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220部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220部分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没有事好哇!真正幸福,不要有事,老实念佛是我们真正要紧的事情,其他的统统不要紧,老实读经、念佛是我们要紧的事,所以说是有一少一,这是世间人的通病。

  “思欲齐等。”

  要想跟人家一样,可不可能呢?不可能的事情,决定做不到的。人都有福报,现在人把把中国古书丢掉了,不念!因果报应这一些教训他也不相信,这是天下大乱。古圣先贤的教训,给诸位说是真理啊!那是几千年累积的经验,智慧的结晶,不同于现在人胡思乱想,现在人的言论、著作都是胡思乱想,我不看的,没那么多时间去看,多读古书,在台湾流通的比较广一点的像了凡四训,像感应篇,感应篇有好几种注解,我们图书馆都曾经翻印过,那里面的事情所说的都是事实,你了解了,古圣先贤所说的世间功名富贵是命啊!是自己家的祖先多少世修善、积功累德,这儿孙才发达啊!善与善感应才到一家,绝对没有侥幸的,真是所谓了凡四训里面讲的;他家里修的有百世之福,一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我们中国孔老夫子就是,夫子一生,他做些什么事情呢?拿现在来说,夫子年岁并不大,他老人家过世的时候,才七十多岁,一生只有一个真诚之心,教化众生,一生从事于教学,劝善规过啊!是叫你明白人伦之大道,做一个安份守己之人,人人安份守己,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他老人家一生做的是这些事情,传到今天,孔德成先生七十多代了,这是积百世之福啊!孔先生到国外,人家一听说是孔老夫子的后裔,都特别礼遇,沾祖宗之光啊!

  有十世之福者,必有十世之子孙保,在我们中国历代的帝王,他建立政权,能够享国几百年,能够传十几世,也是他家祖先所积的功德。那个不积德的,纵然打了天下了,打胜了,没过几年就完了,你们看到历史上楚汉相争,楚霸王就是例子,没有积德啊!这跟汉高祖就不一样了,可见得不是力能够夺取名位,不是力是德。

  每一个朝代变更,群雄割剧,到最后成功的都是祖宗积德,自己有德行,这才能成大功建大业。大到一个国家小到县市、邻长、里长,也要积德,不是容易的事情,古时候说考个功名、考个秀才、考个举人也要积功累德,并不凭你的才学能考取的,阴德!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我们要仔细去想一想,它有道理,要相信,不要给人家在名闻利养上去比赛,那叫自找苦吃,那个苦是吃不尽的。

  所以,佛教给我们知足常乐,人一知足了,知足是第一富啊!他不需要求。不知足的人,他还要求,还没有满足,还要求啊!知足的人不要再求了,你看看那一个高呢?高下立刻就见出来了。所以这个观念是错误观念,这是不应该有的。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

  你拼拚命地去苦求,求到一些了,能过得去啦!但是又忧非常,那些是非常呢?‘水、火、盗贼、冤家债主’,又怕这些,确实如此,我们在这社会上处处能见到,水火无情,盗贼的目标都是在富有人,是他抢劫的对象,一般人不是他的对象。所以说:

  “焚漂劫夺。消散磨灭。”这是讲非常的灾难,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意外灾害,不能免的。佛教给我们,舍财修福,唯有真正有福的人,无论在什么灾难当中,他都能够平安度过,为什么呢?他有福报啊!所以,钱存在银行不可靠,存在那里最可靠呢?多做善事最可靠,可是这个善也不容易,为什么呢?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你看了凡四训里面说:善有真假、有偏圆、有半满、有大小,你要有能力去辨别。佛法里面常讲,佛门里面积功修善是第一大,但是现在佛门也有真假,有真佛有假佛,不能不辨别,如果我这个福要种在假佛身上,不但将来得不到福还要造罪业,这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我常常劝人修福,我劝人做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决定是真的,没有过失;第一个是布施佛法,印佛经布施佛法,这决定是正法决定不是假的,我这个经送给你,你拿去卖钱也好,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人买,买的人他看嘛!所以不怕人家拿去卖,这是真正的善。第二是放生,放生是真善,放生不要刻意去做,不要定了日子刻意去放生,为什么呢?人家听说那一天佛教要放生,特别去抓,你不叫人造罪业啊!你不放生他卖不掉,他不抓啊!因为听说你们这一天大庙会要放生,特别去抓,你们造的罪业有多重?所以放生不刻意,而是像你们家庭主妇,每天早晨上街去买菜,看到活活泼泼的这些鱼这些东西,确确实实它还能活得下去,买去放生,绝不刻意,随时遇到了随时放生,不要去订日子,那个不好,那等于有过失,有弊病。第三是救济病苦,真正没有医药很苦的病人帮助他。这三桩善事决定没有过失,所以在一切善法里面,以布施佛法确确实实功德利益最殊胜。

  现代人布施佛法,除了印送经书之外,还有录影带、录音带,我们在自己家里就可以一面听一面拷贝,我拷贝送给我的亲戚朋友、送给别人去听,这是布施佛法,花的钱不多,做的功德是真实的。如果再有能力,想多做一点好事,我们有一些录音带,可以拿到广播电台去播放,那听的人就更多了。

  我不主张盖庙,庙盖大了都有人争、有人想霸占,想争夺庙产,那反而造罪业,不如布施佛法,绝对不造罪业,你能够把钱财舍了,从这一方面去积蓄那些急需的功德,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不管在什么劫难的时候,你都有福,你都不会受到苦难,这是真实的。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这一小段是接前面。‘悭’,是悭贪,吝啬,舍不得。‘固’是固执,非常固执。‘无能纵舍’这就是放不下,不肯舍,放不下,可是想想你死了以后一样都带不走,命终弃捐,莫谁随者,古人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生,什么都没有带来,死,什么都带不去。既然晓得什么都带不去,为什么不修福?唯有业随身,这个业有善业、有恶业、有净业,这是你们带得走的,为什么我们不把全副的精神、力量去修福呢?修善业、修净业,在佛法里面修学,着相就是善业,不着相就是净业,我舍财、修福,拼命去做,绝对不要以为我的财舍尽了,没有了怎么办?不可能!你要晓得你的财富,从那里来的?是你过去财布施所得的果报,你布施的愈多,你所得的财富就愈多,是这么来的。你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的果报,你天天在修这三种因,那有不得果报之理呢?所以,你的财愈舍愈多,愈多要愈舍,这就对了,不要到多的时候起贪心,那就造业了,到最后你一样也带不去,你所带去的是罪业。

  所以,儿孙要教养,好好地扶养他,不要留财给他,留福、留德给他,他会得到真实受用的。留财富给他,他认为财富得来太容易了,非常容易堕落,非常容易造业。我们看看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你看看历史上的人物,英雄豪杰出人头地的都是清寒出生,富贵人家出人头地的少啊!太少、太少了,清寒他知道发奋、他知道努力,再有祖宗父母有阴德,这个对他的加持就大了,必定能发达,学佛的人一定要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什么都带不去,有力量就做好事,不要认为我现在力量小,我过几年多积一点钱,我来做好事,用不着!这个念头是错误悟的,我有一分钱,做一分钱的好事,这个功德是圆满的,念念圆满功德,这多好!一定要把握着机会,不要把修福的机会失掉了,‘贫富同然’,‘忧苦万端’,这世间人不明理,造的剧恶,受的极苦,死了之后多半都是堕三涂。

  第二段是世尊劝勉我们人与人相处,特别是家庭,要和睦。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一段跟儒家讲的伦常完全相同,中国的社会是伦理的社会,伦理的教育,是孔孟提倡的。所以,夫子的大德从那里建的呢?就是提倡伦常的教育,使中国这二千多年来确实是长治久安,得力于夫子的教化。但是,现在伦理观念被破坏了,伦理本身就是一个坚强的组织,是一个坚固的团结,从夫妇开始,夫妇这是一个房间室,室再扩大就是家,家里面有父子、有兄弟,这是一个家族。家族外面是社会、是国家,有君臣、有朋友,君臣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社会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是君,被领导是臣,同僚、同事、朋友的关系,所以它本身是一个坚强的团结(现在才叫团结,中国古时候没有团结的名称),因为五伦本身就是团结,五伦十义,我们一个人,在五伦组织里面每一个人都有十种不同的身分,譬如说:你在家庭里面,你对你的父亲,你是儿子的身分,对你儿子你是父亲的身分,对太太是丈夫的身分,对哥哥是弟弟的身分,对弟弟你是哥哥的身分,在社会上,对于领导的,你是被领导的身分,对你底下的部下,你是领导的身分,所以你的身分在这一个社会上,每一个角落,时时在变化,华严经讲十身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十身,就是这一个意思,每一个身有每一个身应尽的义务,你都能够尽到了,这叫尽分,尽到你本分的义务。你说这个家怎么不和睦呢?国怎么不兴旺呢?

  人人都能够尽分尽职,社会是是和谐的,世界是太平的,所以把五伦从一个室家推展到社会、国家,推展到世界,世界大同。儒、佛教学的目标,在这一方面来看,完全是相同的。所以,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你的家族,家庭里面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应当互相地尊敬、互相地爱护。

  ‘无相憎嫉’不可以互相嫉妒、不可以互相憎恨,那是造业。

  ‘有无相通’这个有无里面包括物质与精神,物质上当然一家兄弟姊妹很多,各人别业不相同,有发达的,有生活比较清寒的,环境好的应当帮助环境比较差的,要照顾,这是有无相通。在学术、在才艺上每一个人也不相同,愿意学习的也应当尽心尽力地教导他、帮助他,所以无论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要做到有无相通,要互相提携、互相地帮助。

  ‘无得贪惜’,决定不可以有贪心、不可以悭惜,‘悭惜’就是吝啬,不可以,一个家庭就是自己的一身啊!不要认为这些父母兄弟都与我不相干,那是错误的。

  我们在地藏经里面讲孝道,诸位听了之后要觉悟,什么是孝啊!能够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一样的才真正懂得孝道。现在我们不谈一切众生,谈你的一家,你能把一家人看成是你自己一样,跟关心你自己一样,这叫尽孝道。为什么呢?你的父母欢喜啊!父母不操心、没有忧虑,看到儿女、子孙这样地和睦、互相敬爱,父母欢喜,这才叫尽孝,不是说我们对父母养得很好,样样供给很好,兄弟不和他担心,子孙不贤他担心,子孙书念不好他担心,工作不好他担心,没有一样不叫他老人家担心的,你的家庭样样圆满的时候,他多开心啊!这才叫尽孝。所以这个很不容易做到,佛在此地苦口婆心地劝勉我们:

  ‘言色常和’,要彼此互相包容,要能够忍耐。


  ‘莫相违戾’,彼此都能忍让,就不会有违戾了。

  ‘或时心诤’,这是说如果家族不和,这一家人就变成冤家了,我们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如何把冤家变成亲家?这是教育,这是世出世间圣人对我们的期望,你不懂这个道理,那真的冤家聚会。佛在经上常讲的:妻子、儿女、父母、眷属,四种缘,这四种关系,没有这四种关系绝对不会变成一家人。这四种什么关系呢?第一个是报恩的,前世彼此有恩,报恩来的决定是孝子贤孙,非常好,报恩来的,少啊!你看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对这个芸芸众生,甚至于我们的亲戚朋友,对那几个人真正有恩?我们施恩太少啦!我们对那些人不满?过不去!这是怨恨,怨恨就多,所以我们的冤家就多,报怨的来了麻烦就大了,报怨的就是败家子,来找麻烦的,搞得你一家不宁,来报怨的。第三种来讨债的,我们叫讨债鬼,讨债的小孩都很叫人喜欢的,讨完了他走了,如果欠他少,他两三岁就死了;欠得多十几、二十岁才走,刚刚供他到大学毕业博士学位拿到,他走了,他这一笔债讨完了,是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