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中所注出典,亦粗率可笑,如《高僧传》、《弘明集》撰
於萧梁,今卷三记唐初事,乃数云出於《高僧传》、《弘明集》。又《续高僧传》、《佛道论衡》、《法苑珠林》,均撰於唐初,今记开元中不空三藏事,乃云出於《续高僧传》;记大历九年及太和七年事,乃云出於《佛道论衡》;记南唐事,乃云出於《法苑珠林》,皆可以常识判断而知为谬者也。又撰《欧阳文忠外传》及《华阳宫记》者,北宋末蜀僧祖秀,字紫芝;撰《隆兴佛运统纪》及《隆兴佛教编年通论》者,南宋初江西僧祖琇,号石室,今卷四元丰八年及重和元年条,均误《佛运统纪》为紫芝撰,可见其多不足据。
惟此书本为释子之欲稍通世史者而作,故於列朝兴废盛衰,无关释氏者,亦复条分摘列,参杂成文,《提要》讥其伤於枝赘,未中此书之失。此书前有中山李桓序,桓见《元诗选》癸之丙,《提要》误作李恒;此书於唐代前後均载有濮王钏天寿年号,《提要》误作天焘,均应改正。
《神僧传》九卷 明成祖撰
明北藏、嘉兴藏、清藏、《明史·艺文志》,皆著录。今有频伽藏本、常州本。《四库》附存目,以为元人撰,误。
卷首有永乐十五年御制序,《四库》所据本盖阙之。是书专采僧传中之有神迹者,辑以为传,不注出典,所采皆习见之书。自汉摩腾,至元胆巴,凡二百八人。胆巴见《元史·释老传》,大德七年卒,《提要》误为八思巴,八思巴乾隆时改译为帕克巴,卒於至元十六年,《佛祖通载》作十七年,《提要》混为一人。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十九,有延佑三年《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赵孟钍椋说ò捅病!对贰ひ瘴闹尽啡肌渡裆罚⒃疲骸捌鹉μ凇⒎ɡ迹瞻怂及停恢恕!逼囊芍裢∠壬醇椋鼍荨短嵋仿贾始任笪俗治蟮ò臀怂及鸵病
《大藏一览》十卷 明陈实撰
此书为类书体,分八门,六十品,凡千一百八十一则,每则以七言二句标题,有如歌诀,而杂引经典以释之。
《明史·艺文志》著录。嘉兴续藏本题“宁德陈实原编,秀水姚舜温重辑”,原编者,对重辑而言,《提要》误以“实原”二字为名。而天一阁、八千卷楼等目录,均循其误矣,故特正之。
《法喜志》四卷 明夏树芳撰
《四库提要》作三卷,今有影印续藏经本。树芳字茂卿,江阴人,万历十三年乙酉举人。
此书为传记体,自汉东方朔至元杨维祯,凡二百有八人,取其言行有合於禅者录之,不注出典。前有顾宪成序,云:“茂卿以儒用禅者也,非以儒为禅用者也。以儒为禅用,
即儒亦化而禅,以儒用禅,即禅亦化而儒矣。”
序缺年月,《提要》以为万历六年序,不知何据。其首句称树芳为夏孝廉,万历六年,何能有夏孝廉之称。据《顾端文年谱》此序作於万历三十四年三月,《提要》误也。
《提要》又谓:“宪成所见,必不如是,序殆树芳嫁名。”今此序明见《泾皋藏稿》十五,名《法喜志题词》,稿为宪成手自编次,以万历三十九年十二月刻之,四十年五月宪成始卒。《提要》谓为树芳嫁名,殊属武断。
《长松茹退》二卷 明释真可撰
有《宝颜堂秘笈续集》本。真可字达观,号紫柏,行迹具《紫柏全集》卷首憨山德清撰《达观大师塔铭》。《四库提要》误作可真,《八千卷楼书目》等因之。明《艺文志》则作德清撰,盖循《千顷堂书目》之误。缘此书卷首题“紫柏憨头陀真可著”,而书中自称憨憨子,德清号憨山,与真可同时,二人并有大名,而憨山较後,误认憨憨子为憨山,故题德清撰也。
书为笔记体。长松者馆名,在浔阳城中高处,去庐岳不远,《紫柏全集》十四有《长松馆记》。万历二十一、二年间,江州孝廉邢懋颙、懋学兄弟,馆紫柏於此,而问道焉,紫柏遂为草此篇。凡百十有九章,出入释、老、庄、列之间,自以为无当,目曰《茹退》。茹退出《楞严经》注,牛粪也。王志坚《表异录》九,谓“《楞严经》注以牛粪为茹退,二字新”,其义盖取於此,《提要》以为出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不检原书,不知其误也。
《吴都法乘》三十卷 明周永年撰
一九三六年上海石印抄本。书为志乘体,辑录法门文献之有涉於吴者。分三十篇,篇冠以韵语小序,所引多注出典,间附己作,卷帙厚者复分子卷,故名为三十卷,实有四十二卷,诚吴门法典之大观也。《四库》释家类附存目作十二卷,分十二篇,盖仅得前半部耳。
永年吴江人,字安期,与四库馆纂修历城周永年字书昌者同姓名,同好佛。钱谦益《有学集》三十一有周安期墓志铭,曰:“故太宰吴江周恭肃公用有曾孙二人,曰永年字安明,宗建字季侯,舆余俱壬午生。余与季侯相继中甲科,季侯入西台,忤奄拷死,赐谥忠毅。而安期为老生自如,家世奉佛,安期禀承父叔,刻藏饭僧,誓终紫柏付嘱,穷老尽气,若营其私。晚年撰《吴都法乘》余百卷。弘光南渡,诒余书数万言,条列东南战守中兴建置事宜,余将疏蔫而未遑也。乱後移家西山,与余执手嘘戏,酒半脱帽,垂顶童然,顾影长叹,以谓老可贱而死可贳也,丁亥八月卒”云云。则永年固明末义士也。
是书传本甚少,吾友李印泉采虎阜金石,得抄本於怡亲王祠,乃假抄一部,叶遐庵为影印叙而行之,始知《四库》附存目者为不全本。书中颇有後人附益,如《弘通篇》有毛奇
龄语,《普慈篇》有康熙十二年癸丑事,皆在永年卒後。又知归子彭际清撰《居士传》,成於乾隆四十年,《善女人传》尤在其後,是书《弘通》、《礼诵》、《憩寂》、《普慈》、《清信》、《提策》等篇,皆引及之,《清信篇》所引尤众。幸悉低一格缮写,尚易识别。
又书中颇有错简,如《袭灯篇》三之前三叶,应在《袭灯篇》一之前;又《坛宇篇》有卷下之上,无卷下之下;永年所自撰之《吴江接待寺殿堂修造记》,亦有目无书,似有脱漏;又《清信篇》後半,曾引《法苑珠林·敬佛篇》一则,书口遂以《敬佛篇》标题,故总目多出一篇,皆缮校时偶有疏忽,不足为本书病也。
《南宋元明僧宝传》十五卷
清释自融、释性磊同撰
《四库》释家类附存目,有影印续藏经本。自融字巨灵,一字幻'舟*聿',木陈忞弟子,康熙三十年卒,年七十七,潘耒为撰塔铭,见《遂初堂别集》二。
此书志在续惠洪《僧宝传》。融自序称九十七人,今本实得九十四人,然性磊後序言融所集者五十三人,磊所补者四十一人,则融序字之误也。九十四人中,目录明标为补辑者仅二十七人,又与磊序不合,则目有漏标,不复知谁为融集,谁为磊补矣。
惠洪书之後,本有石室祖琇撰《僧宝正续传》,止於南宋初,凡二十八人,曹洞、临济各一人,黄龙、杨岐各十三人,为六卷,另寓言二人,为第七卷。顾祖琇之名不甚显,其所著《佛运统纪》,为莹仲温所讥,今不传;其所著《佛教编年通论》,为《佛祖通载》所盗袭,《释氏稽古略》又误认为紫芝祖秀之书;其所著《僧宝正续传》,今虽传,然自来罕见,故融书卷一之竹庵珪,卷二之此庵元、文殊道,卷三之大慧杲,卷五之白杨顺,皆与《正续传》重出,知融师弟撰此传时,尚未见祖琇之书也。
此传九十四人外,卷末有拾遗一人,曰吹万广真。真,蜀人,即著《释教三字经》者,亦大慧之裔,与破山明同时,而早卒,两雄不并立,破山曾著《佛道声价》以非之,破山弟子丈雪醉辑《锦江禅灯》,摈吹万派於锦江之外。此书《吹万传》赞曰:“真师既出世於万历之间,我禅门正当肇兴之时,至天、崇间,诸方有大名称者,俱有书问往来,未见一言表出大慧宗系之名,何也?无乃各阐己宗为急务,未暇轻重之耶!康熙丙寅冬,余为天童封翕事经四明,过寿昌禅林访旧,遇师之玄孙统公别庵禅师,始悉真师三代全录,不得不为之补传,否则阙典之责,其在余乎!”
所谓余者,应为性磊,然康熙二十五年丙寅,自融尚未卒也。统公者普陀性统,吹万三传,康熙三十年撰《续灯正统》四十卷,附嘉兴藏以行,吹万之名始著。当天童派披靡一时之际,吹万派乃异军苍头特起,与之并驱中原,平揖不让,亦宗门豪杰之士矣。自融师弟为补传,有以哉!
《现果随录》四卷 清释戒显撰
《四库》附存目,一卷,云九十一则,今续藏经本四卷,百三则。所录皆明末清初因果报应之事,亲自闻见,故曰《现果随录》。
戒显俗名王瀚,字原达,太仓人。崇祯甲申国变後,恸哭别文庙,弃诸生为僧,改今名。字愿云,号晦山,得法於汉月藏弟子具德礼,为密云悟三传。少与陆桴亭、陈确庵、吴梅村为友,故各家诗集,皆有与愿云和尚诗。阎尔梅《白耷山人集》,钱澄之《田间集》,有与晦山大师诗,亦此人。《提要》作字晦堂,盖循《清诗别裁集》小传之误。
康熙六年具德卒,戒显继住灵隐,此书题灵隐罢翁晦山樵笔记,记事至康熙十年止,当是住灵隐时撰。《提要》谓其顺治间居灵隐,亦不确也。
後 记
此稿为余十数年前讲课旧稿,继“史学要籍解题”之後辄讲授此课,以介绍同学研究历史时如何掌握及运用有关材料。稿成於抗日战争时期,时北京沦陷,故其中论断,多有为而发,看法舆今不尽同。因曾费过一番功夫,其内容或尚有足资参考之处,特印出以为研究历史及佛教史者之助,并藉此就正识者,以便将来之修改也。
陈 垣
一九五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