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上传版 >

第1部分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上传版-第1部分

小说: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上传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
   
果卿著
   
   
   
   
   
   
   
   
   
金陵刻经处印
   
   
   
   
   
   
   
   
 目    录
   
自序
《梁皇宝忏》之缘起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皈依三宝第一  
断疑第二
忏悔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发菩提心第四
发愿第五
发回向心第六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显果报第七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显果报第七之余
出地狱第八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解怨释结第九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六
  解怨释结第九之余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七
自庆第十
警缘三宝第十一
忏主谢大众第十二
总发大愿第十三
奉为天道礼佛第十四
奉为诸仙礼佛第十五
奉为梵王等礼佛第十六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八
奉为阿修罗道一切善神礼佛第十七
奉为龙王礼佛第十八
奉为魔王礼佛第十九
奉为国王人道礼佛第二十
奉为诸王王子礼佛第二十一
奉为父母礼佛第二十二
奉为过去父母礼佛第二十三
奉为师长礼佛第二十四
为十方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五
为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六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九
为阿鼻地狱礼佛第二十七
为灰河铁丸等地狱礼佛第二十八
为饮铜炭坑等地狱礼佛第二十九
为刀兵铜釜等地狱礼佛第三十
  为火城刀山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一
  为饿鬼道礼佛第三十二
  为畜生道礼佛第三十三
  为六道发愿第三十四
  警念无常第三十五
  为执劳运力礼佛第三十六
  发回向第三十七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十
  菩萨回向法第三十八
  发愿第三十九
  嘱累第四十
   
 自   序
   
   四十一载梦中游,晨钟暮鼓惊回头,
   不做世间名利客,续佛慧命当黄牛。
   
   十八年前偶然得到的一本《觉海慈航》,让我一头扎进了佛法的海洋,从此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第一次去寺院请回的佛教书,是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老和尚的《开示录选集》,正是这本通俗易懂的《开示录》,让我懂得了如何做好一个人,懂得了善与恶,明白了六道轮回以及出离三界的方法。《开示录选集》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今后的人生道路,照亮了我那已被封闭了四十一年的心灵暗室,如同盲人得目,茅塞顿开。
   我特别喜欢读宣化上人讲解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金刚经浅释》、《六祖坛经浅释》、《四十二章经浅释》、《楞严经浅释》、《妙法莲华经浅释》、《华严经浅释》等,通俗易懂的《浅释》看得我如痴如醉、兴奋不已,常常通宵达旦,天天法喜充满,深深地感悟到:
   人间的科学家,青出于蓝胜于蓝,日新月异;
   证道的觉悟者,明澈尽法界真相,究竟圆满。
   那时候的我,仅仅是明白了一点点的道理,却无论与谁谈话,不出三句,一定会谈到佛教、谈到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谈到我为什么要断除烟酒与荤腥,力劝别人快持戒律、断荤腥,就连坐火车、乘飞机也要和身边的乘客滔滔不绝地谈经论道,好像发现了一处巨大宝藏,急着拉人去取宝一样。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八日零点十分,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研读上人的《金刚经浅释》,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宣化上人竟直接打电话到我家,这是我连作梦都梦不到的事,生平第一次和被我视为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出家师父通电话,又是第一次与地球另一端通电话,我激动得难以言表。老人家邀请我和女儿杨云(果霖)来到万佛城。在和上人朝夕相处的一年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法界佛教总会的各个道场,那里出家众的威仪庄严和持戒清净,令我五体投地。恩师的言传身教,使我重新认识了世界,从此开始了我新的人生之路。
   一九九五年上人圆寂,我和女儿也回到了大陆。因为深感人生无常,死字常在心头,为了不把在大陆和美国期间所经历的许许多多鲜活的因果事例带入坟墓,我写成了《现代因果实录》供大家参考,许多人看后明白了佛说的因果道理,反躬自省,开始走上了持戒茹素、清净自心的学佛之路,尝到了离苦得乐的法味。也有同修没看明白书中“鉴于诸多不便,我隐去了书中所涉人物的真实姓名与地点”及封面折页上“事是真实事,名是虚化名,因果警世人,无须觅师踪”的提示,心向外求,四处寻找妙法老和尚,不仅劳力又伤财,还让一些打着“妙法老和尚”、“妙法法师”旗号骗取供养的骗子得乘其便,这些事在五台、北京、石家庄、江苏等地皆有耳闻,殊不知真正的修行人哪有四处乞化金钱的(无论以什么名义)?“妙法”就是指佛法,真正依教修行的人才是老和尚。《增一阿含经》里就记载佛在忉利天说法返回阎浮提时,尊者须菩提观诸法空寂即是佛的法身,而没有起座见佛,而莲花色比丘尼则化现转轮王,抢先见到了佛,佛却告诫莲花色比丘尼,能够断恶修善、证得空相解脱的人才是真正地见佛、礼佛。这些典故都是告诉我们只有依教持戒修行不假外求,才是正路,至于《现代因果实录》中所有人物的真实原型,一旦因缘成熟,自然会予以还原。
   忏悔法门正是佛法中消除罪障、解脱生死的妙法。《业报差别经》中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金光明经》中说:“千劫所造无边业,一次作忏亦得净。”佛对于忏悔法门的开示,是指引我们修行的明灯。《梁皇宝忏》是佛门忏法中殊胜的代表。一九九四年底,我和女儿杨云(果霖)在美国长堤圣寺参加了拜《梁皇宝忏》的法会,我当时被拜忏人的佛号声感动得不能自已。忏文中所讲的种种罪业,犹如鞭子,字字句句抽打着我的心灵,令我如梦初醒,始知自己曾造下无尽罪业,同时也庆幸自己毕竟在有生之年幸遇佛法,有了改邪归正的机会,我诚心忏悔宿业,如大山崩。回国后不久,我便开始在家里拜唱《梁皇宝忏》,婉转悠扬的佛号声,天天充满我家的小佛堂,此时的我如痴如醉,忘记了一切,身心完全融于忏文佛号之中。有时家人也随我拜,拜忏使全家人感觉到法喜充满,业消慧增。
   这些年来,我听到不少同修们讲,自己虽拜过几部《梁皇宝忏》,却没觉得受益。许多人不理解忏文的意思,以为只要拜就有功德、就能灭罪。我觉得这是错误的知见,拜忏须随文入观才是正确的方法。于是便萌生了把自己拜忏的粗浅心得写出来,既能与同修们交流以互增益,又能供初学参考的想法。
   《梁皇宝忏》的原文大部分并不难懂,因为篇幅所限,原文中的佛号未做摘录和讲解,对容易理解的忏文不重直译细解,仅略述大意,对难解的佛教用语,则试作讲解,并结合忏文介绍一些因果的事例,所以这本书只叫做《漫谈慈悲梁皇宝忏》,对于所讲事例,因牵涉个人隐私,除了一些经典故事、公开报道和当事者本人同意的事例外,所讲因果事例的地名和人名仍多使用化名,还请谅解。限于自身的知识,文中不当之处望读者不吝赐教。我只希望这部本不圆融的《漫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会有大德善知识来更圆满地解释《梁皇宝忏》,让更多的人懂得忏悔的法门,以利众生修行,后学顶礼以待。
   
   
                                            惭愧三宝弟子  果卿
                                              二○○七年八月
   
   
   
   
   
   
   
   
   
   
 《梁皇宝忏》之缘起
   
   《梁皇宝忏》是梁武帝为了超度皇后郗氏而制的《慈悲道场忏法》,后来就简称为《梁皇宝忏》。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心中乐善,爱好修行”,拜一代高僧志公和尚为国师。在位四十六年,寿八十有六。梁武帝的元配夫人郗氏生性嫉妒,对六宫动念出口犹如毒蛇。她还妒忌梁武帝学佛修行,曾扯破佛教经书《妙法莲华经》;她轻欺三宝,曾将葱、蒜、韭等几种污菜以及腥膻之肉外边用面包裹,假意供佛斋僧,破僧净戒、坏佛清规。幸好僧人皆有智慧,自造斋饭,巧妙换掉郗氏的污斋。她见僧人吃斋,以为自己的恶行得逞,便掩口窃笑。
   郗氏生活在宫中不懂惜福,更不知因果报应的厉害,天天在造轮回之恶业。于是在她三十岁时突然死亡。因生前心怀嗔毒,死后堕落为蟒蛇。数月之后,武帝忽闻寝殿外有窸窣之声,视之猛然见一蟒盘踞殿上,武帝大惊失色。此时蟒蛇说人语道:“我主不要心惊,蟒乃宫中郗氏遭贬。妾因不信佛法,堕落畜道得此苦报。至今尚无穴藏身,肚中饥饿,遍身鳞甲多诸毒虫,恒抱痛苦,无有休息,只得奔投乞赖我王,悯念昔日夫妻之情,施恩救拔。吾若得脱此苦,衔环当报,不负主恩。”梁武帝闻听此言已是魂飞魄散,良久方才苏醒。于是急忙拜请志公禅师,问:郗氏因何故堕落蟒蛇?志公禅师说:“因她心不信佛、嫉妒六宫、不敬三宝、不修片善。郗氏娘娘把王宫当作了天堂,只享福,不造福;不信因果,不怕报应。”武帝问,怎样才能超度郗氏?志公禅师说:“如果超度,需我主发心,大办斋供,请高僧,建道场,称扬佛法。我皇需亲自礼拜,检录藏典,诵经忏悔。”武帝依师之言行事。遂请志公禅师等依经律忏罪要义,制忏文三十卷,为郗氏忏悔。众僧建坛行道礼拜方毕,见一容仪端严的天人对梁武帝说:“我蒙佛力,得脱蟒身,将生天上,故来礼谢。”
   此忏能够灾消吉至,罪灭福生。蒙弥勒菩萨梦中赐名为“慈悲道场”。此忏法因始于梁武帝,故称为《梁皇宝忏》。拜忏时,由法师带领大众按照皈依、断疑、忏悔、解冤、礼佛、报恩、回向等忏仪形式,藉由共修,以提起大众虔诚忏悔的正念,并时时返观自照,让身心在忏悔中破除心碍、获得清凉。后世高僧去繁取要,改集为十卷。
   《梁皇宝忏》这部由梁武帝发起的忏悔文,因为超度郗氏皇后效果明显,历代拜忏的感应更是层出不穷,度化了无量众生而流传至今,所以被称为宝忏。《宝忏》突出的是“忏”字,因为若没有真正的忏悔就不是“慈悲道场”,不能称其为宝。
   中国正体字的“懺”字,左边的竖心是告诉我们忏悔时要把心竖起来——即全神贯注的意思,专心忏悔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及是是非非。竖心的右边是两个人并列站在戈上,戈是兵器,也就是杀生的利器,这就将杀生吃肉包括在内了,人与人之间说是论非即是争斗,若能专心至诚地用心忏悔,所有罪业一笔勾销。非字下边一横是向上提,犹如报销账目中销账的意思——弥天大罪一忏即消。
   《梁皇宝忏》恩惠大千,德被千秋,忏悔功德,赞不能尽。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
   立此慈悲道场四字。乃因梦感。弥勒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后劫。依事题名。弗敢移易。承此念力。欲守护三宝。令魔隐蔽。摧伏自大。增上慢者。
   立“慈悲道场”这四个字为名,是因为梦中感得当来下生的弥勒佛赐名。弥勒佛既慈悲怜悯现在、未来的一切众生,又关心梁武帝超度郗氏离苦得乐这件事,于是题名“慈悲道场”,我们(梁武帝及志公禅师等沙门)不敢改变,也要借助佛的慈悲力,护持三宝,令魔子魔孙不敢猖狂,折服那些自以为了不起、未证言证的众生,使他们改邪归正。
   未种善根者。今当令种。已种善根者。今令增长。
   从没有种过善根的,令他们种下善的根。已经种过善根的人,令他们的善根增长牢固。
   若计有所得。住诸见者。皆悉令发舍离之心。
   如果有的修行人,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什么,具有了某种境界,或者证得了什么果位,有了这种执着,就等于住在了那里,而不能再往前进,这种知见应当舍弃、离开,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乐小法者。令不疑大法。乐大法者。令生欢喜。
   鼓励那些喜欢修小乘佛法的人,不再怀疑大乘佛法,进而修习大乘。令已经修大乘的人,坚定信心,常生欢喜。《法华经》上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简而言之,求佛果者为大乘,所以修习大乘才是究竟的。
   又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皈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