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114部分

俱舍论疏-第114部分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餘化飲食隨住所依。修果化心唯無記性。餘通三性。謂善惡等。如天龍等能變化心。彼亦能為自他自身化。
    論。天眼耳言為因何義。已下一行頌。第五明天眼耳。論曰至名天眼耳。出天眼耳體用。論。如是眼耳何故名天。問名天所以。論。體即天定地攝故。答天名也。自有天非定地。但是定地。皆是天故。所以定地攝者。故名為天。論。然天眼耳至似天眼耳。有三類也。前二有兩釋。天之眼·耳名天眼耳。是屬主釋。若天即眼耳是持業釋。第三是有財釋。實非天眼耳。全取天眼耳名。論。如藏臣寶至及中有等。指事也。論。修得眼耳至無翳無缺。明修得眼耳恒是同分。有二義故。一恒與識俱得見聞故。二無翳無缺故。論。如生色界至天眼見無遺。明力用也。如生色界生得天眼見障色等。依婆沙一百八十六云。又天眼在左在右。勝劣品類必同。問諸有此生眼不見色。彼依何法引發天眼耶。答如有一得自性念生先餘生中眼曾見色。彼依此故引發天眼。天耳亦爾。問諸有獲得宿住隨念智者。亦能引發天眼·天耳。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若於生盲者天眼。生聾者天耳。俱能引發者此中說之。宿住隨念智唯能引發彼類天眼。非天耳故。所以不說。所以者何。諸生聾無宿住隨念智故。要由他教此智生故。是以不說。又云。法蘊足論說。於眼因。有異色界大種所造天眼清淨現前。由此天眼能見前後左右上下諸色差別。非石壁等所能障故。問此是天眼於一切頓現。見十方諸色境不。有說能見。有說不能。然能面向一方隨欲能見。不須迴轉。故說能見十方。
    論。前說化心修餘得異。下兩行頌。第六明神境等五亦有修得餘得異也。論曰至是業成攝。標神境有五種別。修得因定。生得隨生彼趣得。因咒得。因藥得也。業成者。曼馱多王。及中有等。曼馱多此言我養。等謂等餘業成之類。論。他心智類至加占相成。明他心有四。謂修得生得咒成得。無藥成業成。加占相知。論。餘三各三。謂修生業。謂天眼耳及宿住智力用有異。由因各別由斯有同分也。諸法相因不可定准。如琥珀拾芥。磁石引鐵作用各別。論。除修所得至不得通名。三性分別。非修得者通三性。名生處得自性念生智(不反釋。以修得故)等。論。人中都無生所得者。有自性念生智。餘趣有生處得智。無自性念生智。彼性念生者。以本性念前前生事也。論。本性念生業所成攝生。修不惱眾生業得也。論。於地獄中至如應當知。述諸趣生處得智知時有異也。依婆沙一百一雜釋自性念生智及生處得智。論云。本性念生智現憶宿住事者。唯人趣有。餘四趣中無有此智。生處得智憶宿住事。地獄等有。如契經說。地獄有情互相謂言。奇哉自铡N业冗^去曾聞沙門·婆羅門。說諸欲過患能引未來可怖畏事。汝等應斷。我等雖聞。而不信用。今因彼欲受斯劇苦。問彼於何時憶。答初生未受苦時。若受苦已。次前滅事尚不能憶。況久滅事。無覆無記唯住威儀路(餘如傍生說)傍生有生處得智。憶宿住事住三種心。如知他心說。評曰應作是說。能憶多生如狼憶知五百生事。鬼趣生處得智。知宿住事並如傍生說。如有頌曰。我昔集珍財。以法或非法。他今受富樂。我獨受貧苦。天趣中如傍生說。人趣中無生處得智憶宿住事。非田器故。為本性念生智等所損覆故。為宿住隨念通及願智等所映蔽故。本性念生智出體釋名。出體者。以惠為自性。釋名者。生謂前生諸有漏法。智謂此生能知彼智。念謂此智俱生勝念。言本性者。簡別修得。即本性智由勝念力。知過去生諸有漏法故。名本性念生智。復次本性者。謂前際法。即過去生有漏法性。智由念力知本性生。故名本性念生智(不反釋。以修得故)體雖是惠。名念者如念處釋。何處有。唯人趣有。所以者何。唯欲界人趣中。能造殊勝業。引得此智故。又人趣中智惠猛利勝餘趣故。因何業得。評曰應作是說。若諸有情不造惱害他業。恒作饒益他事。由斯業故。在母腹中不為風·熱·淡·飲病等之所逼切。後出胎時無迫迮苦。是故能憶諸宿住事。能憶幾生。有說憶七生(引一伽吒證)有說憶五百生(引二比丘證)有說憶成壞劫(引王為子求妮證)問菩薩憶九十一劫。一說宿住智。一說自性念生智。兩說無評。問本性念生智能憶知中有不。評曰應作是說。亦能憶知中有中事。所以者何。若不憶知此智知境應成間雜。謂少分能知。少分不知故。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七

保延三年九月八日黃昏於南新屋點了
覺樹記
以黃園古本一交了理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八

                沙門法寶撰
            
    
       

分別定品第八之一

    心一境性名之為定。此品廣明名分別定品。前明智品能依定果。此明定品智所依因。
    論。已說諸智至今次當辨。結前起後。
    論。於中先辨至靜懀г坪巍4似反笪挠卸R幻鞯滤蓝ā6黟N性功德。此明德所依定。於中有四。一明靜懀А6鳠o色。三明等至。四明等持。此文第一明靜懀б参闹杏腥R粏枴6稹H尅4藛柶鹨病U撛恢领o懀Р顒e。此述先說靜懀浴VT功德多依此四故先辨也。論。此總有四種謂初二三四。列四名也。正理論云。豈諸靜懀绱鹊取2还裁搿6竦统醯人臄到e名。此中非無不共名想。然無唯遍攝一地名。以諸靜懀Ц饔卸N。謂定及生。有差別故。諸生靜懀缦纫颜f。謂第四八。前三各三。無有別名總詮一地。諸定靜懀Э傁酂o別。謂此四體總而言之。皆善性攝。心一境性以善等持為自性故。若并助伴五蘊為性。此二既同難知差別。相雖無別。而地有異。為顯地異就數標名。故說為初乃至第四。(已上論文)。論。四各有二至五蘊為性。分四靜懀Ц饔卸N。謂生及定。生者十七天。定即善等持。即名心一境性。并五蘊也。論。何名一境性。經部問也。
    論。謂專一所緣。有部答也。論。若爾即心至餘心所法。經部難也。若專一所緣名之為定。即心專境依之建立。即此心王名三摩地。不應別有餘心所法名三摩地。論。別法令心至非體即心。有部答也。即心專一境。由別心所。能令心王於一境轉名為等持。非體即心。論。豈不諸心至何用等持。經部難也。即此心王剎那滅故皆一境轉。法性自爾。何用等持令一境轉。第一難也。論。若謂令心至等持無用。第二難也。若謂前念等持。令心於第二念。亦同前心緣一境轉。此即前心令其後心同一境轉。後心相應等持何用。論。又由此故至心於一境轉。第三難也。如心所中定通其散位。散位非定。由修習故。三摩地成名心一境。何不即以此修習力。令心一境轉。論。又三摩地至皆一境轉。第四難也。心所等持是大地法通其定散。因何散位心亂。定位一境。論。不爾餘品等持劣故。有部釋第四難也。正理論云。此中經主自興問答。何名一境性。謂專一所緣。彼答非理。眼意二識若同一所緣。應名一境性。故於此處應求別理。謂若依止。一所依根。專一所緣名一境性。豈不一念無易所緣。應一切心中皆有一境性。理實皆有一一剎那心心所法。一境轉故。然非一切皆得定名。以於此中說一境性。但為顯示由勝等持。令善心心所。相續而轉故。若爾即心依一根轉。引緣自境。餘心續生。此即名為心一境性。應離心外無別等持。此難不然。前已說故。謂先廣辨心所法中。已辨等持。此難不然。前已說故。謂若心體即三摩地。令心作等。亦應無別。差別因緣不可得故。述曰。經部令心作等。即許別有思等心所。令心一境。因何不許。論。有餘師說至即四靜懀Ч省J鼋洸繋熡嬕病4藥熞洝Uf定學為增上心學。說四靜懀樾那鍦Q最勝。證定即是心也。論。依何義故立靜懀栆病U摗S纱思澎o至以慧為體有部答也。由此寂靜是定。能審懀腔邸彂'即是實了知義。了知是慧。如說心在定能如實了知。審懀Яx中置地界故者。審懀ц笤普穸唷J亲志墶l洞俗志壷闷涞亟纭W兦罢穸喑神W南。馱南此云靜懀АqW南舊云。禪那訛也。正理論云。依何義故立靜懀S梢来思澎o方能審懀Ч省彂'即是實了知義。如說心在定。能知實了知。審懀Яx中置地界故。依訓釋理。此是凝寂。思度境處得靜懀6罨凵鸁o濁亂故。有說此定持勝遍緣。如理思惟故名靜懀А傺院営纭1榫壓啛o色。如理思惟簡異顛倒。能持此定是妙等持。此妙等持名為靜懀А4搜燥@示止觀均行無倒等持。方名靜懀АS制派骋话偎氖弧柎怂暮尉壵f名靜懀А4痨o謂寂靜。懀е^籌懀А4怂牡刂小6ɑ燮降裙史Q靜懀АpN隨有闕。不得此名。已上論文。論。若爾諸等持皆應名靜懀Аky也。論。不爾唯勝至亦得日名。答也。
    論。靜懀绾为毭麨閯佟栆病U摗VT等持內至獨名靜懀А4皙毭麆偎砸病
    論。若爾染污寧得此名。難也。若以如上勝故獨名審懀АN抖ㄊ侨尽H绾我嗤渺o懀U摗S杀艘嗄苄皩彂'故。有部答也。
    論。是則應有太過之失。難。染污心審懀兖N散善者。有太過失。論。無太過失至有惡靜懀А4鹨病H鐢》N子雖無生能。得種子名非餘士等。染亦如是。雖不同善審懀АR造o懀Ч实渺o懀4死碜C也。世尊亦說有惡靜懀АR套C也。論。若一境性至初二三四。難也。若一境性是靜懀д摺<聪酂o差別。依何相別立初·二·三·四也。
    論。具伺喜樂至而不與尋俱。明初定具尋·伺·喜·樂也。頌但位言伺。以表尋俱。以伺有喜樂。定有尋故。以中間靜懀o喜樂故。自餘有伺。示有於尋。論。漸離前支至分為四種。述立餘三所以也。離伺異初立第二離喜及伺二異前立第三。離伺喜樂異前三立第四。
    論。已辨靜懀o色云何。下兩行半頌。第二明四無色也。論曰至亦如是言。述無色四及生·定二同。善性等同前靜懀А9薯炛醒砸嗳缡且病U摗H恢橹兄岭S轉色故。此述異也。論。雖一境性至立非想非非想處。述分四所以也。論。離名何義。問也。論。謂由此道至離下染義。答也。言離生者有二義。一染法名生。能為患故。猶如生食在腹。二謂受生。離地染時二種生過俱能離也。論。即此四根本至立無色名。述同異也。此四無色上三近分不緣色故名除色想。空處近分以緣色故非除色想。然四根本四色近分。雖緣色不同。皆無色故同名無色。論。此因不成許有色故。大眾部化地部等難也。汝以無色故總名無色。無色之因我宗不許。許有色故。是不成過。論。若爾何故立無色名。有部反問也。既言有色。何故經中說名無色。論。由彼色微至亦名無黃。大眾部等答也。論。許彼界中色有何相。有部責色相也。論。若彼唯有至何有造色。縱計破也。論。若謂如有至亦遮有故。破救義也。大眾部等救云。如有無漏律儀。無無漏大種。我宗無色界有身·語律儀。無別大種。破云。不爾。無漏雖無大種依有漏大種故。汝宗不可說無色律儀依色界大種。界地別故。又我宗亦遮無色界有無漏律儀故。論。若許於彼至彼色漸少。又破轉計也。論。若謂於彼至不可見故。此破救也。論。若謂彼身至應名無色。又破轉計也。論。若謂彼身至有勝劣故。又破救也。論。又生靜懀е敛幻麩o色。此重破也。並如文可知。正理論云。又生靜懀АD酥痢I系赝虑迕钷D增。非下地根所能取故。與彼何異不名無色。論。若謂欲色至此有何理。又破救也。大眾部救云雖色界中。上地清妙下地應名無色。然隨別義立名。不名無色。無色不爾者。此有何理。
    論。若謂經說至有色理成。牒大眾部引他經證也。壽煖合故。是一經。煖是色故。色識相依。第二經也。名色為緣。第三經也。遮離色等有來去故。第四經也。由此四種證無色界定有色也。論。此證不成應審思故。且總非也。論。謂所引教應共審思。勸大眾部等審思也。論。旦契經說至為約欲界說。令思第一經也。論。名色與識至為約欲色說。令思第二經也。
    論。所說名色至不緣於識。令思第三經也。
    論。遮離色至行至為遮離一切。令思第四經也。此四經皆通兩釋。不成證義。
    論。若謂契經至大過失故。略破救也。
    論。謂應外煖亦與壽合。出救第一經大過失也。若以經無簡別。即令一切壽皆與煖合。經無簡別故。應一切煖皆與壽合。因何外煖而不壽合。論。又應外名色依識識為緣。出第二第三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