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 >

第2部分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第2部分

小说: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節  空間………………………………………………………… 126
第四節  行──變動.邉印131
第五節  無言之秘…………………………………………………… 141
第八章  中觀之諸法實相…………………………………………145─180
第一節  總說………………………………………………………… 145
第二節  性.相……………………………………………………… 147
第三節  體.作.力………………………………………………… 162
第四節  因.緣.果.報…………………………………………… 166
第九章  現象與實性之中道………………………………………181─204
第一節  太過.不及.中道………………………………………… 181
第二節  即.離.中道……………………………………………… 192
第十章  談二諦……………………………………………………205─230
第一節  總說………………………………………………………… 205
第二節  二諦之安立………………………………………………… 211
第三節  二諦之抉擇………………………………………………… 220
第十一章  中道之實邸231─252
第一節  頓漸與偏圓………………………………………………… 231
第二節  緣起空有…………………………………………………… 237
第十二章  空宗與有宗……………………………………………253─263



       中觀今論
           ──民國三十六年冬在四明雪福抡f──

「佛說空緣起,中道為一義;敬禮佛世尊,無比最勝說」(迴諍論)!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依相緣的關係下存在的;相依相緣的存在與生起
,稱為「緣起」。凡是緣起的,洠в胁皇鞘苤N種關係的局限與決定;受種種關
係條件而決定其形態與作用的緣起法,即不能不是無自性的。「自性」,即自有
或自成,有自體存在或自己規定自己的意思。現在說:一切都是關係的存在,是
依緣所起法,這與自性──自有、自成、自體存在的含義,恰好相反。所以凡是

緣起的,即是無自性的;無自性的,即名之為「空」。緣起即空,是中觀大乘最
基本而最扼要的論睿W孕裕瑸槿祟惼毡槌梢姷母惧e亂;空,即是超脫了這自
性的倒亂錯覺,現覺到一切真相。所以空是畢竟空,是超越有無而離一切戲論的
空寂,即空相也不復存在,這不是常人所認為與不空相待的空。然而,既稱之為
空,在言說上即落於相待,也還是假名安立的。空的言外之意,在超越一切分別
戲論而內證於寂滅。這唯證相應的境地,如何可以言說?所以說之為空,乃為了
度脫眾生,不得已即眾生固有的名言而巧用之,用以洗盪一切,使達於「蕭然無
寄」的正覺。『智論』曾這樣說:「為可度眾生說是畢竟空」;『中論』「青目
釋」也說:「空亦復空,但為引導眾生故以假名說」。緣起無自性而即空,如標
月指,豁破有無二邊的戲論分別而寂滅,所以空即是「中道」。中道依空而開顯
,空依緣起而成立。依緣起無自性明空,無自性即是緣起;從空無自性中洞達緣
起,就是正見了緣起的中道。所以,緣起、空、中道,在佛的巧便說明上,雖有
三語的不同,而三者的內容,都不外用以顯明事物的本性。拢垬湓凇恨捳娬摗

中,既明白地說到三者的同一;在『中論』也說:「眾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觀四諦品)。緣起、空、中道的同一,為信解佛法
所應當先有的正確認識。中觀學,就是對此佛陀根本教法,予以深入而嚴密的闡
發者。龍樹深刻的把握了這個,窺見了佛陀自覺以及為眾生說法的根本心髓;惟
有這,才是佛法中究竟的教說。龍樹在『中論』中,標揭八不──即中即空的緣
起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
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觀因緣品)!依於八不的緣起,即能滅
除世間的一切戲論而歸於寂滅,這是佛法的究極心要。所以說:「我稽首禮佛,
諸說中第一」,吐露他對於佛陀敬仰讚歎的深意。

龍樹學,當然是發揚一切皆空的,但他的論典,即以他的代表作『中論』來
說,不名此為空而名之為中。可知龍樹揭示緣起、空、中道的同一,而更以不落
兩邊的中道為宗極。在『中論』裏,每品都稱之為觀,如「觀因緣品」乃至「觀
邪見品」等。觀就是觀察,正確的觀察緣起、空、中道,從論證的觀察到體證的

現觀。所以後來都稱龍樹學系為中觀派,或中觀宗,稱中觀的學者為中觀師。

龍樹的中觀學,在西元五百年初,由鳩摩羅什三藏傳來中國。在中國舊有佛
教和適應時地思潮的發展中,在長江以南曾有過相當的宏揚。其中可看作中觀的
正統者,就是三論宗。此外,天台宗也是根據緣起即空、即假、即中的要義,發
摚毜降膱A宗。龍樹系的中觀學,給予中國佛法的影響,非常普遍深刻,即使
不屬於中觀的學者,也多表示崇敬,或依附於龍樹的教門。因此傳入日本,即有
龍樹為「八宗共祖」的傳說。在西藏,也傳有中觀學,是西元八百年代,由印度
傳入的。據說:藏傳的中觀學,有佛護、月稱的「應成派」,和靜命、清辨的「
自續派」。傳入西藏的時候,雖各有因緣,然經過長期的流傳,佛護、月稱的應
成系,已取得了中觀正統的權威。藏傳的中觀教典,近來始有部分的翻譯為漢文
。同時,由於中論梵本的發現,日人曾從文義的考訂中,獲得許多新的理解。中
觀的特伲瑢碓诓貍鳌h傳和梵本的相互參證中,必將更為正確圓滿的發揚起
來。



第一章  中道之內容及其意義
第一節  中道之內容

佛法,是對於人生向上發展以至完成的一種實邸1娚ㄒ匀藶楸荆煞Q為
人生)無始以來,生死死生,生生不已的存在,是人生現實不過,迫切不過的根
本問睿参┦欠鸱ú拍軓氐滋幚淼膯栴}。佛法對於人生──生生不已的存在,
開示它的真相,使我們從人生實相的正見中,知道我們應如何增進此人生,淨化
此人生,超越一般的人生,達到更圓滿更完成的地步。這一佛法的核心──人生
進步、淨化以及完成的實邸鸬溲Y稱之為道。釋尊在波羅奈的鹿野苑中,初為
五比丘轉法輪,即提示以「中」為道的特伲H纭恨D法輪經』(巴利文本)說:
「在此諸欲中耽於欲樂者,乃下劣凡夫,為非拢裏o意義之事。雖然,以自身所求

之苦為苦,亦為非拢裏o意義之事也。離此二邊之中道,方依於如來而能證悟,此
即開眼、開知,至於寂靜、悟證、正覺、涅槃之道。比丘!於何名為依於如來所
悟之中道?即此八支之拢酪病埂7鹪陂_宗明義的最初說法,標揭此不苦不樂的
中道。中道即八支拢溃@是中道的根本義。這何以稱之為中?有以為佛法之所
謂中,是不流於極端的縱欲,也不流於過甚的苦行,在此苦樂之間求取折中的態
度。但這是斷章取義,不能正解八正道的所以為中道。要知道:一般人的人生觀
,即人生歷程的路向,不是縱我的樂行,就是克己的苦行。研考這二端的動機,
都是建立於情意的,即是情本的人生觀,情本的法門。世人感覺偏於縱我的樂行
不可通時,於是就轉向到專尚克己的苦行。人生的行為,都不過在這兩極端以及
彼此移轉的過程中。不曉得縱我的樂行,如火上加油;私我的無限擴張,必然是
社會洠Хǜ纳疲约簺'法得到解脫。或者見到此路不通,於是轉向苦行,不知苦
行是以石壓草的辦法;苦行的折服情欲,是不能成功的。叔本華的悲觀,甚至以
自殺為自我解脫的一法,即是以情意為本的結論。依釋尊,縱我的樂行和克己的

苦行,二者都根源於情識的妄執。釋尊否定了二者,提供一種究竟徹底的中道行
,這就是以智為本的新人生觀。自我以及世間,唯有以智為前導,才可以改造人
生,完成人生的理想。因此,不苦不樂的、智本的新人生觀,是佛法唯一的特伲
。佛說離此二邊向中道,中道即八正道。八正道的主導者,即是正見。一切身心
的行為,都是以正見為眼目的──『阿含經』以正見為諸行的先導,『般若經』
以般若為萬行的先導。所以不苦不樂的中道行,不是折中,而是從正見為本的實
邸校宦潇肚楸镜目鄻范叀S纱耍鸱ㄊ且浴敢灾腔椤埂ⅰ敢灾菍小篂
原則的。以智為本的中道行,包括了最初發心乃至向上達到究竟圓滿的一切過程


正見為導的中道,即是從正見人生的實相中,增進、淨化此人生以及解脫、
完成。正見人生的實相,佛在處處經中,也即說之為中道或中法。如『雜阿含經
』(大正藏編號二六二經)說:「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迦旃
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是
釋尊開示「正見」的教授,說明世人不依於有,則依於無,佛離有無二邊而說中
道法。然所謂離有離無的中道,不是折中於有無,而說亦有亦無或半有半無的。
釋迦所說者,為緣起法,依於緣起的正見,能得不落有無二邊的中道。

釋迦所說中道,還有不一不異的中道,如『雜含』(二九七經)說:「若見
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無有;若復見言命異身異,梵行者所無有。於此二邊,
心所不隨,正向中道。賢拢鍪廊鐚嵅活嵉拐姡^緣生老死,……緣無明行」
。還有不常不斷的中道,如『雜含』(三00經)說:「自作自覺(受),則墮
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
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不一不異,不常不斷,與不有不無一樣,都是依於緣起而開顯的不落二邊的
中道。正見緣起的中道,為釋迦本教的宗要。不苦不樂是行的中道;不有不無等
是理的中道,這僅是相對的區分而已。實則行的中道裏,以正見為先導,即包含

有悟理的正見中道;惟有如此,才能不落苦樂兩邊的情本論。同時,悟理即是正
行的項目,正見緣起,貫徹自利利他的一切正行,兩者是相依相待而不可缺的。
依於正見緣起,能離斷常、有無等二邊的戲論,發為人生的實邸匀皇遣宦淇
樂二邊的中道。

還有,釋尊的開示緣起,緣起的所以是中道,即不能忽略緣起的空相應性,
這在經中多有說到。如『雜含』(二九三經)說:「為彼比丘說賢拢鍪揽障鄳
緣起隨順法」。緣起是與空相應的,空的獨到大用,即洗盡一切戲論執見。緣起
與空相應,所以能即緣起而正見不落兩邊的中道。

第二節  中道之意義

中道,當然是不落二邊。但不落二邊──中道所含的意義,還應該解說。中
的本義,可約為二種:一、中實:中即如實,在正見的體悟實邸校磺蟹ǖ谋
相如何,應該如何,即還他如何。這是徹底的,究竟的,所以僧叡說:「以中為

名者,照其實也」(中論序)。二、中正:中即圓正,不偏這邊,也不偏於那邊
,恰得其中。如佛說中道,依緣起法而顯示。這緣起法,是事事物物內在的根本
法則。在無量無邊極其眩s的現象中,把握這普遍而必然的法則,才能正確、恰
當的開示人生的真理,及人生的正行。中即是正,所以肇公稱『中觀論』為『正
觀論』,中道即是八正道。此中實與中正,是相依相成的:中實,所以是中正的
;中正,所以是中實的,這可總以「恰到好處」去形容他。

龍樹發揚緣起、空、中道的深義,以「中」為宗而造論。他嚴格地把握那修
道中心的立場,對於中道的解說,也不出於中實與中正。中實,本以正觀緣起性
而遠離戲論的寂滅為主。這中實的寂滅,從實邸囊饬x去說,即是不著於名相,
不落於對待。一、不取著名相:這如『大智度論』卷六說:「非有亦非無,亦無
非有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中道,不但是非有非無,更進一步的說:
「此語亦不受」。「受」即新譯的取。凡稱之為有、為無、為非有非無,都不過
名言的概念。非有非無,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