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 >

第10部分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第10部分

小说: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的意義極多。『華嚴經』明六相──總、別、同、異、成、壞;總別、同
異四相,即是此處所說的一異。緣起幻相,似一似異,而人或偏執一,偏執異,
或執有離開事實的一異原理。總之,這是世間重視的兩個概念。

來出,出又作去。從此到彼曰去,從彼到此為來。如變更觀點,那甲以為從
甲到乙的去,而乙卻以為從甲到乙為來。來去即是邉樱臼且换厥拢贿^看從
那方面說吧了。世間的一切,我與法,凡是有生滅動變的,無不可以說為來去。

現在,更進說龍樹為何只說這四對?為什麼如此次第?『阿含經』中,如來
散說緣起的不常不斷等,龍樹特地總集的說此八不。依『阿含經』,不妨除去「
不生不滅」而換上「不有不無」。『阿含』的緣起論,是「外順世俗」,以生滅
的正觀而遣除有無、常斷、一異、來去的。但由於某些學者的未能「內契實性」
,溡姷胤謩e名相,而不能如實正觀緣起,說生說滅,依舊落入有無的窠臼。所
以深入緣起本性者,宣說不生不滅的緣起,遣除生滅──即有無的妄執,重行闡

明釋迦的真義。大乘的八不緣起,吻合釋尊的深義,而從施設教相的方便說,是
富有對治的新精神。

這四對,說明法的四相。無論是小到一極微,大到全法界,洠в胁痪邆浯怂
相的,此四者是最一般而最主要的概念。我們必須記著,這四者是不能說為前後
次第的,是「說有次第,理非前後」的。如順世間的意見說,不妨說有次第。佛
說:世間的學者,不依於有,即依於無。一切無不以「有」為根本的概念,此「
有」bha^va,一般的── 自性妄執的見解,即是「法」「體」「物」,這是
抽象的而又極充實的。如不是這樣的有,即是無,什麼也不是的洠в小4擞信c無
,是最普遍的概念,抽象的分析起來,是還洠в衅渌再|的。如將此有與無引入
時間的觀察中,即必然地成為常見或者斷見。如有而不可無的即是常,先有而後
可無的即是斷。常斷,即在有無的概念中,加入時間的性伲!弘s含』(九六一
經)說:「若先來有我,則是常見;於今斷滅,則是斷見」。如將此有無、常斷
,引入空間的觀察,即考察同時的彼此關係時,即轉為一見與異見。人類有精神

與物伲幕顒樱獾廊鐖逃猩裎页T谡撸磮躺恚ㄐ纳⒚ㄉ裎遥┑膭e異;
如以為身、命是一的,那即執我的斷滅而不存在了。此一異為眾見的根本,比有
無與斷常的範圍更擴大;它通於有無──法體,斷常──時間,更通於空間的性
伲5@還是重於靜止的,法體實現于時、空中,即成為來去:或為時間的前後
移動,或為空間的位置變化。法體的具體活動即來去,來去即比上三者更有充實
內容了。此來去,如完滿的說,應為「行、止」,『中論』「觀去來品」即說到
動靜二者。在『阿含經』中,外道即執為「去」與「不去」。所以,如以世間學
者的次第說,即如此:

有無──── 法體
斷常──── 時間、法體
一異──── 空間、法體、時間
來去──── 邉印⒎w、時間、空間

如上面所說,中觀者是以此四相為一切所必備的,決無先後的。釋尊的教說

,以生滅為三法印的前提。生(異)滅,被稱為「有為之三有為相」,即「有為
」所以為有為的通相。原來,kriya^是力用或作用的意義kr!ta。即是「
所作的」。佛說的「有為」與「行」,原文都以此作用為語根,如行sam!ska^ra是
能動名詞,意思是(能)作成的,或生成的。而有為的原語,是sam!skr!ta,為
受動分詞的過去格,意思是為(因)所作成的。這為因所成的有為,以生滅為相
,所以生滅為因果諸行──有為的必然的通遍的性伲R蚬T行,是必然的新新
生滅而流轉於發生、安住、變異、滅無的歷程。釋迦的緣起觀,以此生滅觀即動
觀中,否定有見與無見。然佛以此生滅為有為諸行的通遍性,即從無而有從有還
無的流轉中正觀一切,並非以此為現象或以此為作用,而想像此生滅背後的實體
的。但有自性的學者,執生執滅,流為有見無見的同道者。為此,中觀者──大
乘經義,從緣起本性空的深觀中,以此生滅替代有無而否定(除其執而不除其法
)他。如從無自性的緣起而觀此四者:生滅即如幻如化的變化不居的心色等法,
即不離時空的活動者。從特別明顯的見地去分別:生滅(法)的時間相,即相似

相續,不斷而又不常的。生滅(法)的空間相,即相依相緣,不異而不即是一的
。此生滅的邉酉啵磿r空中的生滅者,生無所從來而滅無所至的。約如幻的無
性緣起說,姑表擬之如下:

               +…無+
               |                                   |
               |    來去相─── 邉印r間、空間  |
               生   似續相─── 邉印r間、空間  滅
               |    依緣相─── 邉印r間、空間  |
               |                                   |
               +…有+

第二節  不

八不所不的八事四對,是一切法最一般的普遍特性。龍樹總舉此八事四對而

各加一「不」字以否定之,雖祇是不此八事,實已總不了一切法。八事四對,為
一切法的基本通性,八者既皆不可得,即一切法不可得;從此即可通達諸法畢竟
空的實相。青目說:論主以此不生亦不滅的「二偈讚佛已,則為已說第一義」。
第一義是拢咚w證的境界,即一切法的真相、本性。他又說:「法雖無量,略
說八事,則為總破一切法」。他以破一切法盡顯第一義,解說此八不的。然青目
的解說八不,分為兩段:一、專就破生滅、斷常、一異、來去的執著以顯第一義
,是約理說的。如法的實生既不可得,滅也就不可得了,無生那裏會有滅呢?生
滅既不可得,斷常、一異、來去也就不可得了。二、舉事例以說明八不:如榖,
離從前的穀種,並洠в薪穹Y新生,故不生;而穀從無始來,還有現穀可得,故不
滅。雖然穀是不生不滅的,以後後非前前,故不常;年年相續有穀,故不斷。由
穀生芽、長葉、揚花、結實,即不一;然穀芽、穀葉、穀花、穀實,而非麥芽、
麥葉、麥花、麥實,也不可說是完全別異的。穀不自他處而來,亦不從自體而出
,即不來不出。這可見青目的八不義,是即俗顯真的。古三論師以青目此兩段文

:前者是依理說的,後者是據事說的。因為八不非僅是抽象的,即在一一的事上
以顯出八不。青目的舉穀為例,即是就世俗諦以明第一義的好例。古代三論師,
以為二諦皆應說不生不滅等的,那末青目為何說不生等為明第一義諦呢?古師說
:青目所說的第一義,是指中道第一義說的,但此義極為難知!

清辨釋也分為二說:一、如說:「彼起滅、一異,第一義遮;彼斷常者,世
俗中遮;彼來去者,或言俱遮」。這是說:生滅與一異,是約第一義諦而說為不
的;斷常即約世俗諦而說不的;來去,二諦中都不可得。這種說法,也有他相當
的意義。因為佛說緣起法是不斷不常的,緣起法是約世諦安立,所以世俗緣起法
,是不斷不常的,即此而顯生死相續的流轉,故清辨說不斷不常約世俗諦說。二
、又說:「或有說言:如是一切第一義遮」。這以為八不都約第一義諦的見地說
,因為在第一義空中,生滅、斷常、一異、來去都是不可得的。清辨釋曾引到此
二家的說法,第二說即與青目說同一。

約第一義以說明不生不滅等八不,當然是正確的,然僅此不能圓滿的了達八

不。中國古三論師,即不許此說為能見龍樹的本義,以為此第一義是約中道第一
義說的。三論師此說,著眼於中道,即真俗相即不離的立場,但這同基於第一義
(拢呔车兀┑奶厣闪ⅰH缫园闳艋垠w證法法無自性的畢竟空,這是真諦(
即第一義)的第一義;從體見空性而通達一切法是不生不滅的如幻如化,這是世
俗的第一義。若二諦並觀,此即中道的第一義了。這都從第一義空透出,都是從
自性不可得中開顯出來的事理實相。依諸法的自性不可得,所以了知諸法是如幻
緣生的;也必須依此如幻緣生法,才能通達自性不可得。月稱等也這樣說:如說
空,唯為尋求自性,不能說自性空而可以破緣起諸法,但緣起法不能說不空。緣
起即是無自性的緣起,所以也即是空。若說性空為空,而緣起不空,即是未能了
解不生不滅等的深義。所以八不的緣起,可簡括的說:以勝義自性空為根本,即
以第一義而說八不;勝義不離世俗一切法,即一切法而顯,所以通達真俗皆是不
生不滅的,這才是八不的究竟圓滿義。

中國古三論師,如嘉祥大師,於八不的解說,曾提出三種方言,即以三種說

明的方式來顯示八不。今約取其義(不依其文),略為說明:一、世諦遮性,真
諦遮假。如說:世俗諦中,假生不生,假滅不滅;勝義諦中,也假生不生,假滅
不滅。世俗與勝義雖都說為假生不生,假滅不滅,而含義不同。世俗諦中為破外
道等的自性生滅,勝義諦中即破假生假滅,此即近於「空假名」師的思想。二、
世諦遮性,真諦泯假。世諦說不生,這是破性生的。前一方言的破假,依此說:
因緣假法如何可破?說破假,不過外人執假為定有,執假成病,所以破斥他,其
實假是不破的。那末,勝義諦中,假生不生,假滅不滅,是即於一切法的假生假
滅而泯寂無相,不是撥無因緣的生滅。如偏取此解,即是「不空假名」師的思想
,和唯識宗的泯相證性,依他起不空也相近。三、世諦以假遮性,真諦即假為如
。如說:世俗諦中,不自性生,不自性滅;而成其假生假滅。勝義諦中,即此無
自性生滅的假生假滅,而成第一義的不生不滅。此即顯示假生假滅,是由於自性
生滅的不可得;以自性生滅不可得,所以假生假滅。說此世諦的假生假滅,即是
第一義的不生不滅,非是離假生假滅而別有不生不滅。以無自性的,所以假生假

滅即為勝義的不生不滅。此第三種方言,能雙貫前兩種方言而超越它,即「假名
空」者的正義。但說此三種方言,以一二的兩種方言,纔顯出第三種方言的究竟
;前二雖不徹底,也是一途的方便。這三種方言:一、雙遮性假,二、遮性泯假
,三、即假為如,為說明八不的主要方法。總之,古人解此八不義,有專約第一
義諦說,通二諦說的不同。這應以說第一義諦者為根本,以通明二諦者為究竟。

更從滐@處說:依佛的本義,緣起生滅,是約世諦安立的,以此空去妄執的
斷常、一異、去來,即勝義的畢竟空。此為佛與外道對辨,否定外道的斷常、一
異、去來,而顯示佛法出勝外道之說。外道所計執的,即佛法中常說的十四不可
記,即是執斷執常執一執異等。佛為說緣起的生滅,即洗除斷常、一異、去來等
的自性執。遮除此等妄執而顯示的緣起的生滅,即能隨順空義而契入涅槃的不生
不滅。約有為虛妄,遮除妄執而契證無為,與中觀師所說的並洠в猩觞N不同,但
不須中觀師所說的八不。這在『中論』,也還保存此古意,如「觀法品」說:「
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是故名實相,不斷亦不常」。諸法從因緣生,非是無

因生,從此遮除斷常、一異等過,即名實相。論又說:「不一亦不異,不常亦不
斷,是名諸世尊,教化甘露味」。這即是說,世尊的妙法甘露── 緣起(生滅)
,即能遮眾生妄執的斷常、一異。世尊教化的甘露味,能遮外道的情執,契合於
甚深義──『阿含』即說緣起是甚深的,決非取相的學者所知。佛弟子依自己所
體驗到的,窺見釋尊緣起的根本深義,與適應時代的偏執,所以廣說法空。今龍
樹即總攝為八不,以彰顯佛法深義。

八不所不的八不四事,已如上說。不的根據,即依緣起法而通達自性不可得
。如生滅,「觀成壞品」云:「若謂以現見,而有生滅者,則為是癡妄,而見有
生滅」。現見,不但是世俗的眼見,更是外道們由定心直覺到的。若以為定中親
證法有生滅,這不是真悟,而反是愚癡妄計。因為諸法的自性不可得,更何可說
法生法滅?如「觀業品」中說:「諸業本不生,以無定性故;諸業亦不滅,以其
不生故」。詳此,可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