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2006-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朋友说;“为了这个沙发,我的花费加起来竟然达到30万美元。为了维护它,每年还得花11万美元。此前,我每年只要花几千美元,就可以过得相当舒服,而且没有那么多烦恼。”
今天,还有许多朋友在做着同样的傻事。比如买了一件新衣服,要配相应的项链、手表、手提包,相应的裤子、皮鞋,然后更换相应的车子,再往后,要上符合身份的饭馆……这样的消费,是没有穷尽的。
就算是一个富裕的人,以这样的方式消费,也很快就会将家财荡尽。何况有些人本来就不太富裕。
付出总有回报
不论你多么辛苦,多么疲劳,都不要把应该现在做的事情推到以后去做,哪怕只是推迟一小时。有多少人只是依靠勤勉就取得人生的成功,而他们的邻居却为了每天贪睡几个小时穷困一生。
斗志和勤奋,是成功人生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
自助者天助。有些人成天坐在那里,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抱怨别人都有机会发财,他却没有机会。在大多数时候,机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据说有一天晚上,先知穆罕默德带着信徒和随从在沙漠中露营,他听到身心疲惫的信徒和随从在交谈:“我可不会再拴骆驼了,让真主去管吧!”
“不、不,不能那样。”先知说,“应该先拴住骆驼,再交给真主安排!”
尽自己所能去做,再相信天助,或随便你把它叫做什么。但别忘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别想别人的钱
有个年轻人,走路干活都显得懒洋洋的。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一天到晚老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呢?”那个年轻人读过书,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很高的学历。他说:“我受那么多的教育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当伙计的。我得自己干,自己当老板。”我说:“这很好呀。那你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自己干呢?”他说:“我没有启动资金。”“那么你这样就会有启动资金了吗?”“我在等待。”“你在等待什么?”“等待我的启动资金。”
接着他就告诉我,他有一个年迈的姨妈,非常有钱,“她没几天好活的了。要是她不能够马上就死,那我会再去找其他一些富有的老家伙。他们会借给我几千块钱,那样我就可以开始了。只要拿到启动事业的资金。我一定会干好的。” 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真是不敢相信!别说他这样是否真的能够拿到事业的启动资金,就算是拿到了,我也不相信他能够干好。没有经过磨难得到的资金是不牢靠的,这就是钱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道理。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并不会知道金钱的真正意义,金钱的真正价值。没有自我约束、纪律、节俭、耐心、毅力,总是指望着以别人的钱而不是自己的积累去开创一番事业,这样的心态是可怕的,也不可能获得成功。这位年轻人所指望的那些老人,比如他的那位姨妈,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富裕的老人中十个有九个是穷孩子出身,白手起家。他们依靠的是自己坚定的意志、决心、努力、执著、节俭,以及良好的习惯,才获得成功的。在他们渐渐发迹的过程中,他们将钱小心地积攒下来,才成就了他们晚年的富裕,这也是积累财富的最好方法。
集中所有力量
执著地敲打一只钉子,使劲地敲,直到最后钉子钻得很深很透。
关注一项事业,坚持干好,直到成功,或者直到经验告诉你可以放弃。当一个人的精力没有分散,执著于一项任务时,头脑会一直想着如何改进这项工作,那他一定会不断提高。要是脑子同时装满了十几个不同的项目、任务,专注力也会开小差,离他而去。财富也就那么从手中滑落,所以请记住,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要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尽心尽力地将它做好。在做好这件事情以后,再去做下一件事情。正如老话所说,打铁要一片一片地打,不能全部放在一起打,否则,得到的将是一堆废铁。
小心这种朋友
当一个人有钱以后,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他的身边马上会聚拢一堆人。这些人都自称是他的朋友。他们教他怎样打牌,怎样吸烟,怎样识别各种不同品牌的雪茄和葡萄酒,总之,都是一些让他往外掏钱的玩意儿。辛苦赚来的钱,很快就在这些朋友的“关怀”下被挥霍一空。有时候他们也会告诉你,在哪里哪里,有一个如何如何好的机会,“保证你能大赚一笔”。结果为了赚到几千块钱的意外之财,你可能损失几万块钱。
这些朋友最擅长的就是对你进行吹捧,在这样的吹捧下,很多人很快就会忘乎所以,以为他们真的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是无所不能的大神仙。你可能听到他们中的一位说:“哎呀,对这门生意我一窍不通,只有你能教我。”于是你慷慨地教他,全然忘了你自己对这门生意同样一窍不通,在对方的甜言蜜语下,慷慨地投入 1万元,继而追加到2万元、3万元,直到你最后彻底破产,你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不是神仙,也没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过去的那些“亲密”朋友这时候却一哄而散,只留下你一个人在那里孤孤单单地品尝失败的滋味。
千万不要糟蹋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金钱。当你有钱了,紧紧跟随,将你夸得跟朵花似的,而在你没钱时,他们踪影不见的朋友,都不是真正的朋友。你要小心这样的朋友!
保持正直操守
正直操守比钻石和金钱更珍贵。有个将死的吝啬鬼对儿子说:“一定要去赚钱,能诚实地赚钱就赚诚实的钱;不能的话,也要赚钱,无论如何就是要赚钱。”这个建议不仅邪恶无比,令人厌恶,而且集中体现了愚蠢的精髓。实际上,他好像在说:“如果你觉得诚实挣钱不那么容易的话,那不诚实的钱赚起来倒不难,不妨去赚不诚实的钱吧。”一个不诚实的人,在商场上肯定藏匿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人发觉,那么通向胜利和成功的大门就将对他关闭。对于这样一个没有原则,不择手段的人,人们不得不心存疑虑,担心受骗上当,担心和他来往会玷污自己清白的名声。
缺乏正直操守的人,也不可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真正的喜悦需要用一颗和平、安宁的心才能真正体会到。金钱本身无所谓善恶,是人们对金钱不加节制的欲望,才使金钱成为所谓的万恶之源。就金钱本身来说,如果使用得当,不仅是家中得力的帮手,而且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满足。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金钱是人们的好朋友。对金钱的渴望无所不在,无可指责。但是记住,当你拥有了足够的金钱以后,你也必须承担因为拥有大量金钱而带来的各种社会责任,比如修桥补路,乐善好施。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23期P48
大学生就不能扫地吗
薛涌
雅虎今年到湖北省人才市场招聘大学毕业生,因为问应聘者“扫地愿不愿意”而惹恼了不少人。一自称“可以胜任任何职位”的女生愤然离席,然后又折回来怒斥招聘人:“你们对待大学毕业生如此无理,肯定招不到人才!”一读者投书媒体,称“招聘有明确的目标。
一个希望做白领或蓝领的求职者,不希望招聘方提供其他无关职位”,招聘者作为知名企业,以强势压弱势,跨越了“文明招聘”的底线。
我一朋友看完这封读者的抗议信,也很愤然,理由却是相反的:大学生怎么就不能扫地?在国内招聘,问一下这个问题非常有必要,人家企业也许吃过苦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她1992年有过一段经历。那年她考完托福GRE,正在北京等着美国大学的录取消息。因为她一直没有工作,此时已经“弹尽粮绝”,便仗着两门外语本事,到一个日本的小公司应聘就职,月薪千元。干了20天,耶鲁的录取通知来了,于是立即辞职,拿了700元走人。
然而这20天的经历,却让她大开眼界。那家小公司刚刚进北京,还处于布置办公室的阶段,不用说扫地、搬箱子、擦玻璃,什么事情都得干。可是雇佣的五六位员工中,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却觉得干这种杂事委屈,特别是有位北大中文系出身的小伙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大才子,在老板盯着的时候还搬箱子,但一看见我这位朋友走过来,把箱子放下就走,意思是“这不是我干的事情,你得给我抬”,连基本的绅士风度都不讲。我这位朋友当年以浙江省外语类前几名的成绩考进了复旦外文系,要数优胜记略,大概是这些人里最辉煌的。不过,她从小是个黑五类,由外婆含辛茹苦地带大。小时候外婆给她讲过一个故事,对她一生影响甚大:一个仆人被东家解雇了,和女主人结完账,在拎着包裹悲哀地走出门时,看到一个扫把倒在地下,就本能地将之扶起来放好。女主人看了大为感动,马上把她留下来。据这位朋友讲,当时她就凭着这样的伦理,有什么事情干什么,不去计较。不过她是这几个年轻人中唯一能讲日文的。很多事情要靠她来对付。可办完事回来一看,办公室收拾得没有一点样子,几位大爷在那里无所事事。老板近乎哀求地对员工说:你们怎么不着急?你们难道不知道新买来的家具都要一尘不染吗?
1992年的职场还没有进入独生子女时代。那些中国雇员,其实也非常想讨好老板。但是有些基本观念就是改不过来,缺乏干活的本能,没人盯着,杂事就没人做。许多招聘单位喜欢要创业性的人才。而越是创业,越是什么都要干,你就不能指望有专职清洁工或秘书。当时那个日本老板,看中国员工不抬家具,自己西装革履地也得去抬,总不能看着自己刚刚开始的事业倒掉吧?在美国招聘白领,大概很少有问你愿不愿意扫地的,因为大家该扫地时一般都会扫。你要是雇一些中国的大学生,那就难说了,大学生扫地不是受惩罚,就是别有用心。记得我当年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每天早来半个小时打扫办公室。坚持了一个月,一位同事终于坦率地问:“小薛,你是不是想入党呀?”弄得我哭笑不得。所以,真要雇一批大学生,大家不想入党或已经入了,上面的场景很可能出现。同事之间彼此推诿,谁也放不下架子干粗活。雇主要有这样的经历,招人时当然要事先问一下。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这么受不了“扫地”之辱,美国学生相对而言就无所谓?我看其中有几个原因。
首先,美国人从小打工。包括一些中高等阶级的子弟,十三四岁就开始打工,一直到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他们把干杂事视为理所当然。特别是刚刚出道的大学毕业生,更觉得自己要从给人打下手起家。比如你要问一个女孩子能否做些端茶倒水清洁卫生的工作,对方大概会甜蜜地回答“当然可以”。然后还给你摆一大堆资历,说自己上学时怎么在餐馆打工,刷锅洗碗端盘子什么的样样在行。一位普林斯顿毕业、后来当了好莱坞制片人的富家女还半开玩笑地告诉我,她最喜欢端盘子,因为一天到晚对人笑,笑得自己也挺高兴。同时也可想而知,有很多这样的人在端盘子,人们对端盘子的人也就不敢小看。
第二个原因,就是美国的通识教育。大学首先以培养一个完整全面的人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自我意识中也把自己当成一个走向生活的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该扫地就扫地,该编软件就编软件。我们这里的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专业意识压倒人的意识:你让我扫地?你怎么也不看看我是学什么专业的?这不是浪费人才,侮辱人吗?所以尽管上面那位大学生声称能够胜任任何职位,扫地却能让她火冒三丈。我们的读者也跟着愤怒,指责招聘单位以 “其他无关职位”污辱大学生。你怎么能说生活中碰到的事情与你“无关”呢?
大学的普及,就是大学平民化的过程。如果大学生连“普通劳动者”这样的身份都无法接受,那也就不要指望找工作了。最近一些国际咨询公司调查表明:中国虽然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毕业,但白领短缺严重,有些跨国公司因找不到人才甚至被逼得考虑撤资。我那位朋友工作20天后,就看出了这一点:那个日本小公司,守着不干活的员工也不敢解雇。因为除了他们,还能雇谁?可见,目前只抱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未免是一面之词。有心人不妨问问高端的企业,有基本工作伦理的可雇的大学生,究竟有多少?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23期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