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红飘带(魏巍)-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冀罱睿械脑缫殉嗌砺短濉K撬坪趸共恢劳饷娴谋涔剩患趴诶戳巳耍成隙即啪寤怕业谋砬椤L讣饲榫埃λ担骸拔颐鞘呛炀抢淳饶忝堑模 碧苏饣埃锩娴娜巳匀淮呕袒蟛唤獾难樱蛭侵兴裁幌氲交褂姓庋幕觥6盘钢甘靖靼嗳ピ铱畏浚约阂舱伊艘桓髁⒖探叶稀=死畏浚锩嬲媸撬挡怀龅某笔醢担厣嫌质鞘河质悄颍枪苫喑裟盐诺钠⒓负跄芙搜埂L讣舴该怯械恼咀牛械淖牛械奈宰牛匀汇对谀抢镆欢欢痛判λ担骸澳忝且丫杂闪耍梢曰丶胰チ耍 比嗣钦獠怕贫挪阶樱哦65钡钡牧皖砩叱雒湃ァ
最后剩下一个人仍然卧在地上不动。铁锤仔细一看,是一个老人,已经瘦弱得不象人样,一张长长的脸不过三四指宽,简直象一个披着皮的骷髅,他怎么能带得动那么粗重的铁镣?铁锤说:“老人家,我把你背出去吧!”老人睁着两个大眼睛,感动地点点头,铁锤就把他扶起来,背在背上。
所有的大小监房都被红军打开了。囚犯们一群群地向广场走去。其中单单彝族同胞就有二百多人。那些不能行动的人,红军战士们就学排长的样子把他们背出来。在遵义参军的那个挑煤炭的工人李小猴,显得特别积极,一趟一趟地背着那些九死一生难以动转的人们。
人背到广场上来了。因为没有狱卒的钥匙,红军战士们就找了一些铁锤,将囚犯们的脚镣手铐砸断。看热闹的人群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争着看这些从来也没有见过的新鲜事。
不用说杜铁匠是第一把好手,他准确有力地挥动铁锤砸着一副副脚镣。他还问那位瘦得不象样的彝族老人:
“老人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快六十了。”
杜铁锤见他懂得汉语,又接着问:
“你在牢里蹲几年了?”
“总有十,十几年了吧。”
“你犯的是什么罪呀?”
“我啥子罪也没有,就是缴不起税。”
许多囚犯也都插进来说:
“我们都是缴不起税才抓进来的。”
杜铁锤将老人脚上的脚镣砸断,哗啦一声扔到一边,把老人扶起来,说:
“老人家,你回家吧!”
老人颤巍巍地立起两只麻秆腿,晃晃着走了两步又站住了。他回过头胆怯地问:
“我回去没有事吧?”
“没有事。”铁锤带着笑说。
“不会再把我抓回来吧?”
“不会,不会。”
老人点点头,望着杜铁锤,扑嗵一下跪到地上,呜呜地哭了。杜铁锤连忙跑上去,眼里含着泪,象待父亲一样地把他搀起来,由别人扶着慢慢地走了。
“烘军卡沙沙!烘军瓦瓦苦!”人群里腾起一片激动的喊声。
因为许多彝族人操汉语不很准确,就把红军念成了“烘军”。但是红军战士们听着这些朴实厚重的声音觉得特别动人。
杜铁锤接着又去砸另一副脚镣,伸过来的是一双孩子的脚。他抬起眼瞅了瞅,果然是张黄黄的孩子脸,大大的眼睛,不过十五六岁。他问:
“你多大了?”
“十五岁了。”
“你犯什么罪了?”
“我没有罪,是轮到我了。”
“啷咯轮到你了呢?”
“轮到阿爸当人质,阿爸死了。”
“要坐多长时间?”
“一轮五年。”
“你叫什么名字?”
“阿尔木呷。”
“你是哪个家的?”
“咕基家的。”
杜铁锤叹了口气,奋然一击,脚镣断了。小孩子一跃而起,向他笑了一笑,一跳一蹦地去了。
群众鼓起掌来。
杜铁锤见身边又伸过来两只脚,同时响起一个粗憨的声音:“烘军你好!”铁锤抬起脸看了看,见这人两只手也紧紧铐着,头发有半尺多长,和粗浓的脸面胡子长成一团,两只眼睛乌黑有神,闪着亮光。就问:
“你是怎么进来的?”
“我杀了他们的人!”他笑着,说得十分爽直。
“杀了谁个?”
“汉官,汉兵。”
“什么时候?”
“去年三月嘛,这里暴动,我也去啰。”
“暴动?”
“是的。我们有四千多人,打进了城,又失败了。”
“好,好样儿的!”
杜铁锤说着,连续几下,将他的脚镣手铐都砸断了。他慢慢站起身来,伸了伸粗壮有力的双臂,然后将脚镣、手铐拾起来狠狠地往地上一摔,然后举起双臂响亮地喊道:
“烘军瓦瓦苦!烘军瓦瓦苦!”①
周围群众也狂热地跟着喊起来:
“烘军卡沙沙!烘军瓦瓦苦!”②
①烘军瓦瓦苦——红军万岁。
②红军卡沙沙——谢谢红军。
这人喊完并不离去,抢过老杜的锤子,也帮别人砸起镣铐来。
杜铁锤笑着说:
“你快家去吧!”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
“俄也要当烘军!”
群众中响起一片掌声。
放出的囚犯们,纷纷由家人扶着离开广场。广场上这里那里不断传来亲人相见的哭声,地面上是一堆一堆沾着血迹的镣铐。杜铁锤率领着他的排刚刚走出不远,迎面过来一个中年妇女,穿着白鞋,后面跟着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她一见红军队伍就噗嗵一声跪在地上,几个孩子跟着跪在后面。她手里高高地举着一个禀帖,还没说话,泪就流下来了。几个孩子也跟着哭起来了。
广场上的群众围了过来,堵塞了道路。
杜铁锤接过状纸,只见上面写着:“红军总司令恩人麾下……”不及细看,就去搀那个妇女,连声说:
“快站起来!快站起来!”
“红军大恩人哪!我的男人叫张团长杀了,他死得冤枉呀,冤枉呀,他没有暴动呀!”
话犹未了,又有一个老头儿跪下来,双手举着递过来一张禀帖,口里叫道:
“红军大恩人哪,您也要给我申冤报仇呀!”
“老人家,你是什么事呵?”
“你看禀帖吧,我没法说呀,廖春波把我的女娃弄走了呀!
……”
杜铁锤接过状纸,把老人扶起。接着,这里那里不断有状子递了过来。有的是汉人告“倮倮”抢了他的东西,有的是彝民告汉人烧了他的房子。不一时,就有十几张状纸。杜铁锤放眼一看,四外人山人海,都看着他,他虽当过几天苏维埃主席,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一时不免有些慌乱,后悔没有叫指导员跟来。这时李小猴站在他的身后,两个圆眼咕碌了几下,就拉拉杜铁匠的衣袖,悄声说:“排长,你讲几句话,就说回去交上级处理。”杜铁锤立刻挥挥手里的状纸,高声说道:
“同胞们!同胞们!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们,我们是一定要给大家报仇的。我回去给上级报告,给上级报告!
……”
周围响起一片掌声。
杜铁锤觉得意犹未尽,又接上说:
“同胞们!同胞们!我们都是穷人,穷人,不管汉族、彝族,都是兄弟,都是兄弟,我们要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打倒四川军阀!”
“烘军瓦瓦苦!烘军卡沙沙!”群众又高喊起来,周围一片欢腾。
外面仍然是人山人海,这一小队红军在人丛中艰难地跋涉着,要回到驻地,恐怕还要很长时间。
肌
肌
(四十三)
山沟越来越窄了。长长的穿着杂色衣服的红军队伍,在窄窄的山径上蜿蜒行进。两侧是高山,密林,奇峰,怪石。山谷幽静得近乎死寂,只有山溪在深谷中低低絮语。山坡上开满了红的、白的、紫的杜鹃花。景色确是美丽非凡,但人们却无心观赏,而且有些忐忑不宁,因为已经进入彝族区了。今天的行动究竟是吉是凶,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许许多多听来的传说,使眼前的景物变得虚幻迷离。山谷和森林间雾气沼沼,就象雨雪霏霏的天气,更使人觉得眼前的景象神秘莫测。
战士们在接近彝族区的时候,听到了不少传说,说这是诸葛亮和孟获反复争战之地,至今山里还有孔明寨的遗址。看过《三国演义》小说的人还说,山里面有什么哑泉、灭泉、黑泉、柔泉。这些水都吃不得,喝了哑泉的水,就登时说不出话,过不了几天就死了;那灭泉滚得象热汤,洗了澡,就会骨肉尽脱;黑泉只要溅到身上,手足都变得乌黑;柔泉冷得厉害,人喝了,就通身冰凉,没一丝暖气。这些神话般的传说,越发增添了人们的神秘之感。
刘伯承和聂荣臻也行进在这支队伍里。他们被任命为先遣队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通过彝族区和抢渡大渡河的任务,使他们的心头并不轻松。他们一先一后骑在马上。刘伯承脖里挂着他那个单筒望远镜,肩上斜挂着破旧的图囊,背后还有一把弯弯把的雨伞。聂荣臻腰间挎着手枪,背后是一顶从江西带来的斗笠。他们俩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时而交换一两句话。
“伯承,你看走多远了?”聂荣臻问。
“恐怕快有三十里了,”刘伯承看看表,忖度着说。“圆包包和俄瓦垭口已经过了,这里怕是一碗水了。”
聂荣臻摘下帽子,擦了擦汗,又规规矩矩戴好,说:
“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我们跟他那个时间怕差不多。”
“差不多。”刘伯承也擦了擦汗,“今天是五月二十二号,也差不多是阴历五月了。”
他们正下着一个陡坡,聂荣臻小心地拉着马缰,说:
“这样的路,诸葛亮还坐着小车指挥,恐怕不行。”
“那是小说!艺术夸张了的。”
话没说完,前面堵住,走不动了。
“恐怕又是独木桥!”
刘伯承叹了口气。两个人都下了马,走到前面一看,果然是独木桥。一条深涧只搭了两条细细的木头,下面距水面却有几十丈高,令人头晕目眩。每个走上去的人,都小心翼翼,因此走得非常迟慢。尤其是挑着担子的炊事员们,走上去象跳秧歌舞似地摇摇摆摆。
聂荣臻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回过头来笑着说:“伯承,你的眼不好使,我看让警卫员牵着你过吧!”
“不,不,我自己来。”
刘伯承扶扶眼镜,拿着小竹竿,轻轻地点着,慢慢地走过来了。
走了不远,来到一个山垇。远远近近仍是蓊郁的森林和竹林,只有一小片一小片的包谷地。近处有几间房子,十分简陋,墙是用竹子编的,房顶篷着一些木板,也许为防风雨袭击,压着一些石头。山垇里一个人影也没有,人们想是避到别处去了。
刘伯承大概是想问讯什么,就叫警卫员到房子里找人。不大一会儿,警卫员踹了两脚灰走出来,一面跺着脚一面丧气地说:
“哎呀,里面什么也看不见,我一下踹到灶火坑里去了。划了根火柴一照,才看见三根木棍支着一口大锅。穷呵,穷呵!穷得什么也没有。”
大家正说着话,忽然听见山头上响起一片威严的、有力的、令人心悸的呐喊声: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这种喊声,充满着敌意的挑战的意味,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人们徬徨四顾,看见西边山头上出现了一片杂乱的人影。这些黑色的小小的身影,在山岭上健步如飞,衬着天幕看得十分清晰。
“大约,他们发现我们了。”
刘伯承说着,取下他的单筒望远镜,正想看个仔细,人影已经隐没在森林里了。瞬息间,东面一带山岭又出现了一片同样的喊声: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刘伯承把望远镜移向东面一带山头,很快健步如飞的身影又隐没到森林里了。
他收起望远镜,轻轻叹了口气:
“看起来,今天的行动不会顺利。”
“我看也是。”聂荣臻点了点头。
果然,还没有走出这个山垇,队伍已经停住,又走不动了。
不久,从前面跑过一匹马来。一个随同前卫营行动的参谋翻身下马,来到刘伯承、聂荣臻面前打了一个敬礼:
“报告刘司令员、聂政委,前面过不去了。”
“怎么回事?”刘伯承盯着参谋。
“彝民拿着枪刀棍棒,挡住去路,不让过了。”
刘伯承同聂荣臻交换了一下眼色,意思是“果然出现了这样的事”。随后命值班参谋找肖彬来。
不一时,肖彬从前面队列里跑了过来。他是南方的那种小个子,腰里带着短枪,人生得聪敏灵活,二十岁刚刚出头,已经当过某师的师政委了。这次为了过彝族区,把他调到工作团随同先遣队行动。
“前面过不去啰!”刘伯承用小竹竿敲敲地面,“你带着人去看一看吧,要他们派出代表来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