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内观基础 >

第5部分

内观基础-第5部分

小说: 内观基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以為如何?鬘童子!眼睛現今見不到,以後也見不到的枺鳗ぉつ隳軐λ饝j念、染心、愛情嗎?」

    「不會,尊者。」(《相應部》第四冊72頁)

    哪一些形狀你不曾見過?你不曾到過的城市、鄉村、國家,不曾見過住在那裡的男女及景物。一個人如何能愛上不曾見過的男人或女人?你如何會執著於他們?所以你不會執著於未見過的事物,不會生起污染心,你不需觀照它們。但你所見的事物是另一回事,污染可能會生起──即是說,若你不觀照,阻止它們生起的話。

    對所聽、嗅、嘗、樱⑾氲氖挛镆彩沁@樣。



十一、即刻觀照

  假如你無法觀照所生起的現象,就不會知道它們無常、苦、無我的自然實相,因此,你可能會再經驗它們,而再度煩惱。這是潛在的煩惱。因為它們從對象中生起,我們稱之為「對象潛伏」。人們執著於什麼?為何執著?因為見過所以他們執著於曾見過的事物或人。如果當它們生起時無法觀照,執著即生起。污染潛伏在我們所見、聽、嘗等的一切之中。

    假如你觀照,你會發現你所見的事物消失,所聽的聲音消失。它們當下就消失。一旦你看到它們的實相,就無從貪愛、憎恨、執著。洠в袌讨膶ο螅蜎'有執著、洠в袌倘 

    你要馬上觀照,接樱鼘ο蟮漠斚戮鸵^照。不能拖延。你可能賒帳買枺鳎銦o法賒欠觀照。即刻觀照,只有這樣,執取才不會生起。根據經文,當眼根看見的過程剛結束而隨之的尚未開始時,你就要開始觀照。當你看到一個對象,其過程如下:起初你看到對象這是看的過程。接著你回想所見的對象,這是省察過程。接著你把所見的聚集起來並見到形狀或物伲@是聚集形狀過程。最後,你知悉對象被賦予的名稱概念,這是取名過程。對未見過的對象,你不知名稱,所以取名過程不會發生。這四項中,當第一項或看的過程發生時,你見到它生起時的形狀實相。當第二項或省察過程發生時,你回顧過去所見到類似的形狀。這兩個過程都專注在所見對象的實相──尚未注意到觀念。這兩個過程的不同在於一個注意到現在的形相,另一個則注意過去的形相。第三過程形成觀念。第四個過程時形成名稱的觀念。接著的過程則產生各種觀念。洠в行蘖晝扔^的人都會有以上的過程。

    看的過程總共有十四個念頭。如不看、不聽、不想,意識洠в猩饡r,生命的勢能繼續著。這與再生的意識相同。這是當你正睡覺時繼續咦鞯囊庾R。當可見對象或有關的對象現起,連續生命潛勢被阻,眼識等生起。當連續的生命停頓時,一個念頭生起,並使意識注意進入眼界內的對象。當這個念頭消失,眼識生起。當眼識再度消失,接受意識生起。接著出現的是分析意識,判斷對像是好或不好。根據你當時對對象的正確或錯铡畱B度,生起七個強烈善或惡的知覺念頭。當這七個念頭消失,兩種有記憶性的結果生起。當這些停頓,就融入連續的生命中,就像入睡。從注意到記憶之間共有十四個念頭。這些念頭構成眼識,這就是看的過程。當一個內觀禪修得好的人,在看的過程之後,所現起的連續生命中,會生起省察「看」的內觀識。你應嘗試即刻觀照。如能這樣做,好像它們剛生起時,你就加以觀照。這種觀照在經典稱之為「觀照當下」。

    「當事物生起時,當下加以觀照。」《中部》

    「省察當下的生滅即是生滅隨觀智。」(《無礙解道》54頁)
  這自經典的摘錄,清楚的顯示我們應觀照當前的情況。如你無法觀照當前,了知意識生起而截斷連續生命流,這意識生起以省察所剛見到的。念頭包括:了知意識 1個、明覺7個和記錄意識2個──共有10個念頭。每次你想或沈思,這三種意識和十個念頭發生。但對於行者,它們只呈現為一個念頭。這與《無礙解道》和《清淨道論》裡有關「壞隨觀智」的講解符合,假如你在了知之後能觀照,你不可能有觀念,並可能住於實相──所見的目標。但這對初學者並非容易。

    假如你甚至在了知階段都無法觀照,你會達到形狀過程和取名過程,接著發生執取。假如你在執取出現後才觀照,它們將不會消失。這就是為何我們指示你,在觀念未生起時即刻觀照。

    聽、嗅、嘗、樱^程也類似。

    如果思想在意根出現,而你無法即刻觀照,思想後會有隨著的過程生起。因此你即刻觀照使它們無法生起。有時,當你觀照上升、下降、坐、樱溟g會生起思想或意念。你在它生起時觀照,你觀照它,它就在那裡消滅。有時心將要胡思亂想,你觀照它,它就停止。有些行者說:「它如一個頑皮的小孩,當被喊『安靜』時,行為會檢點。」

    因此,如你在看、聽、樱蛑X時觀照,不會有隨著的意識生起,而造成執著。

  「你只是所見事物的視覺、所聽事物的聲音、所感覺到的事物的感覺和所覺察的事物的意念。」

    這段《鬘童子經》的摘錄顯示:「見只是見,聞只是聞,覺只是覺,知只是知。」記住其涵義,你瞭解的就只是實相,不會有執著。當事物生起時就加以觀照的行者,見一切生滅,並清楚的知道一切為無常、苦、無我。他自己知道──並非有老師向他講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十二、不斷的修習

  要達到此智慧需充份的修習。洠в腥四鼙WC你能在一次的坐禪中就能獲得這種智慧。機會可能是百萬分之一。佛陀住世時,有人聽完一段偈語後即證得道與果,但這在現今是不太可能發生的。當時是佛陀親自教導,他很清楚聽者的根性。另一方面聽者是那些修為完美者,他們在過去世已累積修行資糧,但現今傳法者只是凡人,傳教他所知的那一些些。他不懂聽者的根性,而且很難確知這些聽者為修為完美者。如他們是完美者,那他們早在佛陀住世時就獲得解脫了。所以我們無法保證你在一次的坐禪可得特別的智慧。我們只能告訴你,如果努力修習,就有機會。

    我們要修習多久?要瞭解無常、苦、無我始於抉擇智慧。但它不可能即刻達到。必須先心清淨、見清淨、度疑清淨,才可能有抉擇智慧。以現今行者的程度,特別天賦的人可在兩、三天內獲得這智慧。多數需五、六或七天,但他們需勤勉的修習。那些懈怠的人即使十五或二十天過了,也無法獲得。所以,我要先說關於認真的修習。

  要不間斷的修習內觀──每當看、聽、嗅、嘗、樱蛳攵夹蘖暎豢蛇z漏任何事物。但對於初學者,要觀照一切是不可能的。從部分開始。觀照腹部的上下移動是容易的,這我們已談過。不停的觀照,「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當你的正念與定力加強時,加上坐和樱^照「上升」、「下降」、「坐」、「樱埂.斈銛嗬m觀照時,意念可能生起,觀照它們:「想」、「計劃」、「知道」。這些是障礙。除非你祛除它們,不然你無法獲得心清淨,不能清楚的了悟名色現象。所以別讓它們侵入,觀照它們,祛除它們。

    如無法忍受的感受如疲倦、熱、痛、或癢在身體出現,專注它們並觀照:「疲倦、疲倦」,「熱、熱」。如伸出或彎曲四肢的意念生起,觀照它:「想彎」、「想伸」。當你彎曲或伸出,每個動作應予觀照:「彎、彎」,「伸、伸」。同樣地,當起身時,觀照每個動作。當走時,觀照每一步。當坐下,觀照它。當躺下時,也觀照它。

    每個身體動作,每個生起的想,每個生起的感受,全都需觀照。如果洠в刑貏e可觀照的,就觀照「上升」、「下降」、「坐」、「樱埂3曰驔_涼時,你需觀照。如特別地看到或聽到事物,也要觀照它們。除了四、五、六個小時的睡覺,其他時間你應持續觀照事物。你需嘗試最少每秒觀照一樣事物。

    如你繼續認真的觀照,你會在兩、三天發現正念與定力相當強。如非兩、三天,那就五、六天。那麼散亂的思想就甚少生起。如它們生起,你在它生起的時刻觀照它們,並在你觀照的時刻消失。所觀照的對象如「上升」和「下降」及觀照的心好像在時間上恰當的配合,於是你不用費力,就可以觀照它們。這顯示你的正念和定力變強。也即是說你已經心清淨了。



十三、事物的分解

  從現在起,每當你觀照時,所觀照的對象和觀照的心是兩件事。你發覺到物伲纭干仙购汀赶陆怠故且患拢^照的心態為另一件事。通常物伲陀^照的心不像是分開的,它們好像相同的事物。你的書本知識告訴你,它們是分開的,但你個人感受它們是一樣的。搖動你的食指,你看到那要搖的心嗎?你能分辨心與搖嗎?如你諏嵒卮穑鸢笇⑹遣荒堋5珜φ钆c定力已發展的行者,所注意的對象和明覺的心是隔開,如牆和拋向它的石頭。

    佛陀用珠寶和線當譬喻(《長部》第一冊72頁)。就如當你看著一串的青金石,你知道:寶石由線穿過,這是寶石,這是穿過寶石的線。行者如是知道:這是物伲@是明覺物伲男淖R,依賴物伲臀镔|有關連而生起的心識。裕枵f此心識為內觀心識,內觀智慧,在觀照著物伲G嘟鹗俏镔|,而線是觀照的心識。線穿在寶石裡就如內觀的明覺力穿透物伲

    當你觀照上升時,上升為一件事,明覺為一件事──只有這兩者存在。當你觀照下降時,下降為一件事,明覺為一件事,只有這兩者。智慧自動的清楚顯現。當你舉足走路時,其一是提起,另一是明覺,只有這兩者存在;當你將它推向前,是推和明覺;當你將它放下,放下和明覺。物伲兔饔X,只有這兩者,洠в衅渌

    當你的定力進一步加強,你瞭解到當下所觀照的物伲c精神不斷的消失;當你觀照上升,上升的狀態漸漸的生起和消失;當你觀照下降,下降的狀態逐漸的生起和消失。你也發現到上升和明覺的消失、下降和明覺的消失。每個觀照,你發現只有生起和消滅。當觀照彎曲,這一個彎曲和另一個不相混亂。彎曲、消失,彎曲、消失──因此,彎曲的意念,彎曲的狀態和明覺以各自的時間和地方生起與消失。當你觀照疲倦、熱、痛,這些在你觀照它們時消失。它們生起然後消失,所以它們是無常。

    行者自己明白裕杷f的:「它們是無常,生後就滅。」他瞭解這智慧,但並非從書中或從老師獲悉,他自己瞭解,這是實際的智慧。相信他人所說的是信仰;因信仰而記住是學問,這不是智慧。你需以自己的經驗去瞭解,這是重要的。內觀是觀照使自己了悟。你觀照,親眼見到,並知道──這是內觀。

    對於觀照無常,論上說:

    「無常需加以理解。」

    「辨明無常需加以理解。」《清淨道論》

    這簡單陳述之後解釋說:「此處的無常,指的是五蘊」,你需知道五蘊為無常。雖然你可能無法以自己的知識理解它,但你應知道這麼多。不僅如此,你應知道它們為苦、無我。如你知道這麼多,你可以學內觀。《中部》《愛盡小經》裡提及透過學習而得到的瞭解:

    「如果,比丘聽到『一切不執著』,他了悟一切真理。」

    「了悟」指的是觀照名與色並明覺它。這是基本的內觀智慧,「名色分別智」和「緣攝受智」。,你已經明白名與色為無常、苦、無我,你可從分別名色開始習禪。接著你可繼續修習更高的智慧如「審察遍知智」。

    「由於瞭解一切狀況,他明覺全部。」

    所以初學者所需的最低資格,是他應聽過或已經明白名色的無常、苦、無我性。對於緬甸的佛教徒,這些是自小就知道的。

    我們說名與色為無常,因為它們出現,然後消失。如一件事不出現,我們不能說它是無常。什麼事物不會出現?那就是觀念。

    觀念不切實際,不曾真正存在過。就如一個人的名字,它在小孩取名那一天開始應用。它好像曾出現,但實際上人們只是在叫他時使用它。它不曾出現,它不曾真正存在過。如果你認為它存在,把它找出來吧!

    當一個小孩出世時,父母替他取名,如男的取名為Master Red(紅少爺)。在未取名前,根本洠в腥酥繫aster Red。但從小孩取名那天開始,人們開始叫他MasterRed,但我們不能說自此後這名字就出現了。Master Red ,這名字不存在那裡。讓我們來發現它。

    Master Red這名字在他身上嗎?在他頭上?在他身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