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那个风筒一样,圆形的,这个在古时候。今天我们这个道场讲经说法,在从前也没有法子通知大众的。寺庙前有旗竿,那个旗竿不是挂国旗的,就是挂这个讯号的。幢升起来了,这个外面人一看到,这个寺庙旗竿今天升的是幢,就知道今天寺庙讲经。喜欢听的人,他就来了。所以说法幢高竖是代表讲经的殊胜,讲经法会的殊胜,宝幢菩萨是代表弘法法缘殊胜。法缘要殊胜,这没有智慧不行,佛法是智慧之法,表这个意思。那么现在呢?这个道场跟从前的建筑也不一样了,现在社会生活方式也不相同了,现在邮政很方便,我们寄通知方便。在从前没有邮政,所以对于信众没有法子通知。以前也没有报纸,也不能刊广告,也没有广播。所以只是用幡幢来告诉大家,今天道场有些什么活动,用这个方式。现在我们用通知,用电话,用广告代替了,就是这个意思,把我们活动的消息告诉大家。
‘智上菩萨’。智是智慧,上就是第一,最上,无上的妙智也在本经之中。他都是代表本经的内容,本经是无上的智慧。你想求智慧,何必去念六百卷大般若呢?六百卷大般若有很多人念,我看越念越糊涂。古人念大般若经会开智慧,有很多人,喔!开智慧要念大般若,他去念了。念上几个月,一部也没念完,念到后面不晓得前面。念到后头,前面都忘光了。所以无上的智慧在这个经啊!不必去念大般若啦!这个显示出这个经之殊胜,的确是没有一法不具足。
‘寂根菩萨’。寂是寂静,根是六根。六根清净,大概是我们每一个同修都想证得的。我都遇到很多同修跟我说,他很想六根清净,就是清净不了。问我有什么方法?其实方法就在这个经上。你只要好好念这一部经,依照这个经典的教训去修行,自然六根就清净了。菩萨在此地代表本经是六根清净的方法,清净的修法。
下面第十位是‘信慧菩萨’。这个代表的是能信这个法门,能信要慧,这个慧是讲夙慧,不是聪明。这个世间的聪明没有用处的,不是真智慧,所以能信是真智慧。这样的慧根决定是多生多劫熏修而成的。没有过去世的善根,过去生中的熏修,决定不能勉强。你过去生中有真正熏修,现前十方诸佛护念,过去修学是因,现在诸佛护念是缘,因缘具足,我们才能信、能愿、能行,这才能往生,这是信慧菩萨他表的意思。
‘愿慧菩萨’。这紧接着上面信、愿,下面就是行了。‘香象菩萨’代表行。所以这三个菩萨连在一起,表净宗三资粮,也就是净土法门修学重要的三个条件,要信、要愿、要行,行是持名。持名这个力量之大,在一切法门里面都不能够为比的。在古时候运输工具当中是以象的力量最大,象比马的力量还要大,这个就是代表。像羊车、鹿车,通常都是比喻小乘、声闻、缘觉。大白牛车,大白牛实在讲是马,以马代表的大乘,象比马的力量还要大,比喻什么呢?比喻念佛的功德。所以这三位菩萨代表的是信、愿、行。行门里面特别是表持名念佛,远远超过观想、观像,远远超过。
‘宝英菩萨’。他代表的是愿海万德庄严。西方世界众宝所成,代表性德里面所含有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宝藏。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性德宝藏的开显,必须要证得圆教初住的地位,才能开显少许,开显一小部份。要到八地菩萨才完全开显,这就很不容易了。到八地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成佛要三个阿僧只劫,这个时间是天文数字。第一个阿僧只劫修满三贤位,第二个阿僧只劫是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是第八地、九地、十地。那么到八地是已经到第三个阿僧只劫了,这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念佛往生净土,这经上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智慧德能所显露出来的,也等于八地菩萨。这种好事,这种便宜到那里去找去啊!所以难信哪!人家修行要修到二个阿僧只劫满,到第三个阿僧只劫才得到。你这不费工夫就得到了,所以教下的大德们听了都摇头,都不敢相信。这难信,道理在此地。菩萨在此地表这个意思。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的善根,可以说是无始劫以来的善根成熟,阿弥陀佛威力加持,叫你顿开宝藏,自性当中的宝藏一时就开显了。
‘中住菩萨’。中是中道,住是安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中道第一义谛,玄妙至极,方便至极,平常至极。这个难啊!到这个地方,这几位菩萨可以说把本经的内涵都显示出来了。我们看到真的起无限的欢喜心,无限的羡慕之情,我们要发心来学习了。学习从那里下手呢?底下一位菩萨教给我们下手之处。
‘制行菩萨’。行是我的心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约束,要控制,这就是净宗里面常讲的持戒念佛。戒律就是约束我们心行的,从这里下手。前面十四位菩萨所表的是叫我们认识这个法门,认识这一部经典。这第十五位菩萨是教给我们,如果真正发心修学,从那里下手。如果下手要不说得具体一点,我们还是摸不着边际,因此,我们在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写了一个缘起,缘起里面提出行门五科,这就是我们的下手之处,这是制行。
第一个科目三福,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三福一定要做到。三福就不必细说了,我一说,诸位都晓得。第二个科目是六和,一定要修六和敬。离开六和就没有僧团,没有僧团,就没有佛法了。佛法是建立在六和敬的僧团当中,我们大家在一起,不遵守六和敬,你修得再好,说老实话,你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原因呢?因为你破坏僧团,你个人修得再好,你破坏团体。僧团是代表整个佛法,是代表弘法利生的。好像你这个学校念书,你个人的成绩非常之好,但是你破坏学校的秩序,功课再好也没有用;品德不好,学校一样把你开除。功课好,品德不好,有什么用呢?品德好,功课不好,学校还愿意留你。这个学生难能可贵,可以为大众的表率。功课不好没有关系,大家还是尊敬你。功课好,品德不好,这还得了吗?现在伊拉克的总统就是功课好,品德不好,他要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你说,这得了吗?那个人聪明绝顶,以一个国家对付二十多个国家,不简单。在历史上少有的呀!所以比喻学校里功课好,品德不好,这是我们同修要注意的。我们住在一个僧团里头,不能守六和敬,就是佛教的罪人。千万不要说学了佛,到最后往生到阿鼻地狱去了。也往生了,生错了地方,这个就糟了。你要堕到阿鼻地狱,你不能怪我,老师您当时为什么不教我?我教你了,你没听进去,你不能怪我啊!所以一定要遵守六和敬。
制行,要控制自己,事事都要忍让。为什么六和做不到呢?就是不能忍让啊!能够谦虚,能够忍让,才能够做到六和。所以菩萨在此地代表这个意思。
底下还有三个科目,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十大愿王,后面给诸位介绍。
这个五科要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准则。不依照这个五科来修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你虽然念佛,你没有行持。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五科的行法统统包括在其中,表现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样才像一个普贤菩萨,才与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那个气氛才有那么一点相同。这样才能往生,才能感应道交。为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所欢迎。他们欢迎你去,阿弥陀佛当然就来接引了。所以这个菩萨在此地表法的意趣很深。
最后一位‘解脱菩萨’。这一位菩萨代表的,他排在最后,代表是什么?代表是果报。修因后面就证果了嘛!果报是什么?大自在啊!解脱就是自在的意思。怎样才能得自在呢?我们今天不自在,不自在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有烦恼,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所以你不自在。解脱是把这些烦恼统统解除掉了,什么方法解除呢?制行就解除了。烦恼解除了,你就永脱生死,这个脱是脱离生死,不但脱离三界生死,还脱离界外的变易生死。二种生死永远摆脱掉了,这才圆满无上菩提。
你看看这个十六位菩萨在此地代表的全经的内容,经典修持,以及经典修学所得的功德利益,你看了这几个人,全经大意大概就是大致上都明了了。思之过半哪!所以经典里面列的这些名号,你才晓得他不是随便列的。那么多的人参加,为什么只有列这几个人。代表这一部经的内容,代表这一部经的修行证果。
‘而为上首’。这个而为上首是说,他们这十六位菩萨是在家菩萨众的上首。在这一段,这个众成就列名里面,以德列名,到这个地方就讲完了。下面是赞德,在一般经典,赞叹诸大声闻,诸大菩萨的德智,经文都不长,通常只有几句话,像前面讲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很随便就带过去了。本经不然,前面虽然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总赞。后面还有广赞,也就是细细的来说明,这是很难得的。在这个大乘经典里面并不多见,像这样广赞菩萨的智德,我们只有在华严上看到,法华上看到,这些大经上才能看到。像这样薄薄的这么一卷、二卷经上很难得看到。那么由此可知,这个经,经文虽然不多,卷数很少,确实跟大经无二无别。蕅益大师赞叹本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那确实是不错的,我们可以信得过。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是说与会的这一些大众,比丘众、二乘众、菩萨众、出家在家,没有一个不是修普贤大士之德。诸位要知道,普贤大士之德是建立在我刚才讲的这个五科前面四科的基础上。没有前面这个四科,那来的普贤大士之德呢?四科里头尤其重要的是最前面二科,三福、六和,这是佛法修行的基础,决定不能够缺少的。好像盖房子,地基啊!你没有地基,你的房子怎么能盖得成功。越是大房子,基础做得越坚固越完善。这个三福、六和,非常非常重要。
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普贤行跟其他菩萨行有什么两样呢?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永远无有疲厌,这是他的特色。因此学佛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不要念念想自己,念念想我这个家庭,念念想我的亲戚朋友,这个念头太小了,圈子太小了。普贤菩萨念念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没有一个菩萨能比得上的。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众生都不漏啊!所以普贤行是真正圆满行。我们不了解这个意义,对于这个十大愿王,你永远不能够理解。
‘礼敬诸佛’。礼是外表有礼貌,敬是内心,内敬外礼。诸佛,如果你要是看到这个字样,见到诸佛菩萨这个形象,恭恭敬敬顶礼,拜三拜,我这就礼敬诸佛啦!这样去会意,普贤菩萨都流眼泪啊!你把他的意思全搞错了。那么礼敬诸佛到底怎么讲法呢?华严经上说得很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把礼敬的对象说出来了,诸佛是谁呢?一切众生。我们对佛怎样的恭敬,对一切众生要同等的恭敬,这是礼敬诸佛,这个是要学的。
我们今天跟平常人写信,后头具名合掌、合十,都不肯顶礼啊!这是什么?这就是没有修普贤行。或者说,他不如我嘛!我怎么可以给他顶礼。他怎么不如你,他是佛啊!你见到阿弥陀佛顶不顶礼,你见到释迦牟尼佛顶不顶礼?他跟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没两样啊!你还有分别执着,你的心量还很窄小,不是修普贤行的。我们今天自己要修,要教人修,不管给什么人写信,真的要顶礼。为什么呢?现在人最缺乏的就是恭敬心,对人、对事、对物,毫无敬意,这怎么得了。诚敬是性德,我们怎么帮助他们把性德开显出来,从我们自己做起,做一个样子给他看。他对我合十,我对他顶礼。我对他顶礼,他也不能不顶礼了,希望从这个地方修礼敬诸佛。从这里去学啊!
所以这个地方诸佛,不但是指有情众生,大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讲有情众生。无情的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无二无别。因此,不但对于一切人要礼敬,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位善友,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五十三位菩萨所示现的,出家的五个人,其余统统是在家的。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善人,有恶人,有修正法,还有修外道的,还有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