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

第29部分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第29部分

小说: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读《实相宝藏论释》笔记──关于大圆满的思想

刘立千 著


    【编者的话:西藏的神秘莫过于藏传佛教,佛教的神秘莫过于“实相”,它
是佛教徒所追求的境界,一般人对实相的窥视犹如盲人看鲜花的颜色一样难,要
看见花的颜色除非将眼疾治好。《七宝藏》为西藏的隆清尊者著,是人类的瑰宝,
但很多人没有阅读的机会,或看不懂。刘立千善知识将《七宝藏》之一部《实相
藏》内的精华取出奉献给大家,但愿有所收获。】


第一部分 原书概述
第二部分 个人体会


第一部份 原书概述

    《实相宝藏论释》是宁玛派之隆钦宁提支派的始祖隆钦然绛巴所著。隆钦然
绛巴是尊号,意为广智博学大师。本名智美沃色,公元1308-1364人,
生于前藏约茹的扎浦堆①地方。《实相宝藏论释》为其所蓍《七宝藏论》中之一。
原书藏文为德格木刻版,汉文为郭元兴译。本文中之引文大多采取郭译。

    《实相藏论》,主要说明大菩提心②即自心本性的实相③,属大圆满的思想,
与内地禅宗说法大体相似。但禅宗是遮诠,重在不明说,本论是表诠,重在说理,
故又不尽同。大圆满的意义就是指宇宙万有、轮回涅磐一切诸法莫不包罗在自心
本性──明空妙觉之内,无欠无缺,故名大圆满。全论概括了大圆满心部、界部、
要门部三部的究竟要旨,并引据许多经续论证。论文中心分为无有、平等、元成、
唯一,四个部分来论述菩提心。每一部份又分为见、修、行、果四纲:“见”阐
明经旨;“修”总结关键;“行”摄纳为纲;“果”肯定宗义。


第一、无有

(1)阐明要旨(见)

    在见解上认识菩提心之体无有实体相状,本来空寂无生、无为、无一切戏论,
犹如虚空,故说“无有”。

    菩提心体中所现诸有为法亦无自性,无实体,虽在菩提心中幻起幻灭(无有),
而菩提心体并无动摇。
    
    一切境相三有轮回涅槃之法皆是自然智慧之游戏,妙用与庄严,除自现外无
有其它。所现之相无造作者,皆是空寂不变之界。

    外境所现诸法,刹那不住,无而明现之空色,无有自性,故是“无有”如幻
化。
    
    觉性妙用能现轮回涅槃,觉性自体轮回涅槃皆不可得(无有)然明现之源乃
为本性,不可能无明,应知不灭。
    
    妙用者乃觉性之功能,能各别出现轮涅之法,然仅是觉性之庄严与游戏(无
有)现为体之妙用,不可阻止其现,应知无灭。

    觉性菩提心超越善恶因果和迷悟苦乐,无修无治本自解脱,无增无减,住平
等界。

    觉性本体全无所得,超越其它诸乘有相之法④。

    觉性自然智即灵明妙觉,是明空大元成,住于最初本界⑤大本净⑥中,名为
住于本位⑦。

(2)总结关键(修)
    
    在修持中,于“无有”义上安住本位不动,入流水三摩地,不以勤行和二边
执等来作中断,如恒河水滔滔不绝。

    心境相遇,认识一切皆是觉性之妙用,不随境转,心境皆归隐没。

(3)摄纳为纲(行)
    
    一切时中的行动纲领:掌握“无有”之义,了知如太虚中包罗三有情器⑧。
一切自现之外五境,内起灭之心识亦均包罗于自然智慧中,此智又包于空寂大本
觉⑨中,无有动摇。

    一切时中皆无有功用勤行。菩提心不是修善培福的功能而来的,它是无为法。
    
    三门⑩之法,皆应了解觉性无为之义。有为则有所得,造善造恶,轮回无边。
故应一切放下不管,随心自在,任运无为。凡是有为皆属缘起,因缘生法皆生灭
无实,故应无为。

(4)肯定宗义(果)(结论)

    以“无有”义决择一切法皆无自性,则不住于有、无、断常、是非等边。

    法性自初无作,无取无舍,愚夫以种种见而起实执,取相着相,漂流于生死
轮回。

    以“无有”义决择一切法则超越于因果。

    总括“无有”果义。觉性之体无生,现性无灭,形相无实,性果无修。


第二、平等

(1)阐明要旨(见)
    
    既了解“无有”实相后,在见上还应了解一切诸法,皆是从法界中起,法界
中灭,觉性所现,无美恶,无是非,无取舍,无差别,平等圆融。
    
    因、道、果⑾“平等”无有差别:无偏向,不堕边执,为因“平等”;无思
无取,为道“平等”;无有希求,无有转变,为果“平等”。
    
    能所二取“平等”,能取心和所取境与菩提心皆是一根,是一体之相用,其
性“平等”。无二取实执,轮回与涅槃平等,佛与众生平等。
    
    有功用⑿无功用二者“平等”。一切能修所修,能治所治,能依所依,皆无
实义,皆是性空,有勤治与不勤治皆是“平等”。

    元成“平等”⒀。自体清净,自性光明,体用圆成,即是法性大圆满“平等”。

  自明,自现⒁“平等”。觉性体空,但其性有明,明能无方明现,凡所显不
出觉性之体,一体“平等”。觉性体中能自起妙用,于妙用所现,不起偏执,则
自现解脱,无碍“平等”。

    穷尽⒂“平等”,如太虚中一切浮云自现自隐,皆归本空寂然之“平等”本
地。
    
    总之,了知一切法皆不超越觉性及其妙用。觉性为一切法之根源,无有偏向,
本来“平等”。觉性之用,如从根识⒃所现境相,或从妙用中起现游戏庄严,一
切皆无实义,乃明现之空色,于内于外皆不可得;于“无有”法中亦本来“平等”。

(2)总结关键(修)
    
    能所二取不偏向,住于如空“平等”之中,在境界上(所取)无论生起何种
心识(能取)都不要随着忆想杂念后走,清清楚楚的将其置于觉醒,赤裸,明空
之中⒄,此即将二取置于真界体中,即归“平等”。
    
    自然放下即大“平等”。对于心境不偏执,无能所二取,则心境打成一片,
身心坦然解脱,悉归“平等”。
    
    外境所现不去计度构画,则所取之境清净,内心所现不用功用断除,则能执
之心清净,此境心二者若无诱引,即皆归“平等”。

    六识安然放下。在觉性广大明空中,六识放任于所现境界,则虽有明现而无
能取,成为广大“平等”。

    根境作意之当时,自心“平等”,大乐自显,能取无缚,自然光明,此为摄
“平等”之关键。

(3)摄纳为纲(行)
    
    一切时中之行的纲领。“平等”是金刚界之本有法印。觉性如无碍虚空,其
中境心所现皆是无生⒅,此为金刚之纲本自摄纳故。

    菩提心为总纲。一切皆觉性之自现,心所现故,无而明现,皆觉性之化用⒆,
体用“平等”。
    
    平等包罗之纲,一切所现法,包罗于自心法性中⒇,本来是一、一亦无有,
自现空寂,由一种性,成一大空,离诸边执“平等”。
    
    觉性包罗之纲。从觉性起,在觉性上现,觉性中解脱,一切皆为觉性所包罗,
觉性之外无有余法。于觉性中觉了其相,即得解脱,法性“平等”。

(4)肯定宗义(果)

    无内外境“平等”。

    本空无有因果“平等”。


第三、元成

(1)阐明宗旨(见)。
    
    在见解上认识根本规律,即认识心境,心物皆是相对而有,本自“元成”,
有体即有用,体用之间无有固定自性,是一体的两面。
    
    体相大“元成”。如虚空中显现情器,轮回涅槃亦由觉性的不灭妙用而起现,
即现之时,自现为空,是相空,觉性之体,空湛清净,是体空,二空皆本自大“
元成”。换言之觉性有用要现,现而成空,摄用归体;空而又要现,从体起用,
这是“元成”规律。
    
    “元成”如摩尼宝(21)。觉性菩提心全无可得,而其妙用能现一切,从本以
来则为诸法之界或所依,本自“元成”。

    无二“元成”(22)。本体觉性和所现法无一异之分别。
    
    三身大“元成”。觉性空湛分为法身,明分为报身,现门不灭分为化身,三
身是一体,故本自“元成”。
    
    一切“元成”宝库之本元显现(23)大“元成”。觉性中染净俱现,自明自现。
本元显现(内光)外显时有八门,能现染净世界,故称为“元成”八门(24)。世
界的缘起即从此起。

    “元成”不须造作,自然成就。

    “元成”觉性菩提心有体,相,用三分,本自“元成”,非由修造来。

    一切皆菩提心,佛之四身五智,众生的三业烦恼皆是菩提心一界,其外无有
余法。

    “元成”无勤修。

    “元成”无所作。

(2)总结关键(修)
    
    在修持上,了知觉性明空,如水晶球,自具五光,五光即地、水、火、风、
空五大种,故现境不灭,本自“元成”,应放松六识,安然而住。
    
    五光外显,在众生因位有无明业力,初不超越根识,但知照是觉性本有功能,
知而不分别推求,根识觉念本空,摄用归体,则自然住于自明之中。

    无修无作,任运自在,则是住于自性大三摩地(25)。
    
    总结“元成”关键就是一切放下,觉性之体如虚空本净,无修无治,一切放
下,任运自在,内外诸法皆为“元成”所摄。

(3)摄纳为纲(行)
    
    在行动上认识一切世间现象,皆在觉性中本来自现“元成”,犹如梦境亦是
自现中“元成”;一切三有轮涅皆觉性妙用所作之游戏,犹如晶体现出五光,是
本自“元成”;菩提心之空明亦是本来“元成”,故一切除“元成”外无有其它。

    了知一切皆是任运成就“元成”则不须勤修。
    
    “元成”无转变。觉性之体明空本净,觉性之用出现一切。三有轮涅之法,
然皆是一体之游戏化现,其中并无生死,苦乐,轮回,涅槃可得,是现而无有,
故唯是普贤一界,无有转变。

(4)肯定宗义(果)
    
    肯定超绝思虑言说之“元成”。觉性菩提心中无有得失转变,亦无内外上下,
所显所现皆是超绝一切思议言说之界。

    肯定“元成”之实义心要为菩提心。空有本自元成,离断常有无四边。元成
亦属假名安立,非实体有。

    肯定体性本净,全无所得,迷情皆由事用而生起。本无无明,由起悲心,无
明自生,起现元成八门。
    
    肯定归体之理。摄用归体,如云融归于虚空,自现五光,融归于晶体中,所
现三有轮涅,亦将融归于本体本净之地,于“元成”界中平等解脱。
    
    肯定当下本位。一切法在“元成”觉性中肯定,“元成”在本位大本净中肯
定,本净在离言绝思中肯定,此为“元成”究竟之肯定。
    

第四、唯一(指自然智)

(1)阐明要旨(见)

    在见解上认识觉性菩提心为一切法之根本。若不了悟明空赤露当下本面,即
为轮回,若了悟者即为涅槃。
    
    一切现象无而明现,境相空寂唯是一界,觉性自体如虚空,明空离戏(26)唯
是一界。境相与觉性二者无别,合而为一,成为“唯一”大明点(27)界。
    
    觉性平等自然智中,一切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亦从觉性体中起,觉性
体中现,觉性体中解脱,“唯一”觉性平等性中无有动摇。

    觉性是万法的“唯一”根本。
    
    总结“唯一”觉性。外境所现之一切法皆是觉性本光,如晶中光,知为无灭
之功德后,则远离异取之心,外无所取,内觉性亦通彻赤裸,以证悟故,无能取
之心,境心无二则皆是“唯一”菩提心之本相。

    觉性无体,离言绝思。

    觉性虽现一切,而于一中不动。

(2)总结关键(修)

    在修中总结关键,认识即此现(境)知(心)皆为自然智慧,诸法是“唯一”
一味。

    起现解脱,如水与波,皆为自然智慧之游戏。

    动静不二,即境心不二,无取无舍,自然解脱。
    
    总结密意(28)关键为三要:心境不二平等而住,获得无有破立之密意;悟与
未悟平等而住,获得无有来去之密意;动静不二,迷悟不二,平等而住,获得无
有中边之密意。此三并非有异,其关键在于自明法性中不动,六识放任宽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