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疏-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非次第一一極微。牽引命根·及眾同分。一心起故非一心起無異功能。別引生後。而無過失。非為滿業亦有斯過。於一生中。各別能取色香·味等圓滿果故。依此無表同此釋。多遠離體一心起故。不許互為俱有因故。准此論文於婆沙等論文外更立此義。引果滿果。及生前後力用別故。一心所引不令有異。同是滿果一異熟。色等雖異力有同故。所以同一心引。感果有異。論。於欲界中至及彼生等。自此已下就界明為因感果蘊多少。於欲界中。唯是得一蘊感一果也。得與生等同行蘊故。論。有時二蘊至及彼生得。二蘊為因共感一果也。色之四相與所相法。色行別也。論。有時四蘊至及彼生等。明四蘊為因共感一果。心·心所無有色蘊。共一果故。論。於色界中至及彼生等。明色界也。色界有二類。一蘊為因共感一果。一得。二無想定。
論。有時二蘊至及彼生等。明二蘊為因也。正理論云。非於第二靜懀б焉嫌兄T表業。無能起故。論。有時四蘊至及彼生等。明四蘊為因也。論。有時五蘊至及彼生等。明定心也。於色界中有四類不同。論。無色界中至及彼生等。明無色界。一蘊為因唯有得及滅定。論。有時四蘊至及彼生等。明四蘊為因也。於無色界唯有二類。於三界中無有三蘊為因共感一果。有緣極少必有四蘊。無緣極多唯二故。論。有業唯感至即命根等。自下明業感處多少。准婆沙十九云。得命根眾同分業。彼業唯受法處異熟。准此論文。命根等者。等取眾同分。此二皆容別業感故。又准婆沙。命根眾同分下無等。故知得與本法同一業感。感命根眾同分業。定不兼煖識。引滿果業定不同故。所以因就蘊明。果就處說者。若說共果即有一蘊·二蘊·四蘊·五蘊別。說處共果唯有一處二處無多處故。說處共因即有二一乃至十一處故。依差別多明法相故。所以共果就蘊。共因就處處蘊互明其義已顯。不就界說。論。若感意處至應知亦爾。感二處也。意與法處。即是四相及得心所法也。樱ㄌ幷摺5谩に南嘁病U摗H舾猩硖幹翍酄枴C鞲腥帯I砣幷摺V^身·樱āS|是四大。法是四相等。色香·味三應知亦爾。論。若感眼處至應知亦爾。明感四處。謂眼·身·樱āF派呈艔痛斡袠I唯受一處異熟謂得命根·眾同分業。彼業唯受法處異熟。有業唯受二處異熟。謂得意處業。彼業唯受意處法處異熟。得樱帢I受三處異熟。謂身處樱幏ㄌ帯5蒙恪の短帢I亦爾。各受自處樱幏ㄌ幃愂臁5醚厶帢I受四處異熟。謂眼處·身處·樱帯しㄌ帯5枚け恰ど嗵帢I亦爾。謂各受自處·身處·樱帯しㄌ帯ぎ愂臁S叙N師說。一切大種皆生色·聲。欲界諸色不離香·味。彼作是說。得眼處業受七處異熟。謂眼處身處。及色香·味樱ㄌ幃愂臁5枚け恰ど嗵帢I亦爾。謂各受自處身處。及色香·味·樱しㄌ幃愂臁5蒙硖帢I受六處異熟。謂身處。及色香·味樱ㄌ幃愂臁5蒙帢I受五處異熟。謂色香·味樱ㄌ幃愂臁5孟恪の队|處業亦爾。謂各受自處色香·味樱ㄌ幃愂臁H缡撬f是定得者。不定得者其數不定。然有業能受八處異熟。有業能受九處異熟。有業能受十處異熟。有業能受十一處異熟。皆除聲處。正理論云。有業唯感一處異熟。謂感法處。即命根等。若感意處定感二處。謂意與法。若感樱帒酄枴V^樱c法。若感色處定感三處。謂色樱āH舾邢恪の稇嗳V^各為一。并樱c法。若感身處定感四處。謂身色處樱幏ㄌ帯H舾醒厶幎ǜ形逄帯V^眼·身色及樱ㄌ帯8卸け恰ど鄳辔濉V^各為一。身色樱ā=裨敗VT論說不同者取意各別。諸法相依有親有疏。一四相本法。及相應法等。此皆處互為因。是最親也。二有四大望造色亦是次親。雖非相望處互為因。五因生造色故。亦定相依。異熟類者此二未曾有相離故。三次有四根依身根。雖無五因生於眼等然若有四根定有身根。自有身根非定有四根。四次有五根依扶根境。謂有五根處若在色界定有色·樱H粼谟缍ㄓ兴木场N宕斡邪宋⒉幌嚯x義。此論·及婆沙初師依前三義說。正理依前四義說。然說色界以決定故。婆沙後師通五義說。然說欲界非上界也。然所錄婆沙初說感樱c此論不同。應更詳撿。論。有果能感至或十一處。明容有業決定感五·六·七·至十一也。
論。業或少果至諾瞿陀等。明因少果多也。此中或少果者。非謂因多果也。欲顯少餘多果因也。如穀麥等。一粒之因可得百千之果名種果少。如蓮·石榴等。一粒之因一年之果。已得百千多年之果不可稱計。論。有一世業至果減因故。就大三世明也。如一世造業可三世受。無三世造業同一世受。據引說也。勿設劬勞果少因故。論。有一念業至如上應知。明小三世據滿說也。此中所以如上應知。問若爾菩薩百劫修其相報業因。何唯一生受耶。答修多加行助一業故。然正感者果多於因。論。能異熟果至力所引故。此明熟果必因多時。轉變方得熟故。論。又異熟因至方能辨故。此明感異類難。必經多時。
論。如是六因至故應重辨。自下重明因世異也。論曰至理如前說。釋遍行同類唯世二世。未來世無如前已述。無前後故。論。相應俱有至皆悉遍有。明三因也。二因同時故。異熟性異故。論。頌既不說至通三世非世。明能作因由體寬故通三世非世也。
論。已說六因至對彼成。自下大文第二明六因對五果也。論。曰至及與擇滅。此引本論出果體也。一切有為皆得是果。無為法中唯取擇滅。定非擇滅非是果也。
論。若爾至此為果故。此難無為合有因也。凡立果名對於因稱。無為是果。應合有因。論。又此無為至此為因故。此難無為合有果也。凡立因名對其果稱。無為之法是因應名有果。論。唯有為法至非諸無為。此總答也。有為之法是因是果。亦有因有果。無為是因是果。非有因有果。論。所以者何。徵所以無為不同有為有因果也。
論。無六因故無五果故。答也。六因·五果外說證得因等非無因也。有不取·與之果。非無果也。以無六因因故言無因。以無五果果故言無果。論。何緣不許至為能作因。難也。既無間道力得離繫果。何緣不許無為有能作因耶。論。於生不障至道何所作。答也。六因中能作因於生不障名能作因。無為不生故無能作因也。
論。若爾誰果果義如何。此中二問。一既無有因是誰之果名為果耶。二夫言果者是對因義。既無有因。果義云何。論。謂是道果道力得故。答也。論。若爾至非於擇滅故。難也。得因道生。可是道果。擇滅先有。豈是果耶。論不爾至有差別故。答也。道於證滅得。及於擇滅功能別也。
論。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問也。論謂能生故。答也。論。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問也。
論。能證故。答也。論。由此理故至擇滅為道果。結釋也。由道不能令滅生故無六因因也。由滅因道證故。是五果中道之果也。論。既諸無為至能作因。問也。夫增上果者對能作因立。無為既許無增上果。如何可得是能作因。論。以諸無為至與果用故。答也。於他生位不為障故名能作因。無為不障他生名能作因。名有果者據取與義。法至現立方名取果。無為離世無取·與用不名有果。故無為法無增上果。已上述有部宗。論。經部師說至唯有為故。論主述經部宗。經部不許無為是因。以經說故。論。何處經說。有部問也。論。如有經說至識亦如是。經部出經說也。論若爾至作所緣緣。有部難也。經說無常因緣所生諸色。汝即謂因唯是有為。經中既說無常因緣生於識者。無為亦應非所緣緣。論。唯說能生故至故不成難。答也。經說無常能生色者。乃至能生識者皆無常。不說為識緣者皆無常也。故不成難。論。豈不亦說至為能作因。有部類釋。經說能生是無常不廢常法。是何緣經說無常為能生。豈廢不障為能作。論。有契經中至不障因性。經部破也。無為為所緣緣有經說故。我作此釋。不障礙因既無經說。因何得立而妄例我所緣緣也。論。雖無經說至無經說耶。有部救也。論。若爾何法名為離繫。經部問也。如經部宗擇滅無體不立為因。今汝有部既立為因。有何別法名為離繫。
論。即本論中所說擇滅。有部引論答也。
論。豈不先問至開顯自性。經部責也。前界品中問云何擇滅。謂是離繫。今此中問云何離繫。云是擇滅。於此自性竟不能顯。
論。此法自性至亦名離繫。有部釋也。擇滅無為言不可詮。但可方便說。是善。簡虛空非擇滅。是常。簡異餘有為法。顯其自性名為擇滅亦名離繫。論。經部師說至此所無故。論主述經部宗。三種無為並無有物。物無立故。論。若爾何故名虛空等。有部問也。法既無體。依何立名。既名虛空及擇滅。故知有體。論。唯無所樱链耸翘摽铡4稹?諢o體假立名也。論。已起隨眠至說名擇滅。釋假名擇滅也。論。離簡擇力至中夭者餘蘊。釋假名非擇滅。論。餘部師說至名非擇滅。論主敘上座部計也。彼計由慧簡擇功能。隨眠不生名為擇滅。隨眠闕緣不生。及苦果不生名非擇滅。論。離簡擇力至即擇滅攝。論主破也。隨眠及苦不生皆由擇力故。此不生亦擇滅攝。論。有說諸法至名非擇滅。論主述大眾部計也。此計諸有為法生已後自然無名非擇滅。論。如是所執至未滅無故。論主破也。既是無為豈得先無後有。
論。豈不擇滅至應亦無常。大眾部反難論主。經部擇滅亦擇故後有不生也。
論。非擇為先至亦是無常。論主答也。擇滅本有。非擇為先方有擇滅。如何擇滅亦是無常。論。所以者何。此大眾部徵也。既已起隨眠生種。滅位名為擇滅。故知未滅無也。所以得說非擇為先方有擇滅。
論。非先有擇至方有不生。論主答也。隨眠不生非由擇有先來自有非新有不生。
論。何者不生本來自有。大眾部等徵也。何者不生先來自有。論。若無簡擇至非造不生。論主為經部釋。隨眠種子不生義本來自有。若為生障不生義顯。非造不生。道但為生障。非造不生也。論。若唯不生至豈不相摺S胁侩y經部也。若無別實物唯法不生是涅槃者。即唯是未來有不生法。如何經說能令過去·未來·現在眾苦永斷。此永斷體即是涅槃。故知於三世隨眠等斷證得無為是涅槃也。論。雖有此文至名眾苦斷。經部通也。此經意說。緣過去等煩惱。斷故名眾苦斷。非謂斷過去·現在煩惱名眾苦斷。論。如世尊說至義亦應然。引例釋也。如煩惱非色緣色等故。名為色等。煩惱非過去等緣過去等故名過去等。論。設有餘經至義亦無摺W即送N經也。論。或此經中至應知亦爾者。更別釋也。謂斷過現所薰種故名斷過·現。如十八愛行過去世起者。依過去生說。未來現在應知亦爾。論。如是二世至說名業盡。舉法釋也。由過去現在生煩惱熏成種子。由道力故彼種子斷。此過現所薰種子斷時。名過現在煩惱斷也。此即果斷說因斷也。如異熟盡時說名業盡。論。未來眾苦至說名為斷。此釋未來斷也。
論。若異此者至為令其滅。經部更難有部。過去已滅。現在正滅。何用修道令其滅也。論。若無為法至立為第一。有部難也。凡稱第一皆說有法。法既非有。如何得說為第一耶。如石女之兒。豈得說為此兒第一。
論。我亦不說至此為第一。經部釋也。如說此聲有先非有等。即此非有不是有。故有義得成。非是有體。一切有·非有中此最可稱歎。故經歎說此為第一。論。若無為法至名滅拢B。有部轉難。凡言稱諦是其實義。既稱滅諦如何非有。論。且言拢B至義有何摺=洸酷屢病Q月}諦實者。見無顛倒名之為實。謂有見其有。無見其無。拢娪袩o不顛倒故名為拢B。非是有別體性名為實也。論。如何非有至第三拢B。有部轉難。凡論數物須有體性。滅既非有何成第三。論。第二無間至故成第三。經部答也。拢艘姷诙B後見此滅故。說第二諦後說此滅故名為第三。非要有體方名第三。論。若無為法至應緣無境。有部轉難。若無為法唯是無者。如緣虛空·及涅槃識應緣無境。境既是無如何生識。無所扶故。論。此緣無境至當廣思擇。指後述也。論。若許無為至當有何失。有部問也。論。復有何德。經部師反問也。論。許便擁護至是名為德。有部答也。論。若有可護至是名為失。經部彈有部德。及出有部失也。論。所以者何。有部徵也。所以實有朋虛妄計。
論。此非有體至如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