此,企业家、管理者个人的去世,也就意味着组织的消失,显然,在这样的状况下,能够“富足三代”已经实属幸运。如果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不能清醒地区分自己企业的利润空间是来自个人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那么,就意味着依旧处在危险的混沌状态;如果中国的企业家不能创造出强大的组织能力,那么,渴望实现所谓的企业基业长青,就成为了一张空头支票。     
  只要形成了首善的思维习惯,并让首善的理念贯彻到生活中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培育首善的行为习惯,就能形成“自运行机制”,做到“群龙无首”,使系统自如地运转起来。     
  又比方说,在企业中如果建立了企业训练体系,建立了内部训练师队伍,形成了岗位培训、挂职锻炼、“传帮带”的培训机制,就能很好地解决企业自身的培训问题,这个时候企业的培训就无需或者说可以减少使用外聘培训师了。     
  例如,通用电气集团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不但为其他世界500强企业输送了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自身也极少出现人才断档。而同样是500强的个别企业由于未形成这种机制,则多次出现过大的震荡。     
  从首善的角度来说,“群龙无首”体现到企业管理中,就是不要把事情复杂化,抛开那些繁文缛节,我们得到的最终是效率。     
  “群龙无首”就是要让管理“傻瓜化”,形成机制,把事情做对。     
  例如,许多企业提倡一页纸报告,一分钟汇报,还有流程制度的表格化,组织的扁平化,其实都是管理“傻瓜化”。     
  《孙子兵法》也讲:“上兵伐谋,治众如治寡”。     
  首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只有目标集中,在一种尽量简单化的体制中,才能保持更高的组织效率。     
  在企业组织中,管理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把流程和制度复杂化,而是要用格式化的表格,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到共享的企业网络信息系统里,最终就是要把事情简单化,同时,形成良性的运行和核查机制。         

第80节:人人成为“首善家”(4)       
  在英国上议院的楼梯口处,曾长年累月地站着一位老人,大家都不清楚他是干什么的,但在政府每年的人员编制中都有他。原来,在17世纪时,英国王室设置这样一个位置,是为了检查议员先生们是否戴了礼帽。     
  传统的威力是如此之大,议员们早没了戴礼帽的习气,但这一位置却奇怪的保留至今。正是缺乏一种首善的机制,导致了这一毫无意义的肿块的存在。     
  同样,公司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无意义的肿块。通过首善法则的运用,我们可以尽量地削减它。     
  许多公司在创业之初,规划都是较小的,人员是人尽其能,公司全效率地运转着,但业务的发展必然导致人员的扩充,早先的精练作风无形中可能就慢慢消逝了。人们的视线开始模糊,并可能忽略了原来的目标,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来干扰他们。     
  对此,彼得斯也认为,过多层级设置会减低工作效率,造成组织机构的臃肿,而他发现那些效率最高的都是那些小厂而不是大厂。公司的规模一变大,就必然带来复杂性。要想使一个组织能更好地发挥效用,就要保持组织的扁平化,尽量使事情保持简单明了。     
  誕 “呆若木鸡”     
  当一个人刚步入社会时,他会抱着好奇心试图去尝试和探寻一切,而当稍有智识和才干,便容易与人盲目攀比,或者自以为才高八斗,干出一些力所不能的事来。     
  或者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了自身的不成功,便陷入卑微和自责的失落心境,进而在寻寻觅觅中迷失了自我。     
  而一旦在经历风雨之后,就可能产生出“顿悟”,无论发生什么,对世事都能保持一份坦然的心态。     
  古代有个成语叫“呆若木鸡”,最能说明这一人生的心路历程。     
  有位纪先生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这只鸡性情高傲,自大得不得了,时候还不到。”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他已经很不耐烦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一个月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现在对成语“呆若木鸡”的运用,其实已经脱离古意了。这是需要我们反思常识的。     
  我们看到,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形状呆,实际上却很能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反而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鸡的人,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说的也是真正的高人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轻易显山露水的。     
  当然也有人理解偏了,以为真正有才华的人就是不显山露水,而那些爱表现自己的人往往没有真本领。     
  他们理解的偏差在于没有关注到“不轻易”三字,也就是说,真正的高人在关键时刻是一定会显山露水的,否则他就永远只能是所谓的“世外高人”。     
  对“真人不露相”的全面理解应是:不管受什么委屈都要忍着,但有机会了也不要谦虚,所谓待机而动,同时也要见好就收,不要好戏唱过头。这样才能收放自如!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竞争愈加激烈,而表现自己愈加重要。如果你毫不表现自己,即使你是一块“璞玉”也会被别人当做“石头”的。在石头和璞玉之间,人们一定会选择后者的。     
  在关键时刻仍不知露相的真人,势必会被淘汰,淹没了自己的才干,成为怀才不遇的“世外高人”而最终一事无成。         

第81节:人人成为“首善家”(5)       
  古代有个叫“毛遂自荐”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代发生在赵国的事。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秦军攻打赵国,平原君向楚国求助,毛遂自动请求前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国君谈了一上午毫无进展,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君才答应出兵,救了赵国。此后毛遂得到了重用。     
  在时机成熟,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一定要显露才华,“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果毛遂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又有谁会知道他有超人的才能呢?如果他不去楚国,那么平原君肯定搬不到救兵,赵国一定灭亡。由此可见适当表现自己,在关键时刻展露自己的才华是多么重要!     
  而人生在经历风雨后,就会逐渐进入“遇事宠辱不惊,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     
  具备豁达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