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在摧毁自己之理。某县肉联厂的厂长,自称信佛,却大量地收购牦牛,每日宰杀几十头。爱生护生的佛教徒欲以重金赎买牦牛放生,而以厂长为主的领导们却死活也不同意,竟大言不惭地宣说“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恶言罪语,他们自以为给人们做了利益之事,理由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这种缺福少慧的愚人在权力之光的照耀下,正走向通往恶趣深处的不归路。
智者无论为何事,观察自福而行之,
诤时圆满福泽者,百人之中亦难得。
具足智慧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观察自己的福德而行动。末法诤劫之时,一百人中也难以找出一位福德圆满者。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观察,本论也是以观察贯穿了全文,如云:“智者自己能观察,愚者总是随他行。”又云:“智者事前先观察,愚者事后再观察。”智者和愚者之间的差别从来都是如此的鲜明。当今时代有许多人做事不经考虑,别人做什么都跟随而行,自己没有一个坚定的主张,往往败事毁己。抉择事情时听取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自己应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见解才行。成办事情除了聪明才智外,还需要具备福德资粮,也是人们所说的“天命、福运”。所以智者事前侧重观察的便是自己的福报和能力,其次再决定是否该做。如果该做且有利于众生则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要进行下去,如果自己没有福报和能力则一开始就应放弃。比如一些高僧大德,在创办道场之时,首先会观察自己的福报以及摄受众生的能力。若福报具足则可大兴土木修建佛殿、宝塔,广收徒众,其资具和钱财都能具足不缺,同时也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如果福报欠缺则隐于寂静山林,以另一种方式度化有情,或量力而行仅办一小道场。
如今已是末法的诤劫之时,人寿皆在百岁以下,众生五毒烦恼异常炽盛,由烦恼而引发的身口意之恶业极难对治。此时,真正圆满福德,具足一切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一百个人当中也难以找到一位。故有智慧的人不会盲目行事,总会三思而后行。经云:“人生难得难值佛,幸会闻法难中难。”人生已属难得,然遇佛法较其更难,特别是对佛法生起真正的信心,具足智慧,且能听闻佛法,这样的机缘就更是难中难了。放眼世界,能入佛门听闻正法的人有多少?能出家修梵行的又有多少?比之恶业丛生的凡夫俗子实在是寥若晨星,那也应是具足福报的象征。幸甚哉!我等生于如来家族中的佛子,在具足修学佛法的福报之时就应珍惜,切不可虚度此生。若无少许修证功德,于己生死无力把握,一旦业际颠倒,纵得人生亦难值佛,何等的可怜啊!由此,百中出一的具福之人应猛励地鞭策自己,修持正法勇往直前,精进不懈。
若于劣塘灌满水,定有一处会崩溃,
何人具有财富时,其之种族极难旺。
如若将劣等的池塘注满水,则定有一处会崩溃、决口,无论何人,如果不具足福报,在其拥有大量的财富之时,他的种族是极难兴旺发达的。
劣塘是指质量低劣的水池,如烂泥砌成的或因修筑者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而成的,或因年久失修,昔日的“良塘”如今变成为“劣塘”……但不管其成因是什么,只要往劣塘中注满水,则肯定有一处会崩溃的,或者塘岸决口,或者塘底渗漏,总之无法存水,严重的还会漏得塘底朝天。
同样,一些没有福报的人也如劣塘一般存不住财富,虽因今世的某些因缘得到财富,其家族也难以兴旺,终会日益衰损。此中“何人”非指以前世福德因缘获得财富的人,而是特指前世未积善业资粮,缺福少慧之人。这种人因没有福报的缘故,便以种种非法手段谋取不义之财,但所得的财产对他自己却没有多大的利益,还常受恶鬼的伤害。藏人常说:“黑心可恶独角鬼,喜怒无常专害人,使诸富者不得子,反令贫者子成群。”独角鬼即是一种极其卑劣的恶鬼,见到一些富裕而不具足福报的人,就故意断绝其子孙后代,致使种族不能兴盛,故其财富无人继承管理,终致彻底的衰损。在富人劳累悲伤之时,独角鬼却在一旁拍手欢笑。相反,贫穷无福之人,独角鬼偏要“加持”他们生育很多孩子,做父母的就象生孩子的机器一样,生了一个又一个,看到贫穷的人子女成群且吃不饱、穿不暖,独角鬼也是幸灾乐祸地欢呼。这也许是独角鬼的“业余爱好”,但也可能是“专职”,因缘如此,众生的业力如此,故也怨不得他人。另外,美国黑人种族也有类似的说法:“富者生财,贫者生子。”所以福德才是真正的财富,不具福报的人财富越多越痛苦。有人说:“金钱象苦汁,太苦了!”英国一位大文豪曾说:“金钱是和肮脏相结合的。”龙猛菩萨也说过,财富首先有积累的痛苦,中间有守护等痛苦,最后有失去的痛苦,故财富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劣塘可用种种方法维修改造使其变为良塘,那么缺少福德的人了知此理后,即应努力积累福德资粮以自利利他。
有子之时无财富,有财之时受敌害,
若此一切圆满时,往往众人速死亡。
有子女的时候缺少财富,具足钱财的时候却常常受敌人的伤害,如果子女及财富样样具备圆满之时,这些人往往会迅速地死亡。
无尽的轮回,痛苦的三界,苦因极多,乐因鲜少,一切皆为有漏,哪有圆满的人和事呢?如云:“世间诸事般般有,岂能尽如吾之意。”前颂已讲贫者常受独角鬼的伤害,虽子女成群,但缺衣少食,又求财不得,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也是众人有目共睹的。诸如乞丐以及穷乡僻壤的贫民等,他们劳苦一生也得不到所欲的财富,虽然儿孙满堂,但却连基本的温饱问题也难以解决。具足财富之人往往求子不得,并且常受怨敌的危害。怨敌有多种,有前世因缘累劫结怨的仇敌,也有今世新结的仇家,他们显现为人或非人,业果成熟之时便纷纷找上门来。他们不愿你富足,总是有形无形地损害你,或令遭盗贼,或生恶疾,或受魔害,或遇天灾……比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蛮横无理地掠夺了米拉日巴的财产,使自己成为暴发户。虽然财产丰足,但在他为儿子娶媳妇、筹备婚事之时,房子突然倒塌,倾刻之间,欢歌笑语的华屋就变成了凄惨悲凉的坟场。
整个世间都体现着无常的本性,有时表面上看来样样圆满,其实已隐藏着更大的祸端。有的人大发横财圆满种种资具,且生儿育女,幸福美满,此时主人就象完成了事业一样,匆匆撒手西归,或遭横死,或寿终正寝。有的年纪尚轻就会无缘无故地死去,自己竟无享受快乐的机会,这就是没有福报的缘故。如言:“财富不是属于主人的,而是属于享受者的。”能享用财富的人必定是具足福报之人。某些财物的主人仅仅是在表面上拥有财物,享用者才真实拥有财物,前者是后者之奴仆。同样,一些修行人在佛法兴盛的圣地求法之时,有的资财欠缺,有的身体欠佳,因而失去闻受甚深妙法的机会;有的人身体健壮,资财丰足,且修建了舒适的“寝宫”,不想因缘不契怎么也呆不下去,烦恼一来便返回老家,这些都是福报欠缺所致。而另一些有福报的人,却稳稳地坐在前者舍弃的“寝宫”中享受安乐,闻受妙法。
是故智者积福德,造福即是安乐因,
何人一切诸圆满,此乃积福之本相。
如是之故,智者懂得积累福德,因为行善造福是一切安乐之因。无论何人,若一切圆满具足,这就是积累了福德的标志。
前面几首偈子都说明今生的受用与前世的福德有很大的关系,此颂即承接前文而作总结: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精勤于积累福德资粮,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无论从精神或物质各方面都完美无缺,做什么事都称心如意、吉祥顺利。比如一家人当中,父母将财产平均分配给两个儿子,其中一子越来越富,诸事圆满;另一子却越来越穷,败事毁己,诸不吉祥。其主要原因即是各人前世有否修积福德。曾经有一次政府部门为扶助贫民,将地方头人的土地、牦牛等财产分给穷人,使之富裕起来。因此,有一个叫秋央的贫苦藏民,分得了十三头牦牛,事隔三年他又穷得连一根牛毛也找不到了。不久,他又分得一些珠宝,同样好景不长,短期内他又变得一贫如洗。而另一些具福报的人,以前富裕,而今更兴盛,这无一不是在说明前生后世的果报。
据传,华智仁波切于某地举办极乐法会时,从四面八方涌来一些乞丐,仁波切便亲自出面向他们募捐,乞丐们也都尽己所有奉上微薄之供养。仁波切将其财物供养三宝,并予以善根回向,最后语重心长地说:“这些乞丐很可怜,往昔从未积累福德资粮,因而落得如此困苦。长此下去,则永无安乐和解脱的机会,依此供养三宝的方便,愿他们离苦得乐……”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舍弃自我,如是常以利他之心饶益众生,上供三宝,下施贫众,此等都是殊胜的造福方便。如《胜利道歌》中所言:“究竟虽欲广利自,暂时利他乃窍诀。”这是从更高、更完美、更直接的角度说明了安乐的根本来自利他之心。又如《佛子行》所云:“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生于利他心。”要追求终极的安乐,就要以利他心做利他行,得佛位时,功德圆满,目标就自然达到了。如佛陀时代的一位贫女,将乞讨来的一个小钱购置了一盏酥油灯供养于佛及僧众前,并发殊胜菩提心愿:“以供灯之福德,愿消除一切众生的无明痴暗。”其灯盛燃,大尊者目犍连以神通力也无法扑灭。佛为之授记说:此贫女当来成佛,号燃灯。因果的确很玄妙,微小的善业福因也能感受巨大的乐果。此理亦如世人所言:“春种一粟,秋收万粒。”无因不生果,故积累福德尤为重要。
若思谎言诱他人,实为此人骗自己,
若说一次妄语后,彼言实语亦生疑。
若谁想以谎言诱惑他人,实际却是在欺骗自己,若人说过一次妄语,此后就是他讲实话别人也会产生怀疑。
谎言即妄语,是怀有欺人之心而说的一切语言,其感受等流果为自己常常遭到别人诽谤或被他人欺骗,所以诱哄他人即是欺骗自己。一些愚笨的人不懂得此理,有事无事经常用谎言欺诱他人,并引以为乐。常听某些人得意地说:“今天把他们蒙得一塌糊涂,我的口才看来不错,三言两语就把他们骗了。”但人不可能都是傻瓜,一次两次后,他们还会相信吗?正如小学生的一篇课文《狼来了》,顽皮的小孩以谎言戏弄勤劳耕作的百姓,最终失去别人的信任而被狼吃掉。
一般情况下,仅说一次妄语,别人便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印象,当其再说真语时,受骗者非但不生信反而会产生怀疑。如《百喻经》中的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蠢人,他的妻子容貌十分端正,两个人感情非常融洽。日子一久,妻子失贞,中途有了外遇,淫欲之心剧烈膨胀,想抛弃丈夫与情夫私奔。于是她悄悄地对一个老太婆说:“我离开以后,你想办法弄具女尸放在我家,对我丈夫说我已经死了。”老人趁她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将一具尸体放在他家,等他回家时告之:“你的妻子已经死了。”丈夫一见尸体信以为真,痛哭流涕,遂将尸首火化,捡了骨灰装在口袋里,昼夜携带不肯离身。后来他的妻子对情夫产生厌烦之心,想到丈夫的种种好处又再次返家对丈夫说:“我是你妻子。”但无论如何丈夫也不肯相信,摇头说:“我妻子已经死了,你是什么人?竟敢冒充我的妻子。”
所以说妄语骗人暂时究竟都会损害自己,在交友与办事的过程中永远也摆脱不了假装或骗子的嫌疑,无论怎么解释他人也难以生信。如云:“妄语之过污身黑,如何洗涤亦难净。”佛制不妄语乃是一条根本戒,无论在家出家都应精勤持守,如是则能感得众人称赞,且具足仁慈。
不细观察贤劣时,一嗔不应害他众,
如同鸽子杀自妻,后生失伴之忧愁。
任何人在没有仔细观察分析贤善与卑劣之时,都不应一怒生嗔而残害他众。如同鸽子不观察而杀死自己的妻子,后来真相大白时又生起痛失伴侣的忧愁。
凡事无因无缘是不可能发生的,因和果都有贤劣之分,若未详加观察妄下结论,稍不悦意便起嗔恨心,以致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最终害他且伤己。有的人稍微遇到些不顺心的事时,便生嗔心,将家中的碗、坛子、罐子通通摔碎。事后气消了,自己又生懊悔:“这些碗打碎了,实在可惜。”嗔心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