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材料 >

第763部分

材料-第763部分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织的,而权力始终是分散的。东正教在公元3世纪时,开始传到巴尔干半岛,到了10世纪才传入俄国。它传播的路线大致是沿着古代贸易的通道。到俄国是经黑海过来的。东正教有不少的支流,其中最大的分支是希腊正教和俄罗斯正教,以及欧洲东南部国家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正教,颇富有国家主义的色彩。另有一支极具国家意识的正教是埃及正教,现留存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还有一支来自于7世纪的闪米特人的后裔,现存于黎巴嫩。东正教的传播颇受伊斯兰教的阻扰。土耳其的阿德曼(Ottoman)在1453年占据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的传播自然大受影响。俄国沙皇时代,在莫斯科的教廷上东正教是极具权威的,可是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东正教就一蹶不振了。随着东欧居民的移民美国,东正教也随之传入美国,因有各国国家主义的色彩,而有各种不同的派别。
  西正教也称罗马天主教。自中世纪罗马帝国瓦解以后,皇帝的权力就落入教皇的手中。起先罗马天主教只限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以后逐渐为德国人和英国的凯尔特族人所信仰,而将教区从西欧扩大到中欧。当罗马天主教向欧洲北部推进的时候,南部的伊比利亚基地却被伊斯兰教所侵占。时间自公元700年一直到1500年。以后天主教又在原地复兴,再次盛行,以后葡萄牙人又将天主基督教教义传到非洲沿岸,甚至传到印度。等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殖民中南美洲,天主教也就随之传入,同时也传播到南亚和东亚。在菲律宾群岛上,西班牙的传教士努力工作,使其地成为天主教的基地。到了19世纪,天主教在非洲、南亚和东亚都十分活跃。
  上面提及西正教或罗马天主教是统一而且有组织的,可是到了12世纪以后,欧洲社会的经济与政治都起着变化,旧的教义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各种运动与改革的呼声从各地传来,终于在1500年,西正教分裂成两大教派:即原来的罗马天主教和新产生的所谓新教。天主教仍旧是坚强的统一的,而新教则四分五裂。在地域的分布上,新教限于莱茵河与多瑙河以北的地区,包括英国、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沿岸及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等地。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伊 斯 兰 教
更新时间2008…9…2 14:34:24  字数:1519

 其意为“归顺真主”。该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生于公元570年一个富有的家庭,在城市环境长大,该城即伊斯兰的圣地麦加城,当时为阿拉伯南部与叙利亚骆驼队来往的交通要道,也是各部落神殿的集中地。大约在公元600年他开始传教。据传说,有一天他习惯在山间默祷的时候,忽听到一声“朗诵”的声音,以后他的语言就滔滔不绝,从不用思考。他的朗诵维持了十多年,一直到成了现在所有的《可兰经》。
  他的经文包括了阿拉伯人的信仰和风格,如一夫多妻制和崇拜石头等,同时也结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和伦理。他的教义主要信仰是“一神论”。安拉是唯一上帝。他也承认在他之前的许多先知者,亚伯拉罕、摩西以及耶稣曾受安拉的教诲和洗礼。但却坚持说只有他从安拉那里得到了绝对的真理,而这些真理都已载入可兰经。因此可兰经不但包含了宗教的教义和信奉的规范,也是对世界事物的评论、看法和声明,也可说是伊斯兰人的法律。每一个教徒都要经常背诵基本教义,日夜祈祷,一个月内从早到晚的禁食、施舍。如果可能,还要到麦加去朝拜。凡是能够坚持执行以上教礼的教徒,就可以算是伊斯兰世界的一员,不管他的肤色与出身。同时还有许多从犹太教和基督教转借来的许多规章制度,如不许人体和兽体同时照相,禁放高利贷和禁酒禁赌等。妇女的地位在伊斯兰里是很低的。这可能涉及到社会与经济的其他因素,宗教不是唯一的原因了。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实际上不是穆罕默德的生长地麦加,而是麦地那。因为他自622年逃离麦加,来到此地传教,622年就变成伊斯兰日历上的开始年份。穆氏一生从事于传教,整个阿拉伯半岛在他的统治之下,然后经过阿拉伯伊斯兰的再度扩张,不到100年的时间,他们的势力从大西洋岸一直到印度的边境,包括了西班牙、北非、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在内的大片土地。除波斯以外,他们压制了大多数的基督教信徒以及零星的犹太教社团。在以后的整个世纪里,伊斯兰教扩张到了印度、中亚、东南亚、苏丹,以及东非的边境。从11~18世纪,伊斯兰徒自中亚入侵印度北部,这奠定了目前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基础。
  伊斯兰教产生于沙漠,因而可兰经反映了干燥地区的环境,这也可解释为何干燥地区的居民,从北非直到中亚腹地容易接受伊斯兰教。有人甚至说20英寸的等雨量线,也就是伊斯兰居地的界线,不过也不可忘记有一半的伊斯兰徒是居住在东非和南亚及东南亚的润温气候下的。我们似乎不能单纯地说伊斯兰的传播与气候有直接的关系。
  关于伊斯兰教在地域上的传播扩大,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交通路线的开辟,当年骆驼商队自中东经中亚到中国北部,或者自撒哈拉到苏丹,均有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自海外发展而言,从阿拉伯到东非,或者到印度,甚至再到马拉加,或到爪哇甚至到中国都有利于伊斯兰教的发展,因为伊斯兰教商人是义不容辞的传教者。可是这其间还有别的因素,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在8世纪就到了东亚。但真正传到马来群岛是1300年,因为其时印度教和佛教大起冲突,伊斯兰乘虚而入。
  可兰经可能并不是直接译自阿拉伯文,可是当时阿拉伯文在中东和北非极为盛行,这也有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当土耳其在1920年将全国非宗教化时,政府用拉丁文代替了阿拉伯文,而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就引起了法律起诉。
  伊斯兰教在目前的北非、阿拉伯半岛,以及中东,除了黎巴嫩、塞浦路斯和以色列外,仍是极有影响的宗教。此外,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是32个伊斯兰教国家中信奉伊斯兰教人数最多的一个。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佛 教
更新时间2008…9…2 14:34:47  字数:3410

 起源
  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仰,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智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始动摇,成为众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
  佛教属于沙门思潮之一。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
  演变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场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佛陀逝世后,弟子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生活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施设和惯例。由于佛陀生前在世时于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说法,弟子们对此便产生不同的理解。约在佛来后100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称根本二部。此后100余年间续有分裂,先后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称技末部派。关于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名称、地区均有不同的说法。当时佛教传播的范围,北至喜马拉雅山麓,南至基斯那特河(克里希那河)。一般认为由上座部直接分出的最大一部是说一切有部。上座部(以说一切有部为代表)和大众部在教义上有较大差别。两在部的主要差别是:
  ①对法(事物、存在)的认识。大众部认为“过去未来,非实有体”、“现有体用,可名实有”,即认为一切现实都依因缘生灭,过去的已经灭了,没有实体,未来的没有生起,也没有实体,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才有法体和作用;说一切有部主张法体是永恒存在的,过法、现在和将来三世也都是实有的,即所谓“法体恒有”、“三世实有”,被称为我空法有论。
  ②对佛陀的认识。大众部认为生灭于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而非实身,佛陀的实身是积累极长期的修行而成,他有着无际的寿命和威力,所说一切言语为随机说法,并以一音说一切法;说一切有部不承认释迦牟尼是化身,认为佛说言语并非都是经教,也并不是一音说一切法。
  ③对声闻和菩萨的认识。大众部强调菩萨广度众生的慈悲愿力,轻声闻而贵菩萨;说一切有部虽承认声闻、缘觉、菩萨能修行根性和所修行道路有差别,但认为佛与声闻、缘觉所得解脱没有差异。
  公历纪元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着对佛塔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而将早期佛教贬称为小乘。
  佛陀逝世后约500年,大乘中观派兴起。此派创始人龙树,阐发“空”、“中道”、“二谛”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继续弘扬龙树的学说,使大乘佛教得以进一步发展。以后还有清辩和佛护、月称等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中观的思想,形成自续派和应成派。同时,小乘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仍继续发展。
  佛陀逝世后约900年,瑜伽行派兴起。此派尊基人是无著和世亲。无著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因对说一切有部教理感到不足,而阐发大乘教义。其弟世亲,原是说一切有部学者,后从无著改宗大乘,称“千部论师”。无著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传承主要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之后还有戒贤、亲光等。
  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时轮乘。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终于在南亚次大陆消失。传播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薄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