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问答-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依身份是圣者,初起唯在人中。
余二十五种功德有两种方式获得:
(1)若是曾经修习熟练,则唯是以离贪而得;
(2)若未修习熟练,则通过加行勤作而得。
余二十五种功德获得的所依身份:
(1)四无色解脱与二无色遍处所依身份是三界有情;
(2)余十九种是唯在人中生起,因为必须依靠决定正教而生。
752、 什么是产生此种功德的因力、业力、法尔力和传教力?请举例说明因力生与业力生之间的差别。
答:因力:以前世或今生串修之力作为同类因,而生起等持,是因力。如先前以人的身份从串修有顶的等持中退失,转生于色界任一处,以先前串修的同类因而生起有顶的等持。
业力:先前在人中获得无色定后退失,转生色界,以之前所造顺后世受业之力而获得无色界等持,因为需要在其后世转生到无色界之故。(若修无色定不退失则所造为顺次生受业,即下一世便转生无色界;若修无色定又退失,则所造为顺后世受业,即中间需隔一世或几世,待业成熟后方转生无色,转生前,必定先起无色定。)
法尔力:世间坏灭时,下地众生以极其强大的善法自然而然生起上地之心。
传教力:即听闻正法之力。
因力与业力差别:因力与业力并不相违,即说因力生也可说为业力生,两种力只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而安立。因力是说由以前串习的同类因而生;业力是说业成熟时必定转生,而于之前先生起相应之等持。
753、 这四种因当中,欲界人天、色、无色界各具多少?这四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无色界、色界四禅:具因力与业力。不具法尔力,因为四禅无下界灾患故无法尔力;不具传教力(若就其相续而言,其最初传教力之因可以说有)。
色界初、二、三禅:具因力、业力、法尔力,不具传教力。
欲界天:具因力、业力、法尔力,不具传教力。
欲界人:具因力、业力、法尔力、传教力。
(欲界乃至三禅皆有灾患,故于世间坏灭时,皆以法尔力转生上界。)
四力之间的关系:传教力可以说是因力与业力,因为听闻正教而知道如何修习禅定等,自然是生起禅定之因;听闻正教也是善业,若非善业,善定不生,转生色界也不可能。法尔力也可以安立为因力与业力,因为若无前世串修之同类因,相续中不可能自然生起禅定;而若无此前世业力,则不可能于劫末时转为人天而法尔上生,可能成为恶趣有情而转趣余方。
754、 佛法和受持佛法者指的是什么?其中“唯”字如何解释?
答:佛法有两种:一是教法三藏;二是证法三十七道品。
受持佛法:受持教法者唯是正确无误地讲经说法以及能受持者;受持证法者唯是能正确无谬实修教法之义。受持教法与证法是受持佛法。
“唯”字是指别无其他。也就是说其他如造佛像、修经堂等当然具有功德,但只可以说为受持佛法制造顺缘,而真正的佛法唯是教法与证法。
755、 根据《自释》的观点,怎样才算是佛法住世?
答:《俱舍论》云:“有能受持及正说者,佛正教法便住世间,有能依教正修行者,佛正证法便住世间。”
论主的观点也即是说,不论在任何一个道场中,要看其是否有佛正法住世间,则可观察,若有能受持教法及正确宣说教法者,则说佛正教法住于世间;若有依教义正确修行者,则说佛证法住于世间。由此可知,所谓佛法住世,唯有正确受持、宣说佛法以及正确修行佛法才是名副其实,若没有这些实质内容,而是表面上做些什么,则不能称为佛正法住于世间。
756、 你本人对什么是佛法的问题上有何感想?以后你怎样受持和弘扬佛法?
答:佛法是佛陀为令众生解脱而作宣说的。真正的受持佛法应当是正确受持并宣说以及正确修持法义,佛法住于世间之内含也正在于此。作为佛教徒,自利利他是本分,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正确修行自然是最妙之事,但若福慧资粮不足,而以受持及宣说来修积资粮,当是最佳之方便。在这样一个时代,若自身及外在因缘皆不具足,而要追求一种“弘法事业”,那么很容易成为世间法,自利不成,真正利他也不存在;但若是与某几个或某些众生有些因缘,少少的言语便可能利益其一生乃至生生世世,这时候逃避说法,则利他之慈悲心也无从体现。所以听闻正法时则应当努力专注闻思修,有机缘时则应当尽心尽力宣说,当修行时则放下一切。
作为个人来讲,如果有几个人我可以说法来利益他们,那我愿意为他们适时地宣说。
757、 佛法住世期方面有些什么不同的说法?公认佛法住世期如何安立?
答:佛法住世期:
有些论师说:佛法住世千年。
有些论师说:证法千年,教法更长。
有些论师说:佛法住世五千年 。
也有说:佛法住世五百年。但这种观点不合理,因为佛授记无著菩萨九百年后出世。
以公认佛法住世期算,现在是佛历二五四七年。
758、 佛教是怎样分果期、修期、教期、形象期?如今已到达哪一个阶段?
答:果期:即最初的五百年多得阿罗汉果,第二个五百年多得不来果,第三个五百年多得前二果,此一千五百年是果期。
修期:第四个五百年多出现慧学,第五个五百年多出现定学,第六个五百年多出现戒学,此一千五百年是修期。
教期:第七个五百年多出现持经论藏者,第八个五百年多出现持经藏者,第九个五百年多出现持律藏者,这一千五百年是教期。
形象期:第十个五百年是唯持形象期。
麦彭仁波切以及普巴派的历算学者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修期当中的戒学阶段。再过一百年,戒学期即会结束,这一点根据《时轮金刚》的历算也是真实可靠的。
759、 世亲论师以何种方式造此《俱舍论》?“正法理量唯诸佛”的究竟意义是怎样理解?
答:世亲论师多以克什米尔有部观点而宣说《俱舍论》,其中也有部分观点与经部相符。
“正法理量唯诸佛”,是说讲说教法与证法的道理能堪为正量的唯有诸佛出有坏以及佛子诸大菩萨,其他人由于具有迷惑不解的情况而并非能做到这一点。
760、 按本论最后偈颂,怎样理解当时印度佛教的状况?
答:当时在印度佛陀及诸持教大德皆已入灭,广严城的诸比丘大肆宣扬十种非事,根本四部分裂为十八部,对佛教进行各种各样的增益、损减。众生得不到正法,在恶见与三毒之垢染污秽的驱使下,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而佛理正教已处在命至喉结的危难之际。
761、 作者最后如何殷勤教诫后学切莫放逸之理?
答:作者论主殷切教诫后学,应万分慎重、百般精进受持佛法。《俱舍论释》作者亦引佛经:“不放逸为无死处,放逸则为死之处,不放逸者不死亡,放逸之人恒死亡。”引《别解脱经》云:“具寿佛陀之菩提,彼之诸法不放逸者方可获得也。”
762、 藏文和汉文《俱舍论》的翻译情况是怎样的?
答:藏文《俱舍论》是由印度堪布则那莫扎即佛友与藏地大译师华哲僧侣翻译、校正并以讲闻的方式而抉择。在藏地第八世纪国王赤松德赞时期有三大译师,嘎瓦华哲、龙幢、智慧军,当时国王建立译经院,有三百多位译师,其中这三位大译师是最著名的。国王首先培养译师,然后迎请印度班智达,由译师们根据梵文译成藏文,再进行校对。并由印度班智达传讲,他们具有从世亲论师等大论师以来的清净传承,传讲中也一一对照藏文,非常严格。
汉文《俱舍论》有两种译本,一是陈真谛法师所译,一是唐玄奘法师所译。其中现在以玄奘法师的译本传讲较广。当时玄奘法师留学印度十七年,回国后建立译场,从事翻译事业十九年,翻译经论七十三部,共一千三百三十卷。对于中国佛教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763、 请说明《俱舍论释?开显世亲密意灯》当时的作者是怎样造的?此论最后发了什么样的殊胜愿?
答:《俱舍论释?开显世亲密意灯》即是蒋阳洛德旺波尊者对《俱舍论》作的解释。尊者曾在大堪布全知香巴根嘎丹毕嘉灿、圆满佛陀至尊上师嘉扬钦哲旺波为主的诸大德足下依止,幼时曾于克旺西饶嘉措、土登堪钦麦彭桑给绕吉前闻受此论旁注,后于三藏大师、伏藏大师土登秋吉札巴莲足下依止,详详细细得受此法的传授,并铭记在心,立成文字,后精心编辑成此《俱舍论释?开显世亲密意灯》。
此论释作者最后发如是殊胜愿:
愿我世世具四轮,以闻思修久弘法,
自悟一切所知处,强烈悲心授群生。
重校于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