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材料 >

第1547部分

材料-第1547部分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开拓新的创作方向。
  随着科幻读者人数的日益增加,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科幻爱好者社团。在美国,科幻社团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在美国的经济心脏和文化中心纽约,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大量科幻社团。到了三十年代末,纽约的科幻社团已经拥有很大规模。1939年7月4日,借当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大量外国观众到访之机,以纽约科幻社团为主召开了第一届世界科幻大会。当时参加的人数有200余人,著名科幻活动家山姆。莫斯考维茨被推举为主席。后来,除了由于二战的原因中断过几届外,世界科幻大会每年召开一届,一直举行到今天。
  许多美国的科幻社团自费印刷自己的非商业出版物,未来的科幻作家们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并通过读者的反馈提高自己作品的水平。其中有一个名叫西格尔和另一个叫沙斯特的科幻爱好者自费印刷了以“铁人”为主题的科幻连环画,后来被商业机构看中,几经辗转改编,最后成为大名鼎鼎的科幻片《超人》。
  纵观世界科幻文艺史,其第一代科幻作者与第二代科幻作者之间的区别都十分明显。第一代科幻作者的“主业”并不是科幻文学。科幻对他们来说,或者是一时的兴趣,或者是偶尔的尝试。这些作家对科幻文学普遍缺乏认同感和自觉意识。他们名垂史册的主要成就也基本产生在其它领域里。
  但是,这些人的科幻作品培养了一大批科幻爱好者。在这群读者中逐渐产生了第二代科幻作者。这批作者高度认同于科幻文学的价值观和独特风格,这种认同不仅是出自理性和观念,也是感情上的,有些人甚至可以说是信念上的认同。科幻文学给予了他们类似于宗教般皈依的体验。他们开始创作生涯的第一步就是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探索既系统又深入。
  由于这种专业性,科幻文学只是在他们手里,才结束了第一代科幻作家浅尝辄止的情况,真正地完美和成熟起来。第二代科幻作者往往只以科幻作品而闻名于世。如果他们在其它文艺领域也取得成绩的话,那也是他们在科幻创作上站稳脚跟之后的事。
  在美国,第二代科幻作家成批接班的现象最为明显。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如阿西莫夫等人,完全从科幻迷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在日本等国,这个过程在二战以后才开始。而在中国,这个过程则晚致九十年代才开始。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萌芽时代
更新时间2008…9…9 21:21:57  字数:3274

 1818年,年仅二十岁的英国女子玛丽。雪莱(ShelleyMaryWollstonecraft)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标志着这个影响深远而又饱受误解的文学品种正式诞生。当代英国科幻作家奥尔迪斯(Aldiss,BrianW)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万亿年的狂欢》(1973年出版)中,最先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雪莱夫人这部作品的出版。这一见解后来为包括中国科幻文艺界在内的世界科幻同仁所公认。1998年,北京经济广播电台、湖南经济广播电台和四川经济广播电台还以这个历史事件为选题,组织了《庆祝科幻文学诞生一百八十周年》的三地联播节目。
  当然,确立一个标志性事件,仅仅是历史研究的需要。没有一个现代文学品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小说《弗兰肯斯坦》里那个用人体碎片拼凑起来的丑陋巨人“降生”之前,世界各地早就出现过具有科幻风格的文学作品,其上限甚至可以追溯千年之久。
  追溯科幻文学的源头,必须涉及它的定义。因为我们要从许多没有标明科幻小说字样的文献中,找到其中的原始科幻。这样,标准是什么就有决定意义。当然,在本书中,标准就是前面的科幻定义。但如果其他研究者采用了另外的定义,往往会带来歧意。
  另外,科幻并非铁板一块,自身就是个五花八门的小天地。所以,科幻也绝非只有一个源头。笔者在本章里,至少为科幻文学寻找到了四个源头:传奇的源头、寓言的源头、“科学文化”的源头。
  第一节:传奇的源流
  传奇文学源远流长。从古代起,就被说书人到处传诵,以取悦世人。在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寻找到科幻的源头。它必须是有明确作者的,神话史诗因此被排除在外。它必须有超现实情节,并且是在自然观的范围内展开这些情节的。
  《一个真实的故事》,被许多西方科幻作家认为是西方科幻小说的最早萌芽,它正好符合这三个界定。作者卢奇安(Lucian)生活在公元二世纪时古罗马的叙利亚行省里。这部作品其实是一部讽刺作品,作者用夸张的笔法,反讽了包括《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在内的一些当时的“主流文学”作品。
  抛开这种创作意图不管,卢奇安在《一个真实的故事》里虚构了大量非人的异族,描写他们与人类、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战争。这与今天科幻小说里的外星人题材极其相似。卢奇安在创作时基本上没有束缚在当时已经形成的神话体系中,而是另辟奚径,独立创作。正是这种独立创作的明确意图,使得《一个真实的故事》比自发形成,多年积累出来的古代神话更适合作西方科幻文学的远祖。
  到了十五世纪末,欧洲人开始大规模的远洋探险,即所谓“地理大发现”时代。从征途中归来的探险家们带回了细节不清的记忆片断,慢慢演变成关于遥远地方的各种传奇故事。于是,极具幻想性的“伪旅行小说”开始风行起来。这类小说是作者虚构的关于未知世界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今天科幻文艺中“外星文明”类题材的先驱。只不过在当时,地球本身就有足够多的未知领域供作者驰骋其想像力。伪旅行小说中出现了《鲁滨逊漂流记》、《地下世界之旅》(挪威作家霍尔伯格创作)、等代表作品。
  若要论及现代科幻小说的直接源头,则是产生于18世纪末英国的哥特式小说。这些小说以恐怖、暴力、神怪、魔法为主题,由于情节通常发生在一个哥特式的古堡里,所以得到了这么个名字。它也是典型的传奇小说。
  第一部哥特式小说是华尔浦尔创作的《奥特朗托堡》(1764),以后陆续出现了《僧人》、《尤道弗的神秘事迹》等代表作。勃朗特的名作《呼啸山庄》也有浓厚的哥特小说色彩。由于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小说类型,哥特小说后来跨出国界,对霍桑、爱伦。坡等美国作家产生了影响,并间接影响到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就是到了今天,西方的一些流行的恐怖小说和恐怖影片还有浓郁的哥特式风格。第四卷里,笔者会介绍“太空哥特剧”类型作品,算是这个古老文学样式在今日科幻中的新变种。
  总之,哥特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众多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科幻小说的诞生。有趣的是,与后世科幻文学重视未来、科技进步的主流倾向恰恰相反,哥特小说着重表现的,却是面临工业化的欧洲人对中世纪社会“浪漫生活”的追念。
  第二节:寓言的源流
  寓言往往是有明确作者的。它被创作出来,主要是它的隐喻,而非表面故事。但是,从本书现象学式的科幻定义出发,仅具有科幻外有的,当然也就是科幻小说了。更何况,在今天的科幻小说,寓言式科幻已成洋洋大观。
  科幻小说的寓言源头,主要是西方的乌托邦小说。在这些小说里,哲学家们虚构了非常完整的异域世界。这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托马斯。莫尔(SirThomasMore)的《乌托邦》(1516),它成了此类作品的代名词。其它还有佛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的《新大西洲》(1627)、康帕内拉(Campanella)的《太阳城》等等一系列作品。在俄罗斯,1769年出现了马莫诺夫创作的《贵族哲学家,寓意》,这部被前苏联科幻界视为本土科幻小说最初萌芽的作品也是一部乌托邦作品。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乌托邦小说在情节和人物上使用笔墨极少,大段大段的篇幅都用来描写虚构世界的整体面貌,介于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之间。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完整地构造了一个虚拟的背景。这也是后来科幻小说的主要特质:科幻小说是一种以描写环境,而不是描写人物为主的文学作品。
  单从塑造异样环境这一点上讲,“乌托邦小说”与“伪旅行小说”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着意于表达作者的哲学和社会理念,而后者的主旨是猎奇,主要笔墨用在情节和人物上。
  除了这类构造出完整幻想世界的作品外,前辈们还创作出了其它一些超现实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它们中间有些也可以算作科幻小说的前身。比如哲伏尔泰创作的《微型巨人》。作品中,高达十二万英尺的外星人来到地球,逐渐与地球人沟通,并嘲笑地球人低下的智力。这些作品虽然意在比喻而非技术细节,但在创作手法上与今天的科幻文艺极为接近。其中,法国哲学和文学巨匠伏尔泰(Voltaire)的《米克罗梅加斯》已经写到了太空漫游。
  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的《格列佛游记》也是一部科幻色彩十分浓厚的作品。(甚至,如果把它的出版视为科幻文学诞生标志也无不可。只不过《弗兰肯斯坦》的标志性地位已经约定俗成了。)在这部分为四卷的游记里,前两个部分,也就是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直到如今,巨型或者微型外星人,仍然不时出现在科幻小说里。
  后面两卷“飞岛”和“马国”两个故事流传程度不广,但正是这后两部分,更接近现代科幻小说的风格。斯威夫特笔下的“勒皮它飞岛”是一个直径几公里的岛屿,用一个巨大的磁石当作动力源和方向调整装置,可以不间断地在天空中飞行。后来,日本卡通作家宫岐俊甚至直接将这个故事发展为科幻卡通片《天空之城》。对于生活在十七世纪的作者来说,用磁石而不是发动机为动力,也属于非常自然和大胆的科学幻想。
  在“马国”的故事里,马形生物“海因”是当地的智慧种族,而人类则是野兽。主人公格列佛流落到马国,被混杂在“人兽”中。他必须用各种手段证明自己也拥有智慧,并且赢得尊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用“马国文明”对比“虚伪的英国文明”。三百多年后,法国作家彼埃尔。居尔的《猿猴世界》也使用了类似的题材,并成为当代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一。
  第三节:科学文艺的源流
  到了十六世纪,近代科学逐渐形成,一些科学家尝试用文学之笔,抒发自己对科学的爱。自然而然地催生出更多的科幻文学萌芽。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Kepier。Johannes)就曾写过一部题为《梦》的小说,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不朽宗师
更新时间2008…9…9 21:22:30  字数:11128

 在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里面,专门有《外国文学卷》(上、下卷)。其中,只提到了两位科幻作家的名字。凡尔纳、威尔斯。当然,柯南道尔、恰佩克等人也有专门的词条,但都不是当成“科幻作家”来介绍的。中国主流文学理论界素来不重视科幻。但即使如此,这两个人的名字仍然能够成功地穿越门户壁垒,登堂入室。
  不过,“受重视”不等于“被正视”。主流文学理论家只能介绍他们的成果,却没有足够的理论语言去分析这些成果。而科幻界对两大宗师的印象也早早定了型。尤其是凡尔纳,人们对他的误解更甚于威尔斯。
  所以,笔者将他们单独死为一章来介绍,既是因为他们的成果值得这么作,也是因为,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去把笼罩在他们身上的框架打破,让大家真正理解他们在科幻上的贡献。
  第一节:凡尔纳
  1828年2月8日,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出生在法国南特一个法官的家庭里。这个时候的法国,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象照相术一类的重要发明,当时便产生在法国。当然,这也拿得法国读者愿意关注科学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没有这样的读者预期,单靠凡尔纳的天才,是不可能科幻小说发展到这个程度的。
  同时,法国中产阶级迅速发展,阅读人口大量增加,已经养得起一批职业作家了。巴尔扎克能够在欠钱后选择靠写作偿还,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