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26部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26部分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不好呢?就是外着相,内动心,看到这个也欢喜,那个也很好。所以学了多少年,心不清净,往生没有办法,亏吃在这个地方啊,所以有很多人要学我,你们要学我,我给你们提出一个忠实的警告,你会吃亏,你会上当,我给你们讲的话,你不相信,我过去走了三十多年冤枉路啊,你还走我的冤枉路吗?我还很幸运,从冤枉路里头走到正路,走通了,你走我这条路的时候,未必能走得通,自古以来,从经教里走经教的路,从经教走出来的人不多,迷失的人太多了,所以教网啊,那个大藏经是迷宫啊,入进去很难出得来啊,迷宫啊,很幸运的时候,跑出来啦,才找到正路啊,所以,我给你们讲的老实话,我不吝法,不欺骗你们,那么,我们今天发现,住真实慧,真实之利,这个东西你不要,你要次一等的,再次等的,可见得你业障很重,没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烦恼轻,业障轻,我一说,你马上就接受,换一句话说,你省了三十多年冤枉路,你成就快,你走我这条路,像我这个学法,这一段历史来学法,你决定比不上我,为什么呢?你走三十年未必到我今天这个程度,我再过三十年,远远超过你了,你望尘莫及啊!如果你今天真的是抱一本经,一切能够舍弃,那很了不起,说老实话,很可能超过我很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这是方便度生之慈航,佛用这个方法,菩萨用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我们用这个方法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本经所崇,崇是崇尚,全在于此,所崇尚的就是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这一部经的精华之所在,最重要的经文,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捷是近路啊,要是最重要,故为本经之宗,这是本经的宗旨,一点都不错,那么下面呢?再讲发心。

  ‘发心有二义’。

  这一段文,原文是在往生论里面。

  ‘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这个三种是障碍你发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对于世出世间法,为什么看不破,为什么放不下,这个要问的,一定有原因的,这个三条,未尝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以教我们要远离。

  ‘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

  这是第一条,换句话说,你还有我,还有我所,还有贪爱,这就是迷,这就是没有智慧,起心动念,想自己,为自身的利益来着想,这是迷,这个是你没法子觉悟,你的菩提心发不起来,换一句话说,你对于世间还有深重的贪爱,你没有办法远离,这个是觉悟,大障碍,所以真正学佛的人,我们的目标是成佛,不求世间的名利,不求人天的福报,尽我们自己的心,尽我们自己的能力,为众生造福,众生造福最大的福报,是帮助众生开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是第一福报。所以我们提倡的印经、讲经,这个都是帮助众生,开佛知见,入佛知见,一般人不晓得,这个福报功德之大,他不晓得,他们只知道,一点慈善事业的时候,这个好像功德很大,大家注重这个,着重于表面,不着重于心性,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清楚,不重表面,要重实质,一定要远离贪、嗔、痴、慢,一定要远离我,我所,不要执着,这一切我所有的,这个观念错误,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

  这一切众生苦,什么是最苦呢?心地染污是最苦,这个苦的根源,所有一切苦的根源哪,我们今天讲环境染污,熟不知道,人心的染污,比环境染污严重太多太多,怎样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把心里的染污,把它洗刷干净,恢复清净,这个功德大,这是真正好事啊。

  ‘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如果我们带给众生心里上的不安,这是错误的,怎么会教众生心里不安呢?有我有我所,众生心就不安,为什么呢?你跟他有利害冲突,他心怎么会安?所以菩萨无我,无我所,众生跟他往来心就安了,菩萨心地清净,心地慈悲,持戒修定,众生跟他往来,心地安,知道这个人不是坏人,我就是得罪他,他也不会怪我,与他往来,心安啊!一般人嫉妒,这是最令人不安的,傲慢,我事情做得比他好一点,他嫉妒我,心不安,我做得不好,他瞧不起我,心也不安,做人难哪,太难太难,这些都是我们处处叫一切众生哪,心里不安。我们道场很小,现在听经的人越来越多,坐不下了,我们后面这个房子拆掉,再不能拆了,再拆那边是别人家的,我们决定不化缘,为什么呢?我们一化缘,你们大家心都不安了,为什么呢?到这儿听经要带钱来啊,大家就不安了,所以我们第一要紧,是要大家心安,好事是要做,如果叫众生心不安,这个好事不能做,我过去曾经在经上看过,但是忘了,不晓得在那一部,佛说,佛法是不准化缘的,现在很多到外面化缘,这是佛法不许可的,(不晓得在那个经上讲,我忘掉了,曾经看到过),这才是正确的,佛法随缘啊,佛陀在世的时候,就到中国来的时候,这个道场,道场是地方人建的,礼讲法师,到那里去长住弘法,法师不会建道场的,这个房子破了漏了,他就移到另外一间房屋,不漏的地方住,他也不会去叫你来修一修的,不操这个心,心都清净啊,他不染啊!他不着相、不染,实在破烂的时候,他到别地方去,他不住你这个地方。所以道场是大家来维护,大家来建造,礼请法师来弘法利生,教化这一方,所以道场居士来作护持,这是绝对正确的,出家人要操这种心,对自已道业上,那是有很大的损害,必须他是真正菩萨再来,才可以,像智者大师,损己利人,那是菩萨心,但是人家确实有往生的把握,才敢做啊,没有往生的把握,不敢做,他可以五品位往生,就是不能上品上生,他可以下品中生,下品,他有办法去啊!这样才行。所以大家出钱出力,送过来了,我们一定要替他做事情,替他修福,他不送来啊,最好啊,不送来我们没事啊,无事啊,那里去找事啊,那怎么可以呢?不可以的,所以说不要去找事,我们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念念功德圆满,绝对不是我没有做,或者大概功德就少了,错了,念念功德圆满,一切随缘而不攀缘,不要叫众生心里不安,这非常非常重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一卷(二次宣讲) B2…5…11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第三行。继续看这个‘发心有二义’。

  ‘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这个世间人,大多数贪求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现在所谓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贪图这个享受,这个也是障碍菩提心。真正修道人,佛在一切经里头,常常提醒我们,常常教导我们,要念‘苦空无常’,常常念苦空无常,观察这个世间,苦空无常,对于这些享受的心才能够淡化,才能够把他止住,这个样子,觉心才能够生得起来。那么菩提心的反面,就是迷,菩提心就是觉。所以就是觉与迷,这是修学的基础,决定不能够迷失了自己,那么这一段所说的:‘依智慧、慈悲、方便,远离贪着,无安众生,供养自身’。经文很明显的看得出来,贪着自身,就是障碍智慧,所谓是‘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障碍都现前了。

  因此,菩萨法里面,你看无量法门,首称六度,六度第一个法门是布施,布施就是对治悭贪,这个地方也把它摆在第一,有了贪心,就没有智慧。所以这个一定要远离,要把它舍弃掉,不求自乐,实在讲,真正能够安贫乐道,不是普通人,那是有高度智慧的人,才能够做得到,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说呢?我们不难体会,心地果然清净、平等了,他的生活就是安贫乐道,安贫是我们凡夫的概念,在他有没有呢?他这个观念都没有了。所以他才乐道啊!乐道是真的,安贫他没有这个观念,为什么呢?人家贫富一如,不要说在世间,在十法界里面,他天堂跟地狱平等,苦乐二边都不受,他还有什么贫与富呢?没有啦!乐道是真的啊!这个道就是自性,这是真如,那么从那里修起呢?从菩提心修起,菩萨所以不舍方便,度化众生,这个动力,就是慈悲,他为什么这样子不辞辛苦普度众生?这要大慈悲心,度众生,没有智慧、没有方便,是决定不行的,方便就是我们讲的方法手段,如果求一切众生,对自己有相当的供养,这个不能弘法,为什么呢?会教许多众生退了心,不来了。

  今天讲到佛门供养,台湾是世界第一,连外国的出家人,都喜欢到台弯来,台湾来一趟,他一年都吃不完了,外国没有啊!外国没有供养啊!我听一个斯里兰卡的法师告诉我,他到英国伦敦去弘法,往返旅费,自己付,没有人家给他出旅费,辛辛苦苦在那边给他们讲一次经,讲了三个多钟点,口都说干了,讲完之后,大家鼓掌向法师致敬,幸好还有一个人送一朵花,供养法师,所得到的供养就是这样的。如果说是要求供养,就没有人听了,不像台湾,我听说过去香港,法师去讲经,还先谈好价钱,讲一部经须要多少供养,没有就不讲,还有讨价还价,那么这些统统是不如法,应当要舍离,障碍菩提心。

  那么,方便法门非常非常之多,总而言之,必须令大众对于佛法要认识、要理解,知道佛法究竟是什么?使他能够在佛法里面生欢喜心,生尊重心,进而能够信受奉行,这个目的才能达到。那么下面三种呢?这是第二个意思:

  ‘顺菩提门’。前面三个教我们远离,这是三种顺菩提门,换一句话说,一定要修学的,这三种都是清净心,实在我们学佛,如果这三种心不能现前,我们所学的就不如法了,这个三种心能够现前,能够不断的增长,我们在佛法修持功夫就得力了,这是一般常说的,经论里面,名词叫相应,我们的修学,有几分相应?这个三种心很重要,我们有没有得到?是不是常常在增长?如果这三种心没有,那要认真的去检讨,我们的学佛虽然下了很多的功夫,用了很多的时间,没有成就,没有结果,第一个就是:

  ‘无染清净心’。这一句看起来很容易,实在呢?也相当之难,但是这个事情是自分的事情,自己本分的事情,不是从外面来的,反求诸己,没有一个人达不到的,染是染着,我们在一切法里面,不但是世间法,连佛法都不染着,你的心自然就清净了。祖师非常的慈悲,惟恐我们找不到下手之处,我们的修学从那里下手呢?底下告诉我们:

  ‘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

  那么,由此可知,为自身求安乐,就是染着,此地说话,确实是要善听,要懂得佛的说法义趣之所在,如果有意去躲避,那也是染着。我不为自身求安乐,我一天吃一顿,我去住一个小茅蓬,去修一些苦行,这对不对呢?这也是染着,他染着那个苦行,还是染着。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怎样是不染着?心清净那就不染着,心不清净,没有一个不染着,贪图物质的享受是染着,有意去标榜苦行,还是染着。所以有人染着利,有人染著名,他利不要,他要名,他要人对他恭敬,统统是染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世出世法统统不染着,这个心才能得清净,这是我们要修学的,那么如果从根本上来观察,就是所谓我,我所、我执、我见,我所就是我所有,有我,当然就有我所有,这是染着的根源。所以学佛的人,要真正做到不染,大乘法比小乘法高明得多,他的确有善巧,菩萨起心动念,不想自己,想一切众生,这样的确染着就没有,没有我,没有我所,念念哪!想众生,念念想佛法,没有念头则已,有念头就想如何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如何能够把佛法发扬光大?普度众生。这个我与我所啊!不要断,自然他就没有了,这个无染清净心,不要修啊!自然就现前了,这个法子非常之巧妙,我们讲善巧方便哪!确实在大乘。那么第二个:

  ‘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使一切众生得到平安,众生为什么不安呢?就是不平。所以平是因,安是果报,为什么不平呢?不和啊!和平安乐,上一个字是因,底下一个字是果,世出世间法都注重和,和为贵。孔老夫子也说,‘礼之为用,和为贵’。佛法里面,僧团里面,基本戒条就是‘六和敬’,大家和才能平,平了才安,安之后才有乐。所以后面是安清净心。

  ‘乐清净心’。乐是法喜充满,要达到这个境界,一定是念念拔一切众生苦,看到众生有苦,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