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法尊法师译 >

第35部分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法尊法师译-第35部分

小说: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法尊法师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三终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四
宗喀巴大师造

 
   戊三明十地功德分二,巳一明初地功德,巳二明二地至七地功德,巳三明三净地功德。今初
  【菩萨时能见百佛,得佛加持亦能知,此时住寿经百劫,亦能正入前后际,智能入起百三   昧,能动能照百世界,神通教化百有情,复能往游百佛土,能正思择百法门,佛子自身   现百身,一一身有百菩萨,庄严围绕为眷属。】

菩萨发胜义菩提心得初地时。一刹那顷,能见百佛,得彼百佛加持皆能了知。又住初地时,能住寿百劫,亦能正入前际后际各至百劫。此义谓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百劫之事。又此大智菩萨,能入起百三摩地。又能动百世界,及能照百世界。又此菩萨能以神通教化成熟百有情,复能往游百佛世界。又能正思择百种法门。又此佛子,自身复能示现百身。于一一身有百菩萨庄严围绕而为眷属。

  巳二 明二地至七地功德

  【如极喜地诸功德,如是住于无垢地,当得功德各千种。余五菩萨得百千,得百俱胝千俱   胝,次得百千俱胝量,后得俱胝那由他,百转千转诸功德。】
如极喜地菩萨所得十二类功德,各有一百。转入第二无垢地时,彼十二类功德,当得一千。其余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菩萨,如其次第,则得百千,百俱胝,千俱胝,百千俱胝,俱胝那由他百转千转,即百千俱胝那由他十二类功德也。

  巳三 明三净地功德
八地以上所得功德,计算俱穷,当以微尘而数。颂曰:

  【住不动地无分别,证得量等百千转,三千大千佛世界,极微尘数诸功德。】
住第八不动地菩萨,于人及法,都无实执分别。证得百千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十二类功德。颂曰:

  【菩萨住于善慧地,证得前说诸功德,量等百万阿僧祗,大千世界微尘数。】
菩萨住于第九善慧地,证得如前所说十二类功德,量等百万阿僧祗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颂曰:

  【且说于此第十地,所得一切诸功德,量等超过言说境,非言说境微尘数。】
于此第十地中所得如前所说之十二类功德,量等超过言说境非言说境,即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刹极微尘数也。言且说者,谓十地菩萨之功德,犹不止如此所说者。故下文更述诸余功德。颂曰:

  【一一毛孔皆能现,无量诸佛与菩萨,如是刹那刹那顷,亦现天人阿修罗。】
又此菩萨,能无分别示现化身,于自身一一毛孔,刹那刹那能各别。示现无量诸佛菩萨,各有无量菩萨而为眷属。如是一一刹那顷,亦能于一一毛孔示现其余天人阿修罗等,不相杂乱。亦字摄未说者。谓应以帝释,梵王,护世,人王,声闻,独觉,如来等身教化之有情,即能任运示现帝释等身而为说法。广如十地经说应当了知。

  丙二果地分五,丁一初成正觉之相,丁二建立身与功德,丁三明变化身,丁四成立一乘,  丁五成佛与住世。初又分二,戊一正义,戊二释难,今初

  【如净虚空月光照,生十力地复勤行,于色界顶证静位,众德究竟无与等。】
譬如月光于净虚空中能照耀一切众生,如是已得第十菩提心之菩萨,净治能障佛法之冥暗,了知自身能得佛法。于能生十力佛地之前第十地时,为得佛地故,复更精勤修行。尔时世尊唯于色界顶摩醯首罗天宫,证得最极寂静无上智位。此位一切功德皆到究竟,以念住等一切功德,至此为极最胜妙故。此智复无与等,以无同此者故,更无过上者故。言唯于色界顶者,显先未成佛,最初成佛者,必是色究竟天身。若先已成佛,后示现成佛者,则欲界身亦可。此是波罗蜜多大乘规。诸佛世尊于色界顶初成佛时,唯于一刹那顷得一切种智。颂曰:

  【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是故正知同一味,妙智刹那达所知。】
如瓶盘等器虽有无量差别,然遍于一切器皿之虚空,同是遣除障碍之所显故,无余差别。如是色受等法从因缘生,虽有无量差别不同。然彼等上自性不生之真实义,则无少许差异。是故当知此真实义唯是一味。此一味真实义,唯以一刹那智而正了知。故妙智世尊一刹那顷证得,通达一切所知之妙智也。

  戊二释难分二,巳一叙难,巳二解释。今初:
  【若静是实慧不转,不转而知亦非理,不知宁知成相违,无知者谁为他说。】
汝既安立自性不生为色等之真实义,又安立智慧能知于彼。若时安立自性不生之寂静是真实义者,则于彼境应许智慧不转。若于自性不生之真实义,智慧能转,则彼智慧为见彼境是何行相。由全不见境之行相,故于真实义智慧不转。若时智慧于境不转,则说智慧知所知境亦不应理。何能遍知此真实义。由不遍知云知真义,不应道理。故不遍知境者宁是能知。成相违故。若能知真实义之心都无有生,则亦无有能知真实义之人,谁复为他所化,说我了知真实义行相如是耶。

  巳二解释分二,庚一释不证真实义难,庚二释无能知者难。今初:
  【不生是实慧离生,此缘彼相证实义,如心有相知彼境,依名言谛说为知。】
于此世间,若识随彼境相而缘,即说此识了知彼境。如心生时具青境相,即说此心了知青境。如是若能缘智生,具真实义之行相,依名言谛亦可说为了知真实义。内识随缘真实义行相之理。谓如自性不生是境之真实义,其能缘慧,亦具离自性生之行相。如水注水中。由缘彼境之行相,立为证真实义。故无所难之过失。释论云:【故由假名立为通达真实义,实无少法能知少法,能知所知俱不生故。】假名之义,如颂云:【依名言谛说为知。】谓非由自性说为了知,是由假名立为了知。非说了知真实义,唯是假说也。言【实无少法】等,义谓:若唯现离戏论相不立为知,要现如青黄等相乃立为知,则定非有。如所缘境真实义是不生,其能缘慧亦具自性不生之行相也。如敌者说:慧不能现真实义之行相。若慧不现境相,则不于境转。若不于境转则不知彼境。若不知境。则说心能知彼,成相违失。其慧不现境相则不转等,自宗亦许。不须解答,故唯破其慧不能现胜义谛相。说彼行相慧能现起。由现彼相,立为通达彼境。并举喻为证。有说此宗,无有通达胜义谛之无分别智者,当知是谤最胜圣智。此云:【刹那达所知。】说证得一刹那顷能达一切所得之智。又说如所有智不现能知所知各别二相而知。故于诸佛了达如所有性与尽所有性之理,应善了解。兹当略说。未成正觉,一刹那慧,不能双达各别有法与彼法性。彼二必须各别了达。若已断尽实执习气成正等觉,恒常安住亲证胜义谛之根本定中,永不起定。根本后得不复别起。如二谛论释云:【以一刹那智,周遍所知轮。】离根本智,更无异体知尽所有性之后得智。是故当许唯以一智能知二谛一切所知。若时观待法性成如所有智,则此智前一切二相皆悉寂灭。是故此智如水注水一味而转。若时观待有法成尽所有智,则有心境二相显现。由已拔除错乱二相之习气,故是于所见境不错乱之二相,非错乱二相。此不错乱之理,余处已广说。又佛地中具有根本后得二智,如宝性论云:【慧智及解脱,光明照耀净,无异故如日,光明照耀等。】疏云:【佛身出世无分别慧,能破除所知胜真实义之黑暗故,如同光明。其后得见一切所知之智,遍一切种所知事转故,如同照耀。】出世无分别慧即根本智。彼是观待真实义而立,即破除等义。言后得之后,非从根本定起,时间前后之后。是由根本定力所得或所生之义。言【遍一切种所知】等义,谓彼后得智,是由遍缘一切尽所有性而立也。故观待有法则非如所有智,观待法性则非尽所有智。若能善解此义,则于二谛论云:【由离遍计性,所现唯缘生,一切种妙智,现见此一切。】又云:【若能知所知,自体皆不见,尔时相不生,坚住故不起。】此说诸佛现见一切尽所有性,又说能知所知以二相理皆无所见。余诸大论师亦多作是说。不须强解谓:【能知所知都无所见,是依佛本分而说。现见一切所知,是就众生分上而说。无有佛地所摄之智。】即佛一智观待二境,有二了达之相,无少相违也。

若尔前云:【由于诸法见真妄,】等所明二谛之相,与此建立应成相违。曰:无违。前说二谛相,是依总义而立。此说佛智见境之相,与十地以下皆悉不共,是依别义而立也。诸佛见境之相,总略言之,若是见真理智正量所得,要待彼境方成理智正量者,是胜义谛相。世俗谛相由此可知。若是如所有智所得,要待彼境方成如所有智,及是尽所有智所得要待彼境方成尽所有智。如是观待各别境界,立为见胜义世俗之相,亦当了知。复当忆念,前文观察自证分,应不应理之自宗也。

  庚二释无能知者难分二,辛一正义,辛二明理。今初:
又汝说云:【若无知者,谁复为他说真实义行相如是耶?】今当解释。佛地亲证真实义智,与境自性不生胜义,虽是一味而转。然诸世间亦非不能了知真实。此中难义,是谓智与真实恒一味转,则无具说法分别之说者,既无说者,则不说法。下文答云:【虽无分别,说法亦应理故。】为答此难,颂曰:

  【百福所感受用身,化身虚空及余物,彼力发音说法性,世间由彼亦了真。】
诸佛住何色身亲证法界法身。佛此色身,是由无量福德资粮之所感得,具足不可思义种种妙色。是诸菩萨受用法乐之因,名受用身。由此色身发出法音演说诸法真实义。世间众生是闻法之法器,即能无倒了知真实也。不但百福所感之报身能作是事,即此报身加持之化身,及由化身之力,从虚空中及余草木壁崖等无心之物,亦能发出法音演说诸法真实,今诸众生了知真实义也。

  辛二 明理
诸无分别心心所法,于说法时现前即无发起作用,云何能为说法作用之因?当举外喻以明此义。颂曰:

  【如具强力诸陶师,经久极力转机轮,现前虽无功用力,旋转仍为瓶等因,如是佛住法性   身,现前虽然无功用,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
譬如世间具有强力之陶师,由经久时极力旋转其机轮。次彼陶师虽现前不起转动机轮之功力,亦见彼轮旋转不停成为瓶等之因,如是说?住法性身成正觉时,如摩尼珠及如意树,现前虽无分别功用,然由众生善根成熟应从佛所听闻是法,及由诸佛昔为菩萨时发广大愿牵引之力。故佛事业恒转不息极不可思议也。发愿之相,谓如诸佛随顺机宜利益众生,安住法界刹那不动,调伏众生而不失时。愿我亦当能如是也。拿错译本中于此处引有经证。

  丁二建立身与功德分二,戊一建立身,戊二建立十力功德。初又分三,巳一法身,巳二受  用身,巳三等流身。今初:
今当说法身颂曰:

  【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
佛智本性身由智慧火,尽焚一切如同干薪之二相所知境。即如所知自性不生行相而转。故智慧自性不生行相之寂灭真实义即是诸佛之法身。能断金刚经依此义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此说诸佛于一切时安住法性,即是导师之胜义法身,又此法性,亦非二相之理所能识也。

尔时此真实义法身,不生不灭。经依如是义云:【曼殊室利,当知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语。】如是佛地妙智所缘真实义中,分别心心所毕竟息灭不转。无分别智与真实义,如水注水无可分别。故世俗安立,唯由报身证彼佛果也。拿错译本,引不退转轮经。心灭之义,显句论云:【经云:云何胜义谛,谓尚非心所行,况诸文字。此谓无分别。】此说无心之行为无分别。此处释论解寂灭义谓离心心所已,虽是寂灭然亦能作利众生事,举如意树及摩尼珠喻。其后又云:【此身虽无分别,如如意树及摩尼珠。】亦明显说是离分别心心所法。故引此文证佛无智慧。实乃未达论义,妄兴毁谤也。

  巳二 受用身
  【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
此亲证法身之受用身,由离别心心所故,是寂灭身。此身虽无分别,然亦能作利众生事。如如意树及摩尼珠,虽无分别亦为成办众生欲乐之因。又此报身,为利一切众生故,尽未来际常久住世。是故当知世界未空,虚空未尽,诸佛唯为饶益有情安住世间。又此报身,唯诸久修二种资粮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