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第1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爱的大气层为我们人类抵御了来自太空的强烈射线。没有这层保护,生命便无法在地球上形成。然而,一旦失去这种保护呢。英国科幻作家约翰。温德姆的《三叶草之夜》就描述了这种可能。一群带着绿色闪光的流星冲入大气层,美丽动人的光芒使得人们纷纷出来观看,第二天,他们都成了肓人。只有当天晚上熟睡的人和关在监狱里的囚徒幸免于难。
天体与地球相撞的题材在科幻作品里一直延续下来。到了一九九八年,竟然同时有两部这一题材的科幻巨片出现在观众面前,又一次把来自太空的危机感传递给大家。那就是《世界末日》和《彗星撞地球》。在影片中,流星带着火焰冲向城市,巨大的海啸吞没了陆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大自然的巨变中被转瞬抹去。虽然两部电影都给观众留了个光明的结局,但相信给大家留下更深印象的,仍然是灾难本身的可怖。
第二节:太阳变异
自有文明至今,太阳从未变化,年复一年慷慨地向人类提供最终能量。但在科幻小说里,却出现过太阳变异的故事。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是这一题材的代表。
天文学中,太阳属于主星序,也即中年行星,离衰老还有五十亿年时间。刘慈欣将这个时间大大提前:几个世纪后,它就会变为红巨星。由此,人类为了在最后四百年时间里挽救文明,开始了“地球流浪”计划。
第三节:致命宇宙辐射
刘慈欣在《超新星纪元》中描写的超新星爆发场面,堪称科幻文学中少有的宇宙奇观。那颗超新星离太阳系只有八光年。由于中间隔着一层暗星云,天文学家从未发现它。这颗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六十七倍。当它爆发后,巨大的光流经过八年到达太阳系,仍然威力无比。它进入太阳系后,蒸发了冥王星上的固态氮。摧毁了太空中所有宇航飞船。它在晚上二十点十八分到达地球,刚刚入夜的天空重新变成了白昼。不过,那却是一种黑兰色的天空。死星的亮度几秒钟后就达到最大。在几个时区外的大洋上,太阳刚刚升起,超新星也随着升起,由于太阳的亮度不及超新星,看上去竟然是黑红色的,令船上的旅客受惊疯狂。超新星的巨大辐射线撕开地球的范艾伦带保护层,大气里不停地发生闪电。
第四节:其它宇宙灾难
宇宙空间里能带给地球灾难的,不仅仅是这些大家伙,肉眼看不到的灾难也同样可怕。在《安德洛默达品系》(美国米切尔。克莱顿著,中译本名为《死城》)中,一颗坠落的人造卫星不慎携带了来自宇宙的微生物,造成坠毁点附近一个小城的人口大量死亡。科学家们也束手无策。最后中止这场悲剧的并不是人类,而是地球生态圈本身:外来病毒同样不适应地球的环境,被氧化后转变为无害物。
几乎是在同时,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创作的《腐蚀》中,也让人类的飞船从太空带回了灾难。那是一种强烈的腐蚀性细菌。金属和非金属制品都被它腐蚀得如同脆纸。好在飞船失事在大漠中,人类得以将灾难封闭在远离文明的地方。
微生物尚可理解,在科幻小说里,太空中还可能降落一些超越我们常识的东西。在《比睡眠更深沉》(法国菲利普。屈瓦勒著)里,太空中降下一种奇特的生物——夜瞌虫。它们能够令人深深睡去,直到死亡。为了对付夜瞌虫,人类只能使用人工睡眠机,使人在半梦半醒中休息。原本属于孙悟空的法宝这次在科幻小说里出现了。
在《灭种大屠杀》中,太空中降落的生命就更奇怪了。那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孢子。但扎根地面后,却能生长出两百米高的大树,高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最高建筑。并且,长这么高,仅仅需要几年功夫。人类的生存环境彻底被破坏。科学与文明都不复存在。残存的人类在巨大植物的根部挖洞,过着虫子一样的悲惨生活。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灭世题材
更新时间2008…9…9 21:17:05 字数:1757
“灭世”题材讲的是这么一类故事:某种灾难将人类文明彻底毁灭。后代人在废墟上重建文明,或者象原始人那样生活着。在“灭世”故事中出现的灾难可能是前四章中的任何一类。但是它的规模大到整个地球,没有一处可以逃循。另外,灾难主要作为背景出现在这类故事里,“灭世”过程本身不是主要情节。这使得“灭世”题材和前几种灾难题材明显区别开来。
如果排除上帝的影子,诺亚方舟可谓最早的“灭世”故事,末日审判也是西方社宗教的基本观点,这都可以说明,灭世题材在西方科幻里为什么比较发达。按照“灭世”的原因,可以大致将它们分为第一节:天灾灭世和第二节:人祸灭世两种。当然,人类被外星人毁灭的故事也有很多,那些可以归为外星人题材。
第一节:天灾灭世
“天灾灭世”里最典型的故事,要属英国作家J。G。Ballard(巴拉德)创作过灾难题材的《世界三部曲》。第一部《沉没的世界》讲的是地球外面的范艾伦带消失,宇宙辐射直惯地表,南北极的冰层融化,人类文明被深埋在大洋底层。第二部《燃烧的世界》,描写一种油膜覆盖海洋,导致水分无法蒸发,全世界被干旱所毁灭。第三部《结晶的世界》,描写一个反物质银河系与我们的银河系相撞,物质开始慢慢结晶,包括人和地球上的一切。
第二节:人祸灭世
人类咎由自取,被自身的狂妄无知所毁灭,这比被自然灾害毁灭无疑更有警示性。所以,“人祸灭世”的故事远多于“天灾灭世”。如果不太严格的话,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就包括着“人祸灭世”的影子。未来人类只是表面上有文明,实际上已经退化成动物。
核武器发明后,描写人类被核灾难毁灭的故事占据了主流。这里面,以《献给莱博维茨的歌》最有代表性。小说里,人类于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灭世烈火”所毁灭。残存的人们建立了一个以天主教为基础的中世纪社会。新罗马被设置在美国。当然,那时候的美国已经四分五裂,成为许多封建帝国。
冷战结束后,环境危机成为灭世题材的首选。这方面,《水世界》堪称代表。电影没有直接说明大洪水的原因,但通过主人公之口,说世界被大水所淹没,乃是祖先胡作非为所致。这部电影别具匠心,描写洪水灭世数百年后,人类遗孓在海上讨生活的艰难场面。当然,基督教里本有大洪水的故事。可能也是这类题材的源头吧。
《水世界》的姐妹篇,耗资巨大但影响甚微的科幻片《信使》,也是一部人祸灭世的代表作。电影以非常写实的风格,描写了2013年灰暗的未来。美国被一系列灾难摧毁:瘟疫、大气污染。还有一个叫纳沙霍恩的阴谋家发动的叛乱战争。政府不复存在,余下的人聚集在小小的居民点里,生活水平倒退回十九世纪。军阀们则组织骑兵队,带着冲锋枪和利剑的奇怪兵器组合,到处欺压百姓。
最为奇妙的是,在这个西部片式的古朴背景下,经常有一些现代化的东西出现:破电视、废汽车、旧桥梁、无人值守的水库。甚至一些曾经现代化的人,前警长、前宇航科学家等等。主人公是个流浪汉,为了混口饭吃,扒掉死亡邮差身上的衣服,带着积压多年的信件,谎称美国政府已经恢复,派他作信使。他的到来给了苦难中人们以希望,文明竟然真的复兴了。在影片结尾,信使的后代又恢复了现代文明人的衣着,并回忆那苦难的过去。
中国没有基督教传统,科幻里的灭世题材不多。《高塔下的小镇》出自大陆作者刘维佳的手笔,是中国科幻里灭世题材的代表。小说描写了一个被核战摧毁后的文明。在一片荒芜的世界上,有一个小小的保留地。保留地中央有一座高塔,塔顶的自动死光武器,可以射死五千米半径外任何试图进入的动物,当然也包括人。但不会阻止里面的人人出去。塔周围有一批人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下。他们的技术已经退化。只知道高塔由祖先建造,但不懂得怎么操作它。高塔制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小说便围绕着外来者的闯入和内部人的闯出展开。
郑军在《时代之舱》里,构造了一个庞大的灭世背景:奥姆真理教在麻原章晃带领下,占领全世界,毁灭所有科学技术,将人类社会倒退到农业和手工业时代。一千年后,一批地下科学家至力于将科学火种再度播洒到世界上。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技术灾难
更新时间2008…9…9 21:17:30 字数:1324
进入二十世纪,天灾对人类的影响逐渐下降,人祸则不断上升,成为更主要的灾难来源。政治与战争带来的人祸往往不在科幻作家的关注之内。而由于科技成果滥用造成的人祸,则是科幻作品的重要主题。
在这些科技之祸中,环境污染占主要位置。其它技术灾难也不可忽视。
第一节:环境污染一九五二年,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数千人在悲剧中死亡。更为不幸的是,整整五十年前,曾经有一位科幻作家作出了与真实状况极为近似的预言,只是并没有为当时沉匿于工业文明奇迹的世人所重视。那就是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巴尔写于1892年的《伦敦的毁灭》。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准确地预言,伦敦为室内保暖和做餐消耗着大量的烟煤,当大团水蒸汽在夜晚升起时,这些烟云便降落在雾上,将雾往下压,缓缓渗入其间,使雾的浓度增大。太阳会吸引雾,但烟层厚厚地覆盖在水蒸汽之上,阻止阳光照到它。这种状况一旦占优势,那么除了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就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驱除伦敦上空的雾了。伦敦常常连续七天有雾,有时连续七天无风,但是,这两种情况从不重合在一起。否则,就是一场大屠杀。当然,小说里的伦敦烟雾事件没有明确指出死亡了多少人,但整个伦敦是被毁灭了。
五十年后,从一次可怕的“重合”中解脱出来的伦敦人痛定思痛,制定了净化空气的法案。但是,如果他们能够从科幻小说中得到经验,从而未雨绸缪,岂不是更好一些吗?
第二节:其它技术灾难在关于瘟疫灾难的科幻作品中,王晋康的《生死平衡》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警示性。这部作品提醒人们,人类滥用抗菌素的结果,恰恰会导致瘟疫流行的未来。
抗菌素发明以来,医学仿佛找到了根治百病的法宝。一种又一种疾病在全世界根绝成为医学家追求的目标。但王晋康在科幻小说《生死平衡》里却警告到: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滥用不仅仅是巨大的浪费,而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在不断地增加。新型抗生素的上市和新的耐药菌株的产生就象人类和细菌在开展“运动竞赛”,人类在这场无休止的长跑中,胜算其实相当的低。
小说结尾,大自然跑赢了人类,一场全新的传染病夺去了十亿人的性命。如今,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如下警告:“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无抗生素的时代。”(《不要把抗生素当成常用药》,《每日新报》2002、11、24日)。
高楼大厦曾经是现代化的标志。但是超高层建筑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美国灾难科幻小说《摩天大楼失火记》便讲了一个发生在世界第一高楼中的火灾故事。由于超高层建筑特有的“烟囱效应”,火势迅速蔓延并封锁了逃生之路。这部小说通过大量技术细节,将超高层建筑必然存在的危险隐患揭示得十分全面。
早在一九九三年世贸中心遭炸弹攻击时,一些逃生的人们就说,眼前真实的灾难令他们联想到了这部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而2001年的“9、11”事件更使这部小说成为科幻史上最恐怖的预言之一。如果现场那几万人工作在一些几层高的楼房里,结果肯定会好得多。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地质剧变
更新时间2008…9…9 21:17:52 字数:1685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但她绝不是一位慈母,更不仅仅是为人类架设的舞台。她有自己发展、演变和运行的规律。从她的角度看,人类可能只不过是种代谢产物罢了。
所以,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迹演变和发展时,往往伤及人类这种细小的寄生者。更何况,有许多灾难本身就是人类行为不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