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9部分

俱舍论疏-第9部分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寫本文字極狼藉也少少雖直之多多
    謬難盡歟隨後樱Э芍敝

    壽永元年十月十二日於石山寺書寫了
    弟子範賢生年十九歲
俱舍論疏卷第一餘之

                沙門法寶撰
            
     
        

    論如。上所言至色蘊者何。已下二十行頌。別釋五蘊。并分處界。於中。有十三段。分為四節。初五頌半明色蘊。及分處界。文中有五。第一半頌總列十一色。第二半頌辨五色根。第三一頌辨五色境。第四三頌辨無表色。第五半頌以色蘊分處·界此即初也。頌曰至及無表者。次舉頌答。
    論曰至立色蘊名。此釋頌也。如文可解。
    論。此中先應說五根相。第二半頌辨五根相。論曰至眼等五根。此釋頌也。彼識有兩釋也。一云。彼色等識。二云。彼眼等識。此文第一。即是彼色識所依名眼根。乃至。樱R所依名身根也。論。如世尊說至如是廣說。此引經證五根是淨色也。
    論。或復彼者至鼻舌身識。此第二釋。識從根得名也。論。彼識所依至所依止義。即眼識所依名眼根。乃至。身識所依名身根也。論。如是便順至如是廣說。此引文證。後說為正。諸論皆同。正理論先說識從根立名。斷為正訖云。有說。彼者是境非根。而無意識緣色等故名色等識。彼識所依名眼等過。由淨色言所簡別故(釋曰。言所依淨色。簡意識故。意識。所依非淨色也)。又云。若爾。色言應成無用。彼識依淨名眼等根。義已成故。無識所依。淨而非色。為簡彼故應用色言。釋曰。難也。若謂淨色簡意根者。即應但淨。不假。色言。一切法中淨有二種。一者五根。二者謂信。信是心所非意識所依。五根是色非是意根。但言彼識依淨。已簡意根。更置色言便為無用。如是釋者。為遣疑難須置色言。若識依言就有財釋。則應淨信名眼等根。故置色言。為簡此釋。無有一法以識為依。色而是淨。可為此釋。是故色言甚為有用。釋曰。直言彼識依淨。或有財釋。信名識依。以信依識有所依識。取其識名名為識依。體復是淨。若直言彼識依淨。不置色言。則濫有財釋。信名為識依。復是其淨。即應淨信名眼等根。若置色言不濫此釋。無色是淨。用識為依。就有財釋名為識依。故置色言甚為有用。有人不得此意。以識依淨三字相摺怯胸斸尅T朴幸环钟胸斸尅U‘也。又云。又於此中前言。為簡耳等四根。彼雖皆用淨色為性。而彼非為眼識所依。故彼四根非眼根攝。後言。為簡無間滅依。彼雖亦為眼識所依。而彼非用淨色為性。故彼意根非眼根攝。或復前言。顯同分眼。後言。為顯彼同分眼。餘根亦爾。釋曰。前言。是眼識所依。後言。是淨色也。又云。若爾淨色相無別故。應不成五。不爾。功能有差別故。如何得知功能別者。不共境識。所依定故。乃至廣說。有部等計五根以淨色為體。大眾部五根以肉團為體。覺天以四大為體。論已說五根次說五境。第三一頌明五境也。
    頌中味先。香後者。正理論云。越次說者。顯彼境識生無定故。論既此釋。故知不為犯聲香在味後。論曰至四色差別。釋五境也。就中。文有六段。五境即為五段。第六生識總別。就別釋色境中有三。一釋二色。二開二十色。三四句分別。此即第一釋二色也。言二色者。一顯。二形。此釋顯色。顯色有四者。根本顯色。即青·黃·赤·白。餘顯是此四色差別者。謂雲·煙·塵·霧·影·光·明·闇。此之八色隨其所應。即青·黃等色之差別。因龍氣等名雲。因火名煙。末散名塵。地氣曰霧。因日名光。因寶月等名明。障光明生於中餘物可見名影。翻此名闇。雖八差別不同。根本即是青等色也。亦有碧紅紫綠等異。此是溕畈煌kx合有異。不別立也。溓嗝獭1〕嗝t。青黃合綠赤黑合紫。
    論。形色有八至不正為後。列形色也。正理論云。此中顯色有十二種。形色有八。其名如下。論。或二十者至影光明闇。第二開二色為二十也。論。有餘師說至第二十一。述異說也。此師意說。空一顯色非是明闇。別立此色故二十一。依婆沙正義。空一顯色即是空界色一分。空界色即是明闇等色。無別體性。然明闇等。即青等四色差別而立。故識身足論第十一云。空一顯色。如青黃等者。以是青等差別立也。或似青等之差別色。非即青等。故言如也。論。此中正者至故今不釋。逐難釋形色也。此形色相者。古今諸師多不得意。不依拢掏銎湎唷=衩鞔讼喽T分別。一述正義。二敘異說出過。述正義者。大小乘論。述八色相。皆無相待立長短也。大乘成業論。對有部等諸宗。立八色相。及此論業品經部對有部立八色相。皆云。見面齊平起於正覺。見面參差起不正覺。見一面多便起長覺。見一面少便起短覺見四面等便起方覺。見一切處生則起圓覺。見中凸出便起高覺。見中坳凹便起下覺。兩論少異大意同也。准此論文。長短二色非相形立。是各別體勢。依論所立體相各異。依大乘釋。即是顯色安布不同名為長短等依有部釋。別有形微攝持成此八相差別。古來大小乘師迷一面多名長。一面少名短。作種種釋。皆不得意。遂謂相待以立長等。令釋。一面多者。六面之中一面多故。亦應是六面之中。兩面多。恐難解故。故言一面。如竹·筍·越瓜等名為長色。若言兩面多。人即不解六面之中是何兩面。故言一面多也。一面少者。翻此可解。長即是細。短即是粗。故八色中不立粗細。正理業品中。云離顯之外別有形微。是眼識境。積集長等。是假非實。唯意識緣非眼識境。此假長等。要由形色攝持邊故方有分量。餘物入中。破別成分。中可穿鑿成孔穴等。方有形色。論意。但說顯外別有形微。不說八種形微。體性別有。今詳。形色長等有二。一相待得名。二形量各別。相待立名。體不定故。此中不明形量各別。體不同故是此所說。婆沙第九云。五相待有。謂此·彼岸。長短等事者。非是明色體類別也。長短等事通餘法故。縱說於色亦不摺4耸乔跋啻妹麛z故。就形量各別。復有二類。一外緣來。如金石。待工匠等成長等故。二種性異。如苑健?v散成水後還方故。越瓜自長。菰樓性短。胡桃高下。櫻桃自圓。豆角性邪。如是等物種類各別。若待緣成。若種類別。并皆不是相待立名。如針雖對菰樓是短。而是長色。菰樓雖對棗是長。而是短色。此等由長短微力。令成長等。長短之微不相雜也。又即由此於餘境中不立長等。無別形微。令同時聚成長等故。餘文易了。故不釋也。敘異說者。有人云。長短者。長短極微各有別體。相雜而住。形長見短。形短見長。彈曰此釋摺浣汤怼_‘教者。懀谓洝ふ撟鞔酸屢6‘成業論。及此論。一面多名長。一面少名短。言摺碚摺R簧畠染哂虚L·短極微。形長見短。形短見長者。准此。無長不見短。無短不見長。若爾。有長有短同時相形。應見長見短。若無長短相形之時。應物不見長短二色。正對眼前作意取長短色。因何不見。要待相形。皆不應理。又待比方知。是意識境非眼識取。眼識不能計度緣故知為非理。又云。可量已去名長。不可量者名短。亦摺汤怼<斑‘世間。摺陶摺H缜耙摹_‘理者。如樱姓f不可稱名輕。可稱名重。不簡多少。但牽秤下即名重樱4艘鄳獱枴5蟹至俊<磻L。七微已上即有分量應名為長。世間即無見短色者。摺篱g者。一切世間皆不說可量名長。不可量名短。又自問答云。此短極微既有眾多。如何說彼而不可理。解云。雖有多體。而不可量。如輕極微雖有多體。而不可稱。短微雖多。而不可量。若言眼見非不可量。顯亦眼見。應當可量。若言同聚應可量者。香等同聚。應亦可量。此既雜住而不可量。短與長雜亦不可量。准上所釋。全無理趣。前後相摺W忌蠘俗卺岄L短色別。第二釋云。可量已去名為長色。即是可量聚色名為長也。不可量聚名短色也。釋難即云短微長微相雜而住。准此即是可量已去亦長亦短。不可量聚亦短亦長。豈不與宗自相乖反。又引樱R嗖粦怼O微體性非定是重。故有一類樱⒉荒軤砍印6嘁喾侵亍F呶Ⅲw是對礙法故多必可量。如何成例。又自釋色相云。中凸名高。中凹名下。自問答云。長與高何別。短與下何殊。自釋云。長短據橫。高下就豎。准此前後自相摺病XM可豎凸名高。橫凸名長。豎凹名下。橫凹名短。又諸大乘師皆云。聚顯以成長等。復說長等相待而立。明知。即是假聚長等。此唯意緣。如何色處。又聚樱群蔚脽o長。論。若有色處至影光明闇。第三四句分別。今將釋四句須知形色。今詳。形量三種不同。一者。謂極礙聚不依託生。中可穿鑿成孔穴等。如牆樹等二。自有形量不依託餘。如雲煙等。三。待他成量不堪搖動。如光明等及畫等。
    有人云。畫有形者。謬也。諸論多取第一形色以為形也。或取第二。或取第三。前文八種形色即是第一。此中四句兼第二形。以雲煙等入俱句故。或有色處有顯無形者。謂不與形色同聚顯也。即除俱句十二。餘所有顯非形。青等皆是唯顯。正理三十四云。或有色聚二俱可了。謂所餘諸形顯聚。以非於此聚離一可取餘故。准此故知。不與形俱同聚。名顯非形。
    論。或有色處至身表業性。第二句也。身表業色。雖起之時。與舊相續顯色同聚。然不必俱。初起。息滅。與顯異故。初起無新顯色。息滅。古顯相續故。正理論云。所說身表是形差別。其理極成。謂從加行心所生不住等流大種果別類形色。不待餘顯色為眼識生因。能蔽異熟生所長養形色。如是形色名為身表。論。或有色處至謂所餘色。第三句。也此是形顯同聚色也。如前引正理文。論。有餘師說至有長等故。述異說也。此師兼取第三形。唯光明色一分無形。謂無障礙所發光明。其色漸微故無有分量。有人云新生智者。非也。論。如何一事具有顯形。經部難也。難意云。長等色處即是顯微。於聚集位立差別名。如何一極微事亦顯亦形。論。由於此中至非有境義。論主取經部意答也。此中實是一色生顯·形二智故。名亦顯亦形。所以得知不依有部答者。正理論云經主前難。如何一事具有二體者。此難不成。非所許故(述曰形微。顯微體各別故。不許一事有顯形也)。論。若爾身表中亦應有顯智。論主難絕。若生二智故名亦顯亦形。身表亦應生二智也。婆沙七十五一師云。二十色內八有顯無形。謂青·黃·赤·白·影·光·明·闇。餘十二色有顯有形。此師意說。有形必有顯。自有顯無形。有一師四句。與此論同。第四句取空界色非形非顯。以恒被明·闇覆故。此之四句非是正義。正義空界明·闇為體。理合是顯非形。然此四句所明長等。是假聚長等。非實極微。此長等聚必有形·顯二微故。言亦形亦顯。非長等微亦是顯也。此之四句依色處作四句。正理三十四一說云。香·味·樱ぜ盁o表色為第四者。依色蘊作四句。聲非恒故不入俱非。就蘊以明。非是正義。此中明色處故。問水鏡等中所有影像。為是實有。非實有耶。譬喻者說。此非實有。所以者何。面不入鏡。鏡不在面。如何鏡上有面像生。阿毘達磨諸論師云。此是實有。是眼所見。眼識所緣色處攝故。問面不入鏡。鏡不在面。云何實有。答生色因緣有多種理。故彼非難。如緣月光月愛珠器得有水生。非不實有。彼所生水有水用故(云云多喻)。谷響有二說。譬喻者以剎那滅不至谷。故無。諸論師云。生耳識。故有。問此像色。二十種中是何色攝。答此是二十種像色。非二十種攝。由此。婆沙七十五釋二十色已別明像色。或即彼本色攝。青等像即入青等攝。不可將其本色難於像色。障光生等釋本色故。形顯分者。差別說。像色即是顯收。若從本伲嗤ㄐ螖z。此明像故。不可以本形為難。正理有文。言顯色者像本別說。論。已說色處當說聲處。此下第二釋聲處也。文中有四。一文前結引。二舉數列名。三依名別釋。四破異說。此文初也。正理論云。能有呼召說名為聲。或唯音響說名為聲(述曰。前是語聲。後非語聲)。論。聲唯八種至差別成八。第二舉數列名。前四種聲。各有可意不可意別故成八種。論。執受大種至大種為因。已下第三依名別釋。此明執受大種非執受大種為因聲也。於執受大種為因聲中。有是有情名聲。謂語表業。有非有情名聲。謂餘執受大種為因聲。於非執受大種為因。聲。唯是非有情名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