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6期 >

第23部分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6期-第23部分

小说: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6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探求蒋雪峰同志的精神之源时;我找不到一件更为震惊的大事;所资之情似乎都十分平常。这并不使我扫兴;因为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人;这也正应了“伟大出自平凡”一句名言。然而;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过程都不尽相同。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从普通中滤出不普通;这个“质”就是一个人不平常的个性形成的动力之光。在几天的采访中;我发现了蒋雪峰同志的人生成长——乃至他那一刹那的升华、一分钟的壮举所发生的必然轨迹;发现了在他人生灯塔的底座下有两大块坚实的基石。 

1980年;蒋雪峰出生在洪湖市燕窝镇一个破旧的茅草屋。在他之前;母亲已经生了三个姐姐;他的出生;给这个没有男丁的家庭带来了喜悦;但同时;也使这个本来很穷困的日子雪上加霜。父亲一个人种田;养活一家6口;温饱问题越来越成为生存的危机。好在蒋雪峰的姑姑尹玲萍(与他父同母异父)间或送些米面接济;但因家口之多;杯水车薪。到蒋雪峰两岁多时;父亲看他瘦骨嶙峋地爬在地上抠土吃;觉得这样下去孩子难得成人;于是把他托付给了他姑姑代养。到蒋雪峰10岁时;父亲病故;临终的时候;特意把他姑父朱忠柱叫到床前;进一步提出托孤意愿;请他姑父把雪峰当儿子收养;他姑父慷慨地接收;并且办理了包括公证在内的一切收养手续。 
这样;蒋雪峰就有了两个家;两个母亲。 
蒋雪峰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不仅仅在于永远结束了抠土吃的日子;而且得益于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远见、有爱心的姑父的明教。 
他姑父接收蒋雪峰;并不是怜悯而作出的姑且安慰;而是发自内心的庄严承诺。因为;他自己本也是在别人的关爱下长大的。他父亲原是县粮食部门的职工;母亲身体瘦弱;生了他姐姐后天天卧病;到36岁又生了他。在他姐姐刚出生不久;长江突发水灾;举家逃到江南;寄宿在一个陌生的茅草屋的人家;这家的日子也不宽裕;不仅不嫌弃他们;还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们;一住几个月;直到水退了才回来——这是他懂事后母亲给他讲的第一个故事;母亲让他不要忘记别人的关爱;曾经领着他去江南“认亲”;至今两家还有来往。更刻骨铭心的是他的亲身经历:那时;他父亲在外上班;母亲生病;姐姐体弱;他未成年;家里的挑水、劈柴、喂猪、种自留地;都是靠他隔壁的乡亲帮助。他受恩于这种关爱;因此能够坐在学校读书。他忘不了这种关爱;因此在他当了干部之后;将这种情结写成一篇散文——《小河情思》;发表在洪湖报上;发誓要用关爱回报别人。同样;他的这段受关爱的经历;自然成为他讲给蒋雪峰的第一个故事;让他懂得关爱是金;人是在相互关爱中成长的;多一分关爱;社会就多一分和谐;教育他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别人。他还对蒋雪峰说:“你是你爸爸的亲生儿子;你仍然要姓蒋;不要姓朱;你仍然叫我姑父;不要叫我爸爸。我仅仅是替你爸尽一份养你的责任;给你一些他无法给你的父爱。”这种博大的胸怀;将情、理、法、义完美地统一到一起;在蒋雪峰心里竖起了高大的丰碑;成为他效法的楷模。邻居们都记得;在蒋雪峰5岁那年;一个讨饭的老人去了他家;他姑姑给老人在罐里挖了两缸米;装进老人的布袋。小雪峰站在一边;先是认生地盯着看;当老人走出门之后;他却在姑姑挖过米的罐子里;又用小手抓了两把米;追上去装到老人的布袋里。 
从蒋雪峰到朱家的18年中;姑父和姑姑一直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一直用关爱的行动影响着他;哪怕给他亲生儿子朱力买一双鞋、一件衣服、一支铅笔;也有蒋雪峰同样的一份。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恩惠;在蒋雪峰心中筑起了人生道德的第一块基石;让他底气十足地走向未来。 
1998年;是华夏灾难深重的一年;而对于蒋雪峰来说;却是他人生走向辉煌的新起点。 
这年夏天;长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20万人民解放军日夜奋战在长江大堤上;仅洪湖堤段就驻守着1万官兵。当时;蒋雪峰正在读高三;他的家乡燕窝镇就在长江边;属于重中之重的防守地段;堤上的险情不时地传来;解放军匆匆来去的跑步声和铿锵有力的“咱当兵的人”的歌声震荡着校园。他经常站在校门口、家门口;看着那些身穿迷彩服的战士们扛沙包、排管涌、夯木桩、堵倒口;在咆哮的浪口上筑起一道道人墙的情景;内心里涌动着钦敬的激流;觉得这是一个最可爱、最伟大的群体;梦想着自己也能够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8月;从江对岸传来簰洲湾溃口、高建成等19名解放军官兵壮烈牺牲的消息;他含着眼泪;久久地望着波涛滚滚的对岸;垂下了崇敬的头颅。这些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却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长江;这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关爱;而是胸怀整个民族的大德大爱;大义大公。他暗暗发出誓言: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从这时起;他心里就再没有平静过;甚至在梦里喊醒了几回;笑醒过几次。 
蒋雪峰在解放军的守卫下读完高中最后一课;拿到了高中毕业证。11月;洪水退去;喜讯传来;征兵工作开始了。在洪湖市招兵的有两个部队;一个是与洪湖人民并肩抗洪的空15军;一个是人们并不很熟悉的、仅仅在电视里展现过风采的驻港部队。相比之下;驻港部队担负代表国家形象的特殊使命;不仅享有优先选拔、优中选优的特权;而且要求条件相当高;除了政审三代没有一丝污点之外;身高必须在1。71米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实在地说;蒋雪峰对自己能不能当得上兵;心里并没有一点儿把握;仅仅是有一个坚强的决心。而事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在采访这个情况时;我有幸见到了时任洪湖市人武部军事动员科参谋、如今是交通局办公室副主任的肖厚登同志;他谈起蒋雪峰的参军;眼睛里充满了荣光:“当时;全市进入体检站的应征青年共有1450人;驻港部队先挑;结果第一关入围的只有59人;光身高这一项就打下来不少。蒋雪峰身高1。77米;他很幸运地成为59人中之一。接着;我又把这59人领到荆州军分区;进行包括相貌举止在内的更严格的复查;蒋雪峰成为最后选定的16人之一。”谈到这里;肖厚登不无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蒋雪峰可谓是千里挑一的帅伢儿;是我们洪湖人民的骄傲!” 
带着鲜花;带着泪水;带着嘱咐;带着梦想;蒋雪峰坐上火车;驶向了火热的军营。 
从老百姓到军人有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士兵;所付出的艰辛更难以想象。蒋雪峰的连队进港前在深圳一训就是一年;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个“苦”字。训练苦;从单兵步伐到集体队列;摸爬滚打擒拿格斗;千万遍地磨练整合;属于军体课目的跳木马单双杠负重跑;万千遍地重复;对多种武器性能构造的熟练掌握;装了卸卸了装的无休止循环;几种姿势的射击瞄准;各种地形、各种气候下无数次的演练考核……不到一个月就脱了一层皮;掉了十斤肉。在与蒋雪峰同去的战友中;已经有几个因体力实在受不住被迫转调回内地部队;而蒋雪峰咬着牙硬是挺住了。这与其说是他自身体能的力量;倒不如说是他姑父帮了他一把。当那几个战友将被转调的时候;他也曾凝视着自己厚茧裂皮、模缈臼淼氖职蛋档亓鞴劾幔徊⑶以谛锤酶傅男胖辛髀冻觥笆懿蛔 钡那樾鳌J撬酶敢环夥馐樾殴睦灰妓研淖晕剩罕绕鹄弦槐才姥┥焦莸鼗箍嗦穑勘绕鹂购榻夥啪プ40度高温连续两个月在大堤上堵浪还苦吗?不付出苦的代价;以后用什么资本回报乡亲、服务社会呢?——好姑父;在蒋雪峰思想发生波动的时刻;用他那慈父尊长的手;扶正了这颗险将倾斜的心。这以后;姑父高兴地看到;蒋雪峰的来信中;多了的是自信和决心。蒋雪峰的战友们都说:“蒋雪峰的训练有一股暗劲儿;他除了正课受训;还自己加时加量;除管理自己;还担任班里的军械员;督察武器的使用和保养。”有一天晚上;战士们都沉浸在梦乡;蒋雪峰下岗回来没有睡;却蹲在地上练习摸黑限时拆装武器;直到下一班岗回来才发现;而这两个小时的反复拆装中;竟没有发出惊动梦境的响声;其熟练程度令全班战士都交口叹服。因此;这年底;在结束训练进港之前;他被评为“优秀军械员”。 
进港以后;思想、作风、纪律、技能要求更加严格;事事讲求规范。经过了“苦”的打造的蒋雪峰;这时候对这个特殊群体才真正有了一种自豪感。他看那衣服一般新、个头一样高、相貌也像一个娘生的全连士兵;觉得自己身在其中是他人生的黄金岁月;当他站在队列中;听到下达“立正”口令时;觉得所有士兵的呼吸、血液、目光、意念;全部都锁定在连长的嘴上;随时准备冲向命令指示的任何目标。啊!蒋雪峰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统一”;什么叫“素质”;什么叫“力量”。 

部队除了训练、执勤;更多的时间是学习。蒋雪峰最喜欢学的是电脑。他看得最多的是《士兵手册》;那本书让他翻烂了;封面贴了几块透明胶纸。那书中首要的内容是教育士兵爱国爱港爱民;为祖国内地和香港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强调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当义不容辞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蒋雪峰天天看到这段话;每看一遍都有一次新的认识。他在心得中写道:“祖国和人民随时都在监督着我;考验着我;我是洪湖的儿子;决不给家乡父老丢脸。”有一次;他外出购物;在归营的途中;遇见一个在香港探亲迷路的内地老太太。蒋雪峰对香港的社区街道并不熟悉;但他没有走开;扶着老太太一直找到社会救助部门。当他回到连队时;已经晚了5分钟;他并没有解释做好事的原因;而是主动向班长作了检讨。几天后;是同连与他一起外出的另一个战士知道后;才替他向班长讲了真情。年度考核开始后;蒋雪峰被评为“优秀士兵”。 
光阴似箭;蒋雪峰几乎还没有好好感受一下香港繁荣的现代味;驻港部队的换防期到了;他们的连队要撤回内地;他的两年的服役期到了;他要脱下军装;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 
带着鲜花;带着泪水;带着意志;带着一身练就的特质;蒋雪峰坐上火车;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洪湖;并把心扑在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政运员的岗位上。 
从军人到老百姓同样有个过程。蒋雪峰要担当交通政运执法人;更需要一个对专业知识掌握和熟练阶段。上岗前;运管所先安排他去省里培训一年。他学运政法规、运政管理与服务常识;他懂得这个岗位的分量;他说他是为老百姓衣、食、住、行四件大事的“行”字上站岗;保护老百姓出行的安全任重如山。因此;他的标准并不仅仅定在懂得和拿得下来;而是要做一个优秀的运政执法人。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把这次学习看得比黄金还珍贵;除了教材上的东西;他还经常提出一些执法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与学员讨论许多“为什么”。 
蒋雪峰同时知道;他的优势就是在部队炼就的意志品质和体力;他要时刻保持;不使荒废。因此;从他去运管所报到的那一天;人们就发现他身上有一种很浓的军人气。在部队;锻炼是强制性的;有规定的训练指标;那是必须完成的。回地方后没人管了;保持下来完全靠自觉。人们看见他一有空就到健身房锻炼;130多公斤的扩胸器;他做起来像玩儿似的。做俯卧撑;别人做几下就气喘吁吁;他一口气能做200下。不仅如此;他自己还购买了哑铃、臂力器、三节棍;睡觉前总要练上一练;然后洗个凉水澡才入睡。他每天很早就起来跑步;稽查科长刘洪浩说:“我与他住隔壁;每天清早他喊我;可我跑步就是跟不上他。他说他跑得并不算快;以后他要练到跑得过‘的士’。” 
他未必真能跑得过的士;但他是管车的;这或许是他在意志和体力方面给自己定的目标。 
他有这样的体质;又有擒拿格斗技术;可在他心中;这种能量仅仅是“储备”。客运科长程琳讲了这样一件事:就在蒋雪峰受伤前一个月;从新堤至峰口线路上运营的一个客车司机;擅自改变运营线路并中途甩客;被蒋雪峰查住;开了处罚单。司机拿起一根铁棒从车上跳下;吼道:“你敢罚我;我就打死你!”蒋雪峰稍微施展一下手段就可以把他放倒;可是;他没有动手。他严厉告诉车主:“你违章我就处罚你;否则;公众利益得不到保护;运营市场就没有了法度。”司机见他凛然不惧;手中的铁棒缓缓垂下;乖乖地接受了处罚。 
2004年春运期间;新堤至沙口线路运营的一位客车司机;因站外拉客被蒋雪峰查获;按规定要处以500元的罚款。可车主就是不肯;请出曾与蒋雪峰同在驻港部队服役的战友说情。面对战友;这份情他还是没有给。他湿润着眼圈说:“对不起;老战友。国家的法规高于一切;不能在你我手上撕开口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