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88部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88部分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去追根究底呢?古德常说:知事多时烦恼多。何必要知道那么多事情呢?所以一个真正修道人哪!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为什呢?不需要知道这些事情啊!我们自己心才会清净。现在世间人,有很多业障非常重的人,不但报纸天天要看,电视广播天天要听,还到处去打听,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不打听人好的,专打听人他有什么毛病?他有什么罪过?专门搞这个。这样的人必堕地狱,为什么呢?心里面充满了邪恶,没有一点善念,他怎么会不堕落呢?非常可怕啦!喜欢听信谣言,喜欢传播谣言,天天在造罪业啊!所以佛在讲三业,第一句说口业,把口业列在第一位啊!善护口业不记他过,我们常常想想,我们有没有犯?每一天做晚课的时候,反省一下我今天有没有造口业?

  “五不绮语”。

  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

  “六不恶口”。

  恶口是说话粗鲁。

  “七不两舌”。

  两舌是挑拨是非。这是口的四种过失。下面是意三业:

  “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不贪、不嗔、不痴,贪、嗔、痴反过来不贪、不嗔、不痴。贪是指的悭贪,我有舍不得布施也是贪的一份,我没有,天天想贪求,那这也是贪的一份。嗔是嗔恚,痴是于一切人事物的真相不了解,完全看错了,想错了,解错了,是非颠倒,善恶莫辨,这叫愚痴,不痴就是有智慧,样样清楚,样样明白,到这个地方这是第一段,教给我们要修十善业。其次: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个一句是叫我们昼夜念佛,念佛的功德,念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

  第三个修行方法是:

  “志心归依。顶礼供养。”

  供养在前面已经跟诸位说得很详细。至心是真心、一心,归是回头,我们学佛从一切法门回过头,专依一净土法门,从一切经论回头,专依无量寿经。从前念了很多诸佛菩萨从这里回头,从今以后专念弥陀佛,这叫归依。总而言之,要归依一尊佛,一个法门,一本经,这才能成就,心就定了,不会再散乱了,确实有了依靠。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是中辈往生。中辈往生里面修因,经上跟我们提了三个项目:第一个修行十善;第二昼夜念佛;第三志心归依,顶礼供养。这是补充中辈往生。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七十三卷(二次宣讲) B2…5…73

  请掀开经本五十二面,倒数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那么,经文从这个地方是补充前面下辈往生的修因,这个下辈往生的业缘,比前面要差一等了,也就是我们常讲他的业障比较重。纵然自己想修,障缘很多,就是多事物,障碍他不能离家,这个离家还是前面所说的;‘不暇大修斋戒’,这个暇是指空闲的时间,也就是生活相当忙碌,抽不出时间来修行,那现在工业社会实在讲要比农业社会忙碌很多。在从前农业社会的时候,差不多是秋收之后,都是休闲的。所以过年那个假期要过到二月二龙抬头,这才开始工作。不像现在,现在过年的假期也只有三天,五天顶多了,在从前几乎将近有一个半月的假期,那么就有许多人就利用假期的时间到寺庙里面去修行。在家居士利用这个假期都可以到寺庙里去挂单,去修行。那么这是他没有时间,显示他的工作繁重,生活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大修斋戒’。这个‘大修’至少是七日,我们通常讲打七;禅七也好,佛七也好,七天以上,一个七,两个七,三个七,乃至七七,甚至于有十个七,连到的那个叫‘大修斋戒’。实在讲这个斋戒是一般指的修行,参禅也叫斋戒,念佛也叫斋戒,不一定是,一定是持斋、持戒,你把那就看错了。那么甚至于学教的人,在一块研究讨论也都叫斋戒。因为‘斋’是身心清净,‘戒’是如法,一切如理如法修学,都叫做戒。这两个字的含义非常的深广。

  那么,斋戒就是修,其目的就是到一心清净,这是修学的目标。那么他没有时间大修斋戒,一心清净,佛就告诉我们,也必须在有空闲的时候,这个空闲时间,无论再短暂也要把它把握住。我有一天的空闲时间,好好的用一天功,有两天的时间用两天功。那么在工业时代,这种短期的休假是常有的,譬如在外国,一个星期工作五天,休息两天,两天休息的时间,他不可能都用去念佛,为什么呢?至少需要用一天的时间整理他家里的环境,再是补充食谷,他们买菜一个星期去买一次,都是在假期这一天去买,一买就买一个星期的。所以他至少要用一天的时间来做这个工作,那么还可以一天的时间去念佛,或者去修行,这是叫我们把时间、光阴要能够把握住,要能够控制好,修学的态度是下面三句,这个三句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是修学的基本态度。

  ‘端正身心’,这个身心究竟怎么个端正法?后面经文还有详细的来解释,念到后面就晓得了。‘绝欲去忧’,‘欲’是指外面的境界,‘忧’是指内心,这个‘绝欲去忧’就是金刚经上跟我们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绝欲’就是‘不取于相’,对外面的境界不执着,‘去忧’呢?是里面的贪、嗔、痴、慢、妄想、烦恼不起现行,把它控制住,这个就是身心清净。‘慈心精进’,不但度生要慈悲,度自己更要慈悲,这个不精进就是对自己没有慈悲心,当然这里面的含义是双关的,境界也更是广大深远的,广义的说:对一切人要慈悲,对自己一定要努力精进,下面给我们讲了两个原则,第一条,叫我们修行世间的善法,这个经文很长,里面有很多句,第一个是:

  “不当嗔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

  这个可以说是六道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这不要学的,这生来就带来的,要知道些烦恼对修学是很大的障碍,我们念佛的人目标是求一心不乱。为什么得不到呢?一心不乱最浅的功夫叫成片,我们今天成片都做不到,原因就是有这些障碍,修行没有别的,无非是把这些障碍清除掉而已。第一个障碍就是嗔恚心,这是最大的障碍,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这个障碍都来了,都现前了。所以这个是要警觉到,环境,我们常讲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再不如意都不能起嗔恚心,起嗔恚心障碍不了别人,实在是障碍自己,这个要知道。其次‘嫉妒’是嗔恨的一份,见到别人超过自己,心里面就不痛快了,这也是俱生烦恼,很少人没有这个烦恼的,看到别人胜事,心里头不痛快,马上就要觉悟,我这个嫉妒心起来了。破坏了自己的清净心,障碍了自己的觉、正、净。这个就叫魔障,烦恼起来了,心里很不痛快,自己在受折磨,受折磨就叫魔,这些障碍叫你自己在受折磨,魔障在那里?这些东西叫做魔障,外境那个魔不可怕,可怕的是里面的魔,所谓是烦恼魔五阴魔,这个可怕,外面这个魔不可怕,内要清净,果然是绝欲去忧,外面魔再多,力量再大,对一个修行人无可奈何!这个要知道的。所以嫉妒心是很大的障碍,佛教给我们要修随喜功德,‘随喜’就是破除嫉妒,‘忍辱’就是对治嗔恚的,随喜是对治嫉妒的,随喜的功德与别人所作的胜事,殊胜的功德是一样大。把他所作的殊胜的功德变成我自己的功德,这个是聪明人啊!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而不是看到别人作功德,我们自己在造罪业,聪明人是把他作的功德变成我的功德,这个是聪明人。所以要随喜,见到别人的好事,我们要赞叹,我们要尽心尽力把他的好事发扬光大。你譬如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夏莲居老居士,集结了无量寿经,好事啊!这个真是大功德的事,有些人呢!看到知道这个好,心里不服气,偏偏要反对,偏偏要驳斥,障碍他流通,看到别人读,念它干什么?它是会集本,为什么不念原译本呢?说得也蛮有道理,这是什么呢?嫉妒啊!我们没有这个,把这嫉妒换过来随喜,我们读这部经,印这部经,讲这部经,把夏莲居居士的功德全变成自己的功德,这就对了。黄念祖老居士给无量寿经写注解,辛辛苦苦花了好多年啊!我们是不费吹灰之力,把他的功德又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我们把他的注解拿到了,大量的翻印流通,把他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这叫做随喜功德,他的功德没有减少,我的功德天天增上,这样彼此功德互相增长,利益一切众生,人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决定造罪业。

  第三就是‘悭贪’,这个贪、嗔、痴里面的贪,‘贪餮’,‘餮’多半是指食物,人好吃啊!这个可以说也是与生俱来的,这个不要学的,你看外国人到中国来,吃到中国菜,你问他好不好吃?一定赞叹非常好吃,到台湾来没有别的享受,吃是他最大的享受,也是他一生永远忘不掉的这种享受。不可以贪,除这个之外,所有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不可以贪,乃至于佛法也不能贪,学佛的人,有的把世间法舍掉了,贪求佛法,那还是个错误,佛是叫我们断贪心,不是叫我们换对象,换对象没有用处,是叫我们断贪心。

  ‘悭惜’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这个也是很大的障碍,障碍什么呢?障碍自己的福德。前面讲的这个嗔恚、嫉妒,是福慧都障,特别是障智慧,碍清净心,这个悭贪障福德,佛在经上常常教给我们,六道众生迷失自性,那个福德从那里来的呢?统统是修得的。不是性德,见了性,那个福德是性德,那就大了,没有见性的人,我们这一点福报是修来的。佛告诉我们,财富是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希望得到的,财富从那里来的呢?是从财布施得来的,你越有悭贪就不肯布施,换句话说,你这一生修财富的这一条路,就断掉了,这一生所得到的财富是你前生修的,你过去生修的,修的财布施,这一生得的福报。这一生再不修,那这一生的福报享完了,来生就苦了。来生纵然得人身,你没有财富,一生贫穷,我们不愿意过贫穷的生活,那你就晓得鳔修因,要修财布施,财布施人人都可以修,不一定说有钱的人修财布施容易,没有钱的人修财布施难,你这个观念就错误了。往往修财施,没有钱的人比有钱的人修得多,修得圆满。一个有钱的人,家里亿万财产,现在这个大陆上闹水灾,捐个一千块钱、一万块钱,那真是叫九牛一毛啊!微不足道,一个低收入的人,一个月只收入一万块,最低收入的人,他要捐个一千块钱,是他一个月的十分之一,要照比例来说,比那个富翁布施的多得太多太多了。所以,往往穷人布施的功德圆满。所以穷人来生就变成富人,富人来生就变成穷人,叫风水轮流转,很公道啊!不可能富的永远富,贫的永远贫,富人布施永远不如贫人,那么,这是讲财富是这么来的。其次,聪明智慧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愿意要的,那一个人都不愿意笨头笨脑,都喜欢自己很聪明。聪明智慧呢?佛跟我们讲是法布施得来的,无论是佛法或者是世间法,一定要尽我所知,传授给别人,不必保留,不要怕别人将来超过我,我得留一手,那就叫吝法,吝法就得愚痴的果报。所以一定要全心全力的教别人,得来的果报,聪明智慧。第三个是健康长寿,也是我们非常乐意要的,健康长寿的因叫无畏布施,佛门提倡放生,佛的戒律第一条不杀生,放生跟不杀生都是属于无畏布施,教一切众生离开恐怖,离开忧虑,离开苦难,这是属于无畏布施。我们能够帮助人脱离困难,帮助人得到平安,这一种布施就得健康长寿。我们怎么做法呢?刚才说的‘长斋’,这个素食,放生这是一种,其次对于老、弱、贫、病要特别去照顾,随时遇到,随时我们帮助他,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果报不可思议啊!你常常帮助病人,你自己就不害病,你常常帮助老人,你自己就不衰老,年岁虽然大,体力跟年轻人一样。过去有不少同修见过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年岁很高,九十五岁都不要人侍候,自己走路也不要拄柺杖,不要用手杖啊!他这个健康长寿无畏布施的果报,他以佛法,以医术帮助许许多多老病之人。所以他自己得这殊胜的果报,万万不可嫌弃老病,你对老人、病人嫌弃,将来你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