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类终始 >

第1部分

人类终始-第1部分

小说: 人类终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汪正喜,男,1964年出生,籍贯湖北,在武汉铁路建设集团工作。
  来信请寄:湖北省武汉市桥口区汉西北路51号  汪正喜收
  邮政编码:430034
  E…mail: wangzhengxi80@sina
  人类命运如何?最终的结局如何?人类果真是自然进化而来吗?《人类终始》一书以新的、与以往不同的观念明确回答了人类未来和起源的问题。作者建立了生物“智进化”理论,提出了“人类一元性原则”和“生物塔法则”等,是一部重新解释生命起源进化、人类诞生和终结的书。阅完全文后读者会对人类和宇宙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原著十二万字,已由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扩大影响及传播面,简至五万字在网上发表,欲购书者请联系。
  文字较多,读者最好下载阅读。读完后您如果认为本书有价值请做推荐。同意媒体署本作者名用简体中文转载,不得不署本作者名非简体中文转载。请遵守《著作权法》。
  序      言
  第一章 生 物 进 化
  第二章 生 命 本 质
  第三章     使     命
  第四章     未     来
  第五章 造 物 之 旅
  第六章     人 类 诞 生
  生命存在于宇宙之中,地球上出现生命不是独特事件,而是宇宙生命的一环。人类的诞生是必然,我们在自然界中具有特殊地位,负有使命。
  人类是宇宙的灵魂,宇宙意识的体现。
  序      言   
  地球生命的由来有四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上帝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或有超自然的东西的干预而产生的;第二种解释认为生命是宇宙固有的,早在地球形成之前就存在与宇宙之中,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地球之外;第三种解释认为生命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产生出来;第四种解释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形成初期,在特殊环境条件下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出来。本书的观点属于第二种。
  现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由自然选择理论解释,这部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自然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经由他的追随着不断补充完善至今已是“很科学”的学说,主导着生物界。不仅如此,它还超出生物界在其它领域影响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决策行为。在生物界没有特创论的位置。
  在这种氛围下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对人类的未来感到悲观绝望,他写道:“……一切时代的结晶,一切信仰,一切灵感,一切人类天才的光,都注定要随太阳系的崩溃而毁灭。人类全部成就的神殿将不可避免地会被埋葬在崩溃宇宙的废墟之中,几乎如此之肯定,任何否定它们的哲学都毫无成功的希望。……”
  现在,世界各国制定法律禁止克隆人,限制克隆动物、种植转基因植物,禁止有关试验。
  人类在自然选择理论指导下步入歧途,这条路黑暗,越走越窄,最后悬崖峭壁断了我们的去路,人类万劫不复。
  庆幸的是这种事不会发生,因为我们人类有头脑会思考。从历史经验来看,人类的道路弯曲向前,错误的理论有得势的时候,但不会长久,最终总会回归真理。
  我所做的事是要讨回人类尊严,树立这种观念,即人类要支配、设计星球上的生物,我们的确是一种预定过程的最终产物,人类在宇宙中具有特殊地位。
  我还要告诉伯特兰·罗素及所有的人们,就我所认识的人类、人类未来幸福美好,用任何词汇赞美都不过分。
  本书的出版将宣告自然进化理论的彻底破产,人类从混沌中清醒。它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人类航行的方向,从此我们不再迷茫,不再步入歧途,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最终获得新生。
  我们应该承担起人类应付的责任,完成地球人类使命,用智慧和成果播撒人类生命之种。不应该畏缩在地球上,期待在某个外星球上发生大自然创造生命的奇迹,让自然决定人类在宇宙中的生死而人类无所作为。科学会证明大自然不能创造、进化生命,我们的期待会落空,造物的任务还得由人类完全。
  关于生物进化,它是进化论的基础,是攻击特化论的常用武器。读者可以看到,本文持特化论观点,但其理论也是建立在生物进化基础之上。这样的观念应该改变:生物进化支持进化论反对特化论,生物进化唯进化论独有。
  生物进化及同源已被科学证实,本书的生物进化观点与进化论的根本不同点在进化机制上。我所建立的“智进化”理论体系要取代“自进化”理论。
  关于生物进化的名词,如进化、进化论、物种、小进化、大进化等等,随同通用的解释,有两个名词为避免混淆,本文要特别说明,①进化:本书不含变化机制的词义;②进化论:是指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而产生,然后完全按自然方法发展这样一个过程的这类理论及外延。
  第一章   生物进化
  化 石 纪 录
  细 菌 出 现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北部一片少见岩石中发现了11种不同微生物标本,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化石处在很小的矿物颗粒中,那些矿物颗粒又包裹在34亿8千5百万年前形成的另一种岩石中。
  因此可以断定,那些包裹着化石的矿物颗粒要比它们外面的岩石还要古老。这批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化石都是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下呈不足1%英寸长的细丝状,它们像虫子似的形状与某些现代细菌和蓝藻细菌的形状相似,而蓝藻细菌是最原始的具有光合能力的生物。
  蓝 菌 时 代
  元古宙的地质特色之一是大规模的叠层石碳酸盐沉积。这意味着沉积碳酸盐和建造叠层石的蓝菌普遍地分布和繁盛于陆缘浅海环境。科学家对古代和现代叠层石长达100多年的研究证实了叠层石是由底栖的光合自养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蓝菌组成)所建造的生物沉积构造。在元古宙的叠层石和燧石中常常能找到蓝菌的遗体化石有时蓝菌的群体或蓝菌群落能够原地原位地保存在硅化的叠层石中。在世界各地的元古宙碳酸盐岩中,到处可见叠层石生物礁。
  细 胞 出 现
  从化石纪录来看,虽然有争议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出现于19~20亿年前,但较可靠的、大量的真核生物化石出现于元古宙晚期,即大约8~10亿年前。
  多  细  胞
  80年代后期,朱继元专家组在中国贵州中部震旦系陡山沱组的磷块岩(年龄大约为6。0亿年)中发现了保存着细菌组织结构的多种形式的植物化石,这些化石提供了早期植物多细胞的证据。在这些化石中有两种类型的细胞集群,一种是由几十个到几百个形态相似的细胞有规则地排列成球状的集群,另一种是无数细胞不规则聚集成形态不定的集群。前者可能是浮游的,后者是适应于底栖的,即匍匐于海底沉积物表面的。
  磷块岩中另一种类型的多细胞植物化石叶状体植物——叶藻。叶藻是具有宏观体积的叶状植物体,有皮层和髓层的分化,髓层由薄壁组织或假薄壁组织构成。这些结构可能有生殖或营养的功能。
  伊迪卡拉动物群
  澳大利亚地质学家在澳州南部的阿得雷德山脉以北的伊迪卡拉地区发现了一些圆形的像水母样的印痕化石。经进一步采集和研究,有的是圆形的压印,像现代的水母;有的是柄状的印痕,像现代的海鳃;还有的像细长的蠕虫那样的印痕。经过鉴定,这些化石标本腔肠动物占67%以上、环节动物占25%、节肢动物占5%,还有其他一些动物。1974年召开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伊迪卡拉动物群为前寒武纪晚期。
  布尔吉斯动物群
  人们在距今约5亿~6亿年前寒武纪初期的地层中,发现了各类骨骼化的无脊椎动物如有孔虫类、古杯海绵、珊瑚、腕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所有无脊椎动物各个门的化石。1910年美国科学家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层中发现了中寒武纪三叶虫和像蠕虫那样动物软体的压印化石。第二年夏天,他们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得到了除有壳的三叶虫和海绵动物以外的100多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有的像水母、海葵那样的腔肠动物,有的像环节动物,也有的像海参那样的棘皮动物。(引自原小福的《化石漫谈》)
  鱼    类
  最早的鱼类化石是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中的甲胄鱼化石,这类动物身上有真皮形成的骨板和鳞片。
  园口类也是最早的鱼类,有营寄生或半寄生的七鳃鳗、盲鳗等水栖鱼形动物。
  两 栖 动 物
  一位研究生发现了两栖动物先驱的化石,一块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一块是居第二早的。这一发现证实,这是一种处于鱼类和所有后来进化出的有脊骨的动物之间的、正在转变中的动物,它最初适应陆地的时间要比以往认为的早,而且它们很快就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了它们的滩头阵地。新发现的化石包括一只两栖动物的头骨碎块和它的一付完整侧翼骨,这只动物被命名为海纳,仅从翼骨的特点上,古生物学家们就断定这种动物有着强健的前肢,能够在陆地上支撑起自己的身体,也能向前运动和向后积蓄冲力。翼骨上缺少某些起联系作用的牵制肌,表明它们没有形成鳃。从翼骨的大小来判断,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动物可能有3英尺长,包括估计会有的尾巴。
  这只两栖动物的发现扩大了早期四足脊椎动物的地理分布范围,也暗示着它们在泥盆纪末期已经确实分布到了赤道附近的区域。泥盆纪的时期在4亿零8百万年前至3亿6千万年前之间。
  节 肢 动 物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在对英国西北部的几个遗址进行岩石考察时,意外地发生了一种节肢动物在4亿4千万年前的奥陶纪留下的遗迹。
  发现新化石的岩层是一种绿褐色火成岩,在那只古老的节肢动物从上面爬过的时候,这些火成岩应该是处于一种灰浆状态。节肢动物留下的遗迹有两处,一个是在里克河谷,另一个在伯罗戴尔。
  爬 行 动 物
  1988年,英国科学家苏格兰爱丁堡距今的3。4亿年地层中发现了一具爬行动物的化石,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爬行动物。
  长着羽毛的恐龙
  在中国发现的一块新化石,为鸟类的起源之谜提供了线索。
  这个样子古怪的骨架属于一种同样古怪的恐龙:驰龙(Dromaeosaur)。它只有两米长,两条腿很细,中间靠内的脚指上长着镰刀形的爪,尾很长,有成束的棒状骨,使尾巴变得僵硬。但是,真正让这个生物不同寻常的不是它的身体框架,而是外覆的东西:它从头到脚都覆盖着松软的绒毛和原始羽毛。
  生 物 进 化
  无 脊 椎 动 物
  在原使海洋环境中,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经过群体阶段、多细胞动物。在多细胞动物中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类型,双胚层的腔肠动物是进化的主干。由双胚层动物向三胚层动物发展,出现了两种发育方式,一种是节肢动物式的,另一种是棘皮动物式的。
  鱼类至两栖动物
  泥盆纪晚期,脊椎动物中鱼的某些种类爬上岸能够在陆地上生活了,其身体内分化出肺代替了鳃,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适于在水中游泳的偶鳍也变成了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的四肢。
  两栖类是最先登陆的脊椎动物,它们保留了水生祖先的某些形态结构,又进化出了适应陆生的某些形态结构。两栖动物既适应水生又适应陆生,但它们同时既不完全适应水生又不完全适应陆生。
  早期的两栖类化石发现与泥盆纪晚期的地层中,是一种叫鱼石螈的动物,它全身长约1米,身体呈现出鱼类和两栖类的双重特征。
  两栖类的祖先自泥盆纪晚期出现以后不断进化,至石炭纪两栖动物十分繁盛。
  两栖动物至爬行动物
  在两栖动物兴盛的石炭纪,一类真正的陆生爬行类脊椎动物出现了,它们在身体构造、生育、发育等各方面都能很好地适应陆地环境的生命。
  早期的爬行动物至少有四类,既杯龙类、中龙类、盘龙类和始鳄类。
  爬行动物至哺乳动物
  从化石资料来看,早期的哺乳动物有一种名为兽齿类的,它是一种像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已经具有了与哺乳动物相似的牙齿。爬行动物只有单一形状的牙齿,而它们的牙齿已分化出门牙、犬牙、和臼牙三类。兽齿类中较进步的类群犬颌兽体形大小如现代的狗,已不像爬行类那样从体侧横伸出四肢,腹部贴地爬行,犬颌兽的四肢从腹部垂直伸向地面,能够像现代犬一样迈步行立,是一种行动比较敏捷的动物。
  早期的哺乳动物是一类比较原始,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