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禅意:幸福人生从心开始-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看到一位禅师的书。禅师说,水田插秧这种简单的劳作,其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农人总是退着走,但退恰恰是在向前,是为了将秧苗插满水田。
有这样一首禅诗,揭示了这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同样的道理。
第二部分 3。野渡船夫
有一个关于〃等〃的故事。
有个人十分贫穷,住着破旧的小窝棚,风来漏风,雨来漏雨,霜来降霜,雪来飘雪,三天两头食不果腹。
他一直都渴望能住漂亮的大房子,吃上可口的食物。于是,他日复一日虔诚地在佛前祈祷,祈祷佛满足他的愿望。
佛被这个人的虔诚感动,慈悲心大起,愿意帮助他。
在得到佛的许诺后,这个人高高兴兴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这个人捡到一袋金子,这袋金子足可以让他建一幢漂亮的房子。
但是,这个人在捡到金子后,却没有想到要去建房子。他想的是:〃这袋金子可以留起来,等佛送我一栋漂亮的大房子后,我可以用它去娶一个漂亮的老婆,再和老婆过富有的日子。〃
这个人喜滋滋地回到自己破旧的小窝棚,把那袋金子藏在瓦罐里,然后,天天坐在小窝棚里,等着佛送他一栋大房子。
等呀等,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这个人根本没见到什么漂亮的大房子。于是,他开始心生嗔恨,嗔恨佛的食言。
当他有了嗔恨之心后,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小偷溜进他的窝棚,把那袋金子偷走了。
这个人丢失了金子,大哭一场。
他还是住在那个小窝棚里,风来漏风,雨来漏雨,霜来降霜,雪来飘雪。这样的日子苦不堪言!
要怨就怨他自己吧:空想成痴,空等成病。
其实,佛早就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那袋金子就是佛给他的呀!只是那个人一直都在等着大房子的凭空到来。
野渡无人舟自横。舟在渡口,那是给你渡河的工具。要过河,还得自己去摇桨,自己去做那野渡的船夫。
那袋金子就是佛给那个人的舟。佛把舟放在渡口,想渡河的他要去摇桨才能到达彼岸,他只要拿着金子去买材料请工人就可以实现梦想了。
可他起了更多的贪心,在等着获得更多的利益!
生活中同样有很多这样的人,都在等待,等待着天上掉下馅饼,而不是抓住机会去努力,而不是见好就收。
释迦牟尼佛在《遗教经》中说:
〃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佛只能教化众人如何走善道,不能代替众人去走善道。就像学校里的老师,老师谆谆教导学生走善道,学生不听,老师又有什么办法哩?
〃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野渡有舟,要自己摇桨。
第二部分 4。小沙弥
一个假日,慕名来到一座有名的寺庙。
走进山门,一股清净之气扑面而来。寺庙肃穆静立,佛像威严慈悲,香火旺盛,香客熙熙攘攘。
我走进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门边放着一张桌子,桌后坐着两个僧人,他们在向香客化缘。一位僧人年纪较长,负责收钱和发念珠。一位僧人年纪较轻,只坐在后面观看。年轻的僧人像刚来不久的小沙弥。
有的香客布施钱,有的香客只烧香。
布施钱财的香客有的奉上十元,二十元,有的奉上一百元,二百元,或者还有更多的。每位捐了香资的香客都在一本册子上用毛笔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布施的数额。
对每一位来佛前结缘的人,无论他奉上多少钱,年长的僧人都给他三串念珠。那珠子淡绿色,用有弹性的线串住,共21颗,捏在手里,柔软圆润,戴在腕上,舒适悦目。
每人都是三串!无论香客布施了多少香资,都是三串!
小沙弥心中不解,问:〃为什么都只给三串?〃
年长的僧人说:〃富有者会多捐,贫困者会少捐,视自己的经济能力而定。但无论布施多少,都是心愿。佛门不在乎多少,只在乎心意。只要心诚,就是布施一分钱,也是奉上一颗心。一个只有一把米的穷人布施的一把米,比一个国王布施的万贯钱财的福德要大得多。因为一把米是穷人的全部,而国王的万贯钱财只是他所有财富中的一小部分。布施,不在物品的多少,只在诚心的大小。在佛面前,无论贫富,人人平等。所以,每个人都只给三串。〃
小沙弥又问:〃为什么有的香客乐意捐钱,有的香客乐意拜佛?〃
年长的僧人说:〃无论捐香资还是拜神佛,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和佛结缘。缘要靠自己去结,譬如,捐钱是在经济上结缘;说句好话、给人笑脸是在欢喜上结缘;做善事是在功德上结缘;传授技术是在教育上结缘;对人礼貌、给人帮忙、为人排除心中烦恼等等,都是广结善缘。〃
小沙弥点头。
〃生活中要广结善缘。〃年长的僧人重复道。
小沙弥又点了点头。
佛门重心。修福种德,唯在至心,达解法相,何忧不果?
第二部分 5。自焚的香木
有个这样的故事。
有人种了一棵葡萄树,葡萄结果后,他发现果子是酸的。原来,那棵树是酸葡萄树。没有人会觉得酸葡萄好吃,就是狐狸也不喜欢。因此,那个人想改变他的果树,以便得到别人的喜欢。于是,他摘掉树上所有的酸葡萄,挂上甜橙。一夜之间,那棵酸葡萄就结满了甜橙。
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秋天,那棵〃甜橙树〃结出的还是酸葡萄。即使树上挂满了甜橙,酸葡萄树的本质一点儿都没有改变。
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类似。
我们有很多行为就像树上的酸葡萄,让人讨厌。我们都尝试过、努力过要将自己行为上的酸葡萄摘掉而挂上甜美的橙子,例如,戒除不良习惯,改善家庭或人际关系,让自己变得更宽容更有爱心……
我们在行为上做了,但是,我们的内心并没有因为这种行为而改变,我们只是做在表面上,只是做在偶尔,我们的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就像我们告诫自己脾气要好,也在床头柜上放本书,时时阅读以牢记劝告。也许,这样能起到一天两天的效果,但第三天老毛病又犯了,一样是脾气冲天。
时时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一些人的善心爱举,不知他们的心是不是也和他们的行为一样?或者只是做做表面功夫,但心里仍如铁板一般冷漠没有恻隐之情?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
江山是表面的行为,本性是内心。只有当内心受到深深的触动并发生改变后,行为也就自然而然改变了,这是治本的改变,能将酸葡萄树真正变成的甜橙树。
要改变内心,就要将酸葡萄树挖出来,再种一棵橙子树。
父母给了我们一次生命,那是肉体的生命。我们还可以自己给自己一次生命,那是精神的生命。精神上的新生命的诞生,就是在成长中从本质上改变自己,就像凤凰涅槃,先集香木自焚,复从火中复生,生命鲜美异常!
内心发生质变,就如同凤凰发生涅槃,如同拔掉酸葡萄树种上甜橙树。而人生中的磨难、毁灭、受伤,乃至精神上和情感上的重创或死亡,都是让你自焚的香木,能让你获得改变本性的新生命。
第二部分 6。租客的荒凉
我常这样想象——
肉体是房子,灵魂是租客。
房子腐朽了,租客就得重新寻找新房子。
房子有大有小,有豪华有简陋,有结实有颓败。有建在山岗上,有建在田园里。有建在城市里,有建在偏僻山区里。
灵魂住进去,便打上了房子属性的烙印。
有的灵魂喜欢自己的房子,住得心满意足。有的灵魂不喜欢自己的房子,住得心烦意乱。
有的房子欢迎自己的租客,两个相处融洽。有的房子讨厌自己的租客,两个便横眉冷对。
由此产生的爱恨恩怨,便写满人的一生。
房子终有破败时。房子破败了,租客只能离去,寻找新的家。
一幢房子、一幢房子地转移,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寻找,这便是租客的荒凉。
灵魂终究还是孤独,终究还是飘泊,如果只停留在轮回的阶段而没有悟道的话。
第二部分 7。真正的爱(1)
山区的风景浑然天成,秀丽无比。它的美来源于没有污染的蓝天白云,来源于山野的质朴和野性。
但是,在这美丽的风景里,却生活着贫穷的人们。青山秀水对他们来说,只是画上的饼不能充饥。农民们仍如几百年前那样牛耕田人拉犁,脸朝黄土背朝天。
山区里有个孩子,叫彭柱子。家中只他一个男孩,父母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就给他起了个饱含希望的名字。
彭柱子的家一贫如洗,父亲长年疾病缠身。彭柱子想读书,但没钱。
彭柱子运气好,被新闻媒体发现了。彭柱子的心愿和困境被一位记者披露在报纸上,他收到不少好心人的捐赠。
彭柱子终于实现了读书的梦想,他的成绩很好。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天资只要得到适时适当的开发,一定会实现父母对他的期望。
在为彭柱子高兴的同时,也听闻到一些捐赠者的故事。
在给彭柱子捐赠的人里,有些人不愿透露姓名,有些人要求记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报纸上才肯捐。
对那些不留名的人,感到高兴;对那些要求登报才捐的人,替他们惋惜。献出爱心本是好事,但目的却各不相同。有的是出于对他人困苦的于心不忍;有的想获得某种功利的回报……人心太复杂,只有人自己才明白自己一个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多多修福是佛门规劝世人的话。
布施是修福的一种,但这种功德的起源却是因内心的慈悲。慈悲是发自内心的真实,不是经过装饰的花篮,专门摆给人看的。
从一个拥有慈悲人格的人的内心流露出来的爱和关怀,和从一个有功利性的人的内心中流露出来的爱和关怀,完全不同。所以,因内心的慈悲而做善事和因某种目的而做善事,完全是两回事。
只有从内心流露出来的爱才能真正滋润需求者的心灵,才是人性中光辉的品性,才能真正让山区孩子彭柱子们感受到真正的人间温暖。
被誉为〃上帝身边的小花〃的特蕾莎修女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和慈悲力量,就感动了全世界。她对人们的困苦、伤痛所表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悲悯,唤醒了很多沉睡的心灵。
第二部分 8。真正的爱(2)
特蕾莎修女于一九一○年出生于马其顿,十八岁进入修道院,传播基督爱的信息是她人生的全部意义。曾有一位被所有医院拒绝收留的女子让她感到震惊,于是,在一九五二年,她建立起自己的施诊所。四十多年来,特蕾莎修女和她的同伴们在这里帮助过无数的穷人,陪伴过三万多名濒临死亡的人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她创立的慈善会收养了四千多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不要到远离你的地方去寻找耶稣。耶稣不在外边的什么地方,他就在你的心里。他像生命和呼吸一样,天天伴着你,直到最后一刻。〃这是她奉行的准则。
不要看她对世间所奉献的这份善举,只看从她内心流露出来的爱心,没有人不会被感动!
有一次,特蕾莎修女将一位躺在水沟里的男人扶进收容所。这个男人既不抱怨自己的不幸,也不责怪任何人,他只是说:〃我像一个畜牲一样生活在大街上,可在我快要死去的时候,却像天使一样得到了别人的爱和关怀。〃整整三个小时,修女们不停地为这个垂死的人擦洗。最后,在这个人离开人世前,他睁开眼睛,说:〃我要回家了——到上帝那儿去了。〃脸上浮现出一种让修女们深深感动的笑容。
与特蕾莎无私的爱相比,她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她居住了四十多年的房间仅五平方米大,屋里堆满各种宗教书籍。她每天只睡三小时,清晨四点钟起床,去施诊所、慈善院服务,余闲的时间用来读书和祈祷。
在特蕾莎去世后,法国影视界推出一部关于她的影片。扮演特蕾莎修女的演员杰拉尔丁·卓别林全力以赴投入到创作中,在潜移默化中发觉自己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杰拉尔丁·卓别林从不认识特蕾莎修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