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8期 >

第19部分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8期-第19部分

小说: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8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日夜夜踩着金链绕着踱步; 
  它向右边走——便把歌儿唱; 
  它向左边走——便把神话讲。 
   
  三十多年过去了;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后来我查对了一下;那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梦海、冯春先生的译本。使我感到荣幸的是;三十年后;我和老翻译家冯春先生不仅有了交往;并且还做了他的这部翻译名作《普希金童话诗》的责任编辑。这其中莫非也有某种因果联系? 
  我曾在童话诗自选集《徐鲁童话诗——七个老鼠兄弟》的“后记”里;写到过普希金童话诗对我的影响。在那充满了饥荒和书荒的年代;《普希金童话诗》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它像一团小小的炉火;温暖着我幼小而寂寞的心灵;激发着我童年时代的微弱而可怜的想象力。直到今天;我仍可以全文背诵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篇什。 
   
  在蔚蓝的大海边; 
  住着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 
  老头儿出海打鱼; 
  老太婆在家中纺线。 
   
  这样的诗句是那么朴素和自然;美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大概也就是小说家汪曾祺先生所说的“一个人最初接触的、并且足以影响到他毕生的艺术气质的纯诗”吧。 
  到了90年代;当我自己也尝试着动笔写作童话诗的时候;我对《普希金童话诗》仍然旧情难忘。我重新找来了冯春先生翻译的《普希金童话诗》的最新版本。这是我的童话诗创作的灵感之源和唯一的参照。 
  我一遍遍地读着非常熟稔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读着《神父和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母熊的故事》……当我读着它们的时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回到了那些寒冷的冬天的夜晚;在一个温暖的土炕上;我躺在被窝里听着老祖母在闪闪的灯花下讲故事的日子。 
  呼啸的大风雪掠过严寒的北方的旷野;它吹向村口;拍打着门窗;老槐树枝在天井里发出吱吱的声响;黑色的影子画在白色的纸窗上;不时地摇摇晃晃。年老的祖母半闭着眼睛;一边搓着那永远也搓不完的麻线;一边缓缓地给我讲着那不知道已经讲了多少遍的灯花姑娘的故事、狗尾草的故事和金粪筐与银纺车的故事……说到伤心处;她会叹息着抹起老泪;而说到冗长乏味的地方;她也会不知不觉地打起了瞌睡。有时候听着听着;我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已经睡着了。一觉醒来;但见老祖母依然坐在橘黄色的灯影下;不停地搓着她的麻线——到现在我也没有想明白;那时她搓那么多的麻线干什么呢! 
  我有时也想到;这情景不也正与普希金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和他那善良的奶妈阿琳娜?罗季奥诺夫娜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又寒冷又温情的日子时的情景很相似吗?普希金曾在一封信中赞美过年老的奶妈给他讲的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多么美啊!每一个都是一篇叙事诗……” 
  我觉得;童年时我的老祖母给我讲的那些民间故事;每一个也都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诗。事实上;我的童话诗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就是在这种想象和回忆的氛围中诞生的。我的一些童话诗的题材;也直接是根据记忆中的老祖母所讲述的民间故事改写而成的。如前面已说到的《灯花姑娘》、《金粪筐和银纺车》以及《田野上的狗尾草》等等。 
  我对童话诗的理解;其实很简单。 
  首先;它应该是“诗”的;能够起到对人间的真、善、美的传播作用;能够表现出人间的智慧、勤劳、正直、追求和愿望。 
  其次;它应该比一般的叙事诗多一些幻想的成分和浪漫色彩;应该具有童话的想象力和超现实的特质。而对于情节过于曲折复杂、不大适宜入诗的题材;则应尽量避开;让其他形式来担当好了。 
  第三;在语言上;童话诗应尽量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在不影响诗的美感的前提下;多采用一点有情趣的、谐谑的民间文学风格的口语;也未尝不可。 
  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童话诗十二月——24堂童话诗阅读欣赏课》;可以说是对我童年时代的那个童话诗旧梦的重温与追寻。 
  我也从内心里真切地希望;今天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还有我们的诗人和作家们;都能够喜欢上童话诗这种美丽的文体。 
  这是因为;我隐隐地有点感觉;甚至有点担忧;这种古老的儿童文学形式;在今天似乎快要“失传”了!不仅创作的人少;能够认识到它的美;并且喜欢阅读和欣赏这种文体的小读者;也越来越少了。 
  我相信;和我一样怀有同感的人也是不少的。这本书的策划者和责任编辑刘蕾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好像也一直怀有一种“童话诗情结”。多年前;在她编辑的一份幼儿文学杂志上;她曾特意开辟了一个专栏;名为“大声朗读童话诗”;每月一篇;约我创作了十二篇童话诗。同时她还约请了国内一些著名的童书插画家;为这些童话诗配上了彩色插图。 
  那一年十二期的童话诗专栏;是我儿童文学写作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现在;承蒙刘蕾信任和邀约;我们又一起合作了这本《童话诗十二月》。我对童话诗的全部的热爱和牵念;就都写在这本小书里了。 
  我用这本小书;向一种古老而美丽的文体致敬。 
  我用这本小书;穿越汗漫的时空;向我所热爱和敬仰的经典童话诗人们致敬。 
  我也用这本小书;感谢刘蕾和明天出版社对我的信任、鼓励和邀约。 
  最后;顺便预告一下;这本《童话诗十二月》;也是我正在写作的儿童文学阅读与欣赏的“三部曲”之一;另外两本书分别是《图画书十二月》和《经典寓言十二月》。 
  2009年春天;东湖边 
   
  责任编辑易山 
   




家乡的峒茶 作者:李传锋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你喝过故乡的茶吗?故乡的茶是最有滋味的;它可以喝出儿时的记忆;喝出漫山的翠绿和遐想;喝出无尽的亲情和故事。 
  我的故乡;地处武陵山余脉;傍三峡;近洞庭;山高林密;气候温润;百草为灵;土壤富硒;盛产峒茶;绿茶最优。文献记载;土司茗贡已近千年;百姓每日必饮;赋客禅师尤喜。戊子清明后;北京和武汉的文友来鹤峰办笔会;适逢县里举办首届茶叶节;一时宾贾云集;见十余万亩茶园天地皆绿;春暖花开;坐饮新茗;感慨系之;作鹤峰峒茶引: 
   
  鹤峰产峒茶 
  茗贡千载传 
  根植武陵谷 
  滋养云雾间 
  芽嫩汤色好 
  春深汁更酽 
  远客骑龙归 
  呼朋煮翠泉 
  一盏尘心净 
  三杯活神仙 
   
  作罢这段顺口溜儿;很久没能“引”出下文;时隔一年有余矣。 
  三百多年前;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就在《桃花扇本末》里记载:“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楚地之容美”就是现在的湖北鹤峰;鹤峰在清1735年改土归流之前近千年间由土司自治;有四关四口作为门户;门户之内为峒地;峒地所产之茶曰峒茶。我的故乡历史上有过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容美;从汉字字面上看;是说这个地方风景秀丽;容貌十分美丽;但容美这个词是土家语;也有写作容米、雍米、容阳的;据土家语学者考证;在古土家语中;“容美”是“妹妹”的意思;如此说来;这个民族在远古;是由美丽的女人当家的。 
  在我们村里;很多家庭都是由女人当家的。我的家里;就是母亲当家;母亲的能干远近闻名;父亲巴不得清闲;像个听话的长工;每天只认吃饭干活;里外一切交由母亲料理;说一不二。比如;父亲爱喝茶;但我们家没种茶;每当春茶出来的时候;父亲想要买点新茶来尝鲜;但母亲不同意;她认为新茶只是个名;寡淡;花钱不值;要等春茶摘过了;伏茶也过了;母亲才会去向人讨摘些老茶;精心地炒晒;那样的老茶叶;用铜罐放在火塘边一煨;满屋生香;汤色极浓;父亲劳作回来;放下疲乏的身子;接过一壶茶;喝得有滋有味。我曾偷偷地尝过;极苦。 
  我还记得;家里若是来了贵客;得做一碗“泡儿茶”。做泡儿茶是极讲究的;首先得用上好的糯米;用冰凉的山泉水浸泡;上甑蒸熟;大晴天;摊开放在阴处;阴干;就成了“阴米儿”;然后密封在瓦坛里备用。来了客人;把“阴米儿”拿出来;用油炒或食盐放在锅里爆炒;阴米儿就炸成了“爆米花”。爆米花做成了还不够;还要抓一把茶叶;用油炸一下;和爆米花一起放在碗里;放上白糖或蜂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有的还会打一个荷包蛋在里面;这完全要看家底条件;看客人高贵到什么程度;或者说要看妈妈当时的心情而定;比如姐夫第一次上门;比如舅舅过来了;那碗里的内容就十分丰富。吃泡儿茶也很有讲究;要做出很斯文的样子;慢慢地吃;主家在碗上只放着一支筷子;筷子不能成双;蛋更不能成双;如果给你碗里放两个蛋;你吃了;就是吃卵蛋;那可是大笑话了。我们土家人招待贵客;除了泡儿茶;还有油茶、鸡蛋茶;母亲还能把玉米、黄豆、小米都做成“爆米花”。我是很愿意到亲戚家去作客的;我才不怕吃卵蛋哩;我会大声说;卵子就卵子;越多越好。那苦涩的罐罐茶哟;那滑嫩的荷包蛋啦;那香脆的炒茶叶啊;至今还回味无穷哩。 
  我的初中是在茶乡上的;那里叫走马坪;从学校四望;一座座丘岗;上面种的全是茶树;一行一行;一圈一圈;像斑马的皮纹;连天接云;间有树林;极是好看。每年的三月;艳阳初晴;桃花盛开;茶山上便飘出多情的山歌:“高山坡上一蔸茶;年年摘哒年年发;头茶摘哒斤四两;二茶摘到八两八;把给幺妹儿做陪嫁”。一听到这歌;我们知道;要放农忙假了!要去摘茶了;因为摘新茶是季节性的活儿;“头茶苦;二茶涩;三茶好喝无人摘”;国营茶场的人手少;年年都来找我们中学生帮忙。 
  在晨曦中;在薄雾中;村舍茶园;弥漫着春的气息;在歌声里;在欢笑里;穿红着绿;到处是采茶的人儿。茶垅上;脆嫩的茶芽;千针万簪探出头来;仰着脸看着你。你轻轻地伸出手;尖尖的两指掐住了一片嫩芽;却不忍心把它从枝头摘下来。每一片嫩芽就是一个小人儿啊!摘下来了;摘下来了;在茶筐里活蹦乱跳哩;可它流泪了;枝头在流;叶柄也在流;一滴一滴;像露;像油;又像血;晶莹得很;你就有些不忍心了。随之;一阵阵清香弥散开来;香了你的手;香了你的鼻;也香了你的心。摘累了;我们就去山泉边喝水;去看桃花儿;去树林里采摘一种油茶树的果实;名叫茶泡儿;很好吃的。那时候;我们山村;还没有进来什么化肥和农药;也没有工业污染;用今天的时尚说法;种的是自然生态茶园;采摘的是绿色有机茶。不信的话;你可以摘几片茶叶;不用洗的;直接放在嘴里咀嚼吧;满口生津;那汁液慢慢地滑向喉头;准让你周身通透舒泰。 
  故乡做的茶主要是绿茶;不发酵的;摘茶靠手工;杀青、炒揉也是手工的;烘干靠柴火;拣茶还得是手工;许多茶叶因为来不及采摘;只好老在树上。那时候;家乡的茶虽好;产量却不高;茶农舍不得喝;全卖出去了;自己只去拣那老叶子来喝。喝不起茶的人;就去摘木瓜子树叶、林檎树叶煮茶喝;是所谓“粗茶淡饭”的日子;那时候;我对于茶的知识;还处于少得可怜的阶段。 
  茶叶之被入史;始于公元前“武王伐纣”;迄今数千年矣。唐朝的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叶知识的百科全书《茶经》;从理论上正式奠定了中国作为茶叶王国的地位。饮茶这种好事;中国人当然不会独享。最早来中国学茶的是近邻日本的僧人;他们不但学了佛;还学会了喝茶、制茶;回去之后;发扬光大;就创立了有名的日本“茶道”。有了丝绸之路;茶叶就传入了欧洲;17世纪初;中国人自己把茶叶带进了俄国;再后来;德国、英国、荷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都先后请中国人去帮助种茶。茶叶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中国的文化随着茶叶也走向了世界。现在;世界上大约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饮茶;也卖茶。我想;他们在喝茶的时候;是不得不想起中国的;因为;世界各国;茶名的读音也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茶之于中国;就像丝绸、瓷器之于中国一样。 
  走的地方多了;喝的茶多了;看的书也多了;我才知道;古老传统的中国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茶的文化;它还可以承载和融合多种文化艺术;茶道所提倡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有关茶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茶为国饮;国人在种茶制茶和饮茶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把中国的茶大致分为六类:绿茶、乌龙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现在还有再加工茶。茶的分类是以初制工艺与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为依据进行分类的;用我这个外行的话说;就是以发酵的程度不同来区分的;比如;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类;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