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32部分

俱舍论疏-第32部分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五十二。問何故下無無想定。一說云。下諸地有歡戚受。行相粗動難可除滅。第四靜懀ㄓ刑幹惺堋P邢辔⒓氁卓蓴鄿绻省柡喂薀o色無此定耶。答唯有異生計習此定。以為能證無想涅槃。無色界中無有無想異熟可計。故無想定於彼亦無。正理論云。前無想定在色界邊地。今滅盡定在無色邊地。以在非想非非想處。所受生身是最上業所牽引故。說名有頂。或有邊際故名有頂。如樹邊際說名樹頂。唯此地中有滅盡定。何緣下地無此定耶。厭背一切心。及邊際心斷方能得此勝解脫故謂由二緣立此解脫。一者厭背一切心故。二者邊際心暫斷故。若於下地有此定者便非厭背一切種心。以未能厭上地心故。亦不名為邊際心斷。以上地心猶未斷故。應名厭背少分諸心。亦復應名中際心斷。論。此同前定至善等起故。第三明性同也。論。前無想定至四蘊異熟。第四明招果別。文中有二。前明受別。後依地別。論。前無想定至勝解入故。第五明修者別。有其三因非異生得。一怖斷滅故。二唯拢懒λ芤省HF法涅槃勝解入故。遠加行作涅槃想。近加行作止息想。論。此亦如前至方證得故。第六初得同也。論。又初得時至亦成過去。第七明成世同也。論。世尊亦以至皆離染得。第八明世尊唯離染得。論。世尊曾未至俱分解脫。已下第九對他部辨同異也。文中有二。一問。二答。此即問也。論。於起滅定至成俱解脫。答也。婆沙一百五十三云。何故世尊盡智起已名俱解脫。答已得彼定入出心故名俱解脫。非得定體。則由此理名離染得。後時不由加行起故。
    論。西方師說至後得菩提。述異部也。此師意說。菩薩學位已起滅定。後得菩提。論。云何此中不許彼說。此責有部不許所以。
    論。若許彼說至後生盡智。西方師證自義順論說也。西方師是健馱羅國師。鄔波□多此云近藏。佛涅槃後一百年出。是阿育王門師。論。迦濕彌羅國至後方生盡智。此述婆沙宗也。論。所以者何。西方師徵。
    論。傳說菩薩至成三十四。釋。以三十四心成菩提不入滅盡定也。論。一切菩薩至起滅盡定。釋三十四心成菩提所以。
    論。外國諸師至斯有何過。外國反問也。
    論。若爾至不越期心。出越期心過也。
    論。理實菩薩至無漏拢馈N鞣綆熱尅2辉狡谛摹Ec婆沙異。論。若爾期心如何不越。毘婆沙師破西方釋。如何得是不越期心。
    論。謂我未得至諸事究竟。西方重釋。不越期心。正理論云。豈不由斯已成摺接馃o漏拢榔谛摹H绾纹兴_為盡諸漏修未曾得見修二道。欲拔有頂見斷惑根。及除有頂修惑怨敵。立誓要期結加趺坐。事未究竟而於其中。捨所要期無漏治道。貴重無始能為誑惑世間定類。為獲共有易得滅定而致稽留。如是善成三十四念得菩提故。論。前說為善我所宗故。結歸本宗。
  論。雖已說二定至滅定初人中。次下有半頌第五重明二定同異。論曰至而得現起。第一明二定起處同也故婆沙一百五十三云。問何故生欲色界能起滅定非無色界。答命根依二法轉。一色。二心。此定無心斷心起故。生欲色界起此定時。其心雖斷而命依色轉。生無色界色雖斷而命依心轉。若生彼起此定者色心俱無命根無依故亦應斷。是應名死。非謂入定。是故生彼界不起。論。若有不許至是名同相。引證明起處同也。言。若有不許至非五行。若不許色界起二定者即摺菊摗;蛴惺巧姓摺V^色界有也。此有非五行者。五行謂五蘊。迦葉佛時以行名同蘊。婆沙一百九十二云。此中諸蘊以行聲說。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說蘊名行。今釋迦如來說行為蘊。此阿毘達磨中說五行者。欲顯今佛所說五蘊則是先佛所說五行。已上論文。非五行者。謂有色界身不具五蘊也。言。謂色纏有情至此有非五行。引本論釋也。或生有想天住不同類心者。是起異界心及無漏心。此心非色界故。若入無想定若入滅盡定者。是有想天中入二定也。或生無想天已得入無想者。生無想天中已入無想異熟。是謂是色有此有非五行者。結成非五行也。此上所說唯有色·行二蘊無餘蘊也。言。由此證知至是名同相。結證同相。論。言異相者至後復修起。第二明異相也。婆沙一百五十二云問何故生色界中能初起靜懀Аo色而非滅定。答靜懀в扇壒食跗稹R灰蛄Α6䴓I力。三法爾力。無色由二緣故初起。一因力。二業力。滅定由一緣故初起。謂由說力。唯欲界有佛說故能起現前。不由因力以餘生中未曾起滅定故。不由業力以此定非業性故。不由法爾力以無色中無世界壞故。正理論云。謂滅盡定初起唯在人中。有說者釋者。及有強盛加行力故。論。此滅盡定至斯有是處。明滅定有退也。若不退即不得於色界起。鄔馱夷。是阿難共住弟子。
    論。應如是知至亦有是處。正引經證退也
    論。應如是知至往色界受生。結證所以也。若不退起色界煩惱。即不得生意成天中。已離無所有惑得此定故。既經說生彼故知有退。論。有餘部執至此義亦成。述異釋。無退義得成也。離第三定染得第四定。即第四定處亦名意成天。滅定不退亦得生彼。論。第四靜懀е疗踅浾f故。破異說也。論。此若必然至超越定義。異執難也。論。此定次第至隨樂超入。釋外難也。言次第者。據初修說。論。如是二定至有頂地故。自此已下述多別也。此第一依地異也。論。加行有異至作意為先故。第二異也。論。相續有異至相續起故。第三異也。論。異熟有異至異熟果故。第四異也。論。順受有異至生二受故。第五異也。論。初起有異至最初起故。第六異也。論。二定總以至滅受想耶。問定名也。論。二定加行至名他心智。舉喻釋也。正理論云。何緣唯說滅受想定。厭逆彼二生此定故。謂想與受能為見愛雜染所依。故先厭逆如是二法多諸過患。如立蘊中已廣分別。故偏厭逆入滅盡定。論。今二定中至心復得生。問心重生因也。
    論。毘婆沙師至等無間緣。引婆沙釋。由過去世等無間緣力能生也。正理廣明在滅定位總無有心。故彼論云。無心有情理必應有。有命等故。異於命終有情色心非決定有。心若定有色亦應然。色有時無心亦應爾。故有命者即名有情。然命必依色心隨一。引契經說識不離身。於定無心亦無摺ΑR约挫洞怂郎碇凶R必還生故言不離。謂一相續眾同分中。識相續流非畢竟斷。譬如鬼病暫不發時。由未永除仍名不離。乃至。然定後心復得生者。定前心作等無間緣所引發故。又加行中要期勢力所引發故。論。有餘師言至非由心起。述經部宗。彼宗色心互為因起。論。故彼先代至心有根身。引經部宗古師證也。
    論。尊者世友至故無有失。敘異計通難也。
    論。尊者妙音至亦應不滅。述妙音師破也。論。若謂如經至故有差別。反遮通難。論。由此道理至諸心皆滅。結歸婆沙宗也。論。若都無心如何名定。外難。定是心所。若都無心如何名定。論。此令大種至故名為定。述有部兩釋也。定即等至異名。散無此能。故等至名唯目於定。二定無心亦有此能。故此二定亦名等至。
    論。如是二定至令不生故。述有部宗實有。若假即無有體。如何能遮礙心令不生也。
    論。有說此證至無別實體。釋經部假體也。論。此唯不轉至是有為攝。釋。雖無體而名有為。論或即所依至假立為定。第二釋也。即無心位所依色身假名為定。
    論。應知無想至餘說如前。類滅盡定釋無想定。論。此非善說摺易诠省?山狻U碚撛啤S謭虦缍w唯是假。未知何法為假所依。非離假依可有假法。述曰。如瓶等假。所依即是色等四境。若四境無亦無瓶等。又唯不轉。其體是無如何可言是有為攝。此前後位及現皆無有性。恒時不可得故。而言是有。是有為攝。但有虛言都無有義。若言假定亦有所依謂所依身。由定心引令如是起假立為定。是則此定應無記攝。非無記法可說為善。述曰。若身為所依即是無記。已下自立宗也。是故唯應依心·心起。非前定心力能遮礙餘心。由此故知。離前心外定有別法能遮礙心。由此法故於無心位。雖有心因而心不起。即此別法名滅盡定。體是有為。實而非假。修觀行者。由定前心要期願力所引發故。令滅盡定勢力漸微。至都盡位無遮礙用。意法為緣還生意識。由此准釋前無想定及與無想。述曰。亦同實有。
    論。已辨二定命根者何。自下第五半頌述命根也。論曰至謂三界壽。此引對法會二名也。論。此復未了何法名壽。問體性也。論。謂有別法至說名為壽。答壽體也。論。故世尊說至如木無思覺。引經證也。論。故有別法至說名為壽。結體用也。論。若爾此壽何法能持。問也。
    論。即煖及識還能持壽。答也。論。若爾至應常無謝。難也。既言三法更互相持。必無先滅。應常不謝。論。既爾此壽至相續轉故。有部被難轉計。論。若爾至而須壽耶。經部難也。經部宗六處住時勢分名壽。大乘本識上假立。有部別有實物。故經部言。何緣不許唯業能持暖識而須壽耶。論。理不應然至恒異熟故。有部出過。若一切識唯是異熟可說唯業能持。有情或起善染之心。及異地無漏諸識互起。如何得說唯業持識。論。既爾至何須此壽。經部轉計。論。如是識在至彼無煖故。有部出過。彼既無煖。誰持於識。論。應言彼識業為能持。經部又轉計也。論。豈得隨情至唯業持識。有部責經部數轉計也。論。又前已說。有部述前破也。論。前說者何。經部問也。論。謂前說言至皆是異熟。有部述前說也。論。是故定應至說名為壽。有部結自宗也。論。今亦不言至非別實物。經部敘自宗也。論。若爾至說名為壽。有部問壽體也。論。謂三界業至說名為壽。經部答。論。如穀種等至住時勢分。舉喻顯也。正理論云。於此但應徵經主意。若處無業所引異熟內五色處。於彼或時無業所引第六意處。謂於長時起染污識。或善有漏及無漏識相續位中。無業所引異熟勢分。說何為壽。若於是處有業異熟。從生剎那至命終位恒無間轉。可說是處有業所引住時勢分。相續決定說為命根。此既無業所引異熟住時勢分恒無間轉。云何可說此有命根。其理既然。為說何法名業所引住時勢分。既無所引住時勢分。相續決定復屬於誰。既無如是相續決定。由何義說隨應住時爾所時住說為壽體。是故經主於此義中專搆多言都無所表。又所引喻於證無能。如種所引相續無斷乃至熟時恒隨轉故。於箭所引相續無斷。乃至住時恒隨轉故。此二可有乃至熟時住時勢分。非業異熟於一切時相續無斷可言業謝猶有所引住時勢分相續決定。隨應住時。爾所時住。故所引喻於證無能。准上論文。正理破經部義。論主既下不存經部之義。不勞更釋。故下文云。別有實物。是說為善。有人雖作俱舍師釋。未為當理。論。有謂有行至恒行不息。論主因其義便兼破勝論。此敘計也。彼計德句義有二十四種。行是第二十一。故言是德差別。彼計諸法從此至彼。速疾迴轉等皆由行力。箭等乃至未墮落時。其行。猶如鳥銜其果。持其箭也。論。彼體一故至無墮落時。論主破也。其箭之上行德持箭。初發將墮其體是一。後無別障往趣餘方。先急後緩至時分位不同應不得有。又應畢竟無墮落時。初發將墮其行一故。
    論。若謂由風至無差別故。破轉計也。若風能障初即應墮。若初不能障後亦應然。即應畢竟無墮落時。障風一故。論。有別實物至是說為善。論主結歸有部宗也。
    論。為壽盡故死為更有餘因。自此已下述傍論也。先問後答。此即問也。論。施設論說至捨壽行故。引論四句答也。第一句者感壽異熟業力盡故者。此通二義。一任業自力盡故不能招果。二由邊際定等損其業力不能招果。捨壽行復有二義。一亦得同其外緣損壽。二亦得同其壽盡故死。與外緣損義不全同。外緣損壽非令業力不招異熟。但緣強於業壽隨緣損。捨壽行義轉其業力令招富果。與壽業盡亦不全同。壽業力盡非是他緣。捨壽行力是別緣令盡。各有片同。正理將同業盡。此論謂同橫緣。兩師各據一途。互無全是亦不全非。正理先彈自招其失。此第一句壽盡故死。第二句即福盡故死。第三句是俱盡故死。第四句是俱不盡死。但由拄橫緣死。又亦應言捨壽行故者。以其片同第四句故引入此中。故正理云。不應復言捨壽行故。義已攝在初句中故者。以其片同初句義故。廣如前釋。論。壽盡位中至俱盡故死。釋伏難也。能感二種業俱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